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阶段性考试(12月)试题二.docx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阶段性考试(12月)试题二.docx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阶段性考试(12月)试题二.docx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阶段性考试(12月)试题二.docx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阶段性考试(12月)试题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阶段性考试二生 物 试 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2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新鲜叶片若干,去除主脉后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块,随机分成三等份,之后分别放入三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甲、乙、丙)中,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的浓度变小,乙的浓度不变,丙的浓度变大。假设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则关于这一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前,丙的浓度乙的浓度甲的浓度B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C实验中,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的水分移动属于协助扩散D甲、丙的浓度变化是由水分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3如图表示植物叶表皮上气孔的开放原理。取同一叶片的两块表皮a和b,a放在清水中,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K、NO离子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将a和b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一段时间,观察到的表皮气孔情况是()Aa开启、b关闭 Ba关闭、b开启Ca关闭、b先开启后关闭 Da开启、b先关闭后开启4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甲、乙、丙、丁四种膜材料进行渗透实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A甲 B乙 C丙 D丁5培养玉米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负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负离子的同时,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而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原因是()A该种负离子妨碍了能量的生成 B该种负离子抑制了主动运输C该种负离子破坏了细胞膜的结构 D该种负离子载体和Cl的相同6下列有关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为活细胞的依据B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质”是指细胞质C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D在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主要是观察细胞中液泡体积的变化7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间的识别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植物细胞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传递Bc分子的特点是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C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与图中的b、d有关D构成生物膜的b、d大多是可以运动的8图中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跨膜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速度比载体介导的快1 00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是静止不动的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专一性C甲、乙两种方式中只有甲属于被动运输D被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9下列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10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11.下图表示ATP的结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键断裂后形成ADP和PiB.图中的3表示ATP中的字母AC.由1、2、3各一分子形成的物质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D.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是C、H、O、N、P12.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A.腺苷中 B.磷酸基与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中C.磷酸基中 D.腺苷与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中13.如图表示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为ATP,B为ADP B.能量1和能量2来源不同C.酶1和酶2是同一种酶 D.C1和C2是同一种物质14.ATP是细胞内直接的能源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产生,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物质和能量上都可成为可逆反应B.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C.a过程和b过程都要在细胞器中进行D.绿色植物通过b过程形成的ATP可用于吸收矿质元素15.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两点麦芽糖酶的利用率相同 B.若温度上升5,B点向下方移动C.减少麦芽糖量,酶的活性一定下降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16.如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的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B.图中显示具有高效性,反应完成后,的性质未发生改变C.或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D.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17.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D.低温和高温条件下都能降低酶的活性,原因是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18.某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方案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步骤A试管B试管C试管注入适宜浓度的淀粉溶液/mL222注入唾液淀粉酶溶液/mL111在一定温度下保温5分钟/037100注入斐林试剂检测?对该实验的评述正确的是()A.反应物及酶的选择合理,还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及肝脏研磨液B.实验中3种温度的选择合理,因为设置了低温、高温和适宜温度C.实验步骤的设计合理,可用恒温水浴锅保温等方法控制温度D.步骤中检测试剂的选择合理,因为反应进行会产生还原糖19.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麦芽中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会降低啤酒质量,如图为不同pH和温度对PPO活性影响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PPO的最适温度为80 B.PPO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C.90 使PPO的空间结构发生可逆性改变 D.利用麦芽酿造啤酒时应将pH控制在8.420.图1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pH6时植物淀粉酶活性最高B.由图2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C.由图1可知,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D.由图2可知,影响酶活性的温度范围最广的是酶B21.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将一只实验小鼠放入含有放射性气体的容器内,18O2进入细胞后,最先出现放射性化合物的是()A.丙酮酸 B.乳酸 C.二氧化碳 D.水22.下列反应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A.葡萄糖丙酮酸 B.丙酮酸乙醇CO2 C.ADPPi能量ATP D.H2OHO223.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放出,则可判断此过程一定()A.是有氧呼吸 B.是无氧呼吸C.不是酒精发酵 D.不是乳酸发酵2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松软的“创可贴”等敷料B.中耕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细胞的细胞呼吸C.干燥、零上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粮食的储藏D.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25.水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下面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的过程需有水的参与B.人体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是产物但不是反应物C.标记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中的氧可在水中检测到D.ATP转化成ADP的过程需要水26.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可防止色素被破坏B.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放有滤纸的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C.画滤液细线时,应连续迅速地重复画23次D.四种色素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27.下列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光反应和暗反应都产生ATP B.光反应产生ATP和暗反应合成糖类都只是物质变化C.光反应需要光而不需要酶,暗反应不需要光而需要酶D.暗反应必须依靠光反应28.光合作用过程中,将植物突然从光下移到黑暗中,下图中能表示植物叶绿体中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的是()29.据下面光合作用图示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B.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C.图示依次为H、ATP、CO2、(CH2O)D.不仅用于还原C3,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30.阳光通过三棱镜能显示出七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如将一瓶叶绿素提取液放在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就会出现一些黑色条带,这些条带应位于()A.绿光区 B.红光区和绿光区 C.蓝紫光区和绿光区 D.红光区和蓝紫光区31.叶绿体中的类囊体有两种:基粒类囊体和基质类囊体(如下图),基质类囊体能将单个基粒类囊体连接起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于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类囊体上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基粒类囊体上D.在类囊体上含有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32.如图为某植物在夏季某一晴天的光合作用变化示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D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C点时弱B.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强C.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A点,而不是B点D.植物从B点后开始积累有机物,到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3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和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和光合速率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34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装置中,用红外线测量仪进行测量,测定的条件和结果见下表:黑暗时O2吸收量(mg/h)6 000勒克斯光照时O2释放量(mg/h)10 0.53.620 1.23.1若将该叶片先置于20 、6 0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10小时,然后置于10 黑暗条件下,则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为()A2.91 mg B11.25 mg C22.5 mg D33.75 mg35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二、非选择题(共30分)36(10分)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物质是_;C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2)场所是通过_(结构)来增大膜面积的,酶1作用的部位是场所中的_。提取色素加碳酸钙的目的是_,场所是指_。 (3)在场所中,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物质示踪,则放射性最先出现在物质中。E物质在场所的_上生成。(4)长期水淹的植物会出现烂根现象,是因为图中_(物质)的积累造成的。(5)植物根尖细胞中产生ATP的结构有_37.(12分)某科研人员将绿色的小麦植株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在黑暗和适宜的光照条件下,测定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回答:(1)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中,CO2进入叶肉细胞后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_,催化三碳化合物还原的酶存在于_。(2)将小麦绿叶中提取的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在光谱中可以看到明显变暗的区域是_。分离色素所依据的原理是_。(3)B点时,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速率。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C5的量将_,C3的量将_。(4)在0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在515 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_,这是因为_。(5)如果小麦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 min内,小麦叶片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mol/min。(6)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细胞呼吸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_。38.(8分)为了探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是ATP还是葡萄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请回答相关问题:(1)提出问题:肌肉是从ATP中还是从葡萄糖溶液中直接获得能量?(2)作出假设:_;_。(3)实验材料及用具:新鲜的骨骼肌标本、ATP溶液、葡萄糖溶液、蒸馏水、电极、滴管等。(4)实验步骤:选取三个新鲜的相同的骨骼肌标本,分别标记为A、B、C。给A、B、C骨骼肌分别施加适宜的电刺激,直至骨骼肌不再收缩。给A标本滴加适量的蒸馏水,给B标本滴加_,给C标本滴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给A、B、C标本同时施加适宜的电刺激,观察_。(5)预测结果及分析:给骨骼肌施加两次电刺激的目的是否相同?_。原因为_。若C标本收缩,A、B标本不收缩,则说明_。若B标本收缩,A、C标本不收缩,则说明_。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阶段性考试二 生物答题纸 36、(1) ,_。(2) ,_, ,_。(3)_,_ 。(4) 。 (5) 。37、(1) ,_。(2) ,_。(3) , ,_。(4) , ,_。(5) 。(6) 。38、(2)作出假设:_;_。(4) , 。(5) 。 。 _。 _。宁阳一中2018级高一阶段性考试二生物试题答案1.答案B解析植物细胞在低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吸水,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会失水。在B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转移至A浓度溶液中细胞会吸水,使萝卜条质量增大,故选B。2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叶片,细胞内的细胞液浓度相同,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中,一定的时间后,甲的浓度变小,说明植物细胞失水,甲的浓度植物细胞液浓度;乙的浓度不变,说明植物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乙的浓度植物细胞液浓度;丙的浓度变大,说明植物细胞吸水,丙的浓度乙的浓度丙的浓度,A错误;乙的浓度不变是因为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而非细胞内蔗糖浓度,与乙的浓度相等,B错误;水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C错误;由题意可知,蔗糖分子不进出细胞,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变化均是考虑由水分子在细胞与蔗糖溶液间移动引起的,D正确。3. 答案D解析a放在清水中,保卫细胞吸水,则气孔开放。b放在0.3 g/mL KNO3溶液中,保卫细胞首先失水,气孔关闭,随着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NO和K,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时,细胞又能渗透吸水,所以保卫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气孔开放,D项正确。4. 答案A解析图1是渗透作用装置,漏斗内装的是蔗糖溶液,烧杯中是清水,则漏斗液面逐渐升高,图2中只有膜材料甲使得漏斗内液面上升,A正确;乙曲线高度始终不变,说明乙材料膜没有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可以通过,B错误;蔗糖分子是不能通过半透膜的,而采用丙材料膜,漏斗内液面先升高后降低,说明蔗糖分子进行了跨膜运输,材料丙充当半透膜不佳,C错误;采用丁材料膜,水分反而从浓度高的漏斗中渗出,一般不存在,D错误。5. 答案D解析玉米根细胞吸收Cl、K的方式均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而载体蛋白的运输具有专一性。加入某负离子后,玉米根细胞对Cl的主动吸收减少,对K的主动吸收并没有影响,说明加入的“该种负离子”没有妨碍能量的生成,而是与Cl竞争相同的载体蛋白,即该种负离子载体和Cl的相同。6. 答案D解析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A项错误;在质壁分离现象中,与细胞壁发生分离的“质”为原生质层,而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B项错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不宜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将其放在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C项错误。7. 答案B解析c为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8. 答案B解析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不是静止不动的,A项错误;甲、乙两种方式都是将溶质分子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C项错误;主动运输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D项错误。9. 答案B解析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运输到细胞质,A项错误;蛋白质类激素在高尔基体中经进一步加工后由囊泡运输至细胞膜,由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B项正确;能够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并不是所有的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C项错误;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D项错误。10. 答案C解析离子泵通过消耗ATP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主动运输一般为逆浓度梯度运输,B错误;主动运输速率受ATP供应和具有活性的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供氧不足,进而导致细胞呼吸速率下降,ATP供应减少,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C正确;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具有活性的载体蛋白的数量,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降低,D错误。11. 答案D 12. 答案B13. 答案C解析在水解酶的作用下,ATP远离A的那个磷酸基团脱离形成磷酸,同时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ATP转化成ADP; 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吸收能量,与磷酸结合形成ATP。分析图示可知,A为ATP,B为ADP,C1、C2都为磷酸。14. 答案B解析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能量上不可逆,不能称为可逆反应,A错误;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能产生H,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能产生H,B正确;a过程表示细胞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绿色植物通过b过程形成的ATP,只可用于暗反应,D错误。15. 答案B解析A点时,麦芽糖酶的催化效率只有最大效率的一半,说明麦芽糖酶并没有全部参与催化,并随着麦芽糖量的增加而增加,B点时达到最大,说明酶全部用上,故A、B两点麦芽糖酶的利用率不相同,A错误;如果温度上升5 ,酶的活性有所下降,所以B点向下方移动,B正确;减少麦芽糖量,酶的活性不变,C错误;麦芽糖水解后产生葡萄糖,而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所以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无法知晓麦芽糖是否分解完毕,D错误。16. 答案B解析是反应物,有可能是蛋白质,A正确;图中显示具有专一性,反应完成后,的性质未发生改变,B错误;和表示生成物,它们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C正确;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是底物,所以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D正确。17. 答案D解析同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如呼吸酶,A正确。酶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B正确。酶可以作为催化剂,其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还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如唾液淀粉酶可以被蛋白酶水解,C正确。低温只是抑制了酶的活性,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18. 答案B解析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实验材料,A错误;实验中3种温度的选择合理,因为设置了低温、高温和适宜温度,B正确;不合理,应将酶溶液和淀粉溶液在各自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后再混合,C错误;步骤中检测试剂的选择不合理,因为还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19. 答案B解析三条曲线对比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在80 左右,不一定为80 ,A错误;三条不同温度条件下该酶的最适pH值相同,可见PPO最适pH不受温度影响,B正确;90 使PPO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性改变导致酶活性降低,C 错误;该酶会降低啤酒的质量,因此酿酒时应降低该酶活性,而pH控制在8.4,该酶的活性最高,D错误。20. 答案B解析从图1可知,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6之间,A错误;图2中,温度在04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C活性逐渐升高,所以从图2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B正确;由图1可知,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6之间,人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均降低,C错误;由图2可知,影响酶活性的温度范围最广的是酶C,D错误21. 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参与的是第三阶段,进入线粒体中的氧气与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结合生成水,因此水中的氧来源于氧气,且有水的生成是有氧呼吸的一个重要特征。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于丙酮酸和第二阶段参与的水。22. 答案C解析“葡萄糖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丙酮酸乙醇CO2”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ADPPi能量ATP”可以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发生,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正确;“H2OHO2”是光反应阶段的变化,场所是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D错误。23. 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的产物中均有CO2,而乳酸发酵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CO2。24. 答案D解析用透气纱布包扎伤口,可增加通气量,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从而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A正确;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盐,B正确;低温能降低细胞中酶的活性,使细胞代谢活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减少;低氧条件下,有氧呼吸较弱,又能抑制无氧呼吸,细胞代谢缓慢,有机物消耗少;所以干燥、零上低温、低氧环境有利于粮食储藏,C正确;酵母菌酿酒是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作用,所以不能向发酵罐内连续通气,D错误。25. 答案B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与H,A正确;有氧呼吸过程中水是反应物也是产物,B错误;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与氢结合产生水,C正确;ATP水解转化成ADP的过程需要水,D正确。26. 答案D解析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使研磨充分,A错误;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滤液收集到试管后要将试管口塞严,B错误;在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要待滤液干后,重复画线23次,C错误;四种色素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胡萝卜素,因为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D正确。27. 答案D解析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光反应产生ATP和暗反应合成糖类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的变化。光反应需要光和酶。 暗反应必须依靠光反应提供H和ATP。28. 答案D解析没有光会影响到光反应的进行,而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它是暗反应还原三碳化合物所必不可少的成分,如果缺少ATP和H,必然引起三碳化合物还原减弱,但CO2固定仍正常进行,因此三碳化合物含量上升,五碳化合物含量下降。在五碳化合物没有降低到不能反应之前,CO2的固定一直进行,也就是五碳化合物一直可以形成三碳化合物,但五碳化合物的含量不会降到零。29. 答案D解析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才能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生命活动。30. 答案D解析叶绿体的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这些色素对不同光质的光吸收不同: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该光通过叶绿素后,红光、蓝紫光被大量吸收,不能透射而形成黑色条带。31. 答案D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H2O的光解在两种类囊体上都能发生,因为其上含有与光反应有关的酶和色素;CO2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32. 答案B解析分析曲线图可知,D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少于C点时的吸收量,所以D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比C点时弱,A正确;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温度稍微降低,气孔张开,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加,B错误;从A点开始二氧化碳的释放逐渐减少,说明从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点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等于细胞呼吸,C正确;B点以后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植物开始积累有机物,F点以后光合作用小于细胞呼吸,F点时有机物积累最多,D正确。33. 答案D解析由题目中坐标曲线图信息可知,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曲线在光照强度为A之前,光合作用速率已达最大值,因此D错误。光照强度为A时,曲线和曲线的变量是CO2浓度,因此其差异是由CO2浓度造成的。同理可知,造成曲线和曲线差异的原因是温度,光照强度为AB时,限制曲线和曲线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因此会随光照强度的上升光合作用速率上升。34. 答案:C 解析:1、叶片置于20、6000勒克斯光照条件下10小时,O2的净释放量=3.110=31mg2、叶片置于10黑暗条件下(24-10)小时,O2的吸收量=0.5(24-10)=7mg3、叶片一昼夜O2的净释放量=31-7=24mg4、根据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消耗6molO2产生1mol葡萄糖,得知该叶片一昼夜葡萄糖积累的量=18024(326)=22.5mg35. 答案:B解析: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即为二氧化碳的固定,属于暗反应,其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暗反应不需要光,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B错误;实验中利用14C标记CO2并检测产物放射性强度,即采用同位素标记法,C正确;单位时间内产物生成量可代表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即可反映酶活性,D正确。36. 解析(1)由图可知,A物质是水,C物质为二氧化碳,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2)场所为叶绿体,通过类囊体薄膜来增大膜面积。酶1为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酶,在叶绿体基质中起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在该处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3)场所为线粒体,B物质为氧气,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与H结合生成水(E物质)。(4)长期水淹使土壤中缺少氧气,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F物质)。(5)根尖细胞中的ATP来自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1)水自由扩散 (2)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防止色素被破坏细胞质基质(3)E线粒体内膜 (4)F酒精 (5)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