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0页)
编号:51173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8.07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11-12
上传人:QQ28****1120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辽宁
IP属地:辽宁
6
积分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 资源描述:
-
DZ252非接触式热量测量系统,毕业设计
- 内容简介:
-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ler Design with Nonlinear Switching Function Abstract: A new controller design using the theory of VSS dealing with the set-point Regulation problem of robots is presented. The main arguments in the methodology are: the elimination of the tedious inertia matrix inversion by using the lyapunov function V=STMS instead of the requirement SiSi 0,i= 1,2 , n An auxiliary function S*=0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confirm that the switching plane S=0 is asymptotically stable. Where, S = C (q qd )+ ( 7) S*=0 and the switching plane S=0 are required to be orthogonal.That is,CC=-I(I is n*n unit matrix).From Equations (2) and (7), we can derive: S =R q - qd S q (8) Where, R= thanks to the existence of from Equation (9), we can derive: =R-1 (9) Now the coordinate conversion from(q,q) to(S,S) has been founded and (q,q) can be seen as the function of (S|qi| 0.13 C1=1.0, C2=0.8 0.13|qi| 0.8 C1=0.5, C2=0.4 |qi| 0,i= 1,2 , n 我们引入辅助函数 S = 0,目的是为了保证转换平面 S= 0 是渐进稳定的。在这里, S = C ( q- q d )+ q ( 7) S = 0 和转换平面需要互相垂直。也就是说, CC = -I( I 是一个 n 阶单位矩阵),根据等式( 2)我们可以得到: =R ( 8) 在该等式中, R= 如果 R-1 存在,那么,我们能够得到: =R-1 ( 9) 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从( q, q)到( S, S)的等价转换。我们可以把( q, q)看成是( S, S)的函数。根据以上的结果, Lyopunov 方程 V = ST M( q, q) S 可以变换成下面的形式: V( S, S ) =STM*( S, S ) S ( 10) 由于( S, S)和、 V( S, S)都是半正定的,因此, M*正定。当 S=0 时, V( S, S)与时间相异,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 M 的对称形式: V( S, S ) =( MS) TS+STMS+ST( MS) 对于以上的方程我们引入方程式( 5),并且假定 A 也是对称的,那么: V( S, S ) =-2ST( A- /2) ( 11) 我们假定( A-M1/2)是正定矩阵,那么 V( S, )将成为( S, )的否定半正定函数(在 S=0 时除外)。正如我们从 Lyapunov 规则中推演出的一样,转换平面 S=0 保持渐进稳S S q- q d q C I C I q- q d q S S M S S S S qnts定性。 下面我们 讨论如何确定 u 使之满足以上的条件。我们做出如下的规定: Pisgn( Si) / |M i j /2| ( 12) 这样( A-M/2)为正定矩阵。为了保证方程式( 12)的准确性,我们可以依据方程式( 4),( 5)对 u 值进行控制: Q kq+ + = ( 13) Q=Q0+ Q K=K0+ K ( 14) 在 这个方程中, Q0, K0 分别表示 Q 和 K 的中间值。 Qij, Kij, Wij 和 ij 均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 Qij| Qij, | Kij| Kij, | Wi| Wi | ij| Mij, i, j=1, 2, n ( 15) 我们选择如下的控制规则: u=-Q0q+K0q+u (16) 根据方程式( 14)限定的条件,我们引入了方程式子( 16)和( 13): Q K + + u = ( 17) 控制组件生在值可以由方程式( 12)和( 17),其形式如下: sgnSi ( Qij j Kijqij) + i+u - Si ij/2 ( 18) 如果我们选择如下的方程: u =-sgn( Si) (Qij qj +Kij qij )+ i-S Mij/2 (19) 那么,对于方程式( 12),转换平面 S=0,我们能够保证是渐进平稳的。 对于方 程式( 16),我们引入方程式子( 17),这样就可以获得期望的结果控制规则: i=- (Qijqj-Kijqj)-Si Mij/2-sgn(Sj) (Qij| j|+Kij|qj|)+ j (20) j=1 n q -P1sgn( S1) -P2sgn( S2) : -Pnsgn( Sn) M M q q -P1sgn( S1) -P2sgn( S2) : -Pnsgn( Sn) j=1 n q i j=1 n M i j=1 n j=1 n j=1 n O O q nts根据以上的控制规则,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两个结论:第一,该控制方法适用于任何 n时序自由度系统;第二,该控制规则仅仅与参数限制相关联,这样,在系统中我们可以很方便的考虑参数的变化问题。另外,使用该运算法则可以免于进行自动机械的负荷预测。 1 2 排除干扰的方法 在方程式( 20)中,我们使 用信号函数。产生干扰噪音的最基本的原因在于过程中所需要的动态转换甚至是不完全转换。为了避免这种动态转换,我们需要产生转换弹性。假设我们使用饱和函数 sat(Sj/Nj)取代方程式( 20)中的信号函数,该函数在参数 3 中已经被使用。如图 1 所示,饱和函数定义为: 这样,控制函数就转换为: ui=- (Qnijqj-K0ijqj)-Si Mij/2-sat(Si/Ni) (Qij j +Kij qj )+ i (21) 由于饱和函数的使用,当 |Sj|Nj 时 ,结构转换能够确保轨道 倨向于转换平面 ,但当 |Sj|Nj时 ,该情形不会发生。饱和函数引入的目的就是保证系统运行轨道位于转换平面 Nj 的邻近区域内。 Nj 越大,干扰信号将变得越弱。但是如果 Nj 过大,系统轨道将很难接近段平面的起始点。因此,我们根据函数 qi选择 Nj,亦即: Ni= Ni qi-qdi 0|qi| 0.13 C1=1.0, C2=0.8 0.13|qi| 0.8 C1=0.5, C2=0.4 |qi|0.8 通过引 入以上提及的控制 ui 以及转换函数 S 到方程式子( 1)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数学模型。为方便起见,我们可以将一时序异组方程转换为二时序异组方程数学模型。但是利用通常的方程,并不能准确刻画一时序异组方程,我们必须选择一个近似的方法。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具有四时序区域切断误差 0( h5)的四时序 Longy ikuta 方程。其仿真程序用 BASIC实现。在仿真过程期间,如果动态响应率于期望值不同,一二部分转换函数的 C 值可能会 q q q q nts增加。如果出现目标偏离,三四部分的 C 值有可能减少。在干扰部分,伴随干扰的出现, C值将会减少。所有这些方法 对于系统参数的变化以及外部干部均不敏感。这是因为使用了具有滑动模式的可变结构控制机制。比较图 4 和图 6,在 0.5kg 到 6.25kg 的负荷范围内,控制质量基本保持不变。 3总结 本文阐述了一种新型的自动机器可变结构控制器的实现,分析以及仿真。该模型具有如下的特点: ( 1)到达条件源于 Lyapunov 方程,在可变结构控制中,我们使用方程 V=StMS 取代通常使用的到达条件 SOS 0,从而排除了单调惯性矩阵逆置,并且使系统的参数变化更容易处理,同时使之能够应用于更高的时序系统; ( 2)该方法的简单设计对于实时控制是 可访问的,为解决干涉和干扰对系统的影响,我们具有采用了全适应能力的滑动模式,这样简化了系统的结构,从而使系统实现更为容易。 ( 3)通过引入分段性转换函数以及饱和函数(取代信号函数),可变结构控制理论中的干扰可以被排除和减弱。分段性转换函数之所以可以控制干扰,是因为采用相对小的 C 值可以除低控制极,也就是说,当系统误差相对不明显时,控制时刻具有合成缩减惯性以及较弱的干扰。 ( 4)通过使用具有分段线性转换函数的可变结构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得到了提高,这样就缩短了调整时间并且避免了目标偏离。当误差相对较高时,我 们也使用相对较高的 C 值,这样就可以提升控制极,加速动态响应过程。与之相反,当误差相对较低时,我们使用相对较小的 C 值,以此来减少控制时刻以及避免目标偏离。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分段线性转换函数同样能够减少最大时间,这归因于在一定的运算规则中,闸极通常是有最大时刻决定的。由于使用相对较低的 C 值,闸时刻显著的降低,在理论上说,不存在时刻剩余的问题。这样可以节约能量消耗降低产品的费用。 该系统具有上面提及的四种优势,同时在一些方面也需要完善,比方说在高时序系统中,计算机的负荷较重,在离散应用中,需要计算机有较高的运算 速度。 nts 1 摘 要: 本题目 从热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供暖系统的技术指标,应用超声波测量技术研制了一种非接触式热量测量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设计方法。这种热量测量系统采用嵌入系统,具有功耗低,非接触,对温度与压力等各项参数能进行自动校正等功能。实验表明:这种热量计测量精度达 2 级,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及应用性强等优点。 关键词:超声波,多普勒效应,热量表,非接触测量,单片机 Abstract: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measurement of the heat quality and the technology index of heating system , a design scheme of the non-contact calorimeter for heating system is introduced based on ultras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the design structures of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e given ,This calorimeter is no-contact, accurate, and has function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auto-compensation fo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its accuracy class is 2 ,and its structure is simple, its price is lower, and its practicability has been validated. Key words: ultrasonic; Doppler effect; calorimeter; non-contact measurement; single chip processor nts 2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2 1.1 简介 .4 1.2 项目计划总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4 1.3 主要传感 器功能介绍 .5 1.4 系统组成 .5 第二章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6 2.1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 .6 2.1.1PT1000 测温原理 .6 2.1.2 电路理论分析 .8 2.1.3 电路特点 .8 2.2 温度变送器 .9 第三章 流量传感器的选择 .9 3.1 流量传感器的选择 .9 3.2 超声波传感器发射端设计 .10 3.3 超声波传感器接收端设计 . .11 3.4 超声波 检测原理 .11 3.4.1 超声流量计特点 .11 3.4.2 测量分类 . .11 3.4.3 时间差法测量原理 .11 第四章 主电路设计 . 14 4.1 单片机的内部组成 . 14 4.1 引脚说明 .14 4.2 单片机扩展 . 20 4.2.1 最小系统设计 . .21 4.2.2 时钟电路 及定时器计数器的设计 . .21 4.2.3 键盘 /显示器电路 . 24 4.2.4 复位电路设计 . .27 第五章软件设计 . .29 5.1 主程序流程图 . 29 5.2 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 31 5.3 数字平均值滤波流程图 . 32 5.4 按键程序 流程图 . 34 第六章 全文总结 35 nts 3 第一章 绪论 1.1 简介 . 目前,在国外使用最多的流量及有机械式和超声波式。超声波式流量计对水质要求较低,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但价格较高。机械式流量计耗电少,价格较便宜,但对水是要求较高,微量的铁屑后细沙都会急剧降低测量精度直至短期内损坏。在丹麦,人们非常重视供热水质,政府设专业部门检查监督水质。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式流量计也只运行 5 年左右就要更换新的流量计。国内供热系 统水质普遍较差,开发研制热量表必须以寿命为主要指标。组成热量标的三大组件寿命相差很大,所以不易将流量计与积算仪做成一体,以便更换流量计。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冬季供暖时间长,供暖锅炉数量大,设备普遍落后,每年要浪费大量的燃料,但供热效果用户并不满意,存在供热过度或不足的问题。国家建设部编制的建筑技术政策中提出,供暖通风空调设备要发展用热按户计量控制装置。热费结算将采用分户计量,按实际使用热量收费,它的实施可带来20%30%的节能效果。 传统的热量仪表主要是机械式叶轮热量表,它有以下缺点:对水质要求 高,通常要加装过滤装置;压力损失大,造成热量损失;机械部件易磨损,需要经常校表;使用寿命短等。 本文从热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供暖系统的技术指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智能超声波热量计。它对水质要求低,不破坏流场,无压力损失,测量精度高。该热量计还具有电池供电,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的优点。 1.2 项目计划总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计划目标: 研制开发无线温度传感超声波新型热表。该仪表采用超声波传感器, 利用超声波技术解决国内热量表小流量计量误差和始动流量大的主要问题; 使用无线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回水温度, 以解 决目前国内外热量表生产单位普遍采用的有线采集回水温度带来的施工安装不便及可靠性低这一突出的共性问题。以适应我国民用计量仪表使用的实际现状, 达到节约能源和供需平衡的目的。 主要研究内容 : 1、 超声波 流 量仪的研制 设计并制造一种基于 超声波 技术的 热量表,在流量测量上 拟 采用超声波 时差技术, 以期达到 对水质要求低, 压损及始动流量小,小流量下计量精度高, 没有机械磨损,寿命长,真正免维护 的目的 。 2、 数字化无线集成温度传感器研制 利用无线技术和数字化集成温度传感器技术,研制数字化无线集成温度传感nts 4 器,以确保热量表一体化,解决现有热量 表需有线测量回水温度带来的可靠性、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 3、 计量仪表低功耗技术 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硬件电路设计上,采用及筛选低功耗的电子元件与集成电路,进行低功耗线路设计和线路板优化;在软件控制上采用降低 功耗的休眠技术及采样周期优化,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计量仪表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1.3 主要传感器功能介绍 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有测定两点温度差, PT1000 是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它具有线性好、精度适中、灵敏度高、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形式分为电压输出和电流输出两种。电压 输出型的灵敏度一般为 10mV/K,温度 0时输出为 0,温度 25时输出 2.982V。电流输出型的灵敏度一般为 1A/K。 流量传感器 的主要功能有测定水流量,通过单片机测定时间在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水流速,通过流量公式计算流量。 单片机的主要功能有完成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此同时并通过显示电路把结果显示出来。 IC 卡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交费业务 1.4系统组成 本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分为检测部分和控制部分。检测部分由检测和放大电路两部分组成。其中检测包括温度检测,流量检测,驱动电路,保护电路以及其它元件;放大电路 由 LM741 构成,反向器,比例放大器。控制电路由 8031 单片机组成的最小系统为核心,复位电路,键盘显示电路 IC卡电路等接口电路。 nts 5 第二章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 国内有的热量表采用半导体热敏电阻作为测温元件如 AD590,其性能能指标为 AD590 的测温范围为 -55 +150。 AD590 的电源电压范围为 4V 30V。电源电压可在 4V 6V 范围变化,电流 变化 1A,相当于温度变化 1K。 AD590可以承受 44V正向电压和 20V反向电压,。输出电阻为 710M。在 -55 +150范围内,非线性误差为 0.3。 不能达到 R75号规程的最低要求。欧洲国家热量表采用的测温元件是 PT1000 和 PT500,而且 PT1000 居多。采用 PT1000 型铂薄热电阻,必须按照标准规定和配对, PT1000 型引线电缆和长度有严格要求,不可随意更改。热量表主体只能安装在回水管上,使施工 不便。因此,热量测控仪主机的安装位置不做严格规定,安装位置灵活,同时也方便用户了解使用情况,是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采用 2 个 PT1000 热电阻分别测量供回水的温度,供回水温差以电信号形式输出,经 A/D 转换后送至微处理器。机械式流量计的测量误差为 2.5%,要满足总体 4级精度,则整个温度测量部分的误差先要小于 1.5% 。在利用供回水两路测温铂热电阻误差同向匹配的情况下,当设定供回水温度为 95 70度时,由函数误差合成原则,得出每种温度测量误差要小于 0.3% 。在系统采用软件非线性校正后,测量精度可以达到要求。 2.1测温电路的设计 2.1.1PT1000测温原理 测温传感器主要类型分为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PT1000 为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利用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而制成的测温计。因此要求导体的温度系数尽可能大和稳定。电阻率达,电阻与温度之间最好成线性关系,并在较宽的范围内有稳定的物化性质。目前用得较多nts 6 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镍和铜等。 1 铂电阻 铂电阻的物化性能在高温和氧化性介质中很稳定,它能用作工业测温元件和作为温度标准。铂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在 0 630.74 度以内为20 (1 )tR R A t b t ,在 -1900 度以内为 230 1 ( 1 0 0 ) tR R A t B t C t t 式中: tR 温度为 t 度时的电阻; 0R 温度为 0 度时的电阻; t 任意温度; A, B, C 温度系数; A=0.0038623, B=-0.0000006531, PT 1000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偏离所给分度表的 误差不超过 +-( 0.30+0.005 t )。公式中它们的高次项很小,在 0100 度时最大非线性偏差小于 0.5 度。0R不同,tR与 t 的关系也不同,在工业应用上将相应于0R=50 和 100 的tR-t 关系之成分度表。 2铂电阻特点 玻璃骨架铂热电阻的特点是体积小可以小型化,上限温度 500 度,耐震性差,易碎。陶瓷骨架波热电阻的特点是体积小,可以小型化,耐震性比玻璃骨架好,温度上限测量可达 900 度。云母骨架铂热电阻特点:耐震性能好,时间常数小,抗热冲击性能好,测温范围 500 度以下,为非封闭式,不易在恶劣环境下使用。 这次设计采用云母骨架 PT1000型波热电阻。 3.PT1000 铂电阻性能指标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电阻 100 103.97 107.86 111.77 115.68 119.56 123.43 127.30 131.15 输出电阻 0 0.087 0.185 0.287 0.388 0.493 0.593 0.697 0.795 温度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电阻 142.64 146.44 150.24 154.02 157.79 161.55 165.55 169.04 172.76 nts 7 输出电压 1.106 1.205 1.308 1.409 1.510 1.612 1.709 1.811 1.912 工作电流 T且系统工作正常时程序每隔 T对 4060扫描一次,分频且永牢记满输出信号。如系统工作不正常(程序乱飞,死循环等),程序对 4060发不出扫描信号,分频器记满输出的脉冲信号使 CPU复位。 参数选择 4060的震荡频率 f由 Rt, Ct决定。 Rs 用于改善振荡器的稳 定性, Rs要大于 Rt。一般取 Rs 10Rt,且 Rt1k欧, Ct=100PF.如果 Rs 450k, Rt 45k,nts 28 Ct 1微法,则 f 10Hz 4060的震荡频率和 Qi( I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的选择要根据情况确定。记工原则 看门狗电路必须由硬件逻辑组成,不宜由可编程计数器充当,因为 CPU失控后,可能会修改可编程器件参数,使看门狗失效。 4060的 RST线 组成的微分电路很重要,因为扫描输入信号是 CPU 产生的正脉冲,若此信号变 ” 1” 后,由于干扰,程序正好弹飞,微分电路只能让上跳沿通过 ,不会封死 4060,看门狗仍能记数起作用。若没有微分电力,扫描输入信号上的 ” 1” 状态封死 4060,使之不能记数,看门狗不起作用。 CPU必须在正确完成所有的工作后才能发出扫描输入信号,且程序中扫描输入信号的地方不能太多,否则,正好在哪里有死循环,看门狗就不产生记满出信号,不能重新启动 CPU. 4060的记满输入信号不但要接到 CPU 的 RST脚,而且还应接到其他芯片的RST脚,因为程序弹飞后,其他具有 RST脚的芯片状态也混乱了,必须全部复位。 nts 29 第五章软件设计 5.1 主程序 开始 系统初始化 按键程序 选择按键 取按键记录 转入相应的服务程序 修改按键记录 返回 检测供回水温度 中断服务子程序 Y N 是否有水流过 Y N 接下页 nts 30 剩余热量额多少 报警提醒 返回 报警提醒 修改剩余热量额 关电磁阀 Y N N 剩余热量额不足 Y nts 31 检测用时 计算消耗的热量 更新显示 返回 脉冲中断子程序 5.2 脉冲中断子程序 nts 32 5.3 数字平均值滤波流程图 子程序入口 设数据区指针 及比较次数 读数据区修改指针 前数 =后数 前后数换位 比完 重睹数据区指针及比较次数 读数据区修改指针 N Y N Y 接下页 nts 33 重设地址指针求和次数,清和单元 比完 前后数换位 N N Y N Y 有进位 数据加和低字节 前数 后数 和高字节加一 加完 和右 移除 2 Y N Y 接上页 nts 34 5.4 按键程序流程图 P1.2 按下吗? P1.3 按下吗? P1.4 按下吗? 延时 30MS 延时 30MS 按键 P1.2 子程序 延时 30MS 延时 30MS 按键 P1.3 子程序 延时 30MS 按键 P1.4 子程序 延时 30MS 其它程序 nts 35 第 六 章 全文总结 超声波热量传感器有如下优点,测量精度高,采用非接触式智能控制,成本低,软件中采用了平均值滤波程序,滤波效果极好,流量计算采用 PID控制,消除静差,采用高共模抑制比的温度变送器可以有效地消除共膜干扰, 供暖分户计量,按用热量收费是供暖节能的必要措施。所讨论的职能热量测控仪的设计,考虑了供暖管理的需要和用户对取暖的要求,采用先付费后供暖的办法,可以合理的解决取暖 费的拖欠问题;具有室温可调功能,按用户设定的温度,只能的调节热量的供应,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热能的浪费;热量的积算过程采用非线性校正计算,可以达到较高的计量精度。所设计的热量测控仪性能稳定,性价比较高,适合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致谢 本文在成稿过程中承蒙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尤文导师 的大量精心指导。 尤文导师在对我们的辅导过程中,其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令我们常常敬佩,他的平易近人、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更是让我们感动。在此谨向给予我大量帮助的尤文导师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 在此,也感谢答辩组的各位老师,能够 在百忙中抽出时间验收我的毕业设计,对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也向你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 参考文献 1浦昭邦 王宝光等:测控仪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朱欣华:智能仪器原理与设计,中国计量出版社。 3赵新民等:智能仪器设计基础,哈尔滨工业大学。 4刘大茂等:智能仪器机械工业出版社。 nts 36 附录 程序 ORG 0000H JMP START ORG 0003H,外部中断 0 JMP EXT0 ORG 0013H,外部中断 1 JMP EXT1 ORG 0023H,串行口中断 JMP UARTIC START: MOV PSW ,#00H;初始化 MOV IE ,#10011010;使能中断,串行,外部 0 MOV IP ,#00010000;串行中断高级 MOV TMOD ,#00000110;选择计数器 1,工作模式 2 MOV SP ,#70H 初始化 LOOP : JB P1.2 , LOOP2 CALL DELAY1 CALL DISPLAY LOOP1:JNB P1.2, $ CALL DELAY1 LOOP2:JB P1.3, LOOP4 CALL DELAY1 CALL DISPLAY1 LOOP3:JNB P1.3, $ CALL DELAY1 LOOP4:JB P1.4 , LOOP CALL DELAY1 CALL DISPLAY2 SETB P1.1 CLR P1.7 JNC START 按键程序 nts 37 MOV R4,#07H MOV R1,#30H CLEAR:MOV R1 ,#00H;清除 3037 地址单元 INC R1 DJNZ R4 , CLEAR MOV R4 ,#03H;把采集数据存入 3033H 地址单元 MOV R1,#30H LOOP5: SETB P1.0 MOVX R1,A;令 ADC0804 开始转换 WAIT: JB P1.5 , ADC;检测 ADC0804 转换完成否 JMP WAIT ADC: MOVX A,R1;将转换好的数据送入累加器 MOVE: MOVX R1 ,A;将数据存入 3033H 地址单元 INC R1 DJNZ R4 ,LOOP5; CLR P1.0 防干扰平均值 滤波 LUB: MOV R0,#30H;数据区首址 MOV R7,#03H;比较 3 次 LUB1:MOV A,R0;读数据区 INC R0;指向下一个数据区 MOV 2FH,R0 CJNE A , 2FH,LUB2;前后数比较 LUB2:JNC LUB3;前数 =后数转 XCH A,R0 DEC R0 MOV R0,A INC R0;前后数据换位 LUB3: DJNZ R7, LUB1;未比完再比 nts 38 MOV R0,#30H;重设地址指针 MOV R7,#02H;比较 2 次 LUB4: MOV A,R0;读数据区 INC R0;指向下一个数据 MOV 2FH ,R0 CJNE A ,2FH,LUB5;前后数比较 LUB5:JC LUB6 前数后数转 XCH A,R0 DEC R0 MOV R0,A INC R0;前后数据位 LUB6: DJNZ R7,LUB4;未比完再比 MOV R7,#02H; 2 个数据求和 MOV R3,#00H MOV R2,#00H;存和单元清零 MOV R1,#30H;数据地址指针 LUB7: MOV A,R1 ADD A,R2;加 JNC LUB8;无进位转 INC R3 LUB8: MOV R2 ,A INC R1 DJNZ R7 ,LUB7;未加完再加 MOV R7 ,#01H LUB9: CLR C MOV A,R3 RRC A MOV R3,A MOV A,R2 nts 39 RRC A MOV R2,A DJNZ R7,LUB9;和除 2 MOV A,R2 MOV 38H,A;把平均值放入 38H 地址中 WENDUYI MOV R4 ,#07H MOV R1,#34H LOOP6: MOVX R1,A WAIT1: JB P1.5; ADC JMP WAIT1 ADC2: MOVX A,R1 MOVE: MOVX R1 ,A INC R1 DJNZ R4 ,LOOP6 L2UB: MOV R0,#34H MOV R7,#03H L2UB1:MOV A,R0 INC R0 MOV 2FH,R0 CJNE A 2FH,L2UB2 L2UB2:JNC L2UB3 XCH A,R0 DEC R0 MOV R0,A INC R0 L2UB3:DJNZ R7,L2UB1 MOV R0,#34H MOV R7,#01H nts 40 L2UB4: MOV A,R0 INC R0 MOV 2FH ,R0 CJNE A ,2FH,L2UB5 L2UB5:JC L2UB6 XCH A,R0 DEC R0 MOV R0,A INC R0 L2UB6: DJNZ R7,L2UB4 MOV R7,#02H MOV R3,#00H MOV R2,#00H MOV R1,#34H L2UB7: MOV A,R1 ADD A,R2 JNC L2UB8 INC R3 L2UB8: MOV R2 ,A INC R1 DJNZ R7 ,L2UB7 MOV R7 ,#01H L2UB9: CLR C MOV A,R3 RRC A MOV R3,A MOV A,R2 RRC A MOV R2,A nts 41 DJNZ R7,L2UB9 MOV A,R2 MOV 39H,A;将数据 2 存入 39H 地址单元 MOV R4 ,#04H MOV R1,#34H CLR P1.7;启动外部中断 MOV 47H,43H;把总热量存入( 44H) ( 47H)中 MOV 46H,42H MOV 45H,41H MOV 44H,40H 减法 CLR C MOV A,4BH CJNE A,47H,1 MOV A, 4AH CJNE A,46H,2 MOV A,49H CJNE A,45H,3 MOV A,48H CJNE A,44H,4 1: SUBB A,47H JC JUMP CALL YUER 2: SUBB A, 46H JC JUMP CALL YUER 3: SUBB A,45H JC JUMP CALL YUER 4: SUBB A,44H nts 42 JC JUMP YUER: MOV 4FH,4BH MOV 4EH,4AH MOV 4DH,49H MOV 4CH,48H MOV A,4FH CLR C SUBB A,47H MOV 4FH,A MOV A,4EH SUBB A,46H MOV 4EH,A MOV A,4DH SUBB A,45H MOV 4DH,A MOV A,4CH SUBB A,44H MOV 4CH,A JC OVER MOV A,#01H CLR C SUBB A,3FH JC JUMP LJMP START JUMP: SETB P1.6; LJMP START OVER: MOV A,#00H SUBB A,4CH MOV 4CH,A SETB P1.7 LJMP START nts 43 DISPLAY: ANL P2,#0F0H ADC: MOV R0,38H;将温度 1 传入 R0 中 CALL L1;调用十进制转换子程序 MOV R1,#0FFH;显示延时 DISP0:CALL DISP;调用显示子程序 DJNZ R1,DISP0 JMP START L1:CLR C MOV R5,#00H;十进制转换的低位寄存器 MOV R4,#00H;十进制转换的高位寄存器 MOV R3,#08H;作为十进制调整,调整的次数 NEXT: RLC A;将取入值转换位十进制 MOV R2 ,A;暂存于 R2 MOV A,R5; R5 乘 2 加 C ADDC A,R5 DA A;做十进制调整 MOV R5,A;结果存于 R5 MOV A,R4; R4 乘 2 加 C ADDC A, R4 DA A MOV R4,A;结果存于 R4 MOV A,R2 DJNZ R3,NEXT MOV R7,#02H L2: MOV A,R5 ADD A,R5; R5 乘 2 DA A;做十进制调整 MOV R5,A;存入 R5 MOV A,R4 ADDC A,R4; R4 乘 2 nts 44 DA A;做十进制调整 MOV R4,A;存入 R4 DJNZ R7,L2;乘 4 完成了? RET DISP: MOV A,R5 ANL A,#0FH;取低 4 位,即 D1 的值 ORL A,#10H;令 D1 使 能 +D1 的值 MOV P2,A CALL DELAY MOV A,R5 ANL A,#0F0H;取高 4 位的值,即 D2 的值 SWAP A;高低 4 位交换 ORL A,#20H;令 D2 使能 +D2 值 MOV P2,A;显示 D2 CALL DELAY MOV A,R4 ANL A,#0FH;取低 4 位的值,即 D3 的值 ORL A,#40H;令 D3 使能 +D3 值 MOV P2,A;显示 D3 CALL DELAY MOV A,R4 ANL A,#0F0H;取高 4 位,即 D4 的值 SWAP A;高低四位交换 ORL A,#80H;令 D4 使能 +D4 的值 MOV P2,A 显示 D4 CALL DELAY CLR A RET DELAY:5 毫秒 MOV R6 ,#10H D1:MOV R7 ,#248 DJNZ R7,$ DJNZ R6,D1 nts 45 RET DELAY1:30 毫秒 MOV R4,#20H D2:MOV R5,#248 DJNZ R5,$ DJNZ R4,D2 RET ORG 0003H EXT0: PUSH A PUSH PSW PUSH SP MOV A,TL0 CLR C SUBB A,#8CH JNC ZHENGFU MOV 3AH,A;将接收到时间放入 3AH 地址单元 CLR C MOV A,38H SUBB A,39H JC ZHENGFU MOV 3BH,A;将温差放入 3BH 地址单元 SHUXUEJISUANLIULIANG MOV PSW ,#00010000H;工作寄存器 2 组 MOV A,40H MOV B,41H MUL AB MOV 29H,B MOV 28H,A MOV 20H, #01000001 MOV 21H, #01000110 X1:MOV R0,#40H; CLR A X2:MOV R0 ,A nts 46 INC R0 CJNE R0,#44H,X2;将结果单元( 43H) (40H)清 00H MOV R0,#20H MOV A,R0 MOV R6,A INC R0 MOV A,R0 MOV R7,A;被乘数( 21H) (20H)传给( R7) (R6) MOV R0,#28H MOV A,R0 MOV R4,A INC R0 MOV A,R0 MOV R5,A;乘数( 29H)( 28H)传给( R5)( R4) MOV R0,#40H MOV A,R6 MOV B,R4 MUL AB MOV R0,A;存( R6)( R4)低字节 MOV R3,B;( R3)暂存( R6) *( R4)高字节 MOV A,R4 MOV B,R7 MUL AB ADD A,R3;( R7) *(R4)低字节加( R6)( R4)高字节 MOV R3,A MOV A,B ADDC A,#00H;加进位 MOV R2,A;( R2)暂存( R7) *( R4)的高字节 MOV A,R6 MOV B,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