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6.1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6.1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6.1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6.1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6.1反比例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巴州二中 刘炜娜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反比例函数概念2.内容解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函数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学习,既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又加强对反比例变化规律的认识.从函数角度看,当一个变化变量时,另一个变量随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这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另一个变量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从反比例变化规律看,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变量的乘积始终为定值.成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是反比例函数的特征.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中问题的分析,发现变量间的反比例关系,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再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对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具体实例,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本节课的研究思路.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曾在小学六年级(下)学过“反比例”,在八年级(上)学过“分式”,在八年级(下)学过“一次函数”.对“反比例”“函数”“分式”等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来讨论反比例函数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这里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初二的学生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思想的意识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因此,本节课从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并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抽象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由于学生还处于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初级阶段,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3)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目标解析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2)的标志是: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知道自变量和对应函数值成反比例的特征.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3)的标志是:能根据问题中的变量关系,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虽已学过一次函数,但对函数的基本概念的理解未必深刻。在对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需加强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于自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不同在于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同时,学习过程中要回顾类比反比例关系,分式的概念及其运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抽象得到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五、 教学策略分析1、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发展模型思想。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对概念意义的理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关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知识,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变量的相依关系及变化规律。教科书力图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辨析、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完善等“数学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创设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教师有目标要求的组织讨论交流,在反思中学习,讨论在质疑、追问中进行.3、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4、每个教学环节中及时对学生给与评价,抓住初中学生渴望被关注和肯定的心理特点,多用启发性和激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目的.六、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中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反馈反馈三部分内容:1、优秀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荣辱观;2、优秀个人,树立榜样,表扬典型,激励学生;3、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订正问题,给学生指明讨论的重点和方向。(二)展示教学目标 带着学生勾画教学目标中主要的部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即将学习知识的初步认识.在导学案中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学生通过认真做导学案,已经对即将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当学生看到出示的学习目标时,学生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再次加深对知识点和数学思想的了解.(三)出示“讨论要求”,小组交流讨论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为避免学生盲目讨论,再次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后提出来,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师明确各小组的职责,分配展示内容,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目标更明确.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合作、交流,深入小组参与活动,指导小组长如何解答组员的质疑,倾听学生的困惑.(四)展示交流 展示内容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教材第2页的思考: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 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 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 1 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 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 1.68104 km2 ,人均占有面积 S(单位: km2 /人)随全市总人口 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教材第2页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1)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写出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用一个一般形式来表示这种函数的解析式吗?学生行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为什么可以看成是一个函数,写出问题中函数的解析式,并总结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用一个一般形式来表示这种函数的解析式.教师行为:适时点评,纠错,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设计意图: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能够用反比例关系式表示出来,初步建立反比例函数的模型.展示内容2:类比联想 形成概念1、对于函数关系式,完成下表:102030405080100当越来越大时怎样变化?这说明与具备怎样的关系?2、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给上述新的函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3、小组讨论:(1) 反比例函数 中自变量在分式的什么位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学生行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为什么可以看成是一个函数,两个变量的乘积始终为定值,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教师行为:适时点评,纠错,质疑,归纳,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设计意图:1、联想反比例关系,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观察问题情境的三个函数解析式,得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抽象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从分式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及负整数指数幂的定义出发,讨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反比例函数的恒等变形,发展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反比例函数的能力,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方法.展示内容3:概念辨析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学生行为:学生结合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恒等变形加深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教师行为:适时点评,纠错,质疑,归纳,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设计意图:明晰概念,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关系,引导学生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去判断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把握住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这一基本特征,并通过概念辨析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展示内容4:例题探究 拓展练习1、例1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2 时, y=6(1)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当 x=4 时,求 y 的值.2、拓展练习(1)已知 y 与 x2 成反比例,并且当 x=3 时,y=4(1)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当 x=1.5 时,求 y 的值;(3)当 y=6 时,求 x 的值.(2)当m取何值时,函数 是反比例函数?学生行为: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讲解、板书例题及拓展练习题,总结得出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正确用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解决问题。教师行为:适时点评,纠错,质疑,归纳,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设计意图:1、使学生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熟悉函数值的求法.2、进一步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明确反比例与反比例函数的区别和联系,并会解决实际问题.(五) 课堂小结 达标训练1、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今天的重点讨论内容你学会了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 达标训练(1)已知函数 y=xm-7 是正比例函数,则 m =_;已知函数 y=3xm-7 是反比例函数,则 m =_.(2)已知y与x成反比例,且当x2时,y3,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 ,当x3时,y_ .(3)已知y-2与x成反比例,当x=3时,y=1,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设计意图:1.进一步明晰概念,用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判断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从形式上看是写成一般式,实质上是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2.加深概念理解,明确反比例与反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六)作业布置1、必做题:课本第8页 习题26.1 第1、2、6题2、选做题:课本第8页 习题26.1 第7题设计意图: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七、板书设计前黑板:课题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三种形式课件展示例题讲解拓展练习1后黑板:达标训练拓展练习2小组评价八、教学评价整个教学环节衔接紧密,在例题的处理上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规范解题步骤的能力,注重拓宽学生的思路.在题目的设计和教学设计上注重了一题多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附件126.1.1 反比例函数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会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3.会根据已知条件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导学指导】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阅读教材第2页的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完成下面的问题:(1)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写出他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用一个一般形式来表示这种函数的解析式吗? 二、类比联想,形成概念:1、对于函数关系式,完成下表:102030405080100当越来越大时怎样变化?这说明与具备怎样的关系?2、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给上述新的函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3、小组讨论:(2) 反比例函数 中自变量在分式的什么位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仔细观察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 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什么形式?三、概念辨析: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 y 是 x的反比例函数?四、例题探究(教材第2页):例1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 =2 时, y =6(1)写出 y 关于 x的函数解析式;(2)当 x =4 时,求 y 的值.五、拓展练习:1已知 y 与 x2 成反比例,并且当 x=3 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