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试卷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理科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文科总分:200分 时间:18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悲怆满目疮痍 惆怅未雨绸缪 掾吏不容置喙 b. 攀援妖童媛女 契合锲而不舍 愀然翘首以待 c. 折腾动辄得咎 针砭鞭辟入里 绯红缠绵悱侧 d. 惩罚驰骋疆场 自刭杀一儆百 给养人才济济 2. 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他文思敏捷,下笔千言,_。 (2)在那动乱的日子里,一听到枪声,他就_,吓得发抖,仓皇失措。 (3)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既不要_,也不要妄自尊大。 (4)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已_,有了很大的进步。 a. 一挥而就 失魂落魄 妄自菲薄 脱胎换骨 b. 一挥而就 魂不附体 妄自菲薄 洗心革面 c. 一蹴而就 失魂落魄 自暴自弃 脱胎换骨 d. 一蹴而就 魂不附体 自暴自弃 洗心革面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问责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建立了健全的问责制度是一个国家反腐倡廉和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 b. “河套人”的生存年代经考古确认大幅度提前,一下子跃居为目前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所知生存时代最早的晚期智人。 c. 近年来,国内有的高校也受到奢侈风气的影响,大修豪华办公楼,某高校仅三层的餐厅,也安装了观光电梯,导致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和极其恶劣的影响。 d. “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4. 请说明下面漫画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5分) (1)画面内容:_。(不超过40字)(3分) (2)漫画寓意:_。(不超过30字)(2分) 5. 目前,北京大学公布了2012学年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生遴选条件,其中增加了“不孝敬父母不得推荐”的新规。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对此“新规”发表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5分) 要求:不超过6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_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张敷,字景胤,吴郡人,吴兴太守邵子也。生而母没。年数岁,问母所在,家人告以死生之分,敷虽童蒙,便有思慕之色。年十许岁,求母遗物,而散施已尽,唯得一画扇,乃缄录之,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见从母,常悲感哽咽。 高祖见而爱之,以为世子中军参军,数见接引。永初初,迁秘书郎。尝在省直,中书令傅亮贵宿权要闻其好学,过候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 时义恭就太租求一学义沙门,比沙门求见发遣,会敷赴假还江陵,太祖谓沙门曰:“张敷应西,当令相载:”及敷辞,上谓曰:“抚军须一意怀道人,卿可以后载之,道中可得言晤。”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上甚不说。 迁正员郎。中书舍人狄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赳曰:“彼若不相容,便不如不往。讵可轻往邪?”当曰:“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敷先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既而呼左右曰:“移我远客。”赳等失色而去。其自摽遇如此。善持音仪,尽详缓之致。与人别,执手曰:“念相闻。”余响久之不绝。张氏后进至今慕之,其源流起自敷也。迁黄门侍郎,始兴王浚后军长史,司徒左长史。未拜,父在吴兴亡,自发都至吴兴成服,凡十余曰,始进水浆。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世父茂度每止譬之,辄更感恸,绝而复续。茂度曰:“我冀譬汝有益,但更甚耳。”自是不复往。未期而卒,时年四十一。 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贤弟子少履贞规,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比虽艰隔成阻而情问无睽。薄莫之人,冀其方见慰说,岂谓中年,奄为长往,闻问悼心,有兼恒痛。足下门教敦至,兼实家宝,一旦丧失,何可为怀。”其见重如此。世祖即位,诏曰:“司徒故左长史张敷,贞心简立,幼树风规。居哀毁灭,孝道淳至,宜在追甄,于以报美。可追赠侍中。”于是改其所居称为孝张里。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乃缄录之 缄:封存 b. 会敷赴假还江陵 会:正赶上 c. 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 诣:拜访,到去 d. 琅邪颜延之书吊茂度曰 吊:凭吊7.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敷“孝道淳至”的一组是( )(3分) 年数岁,问母所在每至感思,辄开笥流涕见从母,常悲感哽咽敷不奉旨,曰:“臣性不耐杂。”葬毕,不进盐菜,遂毁瘠成疾长怀理要,清风素气,得之天然 a. b. c. d.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敷从小就懂得孝道,虽然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母亲,但却非常想念她,所以当他得到母亲的遗物后就收藏起来,每当思念时就拿出来观看。 b. 张敷也是一个依自己性情做事的人,当皇帝让他带一个僧人去西行时,他以难以忍受闲杂人为由,拒绝了皇上的要求,使得皇上很不高兴。 c. 张敷虽不慕权贵,但对于同官阶的狄当、周赳拜访自己时,却能以礼相待;只是在接待的最后自己有事先离开了。 d. 父亲死后,张敷悲伤万分,当伯父劝他时,他悲伤得就更加厉害了。由于他优良的品行,使得琅邪的颜延之和他结成了忘年交。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至感恩,辄开笥流涕。见从母,常悲感哽咽。(3分) _ (2)中书令傅亮贵宿权要闻其好学,过候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4分)_ (3)足下门教敦至,兼实家宝,一旦丧失,何可为怀。(3分)_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然后回答问题。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上阙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分)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阙的构思脉络。(3分)_ (3)“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的那句诗?“流水落花春去也”包含了哪两层含意?(3分)_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庄子逍遥游) (2)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千呼万唤始出来,_。(白居易琵琶行) (4)_,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5)子曰:“_,不悱不发。”(论语)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陶渊明桃花源记) (7)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_,而后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亲小人,远贤臣,_。(诸葛亮出师表)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孔子:黑暗王国的残烛鲍鹏山 孔子生活的时代混乱无道,他为之伤心不已: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里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东周呢?龟缩在洛邑弹丸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纵横天下的伯霸诸侯,看他们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剖。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孔子是一位痴人。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是的,他的一生都在适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顿时心凉如水。他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心事浩茫。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逝者如斯夫!” 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边。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于是这篇文章题目也就一闪而现: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支蜡烛吗? 四面飙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 颜渊死了,他的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天丧予!天丧予!”安贫而乐道的颜回死于贫困,死后连棺材也没有。孔子为之深深恸哭。“我不为他哭还为谁哭呢?”他越来越老了,世道也越来越混乱了。不久,有消息传来,子路死在卫国了,正中了孔子以前的忧心忡忡的预言:“不得其死”,被人剁为肉酱。子路是众弟子中唯一敢于冲撞他的学生,小他九岁,总是雄纠纠的样子。孔子知道这个有些粗野的弟子其实最为忠厚义气,他还曾设想,当他远遁人世时,让子路跟随着他。可现在又死在他前面了。他已经多次承受着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痛了。他的心境更为凄凉了。做生意的端木赐(子贡)来看他,给老师一些周济,他正拄着拐杖在门外看西山的落日,那落日如血的余辉最后一跃染红大地与天空。孤独的孔子问端木赐:“赐啊,你为什么到现在才来看我呢?”接着便低吟了一首绝命歌,那简单的字句和厚重的内涵使人想到宇宙中最简单而又最本质的哲理,人间的生死竟也牵动着宇宙的毁成:“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圣人洒泪而尽了。如蜡烛最后一次耀眼地一跳,熄灭了。天地之间,一片黑暗。但,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选自天纵圣贤,有改动) 12. 文章开头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如何表述孔子所处时代特征的?(4分)_ 13. 作者引用孔子的“绝命歌”的作用是什么?(4分)_ 14. 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蜡烛”,请联系全文,具体分析“蜡烛”的作用。(6分)_ 15. 有人评价这篇文字“苍凉悲壮,有一种悲剧之美”。试探究文章是如何选材来呈现苍凉悲壮之美的。(6分) _六、选考题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劝君免谈陈寅恪易中天 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理的事情。 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众情人。陈寅恪也不同于其他一些文化人。他不是金庸,不曾写过从政治家、科学家到“引车卖浆者流”都人见人爱的新派武侠小说,也没那么多门徒和拥趸。他的著作,选题既很专门,文字也很古奥,感兴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兴趣又看得懂的更是凤毛麟角,哪里会弄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也不是余秋雨,不曾炮制过“香喷喷甜津津有点嚼头,完了还能吹个泡泡”的“文化口香糖”,亦不曾发表过声讨某集团的告全国人民书。 没有哪个小女生或小男生会去买元白诗笺证或柳如是别传。柳如是?柳如是是谁?是王菲吗?还是田震?陈寅恪又是谁?是汪国真、赵忠祥吗?陈寅恪的最后20年,基本上是冷清寂寞,默默无闻的。他甚至不同于钱钟书。钱先生和陈先生一样,也是学贯中西博通今古,也是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他的管锥编。谈艺录,也没多少人看得懂。但钱先生毕竟写过围城呀!还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还拍得挺成功。这就举国皆知,人人趋之若鹜了。那么,陈先生可曾与大众传媒缔结过良缘吗?没有。 所以我赞同骆玉明教授的说法:“陈寅恪最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然而“最不应该成为”的最终还是“成为”了。而且,还弄到了人人都拿他来附庸风雅,谁不说陈寅恪谁就狼心狗肺缺心眼儿的程度。至于这些说词究竟有多少符合历史事实,又有多少最得逝者之心,那就只有天晓得了。正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冷和热。最不该热的热了起来,就一定事出有因。比如国内民众的关心,便多半带有好奇心理。的确,像陈寅恪这样可以公然不参加学习,不接受思想改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真没几个。这才真是怪了!于是人们就很想知道,陈寅恪这“瞎老头”受此优待,究竟凭的是什么?疑团很快就因史料的披露而冰释。原来这陈寅恪并非等闲人物。他的祖父陈宝箴,未出道时就为曾国藩所器重,后来官居湖南巡抚,是戊戌变法时推行新政的风云人物。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早年和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一起,号称“晚清四公子”,晚岁则以诗文著称,被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评价为鲁迅之前中国近代文学成就最高者。在一个重血缘,重门第,重承传,重渊源的国度里,这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何况陈寅恪本人也十分了得。他12岁时就东渡日本,以后又游历欧美十数年,回国后与赫赫有名的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而1925年吴宓举荐他任此教席时他才35岁。他学问大得吓人,据说外语就懂十几门(也有说二三十种的)。名气也大得吓人,据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还专门问起。英国女王也曾来电问其健康。这些都让人啧啧称奇,哎呀连声。如此之多的光环加之于身,被推介给大众也就不足为奇。 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知道,压力并不仅仅来自官方,来自当局,也来自民间,来自群众。 其次是“守不住”。怎么个守不住呢?因为要“学以致用”。中国的读书人,或曰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历来就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总觉得自己的满腹经纶得有地方派个用场,否则实在是可惜了。所谓“有用”,倒不一定是要拿去换饭吃,换钱花,更主要的还是要有利于国家民族国计民生。因此这种想法不但不可耻,反倒很崇高。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谈陈寅恪? (选自博文,有改动) 16. 文章说了陈寅恪热的现象,陈寅恪为什么能在社会上流行起来?(6分)_17. 结合文章概括陈寅恪有哪些异乎常人的地方。(6分)_ 18. 作者认为为什么不能谈陈寅恪?(6分)_七、作文(70分) 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子:“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意思是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郎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说:“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 请全面理解上面名言含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试题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2分)b(b yunyun qqi qioqio a chungchung chuchu yunhu;c zhzh binbin fifi;d chngchng jngjng jj) 2. (2分)a(“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了,一下子就成功。“魂不附体”只形容恐惧万分;“失魂落魄”除了形容恐惧外,还常形容紧张、忧虑和神经失常、行动失常。“妄自菲薄”多指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语意较轻;“自暴自弃”兼指行动表现,语意较重。“洗心革面”只指罪人的改造;“脱胎换骨”可以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以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 3. (2分)a(b残缺主语。c“导致现象和影响”搭配不当。d“将”与“了”时态矛盾) 4. 示例:(1)画面内容:一个成年男子,身处不倒翁状襁褓之中,(2分)只露出一张戴着眼镜的脸。(1分) (2)漫画寓意:讽刺了某些人因怕犯错误而宁愿少做工作或不做工作的社会现象。(2分,只要意思对即可)(其他合理理解酌情给分) 5. 肯定或否定皆可,言之有理即可。示例:这条规定增加得好。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底线。古人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鸟兽无知,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会报效国家和民族的,他们不应该获得推荐资格。(看法1分,理由2分,修辞2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 (3分)d(吊:慰问) 7. (3分)b(是写他不奉皇上的旨意是别人对他品行的评价) 8. (3分)c(“最后自己有事先离开了”表述错误,是他让下人把自己的椅子搬离了客人) 9. (1)每到感伤思念时,就打开盒子对着扇子流泪(1分),看到姨母(1分),就常常悲伤抽泣(1分)。 (2)权贵重臣中书令傅亮听说他很好学,特地去拜望他,张敷却卧在床上不起来,傅亮生气地离去了。(四句,每句1分) (3)您家教敦厚周全(1分),张敷更是一家之宝(1分),一旦丧失,又能以什么排遣心怀(1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 (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2分)以梦的短写现实的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2分)。 (2)这首词的上阙采用倒叙手法(1分):先写梦后的事,帘外雨,五更寒(1分);接着写梦中的事,忘却了帝王身份(1分)。 (3)相见时难别亦难(1分)。一层是写水流、花落、春归(1分),另一层是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1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1)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2)沧海月明珠有泪(3)犹抱琵琶半遮面(4)别有幽愁暗恨生(5)不愤不启(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衡于虑(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2. (4分)通过拟人、想象(2分),形象化地描写了西周古都废墟的荒凉残破(1分),渲染当时周王朝土崩瓦解,天下纷乱不堪的局面(1分)。 13. (4分)表现孔子临终时深深的悲哀(1分),让人联想到一代圣人的伟大人格(1分),感受到他去世造成的巨大影响(1分),不仅影响当时,也影响千秋万代(1分)。 14. (6分)题目把孔子比喻为“黑暗王国的残烛”,文中着力渲染“蜡烛”如何在“寒意四逼”的环境中“艰难地闪耀”,最后写蜡烛“耀眼地一跳,熄灭了”。“蜡烛”象征孔子的伟大形象(2分)。 写出了孔子所处环境的恶劣,表现孔子一生都在追寻却壮志难酬的痛苦,突出了一代哲人的悲剧命运(2分)。“蜡烛”在文中作为线索,勾连首尾,串起材料(2分)。 15. (6分)从选材上看,文章写的是孔子的晚年(2分),写他的疲倦、痛苦、失败和不幸(2分),突出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或挽狂澜于既倒)的人格精神,充满悲壮感(2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6. (6分)陈寅恪身上光环众多,被推介出来正好满足了民众的好奇心理,谈及陈寅恪可以显得自己博学,可以附庸风雅。(每点3分) 17. (6分)“文革”中拒绝学习,拒绝改造;他的著作选题很专门,文字很古奥;身世显赫;学问大;名声大。(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8. (6分)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次是“守不住”。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追求的是“学以致用”。 (每点3分)七、作文(70分) 19. 2012届高二学情调查作文阅卷评分细则一、审题 导入语由三句名言构成,这三句名言其实告诉了我们:生活中或人生道路上,有时需要“听听忠告”,有时又不能被“忠告”束缚,关键是看什么样的“忠告”,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读懂了材料的这个中心,便可以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人生路上或者生活中有哪些忠告,这些忠告来自哪里;二是什么样的“忠告”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的“忠告”该听或者不该听。这些“忠告”对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二、判分 1. 判分原则: 坚持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要求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等诸方面全面衡量,实事求是,科学量分。 2. 判分等级: 一类卷6370分,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 评分表解分类赋分切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一7063切题独到、深刻新颖,论据富有个性、典型性精巧;严谨精彩、生动二6256准确较好、论据有代表性,有一定说服力完整;有特点准确、恰当三5549基本切题正确一般,论据基本为众所周知、但能证明观点基本完整通顺、平安四4842基本正确基本通顺五4128不切题牵强有误低幼、论据与事理有出入、论据基本不能证明观点逻辑层次不清不通顺、有明显语病六270不正确很差、编造论据、与观点毫不相干无章无法粗俗4. 几点说明:关于切题 作文的中心词为“忠告”,可以谈“人生需要接受忠告”或者“人生需要拒绝忠告”,但一定要把它放在人生的背景下思考,能谈出点辩证的思想则更好。 脱离导语,任意泛化引申“忠告”的内涵,视为不切题。关于立意 命题有引导学生对人生中“忠告”的作辩证思考的意图。但是立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导语中孔子的话是站在忠告别人的角度,忠告人要真诚耐心劝告,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导语中郎根尼西、歌德的话是站在接受忠告的人的角度,一是反面立意不接受忠告,或者说不能盲从忠告,一是从正面立意接受好的忠告能使人不断进步等。关于三类卷: 符合“三基本”要求。记叙文能具体写面对“忠告”的过程、场面、人物,感情较真实;议论文能围绕忠告的辩证关系,思考产生忠告的原因,如何对待忠告,进行理性思考和审视评判,立意基本正确,论据比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可判三类卷。在4955之间赋分。关于四类卷: 记叙文只写出某段具体生活经历或某段生活场景,文章没有明确的中心,或结构残缺,语言表达凌乱,语病较多。议论文虽有观点,但内容空泛,堆砌论据,观点和材料分离,硬凑字数,语病较多。视为四类卷,在4248之间赋分。关于五类卷: 抛开导语另立话题,自说自话,偏离题意;或者立意飘忽不定,文章中心不明;文体模糊不清。视为五类卷,在2841之间赋分。 5. 个案处理: 确认为抄袭,全文三分之二以上与原文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后,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视篇幅和内容具体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最高不得超过40分;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完篇切题的文章,最高不超过25分。 每错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书写明显差,扣1分。【参考译文】: 张敷,字景胤。是吴郡人氏。他是吴兴太守张邵的儿子。生下来母亲就死了。当他长到几岁时,有一天问他的母亲在哪里?家里人跟他说他母亲死了,并跟他解释说什么是生和死,张敷虽然是小孩子,但是他就表现出思念他的母亲的模样。到了十几岁时,寻求母亲的遗物,都已施送散失,只得到一把扇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