高职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1页
高职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2页
高职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3页
高职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4页
高职生自尊水平与父母教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职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以太原市高职生为例学生姓名:张志丹 指导老师:李红亚摘要: 本研究希望通过探讨高职生自尊发展水平与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找到影响高职生自尊水平的家庭因素,从而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自尊水平。本研究对太原市500名高职生进行了测试,采用的测量工具是自尊量表(SES) (Rosenberg,1965)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自尊的总体水平偏低;高职生自尊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完整与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教养方式对自尊有极显著的影响。关键词:高职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相关。1 问题提出1.1 选题背景自尊与心理是否健康有很大关系,在心理系统中起着支柱和制约的作用。自尊关系到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程度,与个性有密切联系,它不仅是个性的主要内容,还影响个性的社会化发展进程,自尊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自尊有高低之分,不同的自尊水平表现也不同,影响到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高自尊者自我评价较积极,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但并不因此就挑剔自己,他们对自己较尊重、宽容,能合理地接纳自己,自我感觉很好,为人处事具有较高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能够跟自己和别人友好相处。低自尊者一般较自卑、脆弱、焦虑、易受伤害,对别人的指责或蔑视看得极其重要,产生过分的防御反应,人际关系敏感,他们脆弱的自尊系统很容易被摧毁。长期低自尊容易造成退缩、压抑等不良心理,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友等各方面都会出现适应困难,严重者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因此,调查了解高职生自尊现状,筛选甄别低自尊者是当务之急。但是了解现状,并不是最终目的,本研究希望探讨影响高职生自尊发展的因素,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自尊水平。 自尊是长期发展形成的,它的形成伴随个体社会化的进程,儿童的第一个社会活动场所是家庭,接触的主要交往对象是父母,儿童自尊的产生发展直接受到父母态度、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己经成了人们的共识。根据国外已有资料和本人现有案例来看,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的自尊发展影响大且深远。家长在无意识中忽视甚至摧毁孩子的自尊时却没有想到其行为的危险性,更不会想到对孩子自尊影响的长期性。自尊是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父母对儿童的评价与接纳程度影响儿童的总体自尊发展,而自尊根深蒂固之后较难改变。现在大多数家长迫切想知道如何教育子女,想知道子女最需要什么,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对他们的尊重,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的财富就是健全的个性,但这恰恰是家长经常忽视的。 父母对高职生自尊的影响怎样?关系如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探讨高职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对现在而言,可以帮助高职生了解自尊发展的脉络,进行自我教育,完善个性的发展;对将来而言,可以为家长的教育行为提供合理的范式,自觉地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尽量避免不利于子女自尊发展的行为和态度。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在理论上,本研究能够扩充、完善个性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同时为我国新兴的家庭教育科学做贡献。在实践上,甄别筛选低自尊者,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其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并为家长教育子女提供科学的指导。1.2 研究现状1.2.1 自尊的定义国内外关于自尊(self-esteem)的解释有很多,每种说法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尊的含义,典型的有以下几种:詹姆斯最早提出自尊是个人对自己抱负的实现程度,即自尊=成功(success)/抱负水平(pretension)。 RE .B ill &E .L . Mclean (1951)提出,一个人的自尊由真实我(real self)与理想我(ideal self)之间的差距决定,真实我是自我中成功的,己经实现的那部分,理想我是个人期望达到的那部分。上述人仅从抱负、理想的实现程度对自尊进行了阐述,没有涉及到自尊的内涵。 Steffenhafen (1983 )提出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知觉的总和,其中包括它的自我概念(心理的),自我意象(身体的)和社会概念(文化的)。Steffenhafen只强调了对高职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自我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认知,没有提到自尊的关键内容。 Coopersmith(1967、Rosenberg. M(1979) , Keith.Dtton(1997),Marsh (1989. 1990)顾明远(1990等认为,自尊即自我评价 马前锋、蒋华明,自尊研究的进展与意义。心理科学,2002,2。只是Keith. A. Dtton(1997)和Marsh又对自尊的层次进行了划分,把自尊分为总体自尊( Global self-esteem )和特殊自尊(attribute-specific self-esteem )。上述几个人只注重自我评价维度,没有提到情感体验因素。 J. D. Brown (1998 ) 提出自尊即自我体验,把自尊定义为对自我情绪的感觉,他认为高自尊是对自己的总体的喜爱。但又忽略了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自尊包括自我评价和自我接纳两个维度。Romin W. T等人(1995年)研究认为总体自尊有两个维度,即自我能力(self-compentence)和自我喜欢(self-liking ),前者指对自己价值的评价,后者指自我接纳程度。林崇德(1995)认为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上述两人对自尊的解释较为全面,自尊不单是一种认知,一种情感体验,或一种评价、态度。自尊是在自我认知基础上形成的,但自尊不同于自我认知,不能把自尊和自我认知划等号;自尊有情绪成分,自尊涵盖自我体验。自尊既有自我评价成分也有自我接纳成分,自我评价来源于自我认知,自我接纳是情绪体验后的反应,自我评价是自我接纳的前提,自我接纳是自我评价后的结果,但对其又有反作用,自我接纳影响自我评价的积极性,两者是不同步的,但又是密切联系、难以割裂的有机体。而RominW. T和林崇德较少涉及到自尊层次的划分。 目前一般把自尊分为三个层次:总体自尊、一般自尊和特殊自尊。特殊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某个方面的评价和接受程度,具有特殊性、情境性和不稳定性。一般自尊和总体自尊是在特殊自尊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的自我评价与感受,总体自尊不具有情境性和特殊性,是对自我的综合评价和整体体验,在个体身上具有稳定性,是目前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涉及的自尊仅限于总体自尊(global self-esteem )范畴,即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的、稳定的评价和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2.2 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对于父母教养方式的含义,目前并没有获得统一的认识,有的学者用“父母教养方式”,有的使用“家庭教育方式”,也有的使用“抚养方式”。杨治良等人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并列举了西蒙兹和鲍姆林德的分类模式,指出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杨治良、林崇德、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63。顾明远等人认为家庭教养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家庭教养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也就是说不仅包括长辈对后辈的抚养、教育,也应该包括后辈对长辈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养就是指由家长(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 陈陈,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展透视。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06,95-101。显然,认为家庭教养方式仅包括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态度是不全面的,它还应该包括由此而形成的家庭气氛在内的各种隐性的教育成分;同样,认为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仅限于年幼时期是不妥当的,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的终生的,尤其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国,家庭对人的影响几乎是无时不在的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2,668。1.2.3 关于父母教养对自尊发展的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自尊的影响一直是自尊发展研究中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Coopersmith在对自尊的研究中,从儿童自尊起源的角度入手,发现:父母的财富、受教育程度、工作职位等对儿童自尊的影响并不像通常想象的那么显著 李国华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自尊的相关研究.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04,196-198.;F. F. Kawash等人的研究也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接纳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有着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对子女的控制与他们的自尊则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雷雷,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4.;D. M. Nielson等人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支持与青少年在自尊量表绝大多数的维度上的得分有密切关系 杨丽珠,张丽华.论自尊的心理意义.心理学报,2003.04.11-16。Greene, Melissa L&Way, Niobe (2005)等人通过对美国少数裔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家庭经验对青少年的自尊有重要影响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Peterson,Kris的认为家庭的支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要,因为家庭有机会使儿童体验依恋感、归属感、成就感和自尊感 张文新.父母教育方式与青少年自尊关系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发展的影响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张文新、林崇德对初中生自尊与教养方式的相关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初中生的自尊与其报告的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自尊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魏运华对小学和初中学生自尊发展的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父母对少年儿童采取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他们自尊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 汪向东,王希望,马宏.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安莉娟(2003)在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中,探讨了高中生自尊的主要要素及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如何经由这些因素影响子女的自尊的 张文新,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 1997, 6 504-508。1.3 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提出在自尊的特点上,我国关于高职生自尊的研究较少,高职生自尊的特点还不明了。在自尊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国外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自尊关系很大,国内对于大学生自尊及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高职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未见到,尤其在我国,这方面研究还近乎空白。1.4 本研究的目的 第一、调查研究太原市高职生自尊现状; 第二、探讨高职生自尊发展水平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是否完整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研究高职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1.5 研究假设 第一、高职生自尊总体水平偏低; 第二、高职生自尊发展水平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是否完整存在显著差异; 第三、高职生自尊发展水平与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2 研究方法2.1 方法问卷调查法,使用自尊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高职生进行调查研究。2.2 工具(一)自尊量表(SES)由Rosenberg(1965)编制,用以评定青少年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测定的方便,由受试者直接报告这些描述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量表分四级评分,1表示非常符合、2表示符合、3表示不符合、4表示很不符合,总分范围是10-40分,为避免作答的定势,有五项为反向计分,混合在量表中。被试分数越高说明自尊程度越高。Fleming等人报告的重测信度为0.82; Lorr等人报告该量表与信心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65, Fleming等人报告其与焦虑的相关系数为一0.64。国内学者王萍等人对该量表进行的研究表明,其分半信度为.9593、重测信度为0.7816,与国外的结论相似;以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为效标,所进行的效度检验亦达到显著水平。 问卷的开始部分是被试的基本情况调查,包括被试性别、年级、学校、是否独生及父母相关情况(受教育水平、职业)等人口统计学变量。 (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EMBU) 是瑞典Penis等人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人修订的中文版。修订后的EMBU量表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六个分量表(共58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的五个分量表(共57个条目),共11个分量表。父亲抚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F1)、过分保护(F2)、惩罚严厉(F3)、拒绝否认(F4)、过分干涉(F5)、偏爱被试(F6)6个因子;母亲抚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M1)、过分干涉与保护(M2 )、惩罚严厉(M3 ) ,拒绝否认(M4 )、偏爱被试(M5) 5个因子。由被试分别对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进行报告,答案分别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个选项。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某个因子上的行为表现越多。2.3 被试取样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太原市各大高职院校为试点,分别在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学院、山西省煤炭学校、山西旅游职业学院等学校按照年级、性别进行取样。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69份。2.4 数据处理 调查完成,主试收回问卷,录入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对数据资料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 高职生自尊水平研究表一 被试分布情况职技院旅游学院工程学院煤炭学校总数男大一32342223111大二34303122117女大一23352926113大二24313330118总数113130115111469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太原市各大高职院校为试点,分别在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学院、山西省煤炭学校、山西旅游职业学院等学校按照年级、性别进行取样。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9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69份。表二 高职生自尊总体水平总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469153827.1123.346中国大学生自尊均分(mean=37.7),明显高于太原市高职生自尊均分(mean=27.112)表三 高职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性别均值标准差t值sig自尊水平得分男28.164.8281.516.131女27.373.686分析:高职生的自尊得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表四 是否独生子对高职生自尊水平的影响是否独生子均值标准差t值sig自尊水平得分是27.573.758.389 .698否27.854.481分析:高职生的自尊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3.2 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表五 高职生父亲教养方式各因子均值父亲教养方式因子F1F2F3F4F5F6均值49.2527918.5650620.2862512.61719.77323410.76208注:fl一父亲温暖理解;f2一父亲严厉惩罚;f3一父亲过分干涉:f4一父亲偏爱被试:f5一父亲拒绝否认;f6一父亲过度保护表六 高职生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均值母亲教养方式因子m1m2m3m4m5均值55.0929433.6007512.7100412.5762112.52045注:ml一母亲温暖理解;m2一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3一母亲拒绝否认:m4一母亲惩罚严厉:m5一母亲偏爱被试。表七 高职生自尊水平与父亲教养方式因子的相关父亲教养方式因子F1F2F3F4F5F6自尊.300*-.42*.087*.112*-.311*.041注:注:*P0.05, *P0.01。fl一父亲温暖理解;f2一父亲严厉惩罚;f3一父亲过分干涉:f4一父亲偏爱被试:f5一父亲拒绝否认;f6一父亲过度保护;ml一母亲温暖理解;m2一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3一母亲拒绝否认:m4一母亲惩罚严厉:m5一母亲偏爱被试。表八 高职生自尊水平与父亲教养方式因子的相关母亲教养方式因子m1m2m3m4m5自尊.232*-.035-.196*-.061*-.114*注:注:*P0.05, *P0.01。fl一父亲温暖理解;f2一父亲严厉惩罚;f3一父亲过分干涉:f4一父亲偏爱被试:f5一父亲拒绝否认;f6一父亲过度保护;ml一母亲温暖理解;m2一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3一母亲拒绝否认:m4一母亲惩罚严厉:m5一母亲偏爱被试。表九 自尊的父亲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因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来源自由度均数FF22617.3211.187F32517.4661.197F51215.8271.085F2*F311617.4030.851F2*F55913.3960.918F3*f56720.5151.406 分析:数据显示,高职生自尊与父母亲的情感理解均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母亲偏爱及父母亲拒绝否认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父亲干涉的相关达到显著水平;与母亲惩罚有显著的负相关。 通过对自尊的父亲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及自尊的母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因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高职生自尊,父亲干涉和父亲拒绝否认的交互效应显著(F (67) =1.406 ,P=.047),而其他各因素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表十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方差分析教养方式F1F2F3F4F5F6M1M2M3M4M5性别.169.48*3.50*.037.05*.8211.67*1.53.60.001.74年级.02.773.0064.471*1.751.603.122.526.54.9245.932*是否独生9.55*2.126.33*4.11*1.547.30*5.21*8.34*3.222.12.22家庭是否完整9.43*.83.36.451.131.2611.12*.218.22*.11*(.24.注:fl一父亲温暖理解;f2一父亲严厉惩罚;f3一父亲过分干涉:f4一父亲偏爱被试:f5一父亲拒绝否认;f6一父亲过度保护,ml一母亲温暖理解;m2一母亲过干涉、过保护;m3一母亲拒绝否认:m4一母亲惩罚严厉:m5一母亲偏爱被试。分析:数据显示,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以下特点:父母教养方式的父母偏爱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从均数上看,主要表现为大二学生感受到的父母偏爱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不同性别的高职生感受到的父母情感理解及父亲惩罚严厉存在显著的差异,表现为女生对父母的情感理解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感受到的父亲惩罚严厉明显高于女生。父亲情感理解、干涉及母亲情感理解、干涉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其中独生子女感受到的父母情感理解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同时他们感受到的父母的干涉同样高于后者;非独生子女对父亲惩罚的感受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就是说独生子女感受的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多于非独生子女,而非独生子女感受的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多于独生子女。父亲情感理解、母亲情感理解、母亲拒绝否认及母亲严厉惩罚等维度均显示出极显著的家庭完整度的差异:家庭完整的学生感受到父母亲情感理解极显著的高于家庭不完整的学生;家庭不完整的学生感受到的母亲拒绝否认、严厉惩罚极显著的高于家庭完整的学生。 4 讨论4.1 高职生自尊的结果分析高职生自尊的均值明显低于中国大学生自尊的均值,高职生自尊的总体水平偏低。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社会偏见压力大。随着大学扩招,一本、二本才被视为大学,而对于高职学校,社会上普遍认为是最无奈的选择,有的甚至说高职学校就是“差生集中的地方”。可见,社会偏见的压力巨大,已经成为造成高职生低自尊感的一个首要原因。第二,就业压力大。我国2001年高校毕业生共有115万人,一次性就业率研究生是95%,本科生80%,高职高专学生40%。但是,2002年、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45万、212万,在短短两年的时间比2001年增长了1.1倍。现在的就业市场上,“大专生免谈”的限制随处可见。这更加重了高职学生的低自尊感感和精神压力。第三,心理上的落差。高职在高等教育层次中属于一个较低的层次,高职院校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与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因此,这些学生难免产生心理上的落差。部分高职生在择业选择调查时表现出了一些心理障碍。分析起来,主要有自卑感、恐惧、自傲、怀疑等,表现在总认为自己不如本科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信心,在择业中畏首畏尾,害怕进入人才市场,害怕应聘失败,不能正视择业的客观环境和自己的素质层次,处于盲目徘徊状态。第四,不良的生活背景。家庭生活条件差也是高职生产生低自尊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因为家在农村或经济条件较差,所以,从不敢在他人面前谈论自己的家庭情况,或是因为来自于偏远山区口音比较重而从不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现自己。第五,教育方式的缺陷。不同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同,如果批评和挑剔多于肯定和鼓励,就容易导致个体自信心不足;专制型家长过分严厉,缺乏关爱、民主,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和太多的限制,却缺少宽容。这种专制型教育往往会使子女胆小、顺从、被动、缺乏自信。笔者在多年和高职生的家长接触中发现他们很多人流露出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认为他们从小就不好好学习,自觉性纪律性差,有的甚至任其自然“混去吧!”所以,在高职生心理也就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个“差生”,再努力也没有用,这些都成为造成他们低自尊感的原因。4.2 高职生自尊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完整与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本研究显示,高职生自尊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完整与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由表三可见,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自尊水平没有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两者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压力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因而在自尊水平上不造成差异。本研究还发现,男生的自尊总分略高于女生的自尊总分,但是男女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大学生的自尊不受性别影响。这与彭欣、马绍斌、范存欣、武晓艳等学者对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的结论是相反的。但与钱铭怡、王建平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Mwamwend0也认为自尊水平在男生和女生中没有显著的不同。自尊水平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的原因,目前尚未真正明了。有一种说法就是,虽然在传统观念、角色期待、性别模式、成功机遇、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男女间因社会文化而造成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某种平衡。4.3 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生自尊的相关。 Coopersmith发现,形成少年儿童自尊的经验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重要感,少年儿童在心理上渴望别人的接纳与支持;成就感,少年儿童在学习和活动中感渴望表现自己的成就,从而肯定自身的价值;力量感,少年儿童渴望从学活动和社会交往中证明自己有待人处事的能力,从而产生自信心。90个体只有体验重要感、成就感、力量感才能获得自尊。父母如果以民主、理解的方式教育子女,把他们当作独立个体来尊重,这些都会使子女充分体验重要感、成就感和力量感,进而形成高自尊。而父母粗暴、千涉、否认等消极的教养方式则会剥夺子女对上述三种情感的体验,因而难以形成高的自尊。相关的研究也显示,父母给予的积极支持是和高自尊、学业成功以及道德发展水平高联系在一起的,而缺乏父母的支持则完全导致负面的影响:低自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生人际信任及自尊的。相关研究尊、成绩差及反社会行为。本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各因素与高职生自尊存在不同水平的相关。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对高职生自尊有积极的影响,而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则对高职生自尊存在消极的影响。4.4 高职生感受的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高职生对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及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感受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主要是女生对父母的情感感受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感受到的父亲惩罚严厉明显高于女生!这一点与李国华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与安伯欣的研究结论也很接近。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可能与父母的家庭角色有关,父母所扮演的家庭角色是不同的,父亲是家庭的权威,是孩子理想的榜样;母亲则更富有感情、爱心,给与子女情感的支持和关怀。大学阶段的女生已经能很好的体谅父母,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交流多于男生,加上父亲对女儿的态一贯度都比较温和,女生也较少的表现出叛逆行为,因此父母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4.5 研究的不足有关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受教育水平、职业、经济状况等)的调查,学生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而填写不真实的情况,从而对统计结果的真实性有一定的不良影响;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从学校到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配合的情况,使得不同变量不同水平上的样本容量存在差异,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统计的效度。本研究只在太原市范围内取样,其样本的代表性受到限制,从而使结论的可推广性受到限制。5 结论5.1 高职生自尊的均值明显低于中国大学生自尊的均值,高职生自尊的总体水平偏低。5.2 高职生自尊在性别、年级、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家庭完整与否间不存在显著差异5.3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自尊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对高职生自尊有极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父母偏爱被试及母亲的否认拒绝则对高职生自尊有极显著的消极影响。这说明,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对高职生自尊有积极的影响,而消极的教养方式则存在消极的影响。 5.4 高职生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极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多的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等积极的教养方式,而男生比女生更多的感受到的父母惩罚严厉等消极教养的方式。6 建议第一、 与大学生作对比,在有参照组的情况下,将高职生的自尊水平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群体作对比,可能会发现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研究结果可能更丰满。第二、 人数太少,地域局限。人数的多少可能会引起取样偏差,适当的增加研究对象的数量能增加数据的准确性。第三、 对高职生的家庭教养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 Correlative Research between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ParentingAbstract This study hop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parenting the way, find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esteem levels of family factors,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self-esteem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There are five hundred undergraduates from freshmen to seniors who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hinese version of EMBU and the Self-esteem Scale (SE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I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Overall low self-esteem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2.This study did not fi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gender, age, begotten and Integrity of the family or not: 3. Vocational students self-esteem was significantly connected with parenting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self-esteem parenting correlation 7 附录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在回答问卷之前,请您认真阅读下面的指导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和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让您确切回忆小时候父母对您说教的每一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对我们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有深刻印象。回答这一问卷,就是请您努力回想小时候留下的这些印象。问卷有很多题目组,每个题目答案均有1、2; 3、4四个等级。请您分别在最适合您父亲和您母亲的等级数字上面选择。每题只准选一个答案。您父亲和母亲对您的教养方式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请您实事求是地分别回答。如果您幼小时候父母不全,可以只回答父亲或母亲一栏。如果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相关的题目可以不答。问卷不记名,请您如实回答。下面举例说明对每个题目的回答方法。从不 偶尔 经常 总是 1.父母常常打您吗? 父 2 3 4 母 1 3 4 1.父母对你很亲热吗? 父 1 2 4 母 1 2 4 姓名: 性别: 男 女 年龄:你与父母一起生活到岁。父亲是否健在是否(或在您岁时去世)母亲是否健在是否(或在您岁时去世)父母是否离异:是否在您岁时离异父亲文化程度: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包括高中)、初中、小学父亲职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母亲文化程度:大学(包括大学以上、大专)、中专(包括高中)、初中、小学母亲职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1.我觉得父母干涉我所做的每一件事2.我能通过父母的言谈、表情感受他(她)很喜欢我。3.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更宠爱我。4.我能感到父母对我的喜爱。5.即使是很小的过失,父母也惩罚我。6.父母总试图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使我成为出类拔萃的人。7.我觉得父母允许我在某些方面有独到之处。8.父母能让我得到其它兄弟姐妹得不到的东西。9.父母对我的惩罚是公平的、恰当的。10.我觉得父母对我很严厉。11.父母总是左右我该穿什么衣服或该打扮成什么样子。12.父母不允许我做一些其它孩子可以做的事情,因为他们害怕我会出事。13.在我小时候,父母曾当着别人面打我或训斥我。14.父母总是很关注我晚上干什么。15.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我能感到父母在尽童鼓励我,使我得到一些安慰。16.父母总是过分担心我的健康。17.父母对我的惩罚往往超过我应受的程度。18.如果我在家里不听吩咐,父母就会恼火。19.如果我做错了什么事,父母总是以一种伤心样子使我有一种犯罪感或负疚感。20.我觉得父母难以接近。21.父母曾在别人面前唠叨一些我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这使我感到很难堪。22.我觉得父母更喜欢我,而不是我的兄弟姐妹。23.在满足我需要的东西,父母是很小气的。24.父母常常很在乎我取得分数。25.如果面临一项困难的任务,我能感到来自父母的支持。26.我在家里往往被当做“替罪羊”或“害群之马”。27.父母总是挑剔我所喜欢的朋友。28.父母总以为他们的不快是由我引起的。29.父母总试图鼓励我,使我成为佼佼者。30.父母总向我表示他们是爱我的。31.父母对我很信任且允许我独自完成某些事。32.我觉得父母很薄重我的观点。33.我觉得父母很愿意跟我在一起。34.我觉得父母对我很小气、很吝音。35.父母总是向我说类似这样的话“如果你这样做我会很伤心”。36.父母要求我回到家里必须得向他们说明我在做的事情。37.我觉得父母在尽盘使我的青春更有意义和丰富多彩(如给我买很多的书,安排我去夏令营或参加俱乐部)。38.父母经常向我表述类似这样的话“这就是我们为你整日操劳而得到的报答吗?”39.父母常以不能娇惯我为借口不满足我的要求。40.如果不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就会使我在良心上感到很不安。41.我觉得父母对我的学习成绩,体育活动或类似的事情有较高的要求。42.当我感到伤心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JL得到安慰。43.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惩罚我。44.父母允计我做一些我的朋友们做的事情45.父母经常对我说他们不喜欢我在家的表现。46.每当我吃饭时,父母就劝我或强迫我再多吃一些47.父母经常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既徽惰,又无用。48.父母常常关注我交往什么样的朋友。49.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常常是兄弟姐妹中唯一受责备的一个。50.父母能让我顺其自然地发展。51.父母经常对我粗俗无礼。52.有时甚至为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也会严厉地惩罚我。53.父母曾无缘无故地打过我。54.父母通常会参予我的业余爱好活动。55.我经常挨父母的打。56.父母常常允许我到我喜欢去的地方,而他们又不会过分担心。57.父母对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严格的限制而且绝不让步。58.父母常以一种使我很难堪的方式对待我。59.我觉得父母对我可能出事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60.我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一种温暖、体贴和亲热感觉。61.父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62.父母常常在我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对我大发脾气。63.当我所做的事取得成功时,我觉得父母很为我自豪。64.与我的兄弟姐妹相比,父母常常偏爱我。65.有时即使错误在我,父母也把责任归咎于兄弟姐妹66.父母经常拥抱我。注1: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如下:因子父亲母亲因子I2,4,6,7,9,15,20,25,30,31,32,33,37,42,54,60,61,66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因子II5,13,17,18,43,49,51,52,53,55,58,62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6,57,59因子III1,10,11,14,27,36,48,50,56,5723,26,28,34,38,39,45,47因子IV3,8,22,64,6513,17,43,51,52,53,55,58,62因子V 21,23,28,34,35,453,8,22,64,65因子VI12,16,39,40,59注2: 66个条目中,父亲盘表不含有19, 24, 26, 38, 41, 47, 54, 63;母亲量表不含有5, 10, 18, 20,21,40,49,66。为了方便,可以让受试对所有问题进行回答,但在计算分析时不将以上条目计算在内。自尊量表该问卷用以评定大学生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总体感受。问卷共十道题目,每道题目共有四个选项,选项无好坏与对错之分,请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选择。 161.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1)非常同意 (2)同意 (3)不同意 (4)非常不同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