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孔乙己》(苏教).docx_第1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孔乙己》(苏教).docx_第2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孔乙己》(苏教).docx_第3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孔乙己》(苏教).docx_第4页
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孔乙己》(苏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乙己陕西咸阳教研员 李鹏 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本文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深意。在课前需要布置给学生搜集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在课堂上,采取合作探究-总结-思维导图分析的形式来完成教学。教学的重点在培养学生用勾画、书写梗概、抓住课文关键字的方法分析和理解课文上。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解读时一定要考虑到历史背景以及其深层次的含义,所以孔乙己被“笑”和科举制度的罪恶是本文中需要学生了解的背景材料。【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结构,感受作者写作特色,掌握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2、学习通过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写法;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词语积累。【过程与方法目标】1、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2、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体会小说揭示的深刻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2、理解社会环境描写,洞悉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点】1、了解分析文章由景入情的写作特点,学习并运用到写作中;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教学难点】1、分析众人对孔乙己的态度;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问题导入,以问引学:同学们,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什么文章?学生自由回答,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可以自由发挥。教师在此环节里要恰当引导学生总结出“历史背景”、“鲁迅的写作特点”等关键词。2、导入新知:鲁迅先生一生写了三十三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的那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的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3、课前温习,扫清障碍:本环节以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后发言,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运用移动终端上传、大屏展示或小组推举发言的形式来回答预习成果。下面为参考答案。(1)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都收集在鲁迅全集里。 (2)文体知识回顾:什么叫小说?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塑造人物形象(3)背景简介: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二、目标导学,探寻事理:1、处理字词,初读课文。 课前生字词的处理是对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的保障,该环节建议使用随机抽取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对生词的解释,学生需要在课前使用工具书积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词语。(1)生字处理(2)解释词语:2、跟读课文,擂台大挑战。(1)介绍阅读小说的方法:理情节、看环境、析人物。本文是小说,阅读时间较长。在第一课时,学生跟读品读的过程需要将近20分钟,所以在品读课文的同时,要求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动笔把自己觉得精彩的句子和对“孔乙己”人物描写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问题设置:课文描写了孔乙己在什么地方活动,人们对他的态度怎样,你认为他的遭遇中哪一次最悲惨?你能试着说说他悲剧造成的原因是什么?(2)教师播放朗读课件,学生抓住教师出示的关键点,轻声模仿朗读语气。教师在本环节中巡视全班,根据学生的跟读情况适时暂停,并暗示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层次,简略点评段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不“抛锚”。 阅读是小说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所以在该部分的适当点评和引导,鼓励学生融入课文,体会文中角色情感。(3)挑战示范,争当擂主。说明教师重点对学生的朗读提出要求并进行指导,通过这个环节初步把握小说的朗读技巧。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组竞赛。每个小组内选定要当“孔乙己”、“我”、“掌柜”、“众人”、“旁白”等角色的同学。教师宣布规则:每个小组可以自由挑选小组觉得最精彩的两段来表演;挑选的段落里至少要有三个角色扮演;小组朗读结束后其他小组评分,最高分5分,最低分1分,取平均分。三、导思点拨,初析课文: 经历分角色朗读之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脉络有了一定的印象,所以在此环节,主要是以启发学生自主归纳,得出课文结构层次为主。教师可以示范第一部分的划分方法,接着明确第二部分的层次,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在学生总结之后,教师出示示范答案。第一部分(13):介绍清末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以及“我”在酒店里的营生,为孔乙己设置活动环境。第二部分(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可分两层:第一层(49):写断腿前的孔乙己。第二层(1013):写断腿后的孔乙己。四、总结课堂,引导延伸 1、提问:通读完这篇小说,你能总结出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吗?(1)众人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众人奚落孔乙己没有考中秀才;(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买酒。补充材料1: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型,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2、设疑:“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究竟是死是活? 你是怎么认为的,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总结,教师可以再次出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当时背景下的孔乙己会面临如何的境遇。五、布置作业。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发思考: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品读了孔乙己。在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精读课文,共同走进作品的世界,感知鲁迅先生在字里行间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出示问题:回忆所学,小说所在的场景是在哪里?二、品鉴课文,导图探究: 课文分析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勾画、总结课文思维导图,训练抓住重点概括课文的能力。1、课文开头三段介绍了什么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合作回答,回答的过程中,逐一出示关键词。在第一部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以本部分为举例,逐一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概括出段落草图。草图如下: 在思维导图草图勾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总结:(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2)提问:前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 (3)、为什么要写“我”在咸亨酒店里专干温酒的营生?换个问法即:这篇小说为何用第一人称“我”小伙计的口吻来写?“我”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剧的意味。问题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去选择。2、品读第二部分4-9小节。教师提问:在段落中找出孔乙己的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孔乙己是什么样的人。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随机提问。可以根据课堂需要设置小组竞赛环节,各个小组之间查漏补缺。教师适时出示环节课件: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说明营养不良和不肯劳动。脸上“时常夹些伤痕”,因为穷困而偷东西,结果被打,这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 “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已是50多岁,精神萎顿颓唐。 “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穷酸潦倒、好吃懒做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说明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的精神状态已经十分迂腐麻木。3、活动:孔乙己个人档案。教师出示表格,请学生合作探究,推测完善表格。学生在填写时,教师巡回检查,适时提问,出示范例答案。4、10-13小节,思考问题:(1)“孔乙己长久没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证明掌柜是怎样的人?他根本不关心孔乙己的命运,只是关心掂记着孔乙己是否交清了酒钱。充分暴露了他惟利是图的丑恶嘴脸。(2)对比第4节和第11节的外貌描写反映了什么?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不仅摧残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也彻底摧残了他的肉体。(3)孔乙己被何家和丁举人吊打,同是读书人为何打读书人?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部分人爬了上去,成了统治者,如丁举人;而另一部分人则摔了下来,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像孔乙己。三、七嘴八舌,延伸思考: 教师在本环节内出示问题,以学生探究-回答-反思-总结的形式得出答案。1、“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有什么区别?排:表现他对短衣帮的轻视、炫耀、虚荣心十足的心理特点。摸:说明他此时已穷困潦倒。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指没有亲眼见,故用猜测的语气;的确是说在当时那样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