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的归纳和西方的推演上周专栏的留言里,有网友说:老农你“似乎很强调作文和逻辑的关系,但俺认为三苏的论政文也很好(当然他们可能更偏重于情而非理),他们逻辑性应不如今人,因为他们没学过数学啊。”文章好不好,评论起来可以相当主观。阿毛毛爱读史,他曾在新唐书马周传页边批注道:“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当然,纸上空谈也可以文字很优美,逻辑很严密。其实,跟宋人谈逻辑,没什么大意思,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使用推演法。你要开始用这法子了,咱们才可以讨论你的推演步骤是否符合逻辑。Lajizjb 网友曾经给出杨振宁先生一个演讲的链接。若干年前,杨先生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化高峰论坛”上,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杨先生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而归纳法的来源就是易经。西方有推演法,典范就是欧几里德几何系统杨老誉之为“人类历史上一个大贡献,第一次把推演法规律化,其影响不可以道里计”。易经是否有这么大的负面影响,老农不敢肯定。不过,传统文化确实没有推演法,这个老农很同意。本文就是举例对比一下,看看两边的差异。一位作者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谈大道理的文章看得最明显。下面试看苏轼的讲大道理但又简短浅白的日喻说。苏教版高二语文教材里有这篇文章,算选修。如果个别词句理解有困难,这里有两篇赏析,或许有帮助。一篇选自紊革前出版的阅读和欣赏(北京出版社年版);另一篇选自紊革后出版的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大家可以看看,三十五年之间,咱们的语文教学有多少改变。日喻 作者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能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苏轼这篇文章很有名,文字确实流畅简洁,值得背诵。不过,从现在的观点看,首先是政治不正确。第一段根本就是欺负盲人的胡编乱造。就算生而眇者,肯定也知道太阳出来明亮暖和,太阳落山黑暗阴冷。老农从来没听说过,盲人睡觉需要人提醒。他们肯定对太阳有某种感觉,绝不会单是听到钟声就以为是太阳,他们绝不像苏轼编造的那样愚蠢。编寓言可以如庄子般编怪人怪事;当真事讲就要编得像。编得不像,从比喻里归纳出来的“道理”,就失去可信之基础。古人讲道理都喜欢打比喻。苏轼深知其弊,“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比来比去无尽头,还是不明白“道”究竟是什么。那你自己谈求道就换个方式嘛!可惜苏轼不会推演法,结果自己还是打比喻:“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南方多没人”。“道”本身不能以比喻明之,那么致“道”之道为什么就能以比喻求之?像没人那样整天泡在水里,“有志于学”,就能得道?你去问问今天那些整天泡在题海的学生。苏轼如果读过柏拉图的书,比如讨论美德从何而来的美诺篇,或许就不会这样写。他可能会意识到自己的方法有着内在矛盾:用比喻证明了比喻不可靠之后,怎么可以再用比喻点明致“道”之道?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嘛:You cannot solve a problem from the same consciousness that created it. You must learn to see the world anew。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求道的最终目标仍是美德,我们不妨认为,美诺篇和日喻说讨论的是类似问题。苏格拉底是怎么谈的?柏老的对话记录太长太绕,说一条就够了:苏格拉底谈着谈着,居然用几何耍对手。他画了个正方形,让对方的童仆以为,长和宽都加倍,面积也加倍。然后他再告诉童仆,正确的做法是以对角线为边长,画一个新的正方形,其面积为原正方形的两倍。老农差点以为,这老小子接着要像毕达哥拉斯学派那样,用几何方法证明根号是无理数。欧几里德几何是推演法的范例。虽然都是苏家人,但西洋苏在中华苏一千五百年之前,就已经熟练运用推演法了。咱们的赏析评论,对古人的思想,还是有点批判性思维的。这个唐朝作家体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性;那位宋代文人没有接受党的领导,他对社会有批判却找不到革命的道路,等等。只是对古人的思想方法,不知道为什么,很少见到批判性思维。既然对古人的思想,能用西方传过来的马克思主义作批判;那么对他们的思想方法,为什么就不能用也是西方传过来的几何思路作点分析呢?作为对比,咱们来看看“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是如何思考的。笛老爹生活在十七世纪,还没染上今日象牙塔里的教授德性,他们为个三流文人写传,也能厚厚码上两千页。老爹的“钥匙”文本(the key text)第一哲学沉思集(右图),只是薄薄六章,读一遍还不算费劲。休谟后来在人类理解力研究中,曾经如此谈到笛卡尔的方法: much inculcated by Des Cartes and others, as a sovereign preservative against error is a method by a chain of reasoning, deduced from some original principle, which cannot possibly be fallacious or deceitful.换句话说,这就是欧几里德几何系统的推演法。从一个不可能错的原则(公理)出发,沿着一根逻辑链条摸索前进。按笛老爹自己的说法,年月日的冬夜里,他在火炉边做了三个奇异的梦,给了他思考哲学问题的灵感。六天的思考成为沉思里的六章,虽说书的出版远在二十二年之后()。他思考的过程,可以简单总结如下。()笛卡尔之前的十六世纪,既是现代科学开始发展的时代,也是文艺复兴带来的古希腊怀疑论(Scepticism)再次盛行的时代。笛卡尔的同胞、把散文这一形式带入文艺殿堂的蒙田,就认为人类的理智最多只能到达事物的表面。大思想家在批判流行思潮的基础上建立他们的独特理论;在怀疑论的洪水中,笛卡尔首先要构筑确定性的孤岛。()为此,笛卡尔作了一个类似于几何中反证法的假定:假设你们的怀疑都成立,假设我的感官所感知的都不是真实;甚至,可以假设有一个几乎全能的恶妖(evil demon),专司欺骗吾人之职,它向我的感官提供全套的、连贯的假象。把一切可以怀疑为假的东西都去掉之后,剩下的就应该是真实可信的。那么,什么才是这“剩下的”?我们难免觉得恶妖设想很荒唐,但老爹的意思是,如果荒唐但是为当时很多人相信的怀疑论“证据”他都考虑到了,那么这“剩下的”之真就更为可信。()沉思第二天的收获,就是阐明他在梦里得到的灵感。冬夜里令人舒适的壁炉、火焰和温暖,只是自己感觉到的,而感觉很不可靠。你感到舒适的温度,于他人或许太冷或太热。这些甚至可能是假的,仅是恶妖制造的幻觉。但火炉边仍有一样东西不可怀疑,即“能思之我”这里的“我”,不是指身体,而是指“心”(Mind)。如果怀疑“能思之我”的存在,那么第一这种怀疑本身即为思,第二我必然先存在才能怀疑自己是否存在。这样笛卡尔就获得了推理的出发点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 这是一条不可能为假的公理。()笛卡尔引了阿基米德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现在他也有了一个支点。既然“我思故我在”是真的,那么,以此为准绳,任何命题,如果对它的分析能象“我思故我在”那样清晰而明断(clear and distinct,按笛卡尔的说法,后者指可以与别的问题清楚地隔离开来),我们不妨认为该命题也是真的。()现在,我心中有个无限完美的形像,我对这形像有清晰而明断的认识。这形像不可能是我自己的创造,因为我本人是有限而不完美的。因此,一定有一个无限完美的存在,在我心中引起这样的形像。这一无限完美的存在,只可能是上帝。因此,上帝存在。笛卡尔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因为上帝存在,而上帝是不会欺骗我的,他会驱散那类居心不良的恶妖。于是反证法导致了正面的结论:上帝是所有真理的源头,只要上帝存在,那么我的感官所探知的外部物质世界也存在;而且,通过理性的清晰而明断的分析,我可以理解这个世界。()笛卡尔发现,心的基本属性是思维,而物的基本属性是占有空间。物可以分割,这是它们的空间性的表现;但心(思维的能力)却是不可分割的。至于物不能思维则是显然的。所以,心和物没有共同的基本属性,他们必然是不同的存在。由于物的基本属性是空间性,物完全服从力学的规律。对物的研究(科学)可以与心的研究(宗教)区别开来。上述推理过程所引用一些假设是否成立,现代人可以提出大量疑问,但笛卡尔的逻辑很严密。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其实早于他一千余年,圣奥古斯汀已经说过这句话。笛卡尔受的是经院哲学教育,一定熟悉圣奥古斯汀这一首席教会哲学家的作品。笛卡尔超越圣奥古斯汀的地方,是他进一步提出了“清晰而明断”的标准,将理性作为思维的主宰。所以哲学史将笛卡尔作为法国唯理主义流派的第一人。笛卡尔自己是在年的著作方法论里首先讲这句话的,但上面()中用了他后来在第一哲学沉思集里修改讲法。“我思故我在”,看着象演绎,如果扩充成三段论,中间还要插个前提:我思,思者存在,故我在。但本来要证明的就是“思者存在”,于是这成了循环论证。笛卡尔的怀疑论批评者指出了这一问题。他在沉思里的修改讲法是:如果我怀疑自己的存在,我其实已经存在这里把“思”的内容具体落实为“怀疑自己的存在”,使整个句子成为不证自明的论述。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咬文嚼字,但合乎逻辑的“清晰而明断”的思维能力就是这样锤炼出来的。同样是对人类得“道”的能力有怀疑,苏轼扯了一通车轱轳话;笛卡尔却提出了“心物二元论”,使科学不再屈从于神学,从此蓬蓬勃勃自主发展。笛卡尔比苏轼晚了五百年。苏轼五百年之后的中国文人,总体而言,并不比苏轼更高明。虽然利玛窦今年是这位伟大的传教士逝世四百周年这时已经来到了中国,他给我们带来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徐光启身为朝廷大学士,思想却不守旧,他在利玛窦的帮助下,已经翻译了该书的前六章。只是正如杨振宁先生所说:“不幸的是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的时候虽早(那时牛顿还没有出生),可是这翻译有将近三百多年在中国没有发生应该有的影响。”利玛窦去世四百年后,欧几里德几何在中国,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经调查过:不计专业课,考研最应该考哪几科?问到的几位教授,都说现在这些“日与题居也”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员工菜单培训知识课件
- 村级业务知识培训材料课件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精制听评课记录
-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四1.2.4《诱导公式(三)》赛课听评课记录
- 听评课记录高考数学(理数)一轮复习第8讲《指数与指数函数》听评课记录(含详解)
- 2025年新型环保制冷剂生产项目环保技术投资分析与风险控制报告
-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听评课记录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听评课记录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1-2)第4章《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听评课记录:复数的几何意义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听评课记录:第1章 1.1.2 第3课时 循环结构 版含答案
- GB/T 2820.12-2002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12部分:对安全装置的应急供电
- 设备基础知识-动设备课件
- GB/T 12599-2002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
- 2023年哈尔滨市动力区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3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JG-017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测作业指导书
- 压铸件常见问题-气孔
- 放射源辐射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景观工程工作流程解读(PPT)
- 走近数字PCR学习培训课件
- 群控系统试运行及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