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oc_第1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oc_第2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oc_第3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oc_第4页
【三轮冲刺】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营山县老林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总复习冲刺卷: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2014江门)“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它”是指()a民族主义b社会主义c帝国主义 d殖民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与题中“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等信息符合的选项是社会主义。2(2014泉州)共产党宣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最早实践这一思想的国家是()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法国【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最早实践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这一思想,而巴黎公社发生在法国,故选d项。3(2014武汉)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巴黎公社最合理的评价是()a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b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c它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d它建立的国家机器具有代议制的色彩【答案】c【解析】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巴黎公社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故其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4(2014郑州)关于巴黎公社,马克思认为,它是一个“高度灵活的政治形式,而一切旧有的政府形式在本质上都是压迫性的”。这说明巴黎公社()a不具备无产阶级性质b是一个社会主义政权c可以作为无产阶级政府的方案d为“无产阶级专政”作了初步准备【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政权形式高度灵活,消除了旧政府形式的压迫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实现消除阶级压迫的共产主义政权方案,故d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在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5(2014温州)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简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答案】b【解析】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在客观上实践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及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使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故选b项。6(2014广州联考)1863年的英国工人致法兰西工人书中指出:“每逢我们试图缩短劳动时间,或者要求提高工资,以改善我们的社会条件,我们的雇主就以低价运入法兰西、德意志、比利时和其他国家工人来代替我们做工,借此来威胁我们。”这种现象可以印证()a资产阶级靠剥削无产者致富b英国掌握了世界殖民霸权c全球化伤害了下层劳动者利益d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答案】d【解析】“雇主就以低价运入法兰西、德意志、比利时和其他国家工人来代替我们做工,借此来威胁我们”,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全世界无产者应联合起来,d项正确。7(2014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恩格斯曾在某运动周年纪念的贺信中写道“男女公民们,自从巴黎人民举起了红旗,同时向飘扬在凡尔赛的法国三色旗和飘扬在普鲁士人占领的炮台上的德国三色旗发出挑战以来,到今天已经过去21年了”,从这封信中我们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这封信是写给巴黎公社周年纪念的贺信b运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运动担负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d运动中体现了巴黎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反对的是法国三色旗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德国三色旗代表的普鲁士入侵者,可以看出这是写给巴黎公社的贺信,因此a项能够反映出来;也能看到c项内容反映了其革命的任务具有双重性;d项明显正确。材料本身仅仅是对巴黎公社的纪念,并不能体现该运动的内容来,因此b项错误。故选b。8(2014福州)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写到:“他站在那里,扶着讲台,眨着眼睛巡视人群,显然没有注意长时间的欢呼,这欢呼持续了好几分钟。当欢呼声静下来后,他只简洁地说了一句话: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便再次响起。”与这一场景直接相关的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诞生c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d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我们现在将开始建立社会主义秩序”,结合所学知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项。a项是1848年,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b项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c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9(2014九江)历史学家德阿宁在谈到十月革命时认为:“还是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完成,首先有赖于列宁的百折不挠的狂热和托洛茨基的恶意煽动。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他想要说明的是()a肯定列宁为十月革命作出的努力b十月革命是由偶然因素发生的c揭露托洛茨基在十月革命中的不良用心d将十月革命归功于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答案】b【解析】从本题材料中给出的“如果没有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也就不会有十月革命”关键信息,可以知道他想通过列宁的努力、托洛茨基的煽动和科尔尼洛夫及其将领们的发难等的对比,说明十月革命的偶然性。故本题选b。10(2014开封)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正确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人民群众关心的是生存与和平问题,b项正确。二月革命已推翻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反对专制不是当时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故排除干扰项a。11(2014无锡)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解析】据材料,1917年“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事件是十月革命,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a项是二月革命的意义,b项是巴黎公社的意义,c项与俄国历史无关。12(2014陕西联考)“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情况下发生的。”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材料表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创了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c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沙皇专制统治的严重束缚d材料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怀疑【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据此可知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故应选a。13(2014青岛)二战后,和平学迅速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有人认为和平分为“消极和平”和“积极和平”,以下属于“消极和平”的是()a美苏核军备竞赛 b热战c不结盟运动 d冷战【答案】d【解析】“消极和平”关注的是直接暴力的不在场,它可以容忍结构性暴力,“冷战”是“消极和平”的典型体现。14(2014潍坊)“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b战时同盟解体c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d国家实力变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不同的政治理念”(即意识形态不同)和“不同的发展目标”(即社会制度不同)可知a项符合题意。15(2014山东师大附中一模)“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a占领德国 b建立北约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提出杜鲁门主义【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欧洲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由此可判断,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出现严重困难,需要美国的大力援助,美国为此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大力援助西欧。故本题选c项。a项明显错误;b项是政治军事组织;d项是遏制苏联的政治上的措施。16(2014乌鲁木齐)“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答案】b【解析】两极格局下是对峙、冷战,但力量上的平衡,避免了战争,有利于世界和平,北欧平衡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a、c、d均不符合历史事实,说法错误。故应选b。17(2014济宁)据西方文明简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入世界范围的争斗,最终导致全球军事同盟体系的建立”。“又一事件”是指()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朝鲜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 d北约组织建立【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应是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此后不久”,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开始于1948年,北约组织建立的时间是1949年4月,时间不符,排故a、d项错误;朝鲜战争发生在1950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两者都是冷战局面下的代表性事件,但从时间上看朝鲜战争更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c项错误。18(2014九江)1963年,联邦德国联邦议院在通过法德合作条约时,特别坚持要增加一个序言,阐明条约不影响联邦德国签订的多边条约的权利和义务,联邦德国还拒绝了戴高乐用法国核保护伞来取代美国核保护伞的劝告。下列各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法国力图取代美国对抗苏联威胁b欧洲一体化在艰难曲折中推进c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d联邦德国不愿意和法国诚心合作【答案】b【解析】二战使欧洲力量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一体化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法德关系在一体化进程中错综复杂,法德关系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欧洲一体化进程。题干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应选b项。19(2014山东师大附中一模)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c重新确立欧洲的国际中心地位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可排除a项。“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可知法国前总统的意图是要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c项,可排除。材料主要涉及欧美关系,并非强调欧洲的联合,排除d项。20(2014莆田)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白搭车”型相互依存、“乘机”型相互依存、“摩擦内含”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这一演变()a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c导致美日关系恶化d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1945年至1955年是日本对美国高度依赖的主从关系期,60、70年代是两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伙伴关系期,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摩擦期,分别体现了“白搭车”型、“乘机”型、“摩擦内含”型,这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21(2014衢州)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为西欧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a b c d【答案】c【解析】揭开法德和解序幕的是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排除;强调法德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排除。22(2104徐州)右侧漫画完成于1986年。漫画中站台上的数字是各方的购买力(一定时期内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总额)指数。其中,鹰寓指美国,相扑者寓指日本,一群小人寓指欧共体。对该漫画解读合理的是()a美国发展新经济巩固了国力b日本已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c欧洲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力d美欧日三方支配了世界经济【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漫画中可以获得的信息:美国、日本和欧共体“三人撑角”,体现当前世界经济美日欧三足鼎力的局面。故选c项。23(2014乌鲁木齐)未来学家杰里米里犬金的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说:“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a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b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c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d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答案】c【解析】从材料“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中可以看出,欧洲在发展过程强调多国联合,走向一体化。故选c项。24(2014济宁)“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答案】b【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但仍然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不能说“丧失”,a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崛起并走向一体化,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文化领域,没有反映“政治冲突”,c项错误;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它们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非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d项错误。25(2014乌鲁木齐)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指的是()a即将确立新的两极对峙格局b消灭国际力量中心的过程c建立稳定的单极世界的过程d将形成多个力量中心的制衡【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各国人民不希望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美、日、西欧、俄罗斯、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等多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不断制衡,当今社会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故选d项。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3分,29题13分,共计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开天辟地以来,三条金科玉律主宰着人类的社会组织:人类几乎始终受制于国王和祭司的统治;文明社会的政治地位都是世袭而得;此外,个人的存在乃是为了社群、国家或统治者的利益。抛掉与英王乔治三世乃至大不列颠相连的脐带之际,美国人不仅向暴虐的君主统治说不,更是向创世纪以来一切的政治体制做出挑战。当然,他们也向史上熟知的少数共和政体借鉴。尽管如此,他们的体系仍有独到之处,因为它完全奠基在天赋人权的理念之上。就这点来看,美国的政治体系确实与众不同。(美)戴维弗罗姆金世界大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体系的特点。(6分)材料二1989年,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美国新保守主义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题为历史的终结。在此基础上,1992年他又著成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他指出:自由民主的理念已无可匹敌,历史的演进过程已走向完成。福山向人们宣告,目前的世界形势不只是冷战的结束,也是意识形态进化的终点,西方的自由民主已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也是最后的形式,以后发生的事件只能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进一步普遍化。(2)福山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是人类政治的最佳选择,西方的民主政治主要确立于19世纪。运用19世纪以来中外相关史实说明人类民主政治的其他选择。(6分)【答案】(1)特点:国家权力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防止了专制;总统和议员由选举(或主权在民)产生且有任期;借鉴历史上的共和政体;奠基在天赋人权理念之上(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实行联邦制,联邦与州政府权力分割,互不侵权。(答出三点即可)(2)巴黎公社成立后,建立了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公社委员会;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经选举产生的苏维埃政权,代表人民行使权力;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27(2014邯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麦迪逊草拟的“弗吉尼亚方案”成为会议上制定的新宪法的理论依据,他起草了大部分宪法条文。他主张加强中央的权力,在联邦政府中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建立具有民意基础的两院制国会体系。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材料二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请回答:(1)材料一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这一思想指导下的苏俄(联)出现了什么政治体制?(8分)【答案】(1)邦联变联邦,树立中央政府权威;联邦政府实现分权与制衡,防止专制。(2)特点: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政治体制:议会、行政合一。28(2014衢州)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英)约翰w梅森冷战19451991(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结束前后苏美对“安全保障”的不同认识,(2分)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安全保障”美国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举措?(3分)材料二“在世界历史的现阶段,几乎每一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之中选择其一。这种选择大都不是自由的选择。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现在世界上分成两大敌对阵营,一个叫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一个叫做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1947年9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日丹诺夫(2)对比材料二、三,双方的观点有哪些相似之处?(4分)材料四(1962年)苏联为改变在美苏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开始向古巴运送中程导弹。美国很快发现了正在古巴建造的中程导弹发射基地,并获得了关于导弹型号及其他数据的确切情报。随后,美国开始武装封锁古巴,美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苏联武装部队也随之进入戒备状态。经过美苏两国的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背景。(2分)该事件的解决说明了什么?(2分)【答案】(1)不同认识:苏联的安全保障是边界安全;美国的安全保障是开放的世界。举措: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倡导建立关贸总协定;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欧洲经济秩序(2)相似观点:都把世界分成两大对立的阵营;都认为自己代表了民主自由。(3)背景: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苏之间激烈的军备竞赛(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于不利地位)说明:核威慑的存在(或美苏双方势均力敌);美苏保持了克制的态度。29(2014江苏联考)二战后,欧洲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