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1课时课 题:总复习(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授课日期:2013年6月 日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相关知识要点进一步理解不等式的意义,理解(不等式组)的解、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认识到不等式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模式,发展符号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直观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自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形成一定”的建模“意识,感悟其实际应用的价值。二、教学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学生常忘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四、教学关键:让学生分清方程和不等式的异同点,明确不等式(组)解集的含义,以及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五、教学过程:A、知识要点 1.不等式: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2. 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 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4. 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7.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8.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9.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若ab, 则a+cb+c;、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b,则bb,且bc,则acY(元)x(件)O4400200第3题11.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12.解不等式组的步骤: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3.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B、常考题型 1.若代数式的值不小于-3,则t的取值范围是_2.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如图,反映的是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与销售量的关系,反映的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与销售量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该公司盈利时销售量为()(A)小于4件(B)等于4件(C)大于4件(D)大于或等于4件4.若-1,则多项式的值为()(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非正数5.某超市从厂家以每件21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商品,该超市可以自行定价,但物价局限定每件商品加价不能超过售价的20%,则这批商品的售价不能超过_元.C、课堂检测 1.如果,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答案C】AB. C. D.2.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答案B】3210321032103210A. BC D3. 4. 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有( ) 【答案C】A.1个 B.2个 C.3个 D.4个5. 关于不等式的解集如图所示,的值是( )A、0 B、2 C、2 D、4 6. 解不等式组,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7. 已知不等式组无解,则的取值范围是8. 将一箱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位小朋友分5个苹果,则还剩12个苹果;若每个小朋友分8个苹果,则有一个小朋友分不到5个苹果。问有多少苹果多少小朋友?9. 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280 kg,乙种原料190 kg,计划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50件,已知生产一件A产品需甲种原料7kg,乙种原料3kg,可获利400元;生产一件B产品需甲种原料3kg,乙种原料5kg,可获利350元;(1)请问工厂有哪几种生产方案?(2)选择哪种方案可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D、课堂小结 请你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E、课后作业 完成复习练习卷1六、板书设计总复习(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A、知识要点 B、常考题型 C、课堂检测 D、课堂小结1. 1. 1. 2. 2. 2. E、课后作业3. 3.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2课时课 题:总复习(第二章 分解因式)授课日期:2013年6月 日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2)进一步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3)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分解因式的方法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2.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主探索解题途径,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类比等手段,寻求因式分解与因数分解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辨证观点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因式分解概念的基础上,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数学能力。2.难点: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三、教学过程:A、知识要点 一、公式:1、 ma+mb+mc=m(a+b+c) 2、a2b2=(a+b)(ab) 3、a22ab+b2=(ab)2 二、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公式).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B、常考题型 1.把多项式8a2b3c16a2b2c224a3bc3分解因式,应提的公因式是( ),A.8a2bc B. 2a2b2c3 C.4abc D. 24a3b3c32.若是完全平方式,则的值是()(A)-1 (B)7 (C)7或-1 (D)5或1.3、分解因式;C、课堂检测 1、因式分解定义:和差化积因式分解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答案:C】(A) (B)(C)(D)2、分解因式要彻底一次课堂练习,小敏同学做了如下4道因式分解题,你认为小敏做得不够完整的一题是( )【答案:A】(A) (B)(C) (D)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公式要记熟: 如:上数学课时,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奇数的平方减1,结果是怎样的数?”请你解答这个问题。解:设这个奇数为,则由于是相邻整数,必有一个是2的倍数,因此结果是8的倍数。4、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公式要记熟:; 如:已知:x2+2(m3)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为 7或-1 5、综合应用已知:x+y=1,求的值。【原式=】分解因式:_【原式=】若非零实数a、b满足4a2+b2=4ab,则=_【理由:4a2+b2=4ab可变为:4a2-4ab+ b2=0,即:,则,所以=2】一正方形的面积为9x2+12xy+4y2,且x0,y0,则该正方形的边长为 【】D、课堂小结 请你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E、课后作业 完成复习练习卷2六、板书设计总复习(第二章 分解因式)A、知识要点 B、常考题型 C、课堂检测 D、课堂小结1. 1. 1. 2. 2. 2. E、课后作业3. 3.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3课时课 题:总复习(第三章 分式)授课日期:2013年6月 日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巩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运算法则,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熟练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数量关系(分式、分式方程),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维,进一步发展符号感,经历“建模”的过程,解决一些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通过学习,所获得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感受代数学习的实际价值。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式方程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2.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建立模型的方法三、教学过程:A、知识要点 1.方式的定义:整式A整式B,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其中A 称分式的分子,B称分式的分母。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B0时,分式有意义;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3.分式的运算法则:略。分式方程概念及解法。(解题中渗透)B、常考题型 1.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等于( ) A.2 B.-2 C. D.02.若分式的值为正数,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_. 3.解关于x的方程产生增根,则常数的值等于()(A)-1 (B)-2 (C)1 (D)24.若4x-3y=0,则=_.5.解分式方程:C、课堂检测 1、分式的有关概念:当 时,分式有意义【分母,本题:】若分式的值为0,则_ 【分子=0,但分母,本题:】在代数式中,分式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分式:分母中有字母,本题:C】2、分式的基本性质 【同乘同除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式,分式值不变】下列各式与相等的是( )(A)(B) (C) D) 如果把分式中的都扩大10倍,那么分式的值( ).(A)扩大10倍(B)缩小10倍 C)扩大2倍(D)不变3、分式的约分【实质:分解因式,约去公因式】化简的结果是( ).【答案: B】(A) (B) (C) (D)4、分式的乘除法:【实质:分解因式及约分】化简:【原式=】5、分式的通分【先分解,分母化为相同】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为( ). 【答案:D】(A) (B) (C) (D)6、分式的加减法 【实质:通分】注意:分式的运算不能去分母】化简的结果是( )。【答案:B】(A)(B)(C)(D)7、分式的混合运算 化简代数式:,然后选取一个使原式有意义的的值代入求值.8、分式方程【一定要去分母和验根】解方程: 【要注意符号和公分母】9、分式方程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无所不在,你瞧,小强的奶奶给小强出了一道题:奶奶说:“我上周二到超市里花20元买了几千克苹果,到周六再买时,正巧遇到超市特价酬宾活动,每千克苹果比周二便宜1元,结果我比上次多花了4元钱,却比上次多买了50%的苹果,你能算出我上周二买了多少千克苹果?”你能帮小强解答吗?某工程,甲独做恰好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乙独做要超过规定日期3天才能完成,现由甲、乙合作两天,剩下工程由乙去做,恰好在规定的日期内完成,问规定的日期是多少天?D、课堂小结 请你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E、课后作业 完成复习练习卷3六、板书设计总复习(第三章 分式)A、知识要点 B、常考题型 C、课堂检测 D、课堂小结1. 1. 1. 2. 2. 2. E、课后作业3. 3.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4课时课 题:总复习(第四章 相似图形)授课日期:2013年6月 日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了解黄金分割,并通过图形相似的具体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相似多边形,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题的讲解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从图形相似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能利用做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特性放大或缩小;学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加深对数学的人文价值的了解和认识。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条件和相似三角形有关的性质。2.教学难点:从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3.教学关键:解决从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问题,可采用熟悉的比例性质和判断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掌握基本图形的常见的对应关系等方法的突破。三、教学过程:A、知识要点 一、 定义:比例线段:如果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 那么=或ab=cd,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则=k或AB=kCD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0.618.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那么=。3、等比性质:如果=(b+d+n0),那么。4、更比性质:若=,那么(b,d0)。5、反比性质:若a:b与b:a成反比,那么(a,b0).三、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五、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B、常考题型 1. 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4:5,与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为6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2cm (B)18cm (C)24cm (D)30cm2. 两个相似多边形面积之比为3:4,则它们的相似比为 。3.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比例的是() (A)2,5,6,8(B)3,6,9,18(C)1,2,3,4(D)3,6,7,9.4.两个相似三角形面积比为2,周长比为K,则=_.5.若用一个2倍放大镜去看ABC ,则A的大小_;面积大小为_.6.如图,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2, 则ABBC=_ 7.如图所示,已知:点D在ABC的边AB上,连结CD,1=B,AD=4,AC=5,求 BD的长.C、课堂检测 考点1:比例的有关性质【比例基本性质:,注意设法的运用】1.已知,则= 【本题:,代入,得】2.已知【本题:】考点2:比例尺例2(2006年徐州市)在比例尺为15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cm,则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m。【单位要统一。本题:,得】考点3:黄金分割:较长线段长度=若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B=2,则AC=( )【不知AC是较长还是较短,选D】A、 B、 C、 D、或考点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就三种:两角对应相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若使ABCPBD,则点P应在( )【根据三边对应成比例,最长边必为1:2,选C】AP1处; BP2处; CP3处; DP4处如图,正方形ABCD边长是2,BE=CE,MN=1,线段MN的两端在CD、AD上滑动,当DM= 时,ABE与以D、M、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本题根据两角对应相等,可知存在两种情形,根据相似列出比例式就可求出DM的长。若ABENDM,则,即,DCbAB所以;若ABEMDN,则,即, 所以;】考点5: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对应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平方】如图,用两根等长的钢条和交叉构成一个卡钳,可以用来测量工作内槽的宽度设,且量得,则内槽的宽等于( )ABC D【本题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对顶角)相等,则两三角形相似,则,故AB=bm】考点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如图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O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 形成阴影(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m,桌面距离地面1m,若灯泡O距离地面3m,则地面上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本题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由题意灯泡距离桌面2米,设地面上阴影部分直径为x,则,解得,面积为考点7:位似图形如图12,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1)以0点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1) 图中粗线部分即为新图。(2)B(-6,2); C(-4,-2)(3) (3)M(-2x,-2y) 】D、课堂小结 请你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E、课后作业 完成复习练习卷4六、板书设计总复习(第四章 相似图形)A、知识要点 B、常考题型 C、课堂检测 D、课堂小结1. 1. 1. 2. 2. 2. E、课后作业3. 3.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5课时课 题:总复习(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授课日期:2013年6月 日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抽样方式的差异对结论的影响;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画相应的频数分布图,掌握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与分析的过程;经历调查、统计等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会科学地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实际问题作出评判。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得数据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统计初步知识,特别是统计图表的理解和应用,以及三个量度的比较与选择应用。2.教学难点:对频数、频率等概念的理解。3.教学关键: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或文献检索,让学生通过分析、评判,从中理解和掌握有关统计的知识。三、教学过程:A、知识要点 一、总结(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B、常考题型 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对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B对市场上的冰淇林质量的调查C对我市市民实施低碳生活情况的调查 D对我国首架大型民用直升机各零部件的检查 2、一个射箭运动员连续射靶5次,所得环数分别是8,6,10,7,9,则这个运动员所得环数的标准差为 3.人数相等的八(1)和八(2)两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测试,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A)八(1)班 (B)八(2)班 (C)两个班成绩一样稳定(D)无法确定.4.6月5日是世界环保日,为了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知识,某中学政教处举行了一次八年级“环保知识竞赛”,共有900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为了了解该次竞赛成绩情况,从中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成绩(满分100分,得分均为正整数)进行统计,请你根据下面还未完成的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解答下列问题:(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2)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3)全体参赛学生中,竞赛成绩落在哪组范围的人数最多?(不要求说明理由).(4)若成绩在90分以上(不含90分)为优秀,则该校八年级参赛学生成绩优秀的约为多少人?频率分布表:分组频数频率50.560.540.0860.570.580.1670.580.5100.2080.590.5160.3290.5100.5合计C、课堂检测 1、总体、个体和样本的含义为了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体重情况,从中抽查了500名学生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全市初三学生的体重(注意:不要说是全市初三学生);个体是:每名学生的体重(注意:不要说是每名学生);样本是:被抽查的500名学生的体重(注意:不要说成500名学生),样本容量:500 (注意:不含单位)2、极差、方差、标准差【方差公式要熟】张明、王成两位同学初二学年10次数学单元自我检测的成绩(成绩均为整数,且个位数为)分别如下图所示: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分/分(1)完成下表:(2)如果将90分以上(含90分)的成绩视为优秀,则优秀率高的同学是_;(3)根据图表信息,请你对这两位同学各提一条不超过20个字的学习建议3、频率、频数、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频数之和等于样本容量,频率之和等于D、课堂小结 请你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E、课后作业 完成复习练习卷5六、板书设计总复习(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A、知识要点 B、常考题型 C、课堂检测 D、课堂小结1. 1. 1. 2. 2. 2. E、课后作业3. 3. 3.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6课时课 题:总复习(第六章 证明(一)授课日期:2013年6月 日授课班级:八年级1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证明的书写格式2.了解定义、命题、公理和定理的含义.3.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4.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2.过程与方法:1、理解证明的含义2、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依据.3、进一步理解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并会灵活应用.4、进一步理解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并会灵活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与思考,使他们进一步体会直观是重要的,但有时也会欺骗人,这时就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证明的步骤及书写格式.2.教学难点:证明过程的书写.能证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掌握基本的推理技能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三、教学过程:A、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B、常考题型 二、常考题型: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C)若(D)有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菱形相似.2、如图,MON=90,点A、B分别在射线OM、ON上移动,BD是NBA的平分线,BD的反向延长线与BAO的平分线相交于点C. 试猜想:ACB的大小是否随A、B的移动发生变化?如果保持不变,请给出证明;如果随点A、B的移动发生变化,请给出变化范围.3.如图,梯形中,是对角线延长线上一点,是延长线上的一点,且,(1) 当时,求的面积;(2) 求证:C、课堂检测 考点一:定义和命题1.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1)如果1+2=90,2+3=90,那么1=3.(2)度数之和为90的两个角互为余角2.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写将其改写“如果,那么”形式。(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考点二:为什么它们平行1.如图,ADBC,EGBC,D、G是垂足,GEC=3,求证:AD平分BAC考点三:如果两直线平行1.如图,已知ABDE,ABC80,CDE140,则BCD_【提示:延长DE交BC于F,因为AB/ED,所以BFD=B=80,又BFD+CFD=180,所以CFD=100,又CDE=BCD+DFC,CDE=140,所以BCD=140-100=40】考点四: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1.已知:如图AB/CD,AE平分CAB,CE平分ACD。求证:AECE.【提示:因为AB/CD,所以BAC+ACD=180,因为AE、CE分别平分BAC、ACD,所以EAC+ACE=90,所以E=90,所以AECE。 】考点五:关注三角形的外角如图,在ABC中,BAC=90,ADBC于D,BF平分ABC交AD于E点,交AC于F点.求证:AEF=AFE【提示:因为BAC=90,所以BAD+DAC=90,因为ADBC,所以ADC=90,所以DAC+ACD=90,所以BAD=ACD, 因为AEF=ABE+BAE,AFE=FBA+ACD(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又BF平分ABC,所以ABF=CBF,所以AEF=AFE】D、课堂小结 请你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E、课后作业 完成复习练习卷6六、板书设计总复习(第六章 证明(一)A、知识要点 B、常考题型 C、课堂检测 D、课堂小结1. 1. 1. 2. 2. 2. E、课后作业3. 3. 3. 第三章 分式混合运算专题练习(中考真题精选)一、选择题1. (广东珠海)若分式的a、b的值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则此分式的值 ( ) A是原来的20倍 B是原来的10倍 C 是原来的倍 D不变2. (广东湛江)化简的结果是()A、a+b B、a-b C、a2-b2 D、13. (四川遂宁)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 B C D4. (湖北潜江、天门、仙桃、江汉油田)化简的结果是( )A0B1C1D(m2)25. (江苏苏州)已知,则的值是()A B C2 D26. (湖北孝感)化简() 的结果是()A B C Dy二、填空题:7. 如果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应为 8. (泰安)化简:的结果为 9. (内蒙古呼和浩特)若x2-3x+1=0,则的值为_10.(包头)化简,其结果是 11. 化简: (1+)= 三、解答题:12. (江苏南京)计算 13.(江苏扬州)计算:14. (南昌)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15. (江苏苏州)先化简,再求值:,其中16. (内蒙古呼和浩特)(1)计算: (2)化简:17.(山东日照)化简,求值:,其中m=18. (山西)先化简,再求值:,其中;19. (四川广安)先化简,然后从不等组的解集中,选取一个你认为符合题意的x的值代入求值20. (云南保山)先化简,再从-1,0,1三个数中,选择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 21.(重庆市)先化简,再求值:,其中a =-1.22. (2010重庆)先化简,再求值:,其中x满足x2x1023.(广西百色)已知a=,b=求下列式子的值,24.(湖北黄石)先化简,后求值:,其中25. (贵州毕节)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26. (贵阳)在三个整式x21,x2+2x+1,x2+x中,请你从中任意选择两个,将其中一个作为分子,另一个作为分母组成一个分式,并将这个分式进行化简,再求当x=2时分式的值27. (贵州遵义)先化简,再求值:,其中。28. (湖南张家界)先化简,再把x取一个你最喜欢的数代入求值:29. (湖南常德)先化简,再求值. 30. 先化简:再从1,2,3中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第四章 相似图形经典习题1已知:如图,ABCD中,求与的周长的比,如果,求2. (2011江苏无锡)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将这个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若OA:OC=0B:OD,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与相似B与相似 C与相似 D与相似3. (2011陕西)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D、CD 边上的点,连接BE、AF,他们相交于点G,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H,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共有( )A2对 B3对 C4对 D5对4. (2011乌鲁木齐)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点P为BC边上一点,且BP1,点D为AC边上一点,若APD60,则CD的长为( )A、 B、 C、 D、15.(2011重庆江津)已知如图:(1)、(2)中各有两个三角形,其边长和角的度数已在图上标注,图(2)中AB、CD交于O点,对于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相似B、都不相似 C、只有(1)相似D、只有(2)相似6. (2010沈阳)如图,在等边ABC中,D为BC边上一点,E为AC边上一点,且ADE=60,BD=3,CE=2,则ABC的边长为() A、9B、12 C、15D、187. (2011泰安)如图,点F是ABCD的边CD上一点,直线BF交AD的延长线与点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 CD8. (2011泰安)如图,边长为6的大正方形中有两个小正方形,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S1,S2,则S1S2的值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位分期还款合同范本
- 定制制服服装合同范本
- 农业种植西红柿合同范本
- 车辆寄售合同范本
- 酒店石材供货合同范本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问答
- 固定期劳务合同范本
- 衣服进口贸易合同范本
- 网红推广合同范本
- 演员艺人签约合同范本
- 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
- 集团公司校园招聘计划实施方案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巩固练习
- YY 0666-2008针尖锋利度和强度试验方法
- 小沈阳《四大才子》欢乐喜剧人台词
- 全套课件-水利工程管理信息技术
- 缝纫机线迹图示教学课件
- 2022年衡阳市南岳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阀门解体检修及研磨(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