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练习.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练习.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练习.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后练习课堂知识检测落实1解释“沧海桑田”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罗布泊的现状是_的_,接着回忆过去的罗布泊是_的_,接着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_和_,除了罗布泊外,还有_、_等地都需要拯救。4文段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体会下列几个句子的作用。(1)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_(2)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_(3)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_阅读提升题撒哈拉的变迁“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_。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的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1第段末尾的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B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C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D气候奇热,人迹罕至。2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 )( )( )(沙漠)3第段开头加粗的“当然”、“也”、“无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加以解说。_4第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_5指出撒哈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