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___尊严.doc_第1页
第七单元___尊严.doc_第2页
第七单元___尊严.doc_第3页
第七单元___尊严.doc_第4页
第七单元___尊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囚 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的含义,理解文中“地下的烈火”、“活棺材”、“永生”及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多种方法鼓励自学感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叶挺将军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诗歌中两个“自由”的不同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读懂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二、检查生字1、形近字组词。囚(囚犯)棺(棺木)敝(敝帚自珍)因(因为)官(官司)敞(宽敞)2、辨析多音字。热血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3)人:坚定的革命者。(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1、了解作者生平。(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2)指名回答。(30教师简介作者。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2、解题。(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2)指名回答。(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朗读囚歌1、指名朗读诗歌2、师: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二、讲读第一节1、生自由读一读第一节。师:想一想,叶挺同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请把它们划出来。2、师: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3、师:读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4、师: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朗读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们试着读一读。然后,四人小交流。5、四人小组交流,汇报。(“一个声音给你自由!”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6、师:大家都读知道要用读出反动派阴险狡猾的语调,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的思想感情。)7、师:让我们怀着这种语气把第一小节读一读。过渡: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三、讲读第二节诗1、指名读第二节诗。2、思考: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出怎样的回答?3、如何理解这几句话?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4、师: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它跟第一节诗中有什么不同?5、指名回答。(第一节诗:所谓的自由;第二节诗:真正的自由。)6、师: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怎样读?(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读要坚定、有力、高昂)7、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过渡: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诗歌中哪里告诉我们?(第三节诗)四、讲读第三节诗1、全班齐读第三节。2、师: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4、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5、师;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五、指导朗读1、确定停顿处。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2、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全班读。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朗读背诵囚歌。3、完成新学练。4、预习晏子使楚板书设计:囚 歌人门紧锁狗洞敞开 诱 叶 挺 高叫爬自由 渴望但怎能 拒 坚贞不屈希望烈火永生 绝 忠于革命教学反思: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感受语言魅力,发展学生语言。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难点: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题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2检查读书情况。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三、自由读文,质疑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3晏子怎样反驳?四、解决第一个问题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自己读文解决。(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五、作业看关于晏子的故事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初读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了解到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是屡次三番侮辱晏子,而晏子从容应答,巧妙反驳。2那么,通过初读,课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晏子:机智勇敢 楚王:欺侮弱者、自找苦吃)二 揣摩对话,悟智勇(一)、第一个故事1要想细细品味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2最能体现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怒气冲冲,趾高气昂、心平气和、晏子的冷静、不卑不亢)指名23个学生读。(1)你是从晏子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智慧和勇气的,很好!请说说你的体会。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二)第二个故事1、分析句子句一:“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连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2、有感情朗读下列句子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冷笑”,怎么笑?谁来冷笑一声后,再读楚王的话?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严肃的口气是怎样的?请一生读。)晏子说:“你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请一生装著为难的样子来读这句话?)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请一生加进动作来读读这句话)看来,晏子面对楚王的步步紧逼,没有乱了分寸,而是冷静反驳。他们第二次交锋时的这三组对话,你们同桌、前后同学,你读晏子,我读楚王,选择其中一组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对话,有滋有味地读一读(指名学生读对话,读后让学生自评、他评)(他评时,让学生给朗读的同学打分,满分100分,扣分在哪儿?)(三)第三个故事(1)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你注意到楚王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吗?谁来笑嘻嘻地读?指名一学生读)(2)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这句话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四)小结: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好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好一个临危不惧的爱国志士,此时此刻,楚王的心情怎样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个歇后语等来形容一下?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课文上怎么写他?(只好只好只好)三、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2评价。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五、布置作业: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板书设计:晏 子 使 楚楚王 晏子 (侮辱)(反击)(尊重)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教学反思:为了他的尊严教材分析: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故事,记叙的是一位老妇人毫不客气地让乞丐搬砖头获取所得,使乞丐获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严,从而依靠自己的劳动取得成功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对比、细节的写作手法,提高理解课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正是妇人的尊重,使乞丐得到做人的尊严,懂得了自尊,从而有信心和勇气去克服困难,走向成功。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意思,把握文章的特色,理解妇人的做法是为了乞丐的尊严。教学难点:理解“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再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学生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2、谁为了他的尊严?(学生边回答边随即板书,妇人乞丐)(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4、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生字)(抓住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重点指导,帮助学生记住。)5、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6、预习中,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边提问题,老师边把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抓住学生提到的关键问题,用课件出示,作为本课的一个切入点。)7、这么多的问题中,你们想先研究哪一个问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探究,其他的问题说不定也会迎刃而解的。)(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2、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2)谁来读读这位乞丐的样子?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让学生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4)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5)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学生抓住“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6)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7)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同学们在课前提到“为什么要带走那条擦汗的毛巾?”现在大家明白了吗?小结: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上路后的他结果怎样呢?(成了董事长) (8)我们去看看这位董事长吧。睡来读一读。小结:原先可怜的乞丐今天却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3、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小结: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4、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学生进一步体会搬不搬对乞丐来说的确不一样。5、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6、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句话就是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妇人为什么不要报酬,还要把房子送给一只手也没有的人?”(学生抓住妇人说的话,体会到妇人也很有尊严,而且还很善良。)7、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四)感情升华。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五)布置作业。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板书设计:为了他的尊严妇人乞丐搬砖挣钱教学反思:语文天地七教学目标:1. “日积月累”积累好词佳句,明白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的道理。2. “拓展阅读”学会阅读文言文,懂得做人要有尊严。3. “畅所欲言”学会正确地阐述理由。4. “初显身手”表演课本剧。5. “笔下生花”学会写关于尊严的文章教学重点:学会发表自己的看破法,反驳别人的意见,学会说明理由。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文言文,明白做人要有尊严。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摘录笔记1、继续用学过的方法积累新词、好句。2、提醒学生自学生字,在积累的同时理解诗意。3、读一读课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体会因果关系句子。A、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B、先说明理由,后表态度。4、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类似的因果关系的句子。5、四人小组交流体会。二、读一读1、学生自读古诗句。2、学生自学诗句,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意。3、四人小组交流诗句含义。4、全班交流体会。A、人要顺应天时,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B、有了财富,不能放纵自己,整天沉溺于酒色。看到贫穷的人,不能欺辱,面对威武的武力也不去没有原则的屈就,这才是大丈夫。C、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5、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尊严”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开卷有益1、学生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