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孔乙己22.docx_第1页
2 孔乙己22.docx_第2页
2 孔乙己22.docx_第3页
2 孔乙己22.docx_第4页
2 孔乙己22.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张永瑞 孔乙己 合备:赵正雄 冯德宏【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把握本文的主题。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课时安排】3课时。【预习要求】1通读全文,把握故事的基本脉络,能叙述孔乙己的生活片段。2查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3复习有关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都学过那些鲁迅的作品(学生说出学过的作品)教师: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被社会薄待苦难人的形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他曾问过鲁迅,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体味它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文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阔绰( ) 羼( ) 绽出( ) 颓唐( ) 不屑( )2解释下列词语:君子固穷 间或 不屑置辩 颓唐 营生 3.指名介绍作者(至少三人),然后有一人板书要点。三、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结构。遇疑难处可讨论交流。学情预测学生梳理脉络时可能因为忽略了小说的特点而言之无序,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重温小说情节结构的相关常识。2明确:开端: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作为孔乙己出场的背景。发展:孔乙己第一次出场,表现孔乙己是大伙的笑料。高潮:孔乙己第二次出场,表现孔乙己被打折腿后的遭遇。结局: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四、研读课文,深入思考(一)研读第1-3段,理解小说构思的精巧。1学生思考:(1)文中对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的介绍包括哪些方面?(2)这些介绍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交流研讨。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较为零碎、片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寻找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并结合下文理解作用。3明确:(1)文中对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的介绍包括:酒店的格局、酒店的客人(短衣帮、穿长衫的)、“我”的工作变迁、酒店的氛围。(2)这些介绍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介绍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为下文埋下伏笔。(二)研读小说的主体部分(第4段到完)。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文章中所描绘的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段。2小组讨论,互为补充。3全班交流。学情预测六个片段较为分散,学生的回答可能不够完整,特别是第六个片段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学生容易遗漏。同时学生对片段内容的概括也可能不够简明,教师应着重指点对内容的概括方法。4明确六个生活片断:(1)众人取笑孔乙己脸上又添了新伤疤;(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中秀才;(3)孔乙己为偷书作辩解;(4)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5)孔乙己给小孩子们分茴香豆;(6)孔乙己被打断腿后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5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1)概括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的语句(2)点明孔乙己的地位的语句(3)反映孔乙己的结局的语句6交流研讨。学情预测本题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语句的揣摩,学生可能泛泛而谈。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解读。7明确:(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看似矛盾的言语中流露出对孔乙己的结局的漠然。五、课堂练习(若完不成,就留在课下完成) (一)、给下列括号前的一个字注音。咸亨( ) 羼( )水 颓( )唐 阔绰 ( )舀( )出 拭( )擦 蘸( )酒 门槛( )(二)、为下列括号前的一个字选择正确读音。1.间( )或 A. B. 2.踱( )步 A. B.3.绽( )开 A. B. 4.不屑( ) A. B.5.附和( ) A. B.(三)、修改错别字:1.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色。( )2.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3.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 )4.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五、判断下列词语解释的正确与否,用“、”表示。 1.不屑置辩:不值得去辩解。( ) 2.颓唐: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3.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 4.阔绰:宽裕。( )5.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 )6.无聊:没有话说。( )第二课时一、温故知新。1学生自主思考,填写下列句子。(课件展示)(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的人。(2)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的人。(3)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的人。(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的人。(5)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的人。学情预测本题既是上节课内容的延续、深入,又将重心开始转移到人物的分析上。学生在填写的时候可能会缺乏准确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也要训练学生在回归文本基础上的归纳能力。2明确:(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2)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3)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半个秀才也没捞到的人。(4)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有偷窃的人。(5)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可有可无的人。联系上节课对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的结局研讨,可见孔乙己是个为主流群体所排斥的“边缘人”,这种尴尬的地位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二、品读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一)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1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体现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的地方并加以分析。2学生研讨回答。学情预测有了上一题的铺垫,学生的寻找会比较到位,但对其矛盾心理的分析可能不够准确,教师要适时引导。3教师归纳: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孔乙己“穿长衫”是因为他追求功名,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孔乙己“竭力争辩维护清白”是因为他死爱面子,想清白做人。孔乙己“偷窃”是因为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使他不会营生又好逸恶劳,贫困无法自存不得已而为之。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却“好喝懒做”是因为他受封建教育熏陶,好逸恶劳,认为“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孔乙己“以读书为傲”却“半个秀才也没捞到”说明他受封建教育毒害甚深,“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却成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热心教伙计茴字写法”表明他的空虚、无聊、迂腐。孔乙己“遭到冷遇”表明他地位卑下,连小孩都不愿理睬他。孔乙己“使人快活”却“可有可无”表明他地位卑下,已沦为笑料。(二)品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1学生自行从文章中找出人物描写精彩的地方并品味其妙处。2小组讨论。3小组代表发言。学情预测学生的答案可能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客观地评点优劣,要指导学生联系语境,抓住关键词语品析的能力。4师生共同归纳。(1)动作描写: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排”,颇为得意之状,此时的孔乙己内心颇有几分优越感。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摸”,已显畏缩、困窘,此时的孔乙己被打断的还有原本脆弱的一点尊严。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叹气是因为惋惜“我”的“不可教”,也是寂寞无人懂的内在流露。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坐着走去”是孔乙己留给人间的苍凉背影,可怜复可悲。(2)语言描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强词夺理、死爱面子,也是自觉高人一等的妄自尊大。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为人的善良、忠厚,也是内心空虚,渴望与人交往的心情流露。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语言与神态的描写揭示了孔乙己已经被逼到了找不到文言词语来维护自己自尊的程度,内心的坚持已完全崩塌。(3)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现了孔乙己生活的贫困、被凌辱的地位、好吃懒做的恶习、始终追求功名的迂腐。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悲惨的情状暗示了其悲惨的结局。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虽然潦倒,却还以“读书人”自傲。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被恶意地揭了疮疤,是心灵创痛的外在反应。(三)归纳孔乙己的性格。总结:孔乙己是一个地位低下、穷困潦倒、好喝懒做,追求功名至死不悟,自命清高、迂腐不堪、死要面子,同时又有着质朴善良的一面的社会边缘人。三、课堂练习(一)、根据原文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1.只有穿长衫的,才 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2.孔乙己 出九文大钱。3.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 住。 4.孔乙己 出四文大钱。5.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 上了一层灰色。(二)、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 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孔乙己到店, 可以笑几声, 至今还记得。A.就 如果 就 那么 B.便 只要 就 因此 C.也 只有 才 所以 D.就 只要 才 因此 第三课时一、探究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根源。(一)由“笑”入手,探究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1学生思考:本文反复写了多少次笑?这些笑说明了什么?学情预测寻找写笑的地方不难,但分析笑背后的内涵就需透过现象看本质,有一定难度,学生可能体味不够深刻,教师需示范、引导。2交流归纳:(1)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这里的“笑”是对弱者的连续性的无情嘲弄,这种“笑”是残酷的,残酷在对人的自尊的摧毁。这便是孔乙己“使人快活”的地方,更是孔乙己的可怜、可悲之处。(2)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这是对孔乙己残余自尊的的最后摧毁,但是众人又无明确的主观恶意,这是一种含着笑意的恶毒。在貌似友好的笑中,包含着冷酷,对旁人的悲苦的麻木不仁,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虐杀。(二)走近作者,理解作者。1学生思考:对于孔乙己和那些笑他的人,作者的态度是什么?2讨论交流。3明确:对于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于那些笑他的人:无情地揭示与谴责看客的冷漠与麻木不仁。在鲁迅看来,孔乙己不过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制度是可恶的,人是值得同情的。他要揭示的 不是孔乙己的恶,而是周围的人对他缺乏同情心的丑。(三)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总结: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悲惨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世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和封建制度人吃人的罪恶本质。二、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比较阅读。1小组讨论:同是描绘旧式读书人的悲剧,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在人物形象、主题、作者的态度、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2全班交流,明确:(1)人物和主题思想。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精神、肉体的毒害、摧残。(2)作者的态度。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的描绘是嘲讽而带有温情的。(3)表现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