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第三次作业“层次分析法”在教师能力评价中应用.doc_第1页
范文一第三次作业“层次分析法”在教师能力评价中应用.doc_第2页
范文一第三次作业“层次分析法”在教师能力评价中应用.doc_第3页
范文一第三次作业“层次分析法”在教师能力评价中应用.doc_第4页
范文一第三次作业“层次分析法”在教师能力评价中应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层次分析法”在教师能力评价中应用 郑进启 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528403)摘要:对教师教育能力的评价常常是定性的、比较模糊的。本文首先给出某一特定范围的能力评价指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量化的各指标权值。实践表明,该分析方法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科学评价。关键词:层次分析,标度, 评价指标,权值 1引言现今的教师教育能力评价常常是领导提名,群众举手表决。没有科学的衡量标准,教师意见不统一,分歧大。容易制造矛盾,造成不和谐因素。然而 “层次分析法”实现的功能是采集被确定对象的思想行为信息,并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列出评价指标体系,在实现工程中计算出各指标体系的权值,从而得出被确定对象的评价结果。为学校选拔和任用人才提供了量化尺度。2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 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在 70 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依据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隶属关系,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其本质是试图使 人们的思维条理化和层次化,它充分利用人的 经验和判断,对决策方案优劣进行排序,具有实用性,系统性,简洁性等优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将复杂系统问题中的各因素划分成相互关联的有序层次,通过专家较客观的判断给出每一层次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通过对排序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鉴于层次分析法具有的上述特征,将其应用于教师能力评价和人才选拔中是非常合适的1。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摸,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为了使各因素之间两两相互比较,且能定量化,现引入标度概念,标度范围为 19。19 范围的 5 级标度是心理学家根据人们区分信息等级的极限能力为 7 2 制定的2,见表 1。表1 标度定义表标度定义1两个因素相同重要3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略为重要5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较为重要7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9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绝对重要2、4、6、8为以上两判断因素的中值。 因素j和i之间的比较得到判断aji/aij 3层次分析法在教师能力评价中的应用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教师教育能力 A: 目标层 A C3 C 2 C1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C: 依据层 P:条件层 整体优化能力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洞察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组织教材能力心理承受力驾驭能力协调能力 P1 P2 P3 P4 P5 P6 P7 P8 P9 P10 P11图 1 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解决问题的目标。依据层: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条件层:实现目标的条件。3.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通过民意测验对某中职校15名科级管理干部所认为的教师能力调查、分析归纳,确定了各层次当中各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依据表 1 给出的标度构造判断矩阵。C 层,认定 C2 比 C1略为重要,C3 比 C1较为重要3。1)构造判断矩阵A-C,见表 2。W为特征向量,max为最大特征根表 2 判断矩阵A-CAC1C2C3C111/31/5C2311/3C3531计算判断矩阵 A-C 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判断矩阵的每行元素积 MiMi= (i=1,2,m) -1M1= 1/15 , M2=1 , M3=15计算 Mi的n次方根=-2=0.405 , =1 , =2.446 对向量W=(W1, W2 ,Wn)T归一化Wi=-3W1= =0.105 , W2=0.258 W3=0.637特征向量 W=(0.105, 0.258, 0.637)T计算最大特征根max max=-4 =+=3.036计算相容性指标CI=(max)/(n-5讨论 (a)当矩阵完全相容时=n。 n-矩阵的阶数,此时max=0 (b) max越接近于0相容性越好。只要满足CR=CI/RI0.1则相容。CR=0.0190.12)构造判断矩阵C-P表3构造判断矩阵C3-P 表4构造判断矩阵C2-P 表5构造判断矩阵C1-PC3P1P2P3P111/21/3P2211/3P3331C2P4P5P6P7P41323P51/311/23P61/2215P71/31/31/51C1P8P9P10P11P811/31/51/7P9311/31/5P105311/4P117541由公式1, 2, 3得特征向量:W(C3P)=(0.249,0.157,0.593)T W(C2P)=(0.431,0.176,0.313,0.081)TW(C1P)=(0.054,0.115,0.239,0.592)T由公式4得最大特征根:max=3.054 max=4.173 max=4.179由公式5计算相容性: CR=0.027 CR=0.058 CR=0.063.3 对中职学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排序首先计算组合权值,见下表6。根据计算的权值进行排序,见表7。表6 P层组合权值计算表P C C3 C2 C1 P层组合权值 层 层 0.637 0.258 0.105 P1 0.249 0.159 P2 0.157 0.101 P3 0.593 0.377 P4 0.431 0.111 P5 0.176 0.045 P6 0.313 0.081 P7 0.081 0.021 P8 0.054 0.006 P9 0.115 0.012 P10 0.239 0.025 P11 0.592 0.062表7 中职学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次序表 排序号 P 层 权值 1 P3-心理承受力 0.377 2 P1-协调能力 0.159 3 P4-组织教材能力 0.111 4 P2-驾驭能力 0.101 5 P6-应变能力 0.0816 P11-整体优化能力 0.062 7 P5-把握教学能力 0.045 8 P10-判断能力 0.025 9 P7-实践教学能力 0.021 10 P9-综合分析能力 0.012 11 P8-洞察能力 0.0063.4 计算考核结果 (1)考核采取民意测验方式,用百分制按 P1P11考核条件由参加者对考核人员进行分项打分,然后对每项打分累加后取均值记入记分表。见表 8。(2)计算出 P1P11各项的加权分记入汇总表。见表.8。3.5 确定评优、评先人选按表 7 所列排序结果在评优、评先时应着重考虑前 4项能力,兼顾其它能力。重点考虑的能力是 P3心理承受力,P1协调能力,P4组织教材能力,P2驾驭能力。 表8 教师能力水平评分汇总表考核内容 权数姓名 分数心 协 组 驾理 调 织 驭承 能 教 能受 力 材 力 力 能 力应 整 把变 体 握能 优 教力 化 学 能 能 力 力判 实 综 洞断 践 合 察能 教 分 能力 学 析 力 能 能 力 力合计王考核打分.377 .159 .111 .1019 8 7 7.081 .062 .0458 7 5 .025 .021 .012 .006 8 4 4 471加权分3.39 1.272 .777 .707.648 .434 .225 .200 .084 .048 .0247875张考核打分6 6 5 79 9 89 8 9 985加权分2.26 .954 .555 .707.729 .558 .36.225 .168 .108 .0546678总分与加权分分别排队由高分到低分确定人选。当总分与加权分排队顺序出现不一致时,按加权分的排队顺序由高分到低分确定人选。例如,表8中王总分71,加权分78.75;而张总分85,加权分66.78,应确定王为评优、评先进人选4。4.结束语对于不同范围的人才评价、选拔,只要建立该范围的人才结构模型,通过一定范围的民意测评,确定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重要程度。根据标度的定义,构造目标层与依据层之间的判断矩阵,以及依据层与条件层,各层之间的判断矩阵,从而得到各系统的人才评价、选拔量化权值。有利于人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