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经典的力量.doc_第1页
传统与经典的力量.doc_第2页
传统与经典的力量.doc_第3页
传统与经典的力量.doc_第4页
传统与经典的力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与经典的力量宋词 宋代是长短句歌词繁荣兴盛的时代。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完美地诠释了宋词这个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堪称我国历史上的文学瑰宝。 通过从词人群体的更迭、政治环境的变化、抒情范式的变革等方面进行分析,两宋三百余年的词坛,先后共出现过六代词人群体,即将宋词的发展脉络梳理为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代词人群的因革第一代词人群,以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等为代表。另有宋祁、杜安世等人。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以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其中晏殊、范仲淹和欧阳修官至宰辅,位极人臣,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适意。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乐极生悲后对人生的反思。十一世纪上半叶的词坛,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二、第二代词人群的开创 第二代词人群,是以苏轼、黄庭坚、晏几道、秦观、贺铸、周邦彦等为代表的元佑词人群。此外著名的词人还有王安石、王观、李之仪、赵令畤、晁补之、陈师道、毛滂等。这代词人所处的时代,是政治变革的时代,也可以说是政局多变、新旧党争此起彼伏、党派之间相互倾轧的时代。政局的动荡变化,直接影响了卷入党争漩涡的词人的命运。苏轼及苏门词人的升沉荣辱紧随着政局的动荡而变化。这一代词人比上一代词人更普遍、更多地体验到命运的坎坷、人生的失意和仕途的蹭蹬,他们都是文坛(词坛)上有盛名而政坛上无高位的失意文士。因而,这个时期的词作主要表现的是个体生存的忧患和人生失意的苦闷。其中,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境界,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三、第三代词人群的新变 第三代词人群,是以叶梦得、朱敦儒、李纲、李清照、张元干等为代表的南渡词人群。其他比较著名的有陈克、周紫芝、赵鼎、向子諲、李弥逊、陈与义、岳飞等词人。这代词人主要生活在十二世纪上半叶徽宗、钦宗、高宗三朝社会由和平转向战乱的时代。由于时代的巨变,他们的创作环境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他们的前半生,即靖康之难以前,是在徽宗朝畸形的和平环境中渡过,生活比较安定适意,大多数词人是在绮罗丛中吟风弄月,创作上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和新的时代特色。宋金分疆而治以后,战火并未停歇。南渡词人的后半生就生活在这个亡国、战乱时代。战火硝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命运和创作倾向。他们在建炎南渡以后的词作,主要是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壮怀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动乱的岁月,苦难的生活,悲剧的时代,铸就了新的词风和词境。就词史的进程来观察,这个时期是词史的新变期。说其“新变”,是因为南渡词人在南渡以后空前地将词的抒情取向贴近了激烈变化的社会现实生活,词人的视野不再是局限于个体化的情感世界或普泛化的超时代的情感思绪,而扩大到社会化的民族心理、社会心声,加强了词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并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南渡词坛,是以群体的力量和优势推动着宋词的发展。四、第四代词人群的辉煌 第四代词人群,是以辛弃疾、陆游、张孝祥、陈亮、刘过和姜夔等为代表的“中兴词人群”。另有袁去华、刘仙伦、杨炎正、史达祖、高观国、卢祖皋和张辑等词人。这代词人,都是在靖康之难后出生,对国家的苦难、民族的屈辱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他们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孝宗、光宗二朝,是一个号称中兴,给人希望最终又令人失望的时代。应运而生的辛弃疾等一代文武通人,期待着横戈跃马,登坛作将,收复中原,一统江山,可希望渐成泡影,理想最终幻灭。一代英雄豪杰只能虚度青春、消磨岁月。南渡以来已经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的词作,自然要表现英雄志士们的情怀和个性。因而,此期的词作,主要是表现英雄们的壮怀理想和壮怀成空后的压抑苦闷。这个时期的词坛,创作队伍阵营强大,有词集传世的知名词人就有50多位,而且大家辈出,名作纷呈,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规范并存共竞,是两宋词史上最辉煌的高峰期。从词人的社会角色和身份来看,这代词人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像辛弃疾、陆游、陈亮这样有救国壮志且具方略、勇于进取而未获重用、无法施展其文经武略的英雄志士;一类是像姜夔那样的才高名盛而毫无政治地位的江湖名士。刘过虽属江湖名士,词风却与辛、陈相近。 文学史上,一般将宋词分为两种主要流派,即“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这个流派的词主要受词人的个性性格、词人的审美心理以及时代国势的影响。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有:柳永(雨霖铃、蝶恋花、定风波、 鹤冲天、黄莺儿、雪梅香、斗百花、慢卷袖、夜半乐、望海潮、彩云归、玉女摇仙佩、玉蝴蝶、八声甘州、倾杯);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渔家傲、声声慢、点绛唇、诉衷情、忆秦娥、南歌子、临江仙、一剪梅、满庭芳、行香子);秦观(鹊桥仙、 望海潮洛阳怀古、踏莎行、 减字木兰花、水龙吟、 八六子、满庭芳、 千秋岁、浣溪沙)等。“豪放派”:“豪放派”的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一、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二、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三、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四、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张元干贺新郎;张孝祥六州歌头、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等。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而另一大派别“豪放派”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还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别宗”、“别派”。再者,纵观宋词的发展脉络,主要是有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词家来奠定它的发展路线,再看词的发展,婉约始终是主流,宋词的出现是花间余绪,宋词的结束时姜派词人的雅化、典雅工丽路线,豪放派是附属着婉约而生的,像苏轼、辛弃疾这样历来被看做豪放派的词人,也有大量的像江城子、青玉案之类的婉约佳品,而豪放只是他们的抱负的抒发、或者是不得志时的发泄。“婉约派”处于动乱时,目睹国家残破,经历颠沛流离,在词中必然会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