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虾蟹生物学实验 赖秋明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水产养殖系2010 10 实验一对虾外部形态特征实验二对虾内部构造的解剖实验三蟹类外部形态观察和内部构造解剖实验四对虾不同发育阶段幼体的形态特征 实验一对虾外部形态特征 一 实验目的1 认识虾类头胸甲上刺 脊与沟的特征 了解各刺 脊与沟的位置及命名 为今后从事虾类的分类工作奠定基础 2 通过实验 认识虾类身体分节的基本规律 3 通过对虾类附肢的观察 认识附肢结构与其功能的一致性 4 通过实验正确认识虾类各种鳃的形态特征和着生的位置 为今后进行虾类的分类打下基础 二 实验用品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的鲜活个体 体重20 30克 第二性征出现 小剪刀 小镊子 直尺 放大镜 解剖盘 解剖针 解剖镜 生物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等 三 实验内容1 对虾头胸甲形态特征的观察2 对虾头部 胸部和腹部的划分及体节的数量3 对虾附肢的数量及形态特征观察 四 实验操作与观察1 对虾头胸甲形态特征观察对虾头胸甲的分区 对头胸甲上的刺 脊 沟进行命名和计数 虾类头胸甲表面 除少数种类外 大多具突出的刺 隆起的脊或凹下的沟 为了描述方便 人为地把头胸甲按下面内脏的相对位置划分成若干区 其上的刺 脊及沟则依其所在位置而命名 头胸甲的侧面观和背面观及形态特征如下图所示 A 侧面观1 额角侧脊 2 额角侧沟 3 额区 4 额胃沟 5 额胃刺 6 眼区 7 胃上刺 8 胃区 9 颈沟 10 额角后脊 11 肝区 12 心区 13 心鳃沟 14 心鳃脊 15 鳃区 16 眼上刺 17 眼后刺 18 额角脊 19 触角脊 20 触角区 21 鳃甲刺 22 颊刺 23 眼眶触角沟 24 颊区 25 肝刺 26 颈脊 27 肝上刺 28 肝脊B 背面观1 额角刺 2 眼上刺 3 颊刺 4 额胃沟 5 额胃脊 6 肝刺 7 胃上刺 8 颈脊 9 额角侧沟 10 额角侧脊 11 中央沟 12 额角后脊 2 对虾头部 胸部和腹部的划分及体节的数量对虾的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对虾类的头胸部由头部六个体节和胸部八个体节愈合而成 外被一个大而完整的头胸甲 无分节痕迹 对虾的腹部发达 较头胸部为长 由七个体节组成 各节甲壳相互分离而由薄层的关节膜相连 可以自由伸屈 腹部体节由前而后依次变小 最末一节为尖锐三角形 称为尾节 1 全长2 体长3 头胸部4 腹部5 尾节6 第一触角7 第二触角8 第三颚足9 第三步足 螯状 10 第五步足 爪状 11 游泳足12 尾肢 3 对虾附肢的数量及形态特征头部附肢5对 依次为第一触角 第二触角 大颚 第一小颚 第二小颚 胸部附肢8对 依次为第一颚足 第二颚足 第三 第一步足 第二步足 第三步足 第四步足和第五步足 前3对步足呈螯状 最后2对步足呈爪状 腹部附肢6对 除尾节不具附肢外 其余体节均有1对双肢型附肢 依次为 第一腹肢 第二腹肢 第三腹肢 第四腹肢 第五腹肢 尾肢 尾肢为第六腹节的附肢 内外肢均扁平而宽大 与尾节共同构成尾扇 A 第一触角B 第一触角示平衡囊开口C 第二触角腹面 1触鞭2鳞片D 大颚内面 1门齿2臼齿E 大颚外面F 第一小颚G 第二小颚 1内肢2外肢 颚舟片 H 第一颚足 1内肢2外肢J 第二颚足 1肢鳃2足鳃3关节鳃K 第三颚足 示各鳃的位置L 步足 1底节2基节3座节4长节5腕节6掌节7指节8不动指9可动指10外肢11基节刺12座节刺 实验分组情况及观察内容学生2人一组 取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各一尾 观察和比较两种不同对虾的外部形态特征 1 体色及花纹2 头胸甲脊 沟 刺的数量及名称3 额角的形状及齿式4 第一 二触角的形状和位置5 步足的数量 形状6 游泳足的数量及形状7 腹部体节的数量8 纳精囊的位置 形状9 贮精囊的位置 颜色10 雄性交接器和雄性附肢的位置 形状 五 作业根据实验的测量结果和观察结果 比较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的外部形态特征 列出其形态特征的异同点 实验二对虾内部构造的解剖 一 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对虾的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 了解对虾主要内部器官的形状 构造 位置和正常的颜色 2 通过对虾内部构造的解剖 了解对虾内部构造的一般特征 为掌握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 生态习性打下基础 二 实验用品凡纳滨对虾和日本对虾鲜活个体 体重20 30克 第二性征明显或已达到性成熟 虹膜剪 虹膜镊 解剖针 解剖刀 解剖盘 放大镜 解剖镜 生物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三 实验内容1 观察对虾肝胰脏的位置 形状和颜色 2 观察对虾心脏和围心窦的位置和形状 3 观察对虾鳃的位置和结构 4 观察对虾纳精囊 精荚囊的位置和形状 5 对虾消化系统的解剖 6 对虾口器的解剖 四 实验操作1 用剪刀自头胸甲后部沿背中线把头胸甲剪开 轻轻剥去对虾的头胸甲 观察对虾肝胰脏的位置 形状和颜色 2 在肝胰脏的后上方为对虾的心脏和围心腔 用解剖针挑破围心腔 观察心脏的形状和位置 并取小量血液涂于载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的形状 3 用虹膜剪剪取一小片对虾的鳃小片 放在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并轻轻压平 然后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和中倍镜观察鳃的结构及鳃丝的形状 1 食道 2 贲门胃 3 幽门胃4 中肠前盲囊 5 中肠 6 中肠后盲囊 7 后肠 8 肛门 9 肝胰脏 10 肝孔 11 心室 12 围心腔 13 中央动脉 14 前侧动脉 15 腹背动脉 16 体节动脉 17 胸动脉 18 胸下动脉 19 腹下动脉 4 用虹膜剪剪开雄虾第五步足基部的甲壳 取出精荚囊 放在载玻片上 并用剪刀剪破精荚囊让其中的精子释出 涂布于载玻片上 在显微镜的中倍镜或高倍镜下观察精细胞的形状 5 剥去对虾腹部的甲壳 然后用解剖刀沿对虾头胸部至腹部的背面轻轻切开 用虹膜镊将对虾的胃 肝胰脏 中肠 后肠挑出 观察对虾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形状 6 用解剖针或虹膜镊分别将组成口器的6对附肢分离并剪下 按顺序排放在解剖盘上 观察并比较组成对虾口器的6对附肢的构造和形状 A 雄性生殖系统 1 肝胰脏2 精巢3 心脏4 输精管5 精莢囊B 雌性生殖系统 1 卵巢前叶2 卵巢侧叶3 输卵管4 卵巢后叶 五 实验注意事项1 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解剖 首先解剖 观察一些容易破损的器官组织 操作要小心细致 2 解剖口器时 首先用解剖针分辨出组成口器的6对附肢 然后用虹膜镊从外到内 分别将构成口器的6对附肢依次镊出 依顺序整齐排列在解剖盘内进行观察 以防弄乱 六 作业1 根据实验解剖和观察的结果 描述对虾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 所处位置及形态特征 绘制对虾消化系统的生物图 实验三蟹类外部形态观察和内部构造解剖 一 实验目的1 了解蟹类头胸甲的分区情况和附肢的形态构造及功能 2 了解蟹类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生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构造 加深学生对蟹类生物学的认识 二 实验用品三疣梭子蟹或远海梭子蟹活体 体重100 150克 解剖剪 虹膜镊 解剖针 解剖盘 直尺 放大镜 载玻片 盖玻片 解剖镜 生物显微镜 三 实验内容1 测量蟹体的甲长和甲宽 2 观察蟹体头胸甲的外观形状及侧缘齿数量 3 解剖梭子蟹的附肢 并观察其位置和形态 4 解剖梭子蟹的口器 观察组成口器的附肢数量和形状 5 观察鳃的位置 形状和颜色 观察鳃片的形状和结构 6 观察梭子蟹心脏的形状和位置 7 解剖和观察梭子蟹的消化系统 8 观察梭子蟹雌雄个体生殖腺和交接器的位置 形状和颜色 四 实验操作1 测量蟹体的甲长和甲宽 甲长 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 甲宽 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 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 2 观察蟹体头胸甲的外观形状及侧缘齿数量 3 解剖梭子蟹的附肢 并观察其位置和形态 1 头部附肢的解剖与观察 5对 第一触角 横列于额的下方 原肢由三节组成 未端接内 外两鞭 第二触角 位于第一触角的外侧 原肢两节 外肢退化 内肢成细长的触鞭 大颚 基肢发达 由底节和基节组成 底节细长伸入体内 有肌肉粘着 基节突出于口的前端 具齿状的咀嚼面 内肢3节为大颚触须 第一小颚 基肢薄片状 由底节及基节组成 内缘有硬刚毛 内肢两节 缺外肢 第二小颚 底节及基节皆薄片状 各分裂成两小片 内肢小 外肢大 叶片状 称颚舟片 2 观察复眼的位置及形态 A 背面观 1 眼柄 2 前胃区 3 眼区 4 额区 5 侧胃区 6 肝区 7 中胃区 8 心区 9 肠区 10 鳃区 11 前侧缘 12 后侧缘 13 后缘 14 腹节 15 大螯 16 步足 B 腹面观 1 口前部 2 第一触角 3 第二触角 4 下眼区 5 第三颚足 6 下肝区 7 颊区 8 胸部腹甲 9 腹部 雄性 3 观察胸部附肢的数量及形状第一颚足 基肢薄片状 内肢三节 外肢细长 顶端斜生一细鞭 上肢长大 位于基肢的两侧 第二颚足 基肢分底 基两节 内肢四节 第一节较长 末三节较小 外肢顶端有一细鞭 上肢较第一颚足者小 第三颚足 复盖在口器的最外面 基肢2节 内肢5节 座节特长大 外肢长形 末端有一细鞭 上肢长扁形 边缘有毛 蟹类的附肢 a 第一触角b 第二触角c 大颚d 第一小颚e 第二小颚f 第一颚足g 第二颚足h 第三颚足i 螯足j 第一步足k 第二步足l 第四步足m 雌性第二腹肢n 雄性第一腹肢o 雄性第二腹肢p 雄性腹部q 雌性腹部 胸足 五对 外肢退化 内肢由底节 基节 座节 长节 腕节 掌节和指节构成 梭子蟹的第一胸足呈螯状 第二 三 四对胸足呈爪状 第五胸足呈桨状 亦称游泳足 蟹类的胸足 A 步足B 螯足C 游泳足1 底节2 基节3 座节4 长节5 腕节6 掌节7 指节8 不动指 4 观察梭子蟹鳃的位置 形状和结构鳃位于头胸部两侧的鳃腔内 蟹类的鳃属于叶状鳃 鳃片由鳃轴和两侧的许多鳃叶构成 5 梭子蟹心脏的形状及位置蟹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 动脉 血窦 血液等组成 心脏为囊状 位于后肠盲囊的上方 具有厚而半透明的肌肉壁 外有围心窦 示心脏和鳃的位置 示鳃的构造 6 梭子蟹消化系统的解剖和观察蟹类的消化系统可分为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消化管 口 食道 胃 中肠 后肠 肛门 消化腺是肝胰腺 也称中肠腺 体积较大 呈黄色 口的外围是由六对附肢组成的口器 食道短小 胃宽大而呈近三角形 可分为贲门胃和幽门胃两部分 两者由 贲 幽 瓣隔开 中肠较细 前后各有细长的盲管长出 后肠很短 位于腹部 其后接肛门 示胃和肝胰腺的形状和位置 示后肠和肛门的位置 7 梭子蟹雌雄个体生殖腺和交接器的观察 1 雄蟹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巢 输精管和交接器 精巢1对 由若干精巢小叶构成 呈乳白色 位于胃的两侧 消化腺的后方 后端各与一条长而盘曲的输精管连接 性成熟个体的精巢和输精管呈乳白色 输精管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的交接器 打开腹脐 可看到雄蟹具有腹肢两对 已经特化为雄性交接器 第一对腹肢长而粗壮 末端尖 第二对腹肢细小 示精巢和输精管的位置 颜色 示交接器的形状和位置 2 雌蟹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 输卵管 纳精囊和生殖孔 卵巢分为左右两叶 中央部分相连 呈 H 形 位于头胸部的肠道背侧 未成熟的卵巢近于白色 随着卵细胞的成熟和卵黄的积累 颜色逐渐变为橙黄色 直至鲜艳的橙红色 卵巢形状也由最初的细管状逐渐发育成一弯月形 越来越变得丰满而充满头胸甲内腔前沿两侧 并延伸到腹部前端和后肠的两侧 雌蟹的一对生殖孔位于第三步足基部相对应的胸板上 雌蟹具腹肢四对 带有许多柔软的细刚毛 用于粘附受精卵 五 作业根据解剖 观察的结果 描述蟹类消化系统的构造和特点 示卵巢的位置及颜色 示生殖孔及腹肢 实验四对虾不同发育阶段幼体的形态特征观察 一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 让学生观察对虾幼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及其形态特征 加深感性认识 掌握对虾幼体变态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发育阶段的划分依据 二 实验用品凡纳滨对虾无节幼体 溞状幼体 糠虾幼体及仔虾的甲醛溶液固定标本 解剖镜 生物显微镜 载玻片 盖玻片 吸管 镊子 解剖针等 三 实验内容对虾无节幼体 溞状幼体 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形态特征观察和识别 四 幼体形态特征观察1 无节幼体 Nauplius 无节幼体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身体不分节 仅具3对附肢 前端正中处有一单眼 尾部具有成对的尾棘 不摄食 靠3对附肢划动作间歇性运动 无节幼体分为6期 经6次蜕皮变态发育为溞状幼体 2 溞状幼体 Zoea 溞状幼体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 具有头胸甲 出现完整的口器和消化器官 附肢7对 在水中作 蝶泳式 运动 溞状幼体分为3期 经3次蜕皮变态发育为糠虾幼体 溞状 期幼体 头胸甲无额角 出现一对复眼雏形 无眼柄 溞状 期幼体 头胸甲前端出现额角 具有一对带柄的复眼 可自由活动 溞状 期幼体腹部第6节明显加长 尾肢生出与尾节构成尾扇 无节幼体 溞状幼体 3 糠虾幼体 Mysis 糠虾幼体的头胸甲与腹部分界明显 各对附肢俱全 身体前重后轻 呈弓形 糠虾幼体游泳时通常是头部向下呈倒立状 通过身体屈伸作弹跃运动 糠虾幼体分为3期 经3次蜕皮变态发育为仔虾 糠虾 期 出现5对游泳足的芽突 糠虾 期 5对游泳足呈短棒状 分为2节 糠虾 期 5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足浴技师劳动合同范本与培训体系
- 2025版养老护理服务定向采购合同下载
- 2025年度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户外广告设备安装与广告发布合同
- 2025年核设施运输安全操作规范合同
- 2025年智能音响独家代理销售合同范本
- 2025版水车租赁业务合作协议书
- 2025版挖掘机租赁与维修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版事业单位场地租赁合同书
- 2025版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维护服务委托协议书
- 廉洁培训ppt课件-廉洁培训课件
-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技术方案
- GB/T 4802.1-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
- GB/T 35568-2017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技术规程
- GB/T 28707-2012碟簧支吊架
- GB/T 2791-1995胶粘剂T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挠性材料
- GB/T 25702-2010复摆颚式破碎机颚板磨耗
- 超分子化学简介课件
-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基本方程课件
- 粮油产品购销合同
- YYT 0681.2-2010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