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设计说明.doc_第1页
雕塑设计说明.doc_第2页
雕塑设计说明.doc_第3页
雕塑设计说明.doc_第4页
雕塑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体设计说明1总体概况:宜春文化积淀厚重,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其物均出自宜春。“文化之窗”广场位于宜春市新政府中心东侧,主体建筑为“四馆一社”,即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规划展览馆和宜春日报社。雕塑的整体设计以“四馆一社”为主体,旨在映衬各个场馆,设计内容紧贴宜春的历史、文化、民俗、名人等,充分展示宜春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2设计分区:“文化之窗”广场雕塑设计的布局可以分为“一心、二轴、三广场”。“一心”即以靖安出土的“金龙神器”为主体雕塑,光芒耀眼。“二轴”即为通往博物馆十字交叉游步道,一轴设有洪州窑辟雍砚形雕塑和竹简式书轴,另一轴为长波形起伏的帛卷式书轴,描绘了陈婴筑城到新中国成立的简史。“三广场”即北面民俗文化风情广场,东面图书馆浮雕广场,西面现代绿化广场。(1)民俗广场采用宜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利用万载开口傩戏脸谱,明月山迎客茶和民间剪纸艺术等为创作元素。(2)东面浮雕广场设计为宜春历代名人名句石刻浮雕墙,从甲骨文到活字印刷术,演替到今时今日的纸张、电脑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展现文化事业的古今传承。(3)西面现代绿化广场设有两组雕塑小品,品味人生与石花实说,通过现代艺术设计的手法,展现报社和规划馆的现代动感之势。3总体特点:”四馆一社“广场雕塑体现公共性、公益性、文化性、地域性、特色性、独有性。表现手法多元化。笔墨袁州:雕塑设计内容为一笔一砚,主体醒目,配以涌泉,气势磅礴。洪州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其中雕塑原型取材于洪州窑辟雍砚,将其置于石材之上,再现砚台出土的场景。砚台配以“笔”、“墨”,在天地间形成雄伟的气势,绘出袁州不朽的历史长卷,是袁州璀璨历史文明的见证。雕塑整体位于博物馆入口平台处,四面环水,白天配合灵动的涌泉,夜间设有绚烂的灯光,颇有情趣。雕塑整体庄重博雅,体现人文合一的博大精神。竹简式书轴:设于南广场入口平台处,主体采用竹简式书轴造型,其特色在于生动的再现宜春地域图形,其上以阳刻文字小篆描绘宜春史前文明及传说典故,配合圆雕,图文并茂,颇具趣味。令人抚今追昔,随着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发展,不由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金龙神器:广场主体雕塑原型为靖安出土“金龙神器”,设计为高达数米的观景台雕塑,位于博物馆入口广场的主轴上,是整个广场的焦点,与气势宏伟的博物馆交相辉映。“金龙神器”的龙盘在水池中形成金碧辉煌的倒影,犹如蛟龙升空,将吉祥万福带到人杰地灵的袁州大地。帛卷式书轴:在通往博物馆入口的长廊放置一张帛卷书轴,波浪起伏,缓缓展开,叙述陈婴筑城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伟绩。整个卷轴分为四个部分,陈婴筑城、月亮文化、天工开物、历史名人。(1)陈婴筑城:以陈婴筑城为主体浮雕,人物神态逼真、动作写实,背景城墙衬托陈婴筑城的丰功伟绩。两边高浅浮雕讲述着筑城的故事,展现古宜春人建设家园繁忙景象。其右边配有镂空小景装饰浮雕墙,给画面增添不少情趣。(2)月亮文化:明月山之灵魂,禅宗文化,耀古烁今。主体浮雕以遍传中外的“月亮之都、禅宗圣地”为主题浮雕,以线刻、镂空、浅浮雕等多种雕刻手法诠释整个画面。镂空的柔美明月、浅浮雕的圣洁莲花、闲游的仙鹤、配以明月山峦苍劲之美,铸就了一个个月亮文化的经典。禅宗万千诵经图、仙鹤西去、明月山沩仰宗风盛天下,一派古宜春梵天佛国景象。多一分即流于平庸,少一笔则不明就里,明月对明月山,明月山对沩仰宗,则直引深到恰到好处。(3)天工开物:雕塑主体以圆雕、线刻、高浅浮雕多种雕刻手法描绘古代农业、手工业的成就巨著天工开物。方案用对称的构图形式突出主体圆雕宋应星,背后一扇古今石门给了该巨著时空横跨的虚拟载体。育今人,承古展今。主体两边线刻、高浅浮雕刻画生动的劳动人民,再现了巨著的成就。整体方案线、面、体、时空性古今门四维空间展示农耕文化天工开物。(4)历史名人:这一部分主要展示宜春历代历史名人,左图为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他是我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建国科技人才,功成名就,中段用浮雕线刻出“两弹”的研制过程,右图为中国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熊雄浮雕半身像,他为探索革命真理而牺牲。最后是线刻宜春市市花茶花,素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月占春风”的傲梅之风骨,又有“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牡丹之鲜艳,花时艳丽如锦,表新宜春之祥和。整个宜春历史卷轴,置于通往博物馆的历史步道之上,步道周边配以灯光、涌泉,生动的以阳刻文字等历史文化元素展示宜春自陈婴筑城至新中国成立的简史,让游人沿着宜春的历史长河步入博物殿堂。历史走廊:通往博物馆的长廊两侧设置六尊国家重器雕塑,分别为商代虎耳夔足青铜鼎、元青花龙纹梅瓶、青白釉印花双鱼纹盘、商代三足青铜斝、元釉里红彩斑堆塑蜥蜴蚊高足转杯、三足铜香炉、兽首耳圈足簋,再现历史文物出土时的场景,展示宜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脉络。石凳:方案一:“文化广场”设置一组石凳,供游人休憩,同时也是一道景观,石凳造型优雅,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舒适。石凳上雕刻国家级文物符号,尽显博大精深的宜春文化。方案二:小品石凳以三足铜香炉为原型,围合成环形座椅,“香炉口”种植花草,生态美观。底部篆刻甲骨文,简洁文雅。回收装置广场放置的废弃物回收装置采用元釉里纹罐为模型,符合成人与儿童的身高定制,配以花草,可远观其美态。傩戏文化:万载傩戏,始于元末明初,似深山璞玉,如峡谷幽兰,习俗盛行,古朴祥和,堪称“舞蹈艺术的活化石。两组雕塑位于北面下沉广场中,取材于万载傩戏脸谱,整体既严肃又诙诣。小品雕塑很好的与游人形成互动,同时也是游人以娱乐形式向傩神祈求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的一种吉祥方式。连(莲)年有余(鱼):剪纸艺术是宜春的传统民俗文化,在宜春民间广为流传。整组雕塑采用莲和鱼作为元素,谐音“连年有余”,充满吉祥美满之意。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莲花象征和谐、团结等,“鱼”与“余”谐音,鱼象征着富贵。小品雕塑置于北面下沉广场中,其色彩鲜艳,生动有趣,映衬朴素的大自然,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雕塑作品采用剪纸元素表现出健康、朴素的美,单纯、明快的风格,真切生动地反映了农民的趣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迎客茶:明月山迎客茶为宜春著名的地方传统客茶,始于唐,盛于宋,距今1000多年历史。主人向客人敬茶时,用托盘托着一只小小的瓷杯,瓷杯内还有一把铜耳勺,客人端着杯子慢慢喝,芳香肺腑,别有一番滋味。浓茶淡水,细斟慢酌,品的是茶,品是生活,也是人生。雕塑小品置于背面下沉广场内,整组雕塑正是展现了迎客茶这一民俗,以雕塑的形式将这一待客之道代代传承。璀璨宜春:东面宜春市图书馆入口处绿地设置一系列雕塑,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璀璨征程。起始部分为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其后发展为竹简篆刻文字,绘出晋代诗人陶渊明,唐代“吴中四友”中的刘慎虚的千古流传之作,其次是一面展示古代文坛的卷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江西宜春,诞生了两个状元唐代人卢肇和易重。之后发展为活字印刷,物理学家徐采栋和吴有训在一张张白纸上留下许多人类历史文明的足迹。最后发展到现在普及的电脑鼠标,充分展示人类历史文明的演替,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品读人生:该小品雕塑置于入口西广场处,方案雕塑由两个元素构成一个整体,卷起的“宜春日报”和一位驻足品读“宜春日报”的老人,仿佛人与自然合为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