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人教必修1).docx_第1页
【基础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人教必修1).docx_第2页
【基础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人教必修1).docx_第3页
【基础练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人教必修1).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基础练习高台一中 罗福海一、单选题1.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如胃蛋白酶原)的出胞方式是下列的哪种运输方式() A.胞吐作用 B.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D.协助扩散 2. 据分析,日本水俣湾的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达510 5 gg 1 ,比周围水体高3 000倍,甲基汞是以什么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 A.扩散作用 B.主动运输 C.渗透作用 D.相似相容性 3. 下列物质进出白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K + B.CO 2 C.H 2 O D.O 2 4. NH 3 进入细胞膜的机制属于()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与A、B、C均无关 5. 实验表明,K + 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酶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菌素)时,K + 则通过人工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则它通过人工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渗透作用 6. 若要使细胞的细胞膜仅具有自由扩散的运输方式,则处理该细胞的物质最可能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胰岛素 7. 设下图中的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是abc,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8. 下列物质中,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是() A.蛋白质 B.淀粉 C. K + D.水 9. 下列哪种物质分子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A.水分子和脂质分子 B.不带电荷的小分子 C.带电荷的小分子或离子 D.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 10.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1. 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12. 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活动有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 C.渗透作用 D.扩散作用 13. 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协助扩散 D.渗透作用 二、填空题14下图是某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这是哪种运输方式?_。其理由是_。 (2)B代表_。 (3)你认为A可能是代表下列哪种物质?_。(供选答案:氧气、钠离子、钾离子) 15. 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的情况。 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A、B、C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方式,A是_,B是_,C是_。 (2)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3)乙醇、CO 2 、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参考答案【答案】一、选择题1、A 2、B 3、A 4、A 5、B 6、B 7、B 8、D 9、D 10、B 11、C 12、B 13、B二、填空题14、(1)主动运输 需要载体的协助且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