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ppt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直线一级倒立摆设计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119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01.98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11 上传人:QQ28****1120 IP属地:辽宁
6
积分
关 键 词:
毕业设计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直线一级倒立摆设计,毕业设计
内容简介:
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直线一级倒立摆 摘要 倒立摆系统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试验平台。 通过倒立摆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和一般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利用开发前景。 由于倒立摆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杂技运动员顶杆平衡表演的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处,极富趣味性,而且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 统抗干扰能力等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它已成为必备的控制理论教学实验设备。 关键词 频率 ,校正,倒立摆,仿真 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的方法,熟悉利用 MATLAB /SIMULINK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利用学习的古典控制理论对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非常直观的感受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数学模型的推导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两种:机理建模和实验 建模。实验建模就是通过在研究对象上加上一系列的研究者事先确定的输入信号,激励研究对象并通过传感器检测其可观测的输出,应用数学手段建立起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这里面包括输入信号的设计选取,输出信号的精确检测,数学算法的研究等等内容。 机理建模就是在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基础上,通过物理、化学的知识和数学手段建立起系统内部的输入状态关系。 对于倒立摆系统,由于其本身是自不稳定的系统,实验建模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忽略掉一些次要的因素后,倒立摆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运动的刚体系统,可以在惯性坐标系内应用经典力学理论建 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微分方程的推导 : 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之后,可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图 1 所示。做以下假设: M 小车质量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2 m 摆杆质量 b 小车摩擦系数 I 摆杆惯量 F 加在小车上的力 x 小车位置 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 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考虑到摆杆初始位置为竖直向下) 图 1.直线一级倒立摆模型 系统中小车和摆杆的受力分析图是图 2。其中, N 和 P 为小车与摆杆相互作用 力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 注意:在实际倒立摆系统中检测和执行装置的 正负方向已经完全确定,因而 矢量方向定义如图 2所示,图示方向为矢量正方向。 图 2 小车及摆杆受力分析 分析小车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NxbFxM (1) 由摆杆水平方向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等式: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3 )s in( lxdtdmN 22 (2) 即: s inc o s 2 mlmlxmN (3) 把这个等式代入式 (1)中,就得到小车 运动方程(第一个运动方程): FmlmlxbxmM s i nc o s)( 2 (4) 为了推出摆杆的运动方程(第二个运动方程),对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进行分析, 可以得到下面方程: )c o s( ldtdmmgP 22 (5) c o ss in 2 mlmlmgP (6) 力矩平衡方程如下: INlPl c o ss in (7) 注意:方程中力矩的方向,由于 s i ns i n,c o sc o s, (6)和( 3)代入 (7),约去 P 和 N,得到摆杆运动方程(第二个运动方程): c o ss in)( xmlm g lmlI 2 (8) 设 ( 是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之间的夹角),假设 与 1(单位是弧度)相比很小,即1 ,则可以进行线性化近似处理: 01 2 )(,s in,c o s dtd 用 u 来代表被控对象的输入力 F , 线性化后两个运动方程如下: umlxbxmMxmlm g lmlI)()( 2 进行拉氏变换,得: )()()()()()()()()(sUssmlssbXssXmMssm lXsm g lssmlI22222 ( 9) 由于输出为角度 ,求解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可以得到: )()()( ssgmlmlIsX 22, 即: m glsmlI m lsX s 22 2)()( )( ( 10) ( 10)式称为摆杆角度与小车位移的传递函数 如令 xv ,则有: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4 m g lsmlImlsV s22 )()()( ( 11) ( 11)式称为摆杆角度与小车加速度间的传递函数,由于伺服电机的速度控制易于实现在实验中常采用此式。 把( 10)式代入( 9)式的第二个方程中,得到: )()()()()()( sUssmlsssgml mlIbsssgml mlImM 22222 qbm glsqm glmMsqmlIbssqmlsUs)()()()(223( 12) 其中, 22 )()( mlmlImMq ( 12)式称为 摆杆角度与外加作用力间的传递函数。 直线倒立摆的 实际系统模型 把上述参数代入,可以得到系统的实际模型。 摆杆角度和小车位移的传递函数: 摆杆角度和小车加速度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摆杆角度和小车所受外界作用力的传递函数: 以外界作用力作为输入的系统状态方程: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5 系统阶跃响应分析 上面已经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先对其进行阶跃响应分析,在 MATLAB 中 键入以下命令 、 得到如下计算结果: clear A=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29.4 0; B=0 1 0 3; C=1 0 0 0; 0 1 0 0; D=0 0; step(A,B,C,D)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6 可以看出,在单位阶跃响应作用下,小车位置和摆杆角度都是发散的 ,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对其进行 校正 。 直线一级倒立摆频率响应控制实验 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称为频率响应。在频率响应方法中,我们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研究其产生的响应。频率响应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比较方便的方法进行分析,一种为伯德图或对数坐标图,伯德图采用两幅分离的 图来表示,一幅表示幅值和频率的关系,一幅表示相角和频率的关系;一种是极坐标图,极坐标图表示的是当 从 0变化到 时,向量 |G(j )|/G(j )的轨迹,极坐标图也常称为奈奎斯特图,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使我们有可能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特性信息,研究线性闭环系统的绝的稳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 频率响应分析 : 前面我们已经得到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物理模型,实际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 0 . 0 2 7 2 5() 0 . 0 1 0 2 1 2 5 0 . 2 6 7 0 5sVs s 其中输入为小车的加速度 ()Vs ,输出为摆杆的角度 ()s 。 在 MATLAB下绘制系统的 Bode图和奈奎斯特图。 绘制 Bode图的命令为: Bode(sys) 绘制奈魁斯特图的命令为: Nyquist(sys) 在 MATLAB中键入以下命令: num=0.02725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7 den=0.0102125 0 -0.26705 z=roots(num) p=roots(den) subplot(2,1,1) bode(num,den) subplot(2,1,1) nyquist(num,den) 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图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 Bode 图 图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奈魁斯特图 可以得到,系统没有零点,但存在两个极点,其中一个极点位于右半 s 平面,根据奈奎斯特稳定判据,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当 从 到 变化时,开环传递函数G(j )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点 p 圈,其中 p 为开环传递函数化时,开环传递函数 S 平面内的极点数。对于直线一级倒立摆,由图 3-21 我们可以看出,开在右半环传递函数在 S 右半平面有一个极点,因此 G(j ) 需要沿逆时针方向包围 -1 点一圈。可以看出,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没有逆时针绕 -1点一圈,因此系统不稳定,需要设计控制器来镇定系统。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8 频率响应设计及仿真 :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响应设计可以表示为如下问题: 考虑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 ) 0 . 0 2 7 2 5() 0 . 0 1 0 2 1 2 5 0 . 2 6 7 0 5sVs s 设计控制器 ()cGs,使得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常数为 10,相位裕量为 50 , 10 分贝。增益裕量等于或大于 10分贝。 根据要求,控制器设计如下: 1) 选择控制器,上面我们已经得到了系统的 Bode 图,可以看出,给系统增加一个超前校正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设超前校正装置为: 11()11c c csTsTG s K KTs sT 已校正系统具有开环传递函数 ( ) ( )cG s G s设 1 20 . 0 2 7 2 5( ) ( )0 . 0 1 0 2 1 2 5 0 . 2 5 7 0 5G s K G s s ,式中cKK2)根据稳态误差要求计算增益 K, p 2001()0 . 0 2 7 2 5K l i m ( ) ( ) l i m 1 01 0 . 0 1 0 2 1 2 5 0 . 2 6 7 0 5ccsssTG s G s KssT 可以得到 98cKK 于是有 1 20 . 0 2 7 2 5 * 9 8()0 . 0 1 0 2 1 2 5 0 . 2 6 7 0 5Gs s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9 4) 可以看出,系统的相位裕量为 0 ,根据设计要求,系统的相位裕量为 50 ,因此需要增加的相位裕量为 50 ,增加超前校正装置会改变 Bode 图的幅值曲线,这 时增益交界频率会向右移动,必须对增益交界频率增加所造成的 G1( j )的相位滞后增量进行补偿,因此,假设需要的最大相位超前量 m 近似等于 55o 。 因为 11mS in计算可以得到: = 0.0994 5) 确定了衰减系统,就可以确定超前校正装置的转角频率 =1/T和 1/( T),可以看出,最大相位超前角m发生在两个 转角频率的几何中心上,即 1/( T),在 1/( T)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0 点上,由于包含 (Ts +1)/( Ts +1)项,所以幅值的变化为: 1()11111 1TjjTjT j 又 11 1 0 . 0 2 6 10 . 0 9 9 4 分贝 并且 | 1()Gj|= 11.7441 分贝对应于 =31.5rad/s,我们选择此频率作为新的增益交界频率c,这一频率相应于 1 ( )T ,即 1 ( )c T于是 1 8 . 9 8 5 4cT 1 9 0 . 3 9 6 5cT 6) 于是校正装置确定为 1 8 . 1 4 9 1()1 1 2 1 . 7 6 3 3c c cT s sG s K KT s s 9 8 5 . 9 1 5 5c KK 7) 增加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和奈魁斯特图如下: 在 matlab中输入以下命令: clear; num=98*0.02725; den=0.0102125 0 -0.26705; subplot(2,1,1) bode(num,den) subplot(2,1,2) nyquist(num,den) z=roots(num); p=roots(den); za=z;-8.9854; pa=p;-90.3965; k=985.9155; sys=zpk(za,pa,k); figure subplot(2,1,1) bode(sys)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1 subplot(2,1,2) nyquist(sys) figure sysc=sys/(1+sys); t=0:0.005:5; impulse(sysc,t) 从 Bode 图中可以看出 ,系统具有要求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从奈魁斯特图中可以看出,曲线绕 -1 点逆时针一圈,因此校正后的系统稳定。 图 添加控制器后的直线一级倒立摆 Bode 图和 Nyquist 图(一阶控制器)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2 得到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下: 图 利用频 率响应方法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一阶控制器) 可以看出,系统在遇到干扰后,在 1 秒内可以达到新的平衡,但是超调量比较大。 8)在 MATLAB Simulink 下对系统进行仿真 图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响应校正仿真程序 9) 可以看出,系统存在一定的稳态误差,为使系统获得快速响应特性,又可以得到良好的静态精度,我们采用滞后超前校正(通过应用滞后超前校正,低频增益增大,稳态精度提高,又可以增加系统的带宽和稳定性裕量), 设滞后超前控制器为: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3 12111( ) ( )() 1( ) ( )ccssTTG s KssTT 10)滞后 -超前 控制器 为: 12111( ) ( )8 . 9 8 5 4 29801 9 0 . 3 9 6 5 0 . 1 9 8 8( ) ( )ccssTT ssGKssTT 可以得到静态误差系数: 2008 . 9 8 5 4 2 0 . 0 2 7 2 5l i m ( ) ( ) l i m 9 8 0 1 0 0 . 69 0 . 3 9 6 5 0 . 1 9 8 8 0 . 0 1 0 2 1 2 5 0 . 2 6 7 0 5pc ssssK G s G ss s s 比超前校正提高了很多,因为 -2 零点和 0.1988 极点比较接近,所以对相角裕度影响等不是很大,滞后 -超前校正后的系统 Bode 图和奈魁斯特图如下所示: clear; num=98*0.02725; den=0.0102125 0 -0.26705; z=roots(num); p=roots(den); za=z;-8.9854; pa=p;-90.3965; zaa=za;-2; paa=za;-0.1988 k=985.9155; sys=zpk(zaa,paa,k); figure(1) bode(sys) figure(2) nyquist(sys) figure(3) sysc=sys/(1+sys); t=0:0.005:5; impulse(sysc,t) 运行仿真结果,可以得到: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4 图 频率响应校正后阶跃响应仿真结果(二阶控制器) 可以很明显的看出,系统的稳态误差较少。 得到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下: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5 可以看出,系统在遇到干扰后,在 1 秒内可以达到新的平衡,超调量也比前面的超前矫正小了许多。 MATLAB Simulink 仿真 再次校正 闭环系统的 Simulink 仿真的电路图 结论: 倒立摆系统的控制研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控制理论极其应用领域里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问题。它是检验各种控制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的著名实验装置,作为一个高阶、非线性、不稳定系统,倒立摆的稳定控制相当困难,对该领域的学者来说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 本文以经典控制理 论为基础,建立了小车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使用控制法设计出确定参数下的控制器使系统稳定。本实验采用 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控制器中各个参数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的 影响,在大量的仿真结果中进行比较和挑选,同时根据调节时间 1s 的设计要求,最后确定控制器的各参数值,通过 MATLAB软件的仿真可知,单级倒立摆的经典控制可以实现。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6 总 结 这是我上大学以来的第一次课程设计,所以刚开始拿到项目题目时脑子里是一片空白,想:啊,这下完了,就凭我自己怎么可能设计的出来?但是最后我完成了,通过查资 料、和同学讨论、向老师学长请教,这一个星期虽然很辛苦,但收获很多,值!完成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信心。 本次 设计主要完成了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 不仅让我掌握了如何利 用 MATLAB仿真,而且使我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整个系统设计过程中,我比较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设计,在将 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同时,也培养了我的 项目开发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本次系统的设计,我收获颇多: 第一、 学会 了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可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培养了我的 项目开发能力; 第二、 学会了运用如何利 用 Intel网及校图书馆检索设计需要的文献资料,并扩充了我的知识面; 第三、 增加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用之于实际,积累了实际经验; 第四、 提高了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水平,也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最后,感谢学校 各级 我们安排了这么好的一次实践机会, 让我们得以学以致用 ,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积累了实践经验。特别是 在 信息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拓展我们的知识,通过实践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总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很好地锻炼了自己,使 自己各个方面都有了 一定的提高,为以后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nts陈舒涵: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17 参 考 文 献 1 涂植英,陈今润 .自动控制原理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2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 黄家英 . 自动控制原理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1 4 Katsuhiko Ogata.现代控制工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5 夏德黔 .自动控制理论 .第 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6 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直线倒立摆安装与使用手册 R1.0,2005 7 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2005 nts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定成绩表 项目 分值 优秀 (100x 90) 良好 (90x 80) 中等 (80x70) 及格 (70x 60) 不及格(x60) 评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参考标准 学习态度 15 学 习 态 度 认真,科学作风严谨,严格保证设计时间并按任务书中规定的进度开展各项工作 学习态度比较认真,科学作风良好,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规定的任务 学 习 态 度尚好,遵守组织纪律,基 本 保 证设计时间,按 期 完 成各项工作 学 习 态 度 尚可,能遵守组织纪律,能按期完成任务 学习马虎,纪律涣散,工作作风不严谨 , 不能保证设计时间和进度 技术水平与实际能力 25 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实验数据准确,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强、引用合理、调查调研非常合理、可信 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实验数据比较准确,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分析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引用、调查调研比较合理、可信 设计合理,理 论 分 析与 计 算 基本正确,实验 数 据 比较准确,有一 定 的 实际 动 手 能力,主要文献引用、调查 调 研 比较可信 设 计 基 本 合理,理论分析与 计 算 无 大错,实验数据无 大错 设计不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有原则错误,实验数据不可靠,实际动手能力差,文献引用、调查调研有较大的问题 创新 10 有重大改进或独特见解,有一定实用价值 有较大改进或新颖的见解,实用性尚可 有 一 定 改进 或 新 的见解 有一定见解 观念陈旧 论文(计算书、图纸 )撰写质量 50 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准确,文字流畅,完全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机打印成文;图 纸 非 常 工整、清晰 结构合理,符合逻辑,文章层次分明,语言准确,文字流畅,符合规范化要求,书写工整或用计算 机 打 印 成文;图纸工整、清晰 结构合理,层 次 较 为分明,文理通顺,基本达 到 规 范化要求,书写 比 较 工整;图纸比较工整、清晰 结 构 基 本 合理,逻辑基本清楚,文字尚通顺,勉强达到 规 范 化 要求;图纸比较工整 内容空泛,结构混乱,文字表达不清,错别字较多,达不到规范化要求;图纸不工整或不清晰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nts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 直线一级倒立摆的频率法校正 学院 自动化学院 专业 自动化 年级 05 级 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M:小车质量 1.096kg m:摆杆质量 0.109kg b:小车摩擦系数 0.1N/sec l: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 0.25m I:摆杆惯量 0.0034kgm2 设计控制器 ,使得校正后系统的要求如下 : 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常数为 10, 相位裕量为 50, 增益裕量等于或大于 10 分贝。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利用设计指示书中推导的模型及任务书中的实际参数,建立小车倒立摆的实际数学模型。 2、利用频率法讨论系统的可控性( 论证设计方案); 3、选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即控制器)的传递函数; 4、根据稳态误差要求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增益(需附上详细的计算步骤和分析过程); 5、确定校正装置的其余相关参数(需附上详细的计算步骤和分析过程并给出校正前后的系统频率特性); 6、 MATLAB 仿真设计的效果(需给出系统响应的各项指标); 7、若指标不能满足要求,重复上述设计过程。 ( 采用串联超前 -滞后校正进一步设计 ) 8、针对上面烦琐的设计过程,提出提高设计效率的设想。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1、涂植英,陈今润 .自动控制原理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 2、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 Katsuhiko Ogata.现代控制工程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4、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直线倒立摆安装与使用手册 R1.0,2005 5、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2005 nts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1、参考相关资料,消化设计内容( 1 天); 2、按要求完成设计任务,( 2.5 天 ) 3、按课程设计的规范要求撰写设计报告( 1.5 天 ) 任务下达日期 2007 年 12 月 25 日 完成日 期 2008 年 1 月 4 日 指导教师 (签名) 学 生 (签名) 说明: 1、 学院、专业、年级均填全称,如: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 2003。 2、 本表除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本表不够,可另附页,但应在页脚添加页码。 nts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直线一级倒立摆 nts2 倒立摆系统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试验平台。 通过倒立摆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和一般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利用开发前景。 。 nts3 由于倒立摆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杂技运动员顶杆平衡表演的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处,极富趣味性,而且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它已成为必备的控制理论教学实验设备。 nts4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对实际系统进行建模的方法,熟悉利用 MATLAB /SIMULINK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利用学习的古典控制理论对系统进行控制器的设计,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非常直观的感受控制器的控制作用。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nts5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两种: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对于倒立摆系统,由于其本身是自不稳定的系统,实验建模存在一定的困难。机理建模就是在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基础上,通过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数学手段建立起系统内部变量、输入变量以及输出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 二、数学模型的推导 nts6 图 直线一级倒立摆模型 M 小车质量 1.096 Kg m 摆杆质量 0.109 Kg b 小车摩擦系数 0 .1N/m/sec 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直线一级倒立摆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1190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