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_第1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_第2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_第3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_第4页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25、 太阳是大家的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主题:友谊和理解课时: 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杰/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单元至少31个生字,读读写写43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写法。感受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引导学生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了解作者写作的特点,尝试把在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2.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做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相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3. 学情分析 这首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因为文辞比较简单,所以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字面意思,但诗歌的深层含义及诗歌的语言魅力则不容易领悟,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评价任务 1、书写“红彤彤、晚霞、睡梦” 等词语。 2、以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理解诗歌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检查读课文情况。3、我来提醒: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彤”字本音第二声,在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4、检查读诗情况。5、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三、朗读感悟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原因。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3、全班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重点感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4、想象说话: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3、有感情地朗读。二、练习背诵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三、拓展交流学生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介绍。四、指导写字。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教师进行提示。五、积累语言六、板书设计撒在鲜花上25、太阳是大家的照耀着小朋友小朋友做游戏 世界是大家的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读是重点,可就在读这一方面,由于我的评价语的模糊没有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读上没有一点进步;朗读的次数虽然很多,但只是少数同学在读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结果在后半节课时,有少数同学觉得无所事事,有些散了。学生的问题我在课堂上感觉了事情的变化,可不知道怎么挽回。这可能是经验不够吧,或者是我没有把面向全体学生这个理念贯彻到脑海里吧。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锻炼自己。备课时不光备课本,更要备学生。备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26、一面五星红旗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主题:友谊和理解课时: 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杰/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单元至少31个生字,读读写写43个词语,丰富词语的积累。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通过学习文章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理解”的内涵,“国际理解”并不是放弃民族自尊,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赢得外国人的尊重;另外学习一些刻画心里活动的方2.教材分析课文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第一部分写“我”漂流失事,处境困难;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第三部分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也得到了帮助。3.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还不能理解怎样做才叫爱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根据教材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评价任务 1、正确书写“假日、防止、脖子、”等15个词语。 2、以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3、抄写感人的句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播放天安让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2004年奥动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录像。2、师:看完了这个短片,你们对五星红旗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各抒已见。3、在一位身处异地的中国留学生的心中,五星红旗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揭题:一面五星红旗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认读生字,轮流读课文。三、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围绕什么来写的?(五星红旗)2、汇报交流,列出标题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在这些写到”五星红旗”的句子中,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些?选择你最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2、汇报交流,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并相互解决问题。(1)手举五星红旗部分:作者去河漂流,带的东西本应越少越好,为什么要手举五星红旗?(2)脖系五星红旗部分: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3)拒换五星红旗部分:在怎样的情况下,面包店的老板提出用面包换五星红旗?”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我可能”会想些什么?”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忽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4)花拥五星红旗部分:小组讨论:画出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模拟采访,深入理解。记者:面包店老板,你为什么要帮助一个你素不相识的中国留学生呢?面包店老板:记者:这位中国留学生,你想对面包店老板说些什么呢?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播放歌曲五星红旗,学生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课文两个人物的看法,引导他们体会国旗在人们心目中的意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1、用生字卡片指名认读。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教师指导,学生练读。(第三自然段表现了”我”的困难处境,要读得低沉一些;第十自然段写”我”拒绝老板的要求,要读得稍快,读出坚决的语气。)2、学生展示读。3、评议。三、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字形复杂的字,如”窄”“漆”“鼻”“摔”,”窄”了可以联系”作”“昨”书写;”漆”字的右下部分不能写成”水”;”鼻”字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部分的”自”和”田”都要写得略扁;”摔”字右边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写成蛟丝旁。四、展示台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2、学生将搜集有关于国旗的故事和资料,或者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3、进行班级交流。五、板书设计26、一面五星红旗手举五星红旗脖系五星红旗拒换五星红旗花拥五星红旗教学反思: 在调控课堂教学发展中,语言机智似乎有待锤炼,不仅抓不住学生问题的实质进行有效的课堂生成,而且问题琐碎,如“哪里体现他很饿?”“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没有人给他吃东西?”“他来到面包店吃到面包了吗?”这一个个毫无思考价值的“以教定学”问题扼制了学生的发展。27、卖木雕的少年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主题:友谊和理解课时: 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杰/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课至少14个生字,18个词语。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会恰当地运用。2.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队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自己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但要真正品味语言、领悟写法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写法。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评价任务 1、正确书写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可以分角色)背诵课文2、3、4自然段。3、夸夸黑人少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提示课题1、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搜集有关非洲地理位置、气候物产、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等方面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请大家拿出来。2、学生进行交流。3、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卖木雕的非洲少年。提示课题。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生字情况。把朗读的句子读通顺。3、朗读提示: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以与学生讨论。3、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四、学习生字重点指导:”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1、各种形式朗读词语。2、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二、个性阅读,突出重点1、学生分小组学习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木雕赠送木雕(1)有感情地朗读。(2)说说从哪里可看出少年的可爱?2、全班交流3、想象:找出描写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想当时他是怎样想的?三、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人物的对话语气读好。四、夸夸那个黑人少年五、学生积累运用四字词语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并运用。六、板书设计27、卖木雕的少年介绍木雕挑选木雕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放弃木雕赠送木雕教学反思: 本课的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在课文中,有很多语气词的提示,例如,“夫人,您买一个吧!”要读出恳切的语气;“您是中国人吧?”是猜测,要读得比较轻。教师指导前,让学生自己先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提示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词语。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主题:友谊和理解课时: 1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杰/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课至少14个生字,18个词语。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会恰当地运用。2.教材分析 本文有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又有细节的描写,如搜救犬救出男孩的事。3.学情分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自主地参与阅读实践。在此基础上,再展开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让学生打造自我,做灵魂的游历者;披文入境,做情感的感悟者;揣度深思,做问题的探究者。教学目标 1、培养默读能力。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评价任务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并组词。 2、以小组内互读、个别读等形式朗读课文,要字音准确、语言流利。 3、能简要复述本课内容。教学过程一、阅读资料,提示课题1、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学生的兴趣。2、出示课题:中国国际求援队,真棒!(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出来。)3、师:你们想知道这篇通讯是怎样报道中国派出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吗?就请继续阅读课文吧!二、整体感知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1)练习默读课文,读通读准课文。(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想想这篇课文里有哪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使用跳读的方法。三、讨论与交流1、交流自读疑难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生汇报。2、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其次,在受灾不行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不最喜欢的地方。2、展示: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3、齐读课文。五、综合拓展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1)小组交流。(2)班级交流。2教师小结。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六、板书设计28、中国国际救援队速度快不怕危险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教学反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表现中非两国友好的文章。因为中国在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时给了他们帮助。 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是: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学生们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说从他们速度很快中体会出来,有的人说在那样危险,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救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知道。我让他们想象当时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事,当时的环境可能有恶劣。同学们说的头头是道。但在理解技术高超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由于也快下课,我并没有让学生多说。所以感觉这点上做的不够到位。语文园地七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组主题:友谊和理解课时: 4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杰/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掌握本课至少14个生字,18个词语。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会恰当地运用。2.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七中的口语交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习作的则是让学生自由表达,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想象给学生广阔的空间。 3.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段目标中要求孩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学目标: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的世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评价任务 1、搜集各种反映世界奇妙的文字、图片和实物,交流同学们所了解口语表达能力。 2、自由写一篇习作,培养习作兴趣。 3、积累词语、诗句,养成勤于积累的好习惯。 4、感受语文的趣味,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发生许多事,用你的双眼,每天都能发现许多事。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讲述一下大家了解的奇妙的世界。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 口齿清晰,表达流畅。倾听者要认真倾听,随时提出问题。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内容。 3.组内交流,评比。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出表达最优秀的同学。 2.全班交流,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也可以谈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开启思路。 回忆你生活中经历的事、看到的景物、周围接触的人、你的想象,注意想想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最想写什么。 二、交流探讨 1.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最想写什么?初步打算怎样写?如何把它写具体?互相帮助提提建议。 2.全班交流,说说写什么,打算怎样写,互相启发,鼓励其他同学,想他人所未想,写别人所未写的内容。 三、学生试写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四、展示交流 1.同桌之间互读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请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文赏析 1、教师选择两至三篇作文朗读,学生赏析。 2、全班评议:你觉得哪里写得好?为什么?还有哪里需要改进? 六、修改习作 1.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2.誊写习作。注意书写工整。 第四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读成语 2启发学生发现成语的构成,理解成语。说说自己平时积累过的这类成语 例:心心相印、夸夸其谈、芸芸众生、欣欣向荣、沾沾自喜、 津津乐道、息息相通、高高在上、跃跃欲试、循循善诱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教师检查 三、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古诗,很多古诗的内容是反映纯真的友情、浓浓的乡情和永恒的亲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各自轻声读书上提供的诗句,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小组齐读大声自由读。 4.品味这些诗句的意思,并且试着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诗句,师生评议。 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7.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诗句。 四、趣味语文 1.猜一猜:表示吉祥的话叫“吉言” 名人说过的话叫? 精炼著名的话叫? 宣誓所说的话叫? 临走写下的话叫? 2.读一读。 a.自主轻声读课本中的内容。 b.指名读。 3.想一想。 类似的话,你还能说出一些来吗?如毕业之际,送给同学的话叫“赠言”。 a.小组说。 b.全班交流。教学反思: “读读背背”中的八个字组成的成语,由于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成语的含义,所以总是背不熟。习作有很多的同学所写的故事生动有趣,想象力丰富。但是仍有许多学生,不能写出完整通顺的句子。还有的不会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文,故事交待的不清楚。错别字较多是普遍现象,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故事写得单调乏味。今后要多训练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积累好词佳句。第八单元29、古诗两首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主题: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课时: 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杰/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3)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4)收集相关资料;(5)写单元读后感等。2.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起头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3.学情分析 这首诗歌想象丰富、形象感强,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学生非常喜欢。而且因为文辞比较简单,所以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字面意思,但诗歌的深层含义及诗歌的语言魅力则不容易领悟,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评价任务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你们入学以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请大家回忆一下,脑海里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出示课件:清明、元日、端午、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预设: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出示课件: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出示课题)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出示: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出示课件:诗)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出示: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谁来给大家读读?大家仔细听听,他读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3、正音:大家发现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出示: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出示课件:诗)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4、古人云(出示课件):独而无学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出示: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 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5、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6、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预设: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得好!古人云(出示课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谁来讲一讲?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2、(出示第一行诗)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课件:天文图)找到了吗?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出示古诗)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出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出示三四行诗)读读三、四行。我们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资料袋)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学生自由说)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出示三四行诗)再读读三、四行。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5、反馈。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课件: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出示:第四行诗)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些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出示: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四、体验升华,熟读成诵。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出示古诗)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 五、拓展延伸,日积月累。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出示课件)六、总结: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复习了以往积累的古诗,还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七、作业乐园。附板书设计: 看碧霄 渡河桥 追求幸福乞巧 穿红丝 乞巧 学习巧手第二课时一 导入同学们,在我们学习新课之前,先来看一幅图画。(多媒体出示嫦娥图)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的故事你能讲讲吗?故事中的嫦娥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温柔 善良 美丽)嫦娥的故事千古流传。那么,在诗人的笔下,嫦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诗嫦娥。(出示嫦娥诗配画)二 新授(一)导学学一首古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出示:会读 会写 会背 会意思 悟情感 知诗人) 知人论诗。让我们先走近诗人李商隐。谁听说过他?你会背他的诗吗?(课件出示:登乐游原。)出示李商隐简介: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我们在学嫦娥诗时会有所感受。 (二)粗读古诗 读正确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出示生字词,师抽读检测,并相机指导正音。指导生字“屏”、“烛”“晓”“偷”的书写,生每字写三遍。 (三)细读古诗 会诗意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本诗一、二、四句押韵,押韵的字是“深”“沉”“心”,这几个字儿都是前鼻音,注意读准确。读出画面:让学生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些什么?你看到的景象或人物是什么样的?你能把你想象的画面说一说吗?师生共同归纳:出示室内:云母屏风上印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西移垂地,晨星就要消失;广寒宫: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四)品读古诗 悟诗情 出示古诗:细细品读,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嫦娥偷吃灵药奔月后,十分后悔 心情孤独寂寞。)作者写诗,总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我们读诗的人,要善于从诗中找到最能表达感情的词语,来体会诗歌的情感。你认为在这首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是哪个或那些?(出示:“悔” “心”)我们来感受嫦娥的“悔”。出示:嫦娥为什么而后悔?(以前生活的幸福,现在生活的痛苦;对不起心爱的丈夫;想到世人的谴责。)让我们带着我们体会到的情感来读诗句吧。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因为这无穷的悔恨占据着嫦娥的心,所以嫦娥每天夜晚孤独寂寞地看着这碧海青天难以入眠,正所谓“碧海青天夜夜心”。我们来想象一下,(出示)嫦娥有一颗怎样的心?(思念、悔恨、哀怨、痛苦、寂寞)漫漫长夜,寂寞难耐,思念丈夫,思念人间,怎奈已吃药成仙。嫦娥再也无法回到充满温暖、充满爱的人间了,她怎能不“碧海青天夜夜心”啊!在诗中,寄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同情、怜惜、惋惜、哀叹)回想诗人的一生,二十多岁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政治的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伤忧郁的性格。他与心爱的妻子结婚,本来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幸的是,妻子英年早逝,留下孤独寂寞的他,他为嫦娥而哀叹,也为自己而感伤。所以,在这首诗里,诗人和嫦娥的心是相通的,正所谓“心心相通,同病相怜”,让我们带着对嫦娥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再深情地朗诵这首诗。(出示古诗)感受了嫦娥的心,诗人的心,现在你想想你自己的心,读着这首诗,你跳动着一颗怎样的心?(对嫦娥的同情之心;对诗人的钦佩之心。)读一首诗,我们既要感悟诗人所描绘的主人公的情感,也要感受诗人的情感,还要体会自己的情感,这样,我们的情感才会不断丰富起来,做一个有情、有心的人。 (五)深读古诗 领悟哲理古诗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嫦娥这首诗不只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呢。现在我们来(出示)讨论讨论,嫦娥该不该偷吃灵药?是啊,嫦娥为了长生不老,一念之差,偷吃了灵药,飞奔入月。从此,她与丈夫凡仙相隔,永不相见。每日每夜,她孤独寂寞的生活在广寒宫上,没有了丈夫的陪伴,没有了亲人的爱,没有了人间的温暖,她感到心酸,感到心痛,感到心寒。在碧海青天的月宫里,她遥望人间,有叹不完的气,有流不尽的泪,有说不出的爱,有道不尽的悔。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一定要慎重,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要像嫦娥那样,因为一己私念,一念之差,悔恨终生。 (六)积累古诗 抄写背诵认真抄写古诗一边 边抄边读 边抄边记 抄后诵读 直至背诵三、 拓展延伸这位才情横溢、多愁善感的诗人曾写下了无数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诗篇。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两首。展示李商隐名诗:夜雨寄北 无题四、课后总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自从有了文明,诗就诞生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孩子们,作为文明古国的子孙,我们真应该多读诗,多背诗,在诗中去丰富我们的情感,涤荡我们的心灵,在诗中去追寻古老的文明,去感悟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孩子们,让我们以经典为友,以诗书相伴,走向美好人生。五、作业乐园。板书设计: 嫦娥思念 悔恨 哀怨 痛苦 寂寞 一念之差 悔恨终生故事, 画, 朋友, 钻石, 月球教学反思: 优点与不足:培根说过:“读诗使人灵秀。”那是因为诗中有意境。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就是意境互动教学策略,事实证明还是比较成功的。 1、借画面互诵 。 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2、借吟诵互动: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3、扩展延伸,丰富积累。 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30 、西门豹教材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组主题: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课时: 2课时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杰/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2)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3)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4)收集相关资料;(5)写单元读后感等。2.教材分析西门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3.学情分析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评价任务 1、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给课文分段。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闹”的在文中三个句子中的意思。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学习生字“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写了西门豹在什么地方为当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再读课文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三、学习“单元提示”,指导分段1、学习“单元提示”,明确抓重点段分段的步骤,方法。2、再读课文,根据刚才的问题,找出重点段,给课文分段。四、研读课文第一段1、西门豹到了邺地,发现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展开了调查,现在请同学们来研究西门豹所作的调查,分析造成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大原因,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研究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究)2、交流,汇报,得出结论:(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2)年年闹旱灾(板书)随机解释“闹”在三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3、共同讨论,写调查报告4、交流五、练习拓展:修改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研读第二、三段1、西门豹是邺的地方官,他了解到巫婆官绅祸害百姓的事实后,可采取归些办法惩治他们?2、但西门豹采取了什么办法?他的办法巧妙在哪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从西门豹的言行中去研究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三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2)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