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史学.doc_第1页
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史学.doc_第2页
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史学.doc_第3页
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史学.doc_第4页
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史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罗马史学 一、古罗马史学的发生 西方古典史学发端于古希腊,发扬于古罗马。 古罗马不是古希腊在政治上的继承者,而是征服者,但是在文化上,古罗马却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成为了被征服者。通过对古希腊的接触,古罗马吸收了希腊文化,并改造成了符合罗马特点的文化,史学也是如此,可以这么认为,古希腊光辉的史学成就是影响古罗马史学发生的外部条件。 仅仅有外部条件是不够的,史学的产生,必须有来自内部的反思精神才会有对史学的需要。 古罗马自从建国以来的几百年时间中,一直面对着扩张的历史条件,他们没有时间精力、也无需去反思他们的历史,因此长期以来,他们自己的史学一直没有诞生。一直到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遇到了空间的危机,终于刺激了罗马人的反思精神,古罗马史学应运而生。 费边匹克托是古罗马最早的史学家,著有罗马史。 老加图则开创了用拉丁文写史的先例,也是罗马史学中“政治史学”传统的开创者,因此被称为古罗马史学的真正奠基人。这些早期的史学家,深受希腊史学的影响,匹克托就是用希腊文写作,老伽图虽然有意抵制希腊文化,但是却无法摆脱修昔底德的影子。 自从老加图以后,罗马的拉丁史学开始发展,出现了不少史家和史作,其中以撒路斯提乌斯和恺撒的成就最为显著。 撒路斯提乌斯发展了老伽图开创的政治史学传统,其传世著作喀提林阴谋和朱古达战争叙事详尽生动,为后人研究罗马共和国时期保留了重要的材料。 恺撒作为古罗马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演说家,在历史方面的能力也值得重视,他的高卢战记记录了他征战高卢的始末,说明了他远征的原因,以第三人称巧妙地回击了政敌对他的攻击,为自己进行辩护。该书叙事文笔生动,引人入胜,直到现在还被学校用作拉丁文课本,足见其影响之大。该书还记叙了大量当时高卢的状况,为研究古代高卢保存了珍贵史料。 恺撒还有另外一部重要作品内战记,但是由于他被刺杀身亡而没有能够完成,因此其价值也就大为逊色了。 二、帝国时代的辉煌 恺撒遇刺后,屋大维成为了共和国的终结者和帝国的开创者,他实现了罗马的新一统局面,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文化也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古罗马最伟大的两位史学家,塔西陀和李维就生活在这个时代。 李维,生于意大利的帕多瓦城,亲身经历了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过度的时代。可能是唯一与奥古斯都本人有过接触的史学家。其代表作为建城以来史,记载了从罗马建立以后到公元9年的罗马历史,是西方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书共有142卷,遗憾的是现在只保存了35卷。 建城以来史诞生于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型的蒸蒸日上时期,李维把这种环境反映到史书中来,就是到处可见的爱国热情,他在前言中说:“从来没有哪个国家更伟大、更富有美好的范例,没有哪个国家这样晚地受到贪婪和奢侈侵入,没有哪个国家清贫和节俭在那里如此持久地受到这样大的尊崇。”反映了他对处于上升时期的罗马精神面貌的赞扬与讴歌,同时也是对奢侈、腐败等导致国家衰退因素的警示,表明了他对历史垂训作用的重视。 塔西陀是古代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其著作有演说家对话录日耳曼尼亚志、历史、编年史等等。 塔西陀的史学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反对暴政,尤其反对暴君,歌颂共和,因此他被恩格斯称为是“罗马旧贵族共和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但是,不能简单地将塔西陀认为是复古主义者。 虽然塔西陀生活的时代是罗马帝国稳定繁荣的时代,但是他已经发现罗马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开拓进取精神日渐消退,进入帝国时代以来奢靡懈怠、不思进取的风气弥漫了罗马,社会风气败坏,尤其是公民自由发表见解的权力被告密所扼杀;宫廷生活腐化,甚至出现了尼禄这样的暴君。 塔西陀希望的并非恢复共和制度本身,而是希望能恢复共和时代罗马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和李维无疑是相一致。 而在史料批判上,塔西陀比李维又更进了一步,他对史料的选择非常严谨,即使是写他最为不齿的尼禄时,他仍然能做到不轻易相信关于尼禄的丑闻,这使他的历史、编年史至今仍然是研究古罗马的权威史料。三、罗马时代的希腊史学 罗马时代以后,希腊的史学并没有沉寂,仍然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史学家。但是这个时期的希腊史学已经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他们已经把罗马世界视为世界,这种罗马本位的世界观和以前希腊本位的世界观有了明显的根本的区别,这说明这个时代的希腊史学已经成为了罗马史学的一个部分。 普罗塔克、阿里安、阿庇安都是这个时期的出色史学家。普罗塔克的白表作为希腊罗马名人传等,开辟了西方史学传记体之先河。阿里安的名作为亚历山大远征记,被成为“新色诺芬”。阿庇安以罗马史而闻名,该书保存了大量古罗马的珍贵历史资料,尤其是其中的第1317卷,被称为“连接波里比阿和西塞罗之间的桥梁。” 四、教会史学的产生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基督教的兴起无疑是罗马帝国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也使教会史学在古罗马时期产生了。 基督教在传教过程中,为了充实传教内容、解释教义、教导信徒以及与异教徒辩论,不得不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印证圣经,著述历史。这是基督教史学产生的内因。 而古罗马时代历史学大发展的环境则是基督教史学兴起的外因。 与古希腊史学相比,罗马史学的史料批判总体上并不十分发达,传说也成为了罗马史学的重要史料来源,因此,基督教史学中将上帝作为历史的存在也能够为人们所顺利接受。当基督教的传教士们将上帝引进史学的时候,教会史学也诞生了。 阿非利卡努斯:是教会史学的第一位编年史家,其作品为编年史,该书上起于作者认为的亚当诞生时间,下到公元225年。该书最大的贡献在于首次比较明晰地运用了线性时间解释框架,给读者一比较明晰的时间概念,使史学向精确性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攸西比乌斯(260-340):被称为是“教会史学之父”。作品主要有编年史(又叫大事年表)、教会史、君士坦丁传等等。 攸西比乌斯的其他作品并不突出,君士坦丁传甚至被一些史学家称为“谎言大成”,但是教会史学虔信的基调正是他确立的,因此他可以说是教会史学风格的奠基人。 奥古斯丁确立的神学史观 奥古斯丁是罗马时期基督教神学、哲学和政治思想集大成者,被后世称为“圣徒”。 并不是史学家,但是他的历史哲学思想对以后的教会史学影响极其重要。在历史时间、历史发展观、历史学的性质与目的方面,奥古斯丁都为以后的教会史学定下了基调。 在历史时间观念上:他明确了历史从创世纪开始,结束与末日审判,确立了一个有始有终的框架; 在历史的发展观念上:他以黑暗的地上之城和光明的上帝之城的斗争为主线,提出了若干种历史的分期方法,使历史分期的观念开始深入史学,也提出了一个与古典时代流行的循环史观不同的前进的历史发展观; 在史学的性质与目的方面:奥古斯丁本人虽然没有从事史学创作,但是他的影响,使他的写作目的被后来的教会史学家奉为信条,确立了以后史学服从于神学、历史学为传教服务的观念。 奥古斯丁主要的思想,可以从上帝之城和忏悔录中找到。奥古斯丁生活的年代,已经是西罗马帝国的尾声,古典的西罗马已经是江河日下、四面楚歌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了西方古代的结束,漫长的中世纪开始了,基督教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教会史学也取代了古典史学,成为了中世纪的主流史学。因此,虽然奥古斯丁并不生活在中世纪,但是他所确立的神学史观无疑已经叩开了中世纪历史学的大门。古代希腊与罗马的史学 古典史学的特征 追求历史真实人本史观以及其派生的英雄史观政治史和军事史表现方法是叙述体历史价值的认识逐步加深 早期史学为何如此繁荣?首先,大殖民运动引发的希腊人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驱动了寻根问地的本能。其次,相对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给史学的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再次,知识分子阶层主要由具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和意志的世俗社会成员构成。最后,希腊城邦多元化特点有利于史学的发展。古代希腊史学 西方史学导源于古希腊。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相传在公元前9世纪,盲诗人荷马把民间流传的希腊人战胜特洛伊人的事迹编删为两部史待:一为伊里亚特,一为奥德赛。这两部史诗大约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才用文字写下来。荷马史诗充满着神话和文学的渲染,然而从中可以想见公元前12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概况。 朴素纪实作家赫希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铁器时代古代理想主义历史观 荷马史诗对西方史学的影响在处理方法上: 1、重视对原因的追寻 2、客观友善对待对手 3、描述人事和人性在语言风格和形象思维上: 使用爱奥尼亚方言写作,叙事浪漫希罗多德的历史 古希腊史学的开山之作 。此书以描述希波战争为中心内容,亦称希波战争史 目的:如他本人所说“是为了保存人类所达成的那些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为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要把他们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 希罗多德所著之历史最初约在公元前430年间世,比中国孔子所著的春秋要迟四五十年,但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历史著作,所以后来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称希罗多德为“史学之父”,以后这个美名一直在西方沿用下来。 希罗多德的史学成就史料来源有口头传说、直接印象和文字记录希罗多德的历史观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认为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摆脱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一方面认为人是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创造自己历史。 第一个明确提出史学研究对象人类的“功业”,即有意义的历史活动;史学的基本任务“真实”记载过去,正确解释过去,即寻找“原因”。纪事本末体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史学巨擘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396年,出身雅典贵族家庭,其父奥罗德斯大概是马拉松战役统帅米尔提亚德斯与色雷斯公主赫盖丝芘尔夫妇之孙。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共8卷,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历史,每卷保持必然的联系。该书1卷为写作动机、方法以及战争前的希腊简史,为全书的序言;25卷部分为战争第一阶段(公元前431-421年)的历史;5卷后半部记述五年休战期大事;6-7卷为雅典的西西里远征;8卷斯巴达驻兵雅典近郊狄西里亚,双方海军角逐爱琴海,突然止于公元前411年,连最后一句话都不完整。 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缜密的史学方法,记载翔实,可称为信史。他把当时希腊哲学家们那种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去,为后世的历史编纂学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修昔底德写道:“在叙事方面,我决不是先人为主,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我甚至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考证方法检验过的。我的著作不是为了迎合人们一时的兴趣,而是要作为千秋万世的瑰宝。”凭着这种精神,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不朽的。 史学成就修昔底德是希腊史学的颠峰,后人无人可以比肩。 表现在:1、史料科学处理原则。 2、坚持客观主义精神。 3、人本史观的颠峰。4、表现艺术上严紧平直、简洁生动。 古代希腊、罗马史学的特点 1、把史学看作是文学的一个分支,注重文学描写 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的校注家把希罗多德所著之历史分为9卷,分别标以希腊神话中9位缪斯(文艺女神)的名字,足证当时是把史学当作文学的附庸。 修昔底德主张历史必须记实,然而在其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约有1/4的篇幅是精心撰述的演说词。 2、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大多只写他们所处时代的当代史。 历史学家本人多为军事家或政治家,以其切身经验教育后世 ;3、重视道德训诲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著书立说,意在训世。波利比奥斯指出:“从研究中所得到的真知灼见,对实际生活说来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塔西佗则在其所著罗马编年史中写道:“历史之最高的职能在于赏善罚恶”,主张用历史事实进行道德教育。 4、除修昔底德外,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都迷信“天命”,认为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主宰着人世间的一切。 李维的著作中甚至掺杂着神话故事。5、没有统一的纪年标准 例如,古希腊人是用“奥林匹亚德”(即从据说是第一次举行奥林匹克竞技会的公元前776年算起,每4年为一个“奥林匹亚德”)来纪年。古罗马人用历届执政官的名官来纪年。 中世纪史学 一、513世纪西欧各国的史学 中世纪的西欧,史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神学的奴仆。当时西欧的载笔之士多为僧侣,他们留下一些编年史和传记。 兹按照国别略述如下: 1、意大利 中世纪初期,意大利著名政治家、史学家F.M.A.卡西奥多鲁斯(约490585)著有哥特史12卷,是研究东哥特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材料。惟此书原本已经散佚,只能从朱尔丹尼斯所作的节本中略见其梗概。 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北部的历史,是由基督教执事保罗(约720799)记载下来的,保罗所著之伦巴德史是中世纪欧洲史学的要籍之一。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12541324)口述、鲁斯蒂恰诺(或鲁斯蒂切洛)笔录的马可波罗游记,即东方见闻录,广泛介绍了东方各国特别是中国的概况,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 2、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位历史学家是都尔城的主教格列高利(约538594)。他著有法兰克人史10卷,始自传说时期,止于591年,对法兰克王国早期的历史作了精详的记载。9世纪初著名的传记家爱因哈德(约770840)。用华美的文笔写了一部查理大帝传,此书是世界历史文库中的要籍之一,传诵甚广。 3、英格兰 英国史学的奠基者是比德,著有英国教会史,所叙史事止于731年。此书虽然主要是叙述天主教在不列颠传布的经过,但也涉及当时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 英国早期的史事,主要依赖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而流传。从7、8世纪起,盎格鲁、撒克逊各邦的宫廷和寺院中已经有人开始撰写编年史,及至英国统一后,阿尔弗烈德大王在位时,组织了一批学者,把从前各地所积累下来的编年史加以删改和增益,汇编在一起,命名为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英国第一位通史作家是亨廷顿的副主教亨利(约10841155)著有英国史,所叙史事始自G.J.凯撒时代,止于1154年。 13世纪,英国产生了编年史家M.帕里斯(约12001259)。他的著作对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制订和英国国会的起源均有记述。 英国第一位通史作家是亨廷顿的副主教亨利(约10841155)著有英国史,所叙史事始自G.J.凯撒时代,止于1154年。 13世纪,英国产生了编年史家M.帕里斯(约12001259)。他的著作对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制订和英国国会的起源均有记述。 4、德意志 在西欧各国中,德意志的史学兴起比较晚。 11世纪中期,德意志出现了编年史家兰伯特冯黑尔斯费尔德(10251088)。他用宗教史观写了一部编年史,始自远古,止于1077年的“卡诺莎事件”。 埃克哈德冯奥拉(?1125)著有世界编年史5卷。前3卷叙述自上古直至查理曼时代的史事,后2卷记载自查理曼直至亨利五世当政时期的史事。此外,他还写了一部神圣罗马帝国史。 中世纪德意志最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弗赖辛的主教奥托(约11111158)。他留下两部历史著作:一为编年史,以圣经中所说的“创世记”作为开端,一直写到1146年;一为皇帝腓特烈传,记述这位皇帝连年用兵的经过。 5、西班牙 中世纪早期,西班牙最著名的历史家是伊西多尔(约560636)。他曾当选为塞维利亚城的主教。著有西哥特、汪达尔、苏维汇诸王的历史,记叙西哥特人、汪达尔人、苏维汇人迁徒和建国的经过。 二、14世纪以前东欧各国的史学 东欧国家形成比较晚。这些国家的史学兴起于10世纪以后。 捷克:最早的一位历史学家是布拉格的科斯马斯(约10451125)。著有波希米亚史3卷,是捷克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著作。在12、13世纪之际,波兰产生了历史学家W.卡德武贝克(约11601223)。著有波兰史4卷,始自传说时期,止于1203年,是波兰史的开山之作。匈牙利最早的史籍是记述阿尔帕德王朝第一位国王斯蒂芬一世(9771038)生平事迹的大实录和小实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俄国:最早的历史著作,是涅斯托尔的编年纪事。相传涅斯托尔生活在12世纪初年。其所撰之编年纪事,始于公元9世纪中期,止于1110年,为基辅罗斯时代最重要的史籍。 最重要的一部文献资料,是诺夫哥罗德编年史。在诺夫哥罗德大公国的一个寺院里,从11世纪初叶起就有人开始撰写编年史,逐年把重大事件记载下来。此项工作一直继续到15世纪末期。所以,从11世纪初叶直到15世纪末期这500年间俄国历史上的大事,其中包括金帐汗国统治时期的史事,在诺夫哥罗德编年史中都有反映。 三、拜占廷的史学 公元7世纪以前,拜占廷在文化上大致还保持着希腊、罗马的传统。基督教会的势力不象在西欧那样至高无上,它是隶属于皇帝,作为专制政体的支柱而存在的。因此,与同时期西欧各国的文化比较起来,拜占廷文化具有较多的世俗性。 查士丁尼一世皇帝在位时,拜占廷帝国的国势最为强盛,出现了最著名的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 两部重要著作:一为当代史(即查士丁尼皇帝征战史)。主要是记述东罗马帝国兴兵灭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并移师向东与波斯帝国争衡的经过; 一为秘史,描述查士丁尼时代的宫廷内幕,对当时的显贵人物颇多讥评。 拜占廷的学者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其中贡献较大的是大教长佛提乌(约820891)。 他编纂了一部群书摘要,辑录的古典著作达280种之多。有不少古典著作赖有佛提乌的辑录而保存了下来。 古典史学的复归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史学 第一个著名的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是L.布鲁尼(13691444)。他首先在史学领域内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帜,用华美的文笔,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卢塔克等名家的作品译为拉丁文,并用意大利方言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彼特拉克撰写传记。此外,他还著有佛罗伦萨人民史12卷,把佛罗伦萨城邦的发展过程作了精详的叙述。 以政治理论家著称的马基雅维利也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历史学家。1513年,马基雅维利写成君主论(亦译霸术)一书,侈谈君主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蔑信弃义。 晚年,著有佛罗伦萨史。 用新兴资产阶级政治家的眼光来书写历史。以古喻今,借历史事实来宣扬改革之道。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也产生了艺术史家G.瓦萨里(15111574)。著有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文艺复兴”一词最初就是由瓦萨里提出来的。他把15、16世纪西欧文化的高涨看成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活,故称之为“文艺复兴”。 二、西欧其他国家的史学 1、法国 第一位人文主义历史学家:P.de康敏斯(14471511)。 他是政治活动家,晚年写成回忆录8卷,追述15世纪后半期法国的政事。 强调历史学的实用价值,告诫政治家和外交家必须熟读历史,因为那是理解现实生活的一把钥匙。 2、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也是一位人文主义历史学家。 除名著乌托邦(Utopia,全名为关于最完全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 )之外,他还写了一部历史著作国王理查三世史,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生花之笔,绘形绘声地刻画了理查的阴险狠毒及其最后的被杀,鞭挞了这个历史上罕见的暴君。 16世纪下半叶,英国产生了编年史家R.霍林谢德(?约1580)。他编写了一部体大思精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编年史,始自传说时期,止于伊丽莎白当政初年。 霍林谢德的著作被认为是信史,许多文学家都从中吸取创作的素材。W.莎士比亚的名剧如李尔王、麦克白、辛白林等,大部分均取材于此。 伊丽莎白一世时代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当推W.卡姆登(15511623)。 他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用历史来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卡姆登留下两部重要著作:一为大不列颠志,一为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时期的英国史。 有人认为,近代英国的史学是从卡姆登开始的。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15611626),也是一位历史学家。 除新工具论、论学术之进步等名著外,他还写了一部亨利七世在位时期的英国史。 培根认为历史是最好的政治教材,多识前言往行,能启人心窦。他说:“哲学使人深邃,数学使人严密,历史使人明智。” 从15世纪末叶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们注意到史前史、文化史、人类学、民俗学的研究,并且使世界史的编纂成为可能。 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在历史学方面的成就是很显著的。人文主义史学是对中世纪僧侣主义史学的否定,它拨开基督教神学的迷雾,着眼于现实世界,主张要用理智的态度来研究历史,为近代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学特征 1、古典人本史观的复归历史演进模式的突破:西方历史三个阶段(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2、历史撰述和研究呈现世俗化和平民化趋势3、刻意模仿古典史学的史著形式,缺少史料分析。但是能以古典史学的研究方法处理史料,叙述和评价史实。4、历史题材丰富多彩,但是大多也是局限于政治史和战争史。启蒙时代的史学 理性主义史学Historiography of Enlightened Age一、启蒙时代的社会思想 17世纪末18世纪末,这100年间,通常被称为欧洲历史上的“启蒙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内,欧洲的先进思想家揭示“理性主义”,普及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宣扬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迷信,要求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他们在当时起了启蒙作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启蒙(Iumiere,明亮、照耀之意),英文Enlighten。理性即是用自己的理智而不是外界的权威来判定一切事物,只敬畏事实,而不信奉传统的偶像和教条。1、不妥协的批判精神 格老秀斯、斯宾诺沙、笛卡尔、霍布斯、洛克等2、尊重科学的精神 康德、笛卡尔、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等二、启蒙运动的基本特点 18世纪:“哲学家的世纪” 基本特点有二: 提倡唯物主义 宣扬天赋人权三、启蒙时代史学的特征 1、历史哲学的兴起 2、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出现 3、史学记述题材的扩大 4、历史发展进步观的流行 5、历史批判方法的深化 6、史料的继续积累 7、职业化、平民化趋势加强四、历史哲学的兴起 在启蒙时期,西欧先进思想家试图论证社会发展规律,于是产生了比较系统的历史哲学。 西方第一个历史哲学家是意大利人维科(16681744)。 1725年,发表新科学:尽管历史上的事象纷纭复杂,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都是社会发展之必然性的表现。他认为,正如一个人在其生命历程中是经过童年、青年和壮年一样,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都毫无例外地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神权时代”、“英雄时代”和“人权时代”。维科的历史哲学,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要求。 五、启蒙时期法国的史学 孟德斯鸠 主要是一位政治理论家,但在历史学方面也有影响。 他倡导“地理环境决定论”,是近代史学“地理学派”的鼻祖。此外,孟德斯鸠还著有罗马盛衰原因论,借古罗马的史事宣传改革之道。 伏尔泰: 是个多方面的人物,以一身兼为哲学家、诗人、戏剧家、政论家和历史学家,著述宏富。伏尔泰把“理性主义”应用于历史研究,主张要理智地看看过去,衡量前人的功过得失,写出“有哲学意味的历史”。他扩大了历史学的领域,认为举凡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诸如政治、科学、文艺、风俗习惯、农业、工艺、商业、生产技术的演进、饮食起居、人口的增加等等,均为历史研究的范围。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文化史的真正的奠基者。伏尔泰留下4部比较重要的史著:瑞典王查理十二传、路易十四时代、风俗论、彼得大帝时代的俄国史。其中最足以代表其史学观点和文章风格的是路易十四时代。 六、启蒙时期英国的史学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休谟也是一位历史学家。著有英国史6卷,始自公元前55年罗马统帅凯撒入侵不列颠,止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此书为18世纪出现的最为详备的英国通史,传诵甚广。 与休谟谊兼师友的罗伯逊(17211793),在历史学方面的成就比较大。主要历史著作有:苏格兰史、皇帝查理五世在位时期的历史、美洲史和印度古史谭。罗伯逊的治学态度颇为谨严。他认为历史家记事载言,必须有文献根据。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每一章后面都附有注释和参考书目,注明出处,以昭信实。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历史学家无疑要推吉本, 他用“罗马帝国的衰亡”这一概念来概括216世纪这1500年间欧洲的史事。他竭毕生之力,写了一部卷帙浩繁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此书共分71章,从奥古斯都时代开始,以16世纪的宗教改革作为结束。 吉本虽然主要是记述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的经过,但也提到波斯、匈奴、日耳曼诸部族、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在他以前,欧洲还不曾有过这样规模宏大的通史著作。 吉本认为罗马帝国的衰亡是由于“基督教和野蛮主义”的胜利。其书的第15章和第16章,专论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本质,寓褒贬于深沉,既是历史性的叙述,也是辛辣的讽刺。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着英国资产阶级史学的高峰,是启蒙时期西欧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19世纪的西方史学 一、 欧洲社会思潮和史学发展特点 1、浪漫主义思潮兴起 理性主义思潮在一波波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但是日渐失去原有的魅力,残酷的现实逐渐使理性主义的反叛浪漫主义思潮兴起。特征:反对简单化和一般化,尊崇特殊性和个性。思想界的一次扬弃。 2、浪漫主义史学的特征 历史哲学进一步完善,历史主义和历史辩证法思想深入发展。历史哲学的德国时代历史学的史料积累空前加快,考古学蓬勃发展。考古学的黄金世纪。历史学专业化基本完成,历史学在各欧洲大学成为专业备受尊敬。柏林大学。研究方向、客体、观点和风格的多样性的局面已经形成。中世纪史学、东方学、民族史学兴起。德法英三国继续领导史学思想的潮流。 二、崛起的德国史学 跨史学与哲学的历史哲学和已经学院化和专业化的纯史学两大领域并行发展,标志着史学研究的宏观与微观研究法的形成。 1、赫尔德的历史哲学 赫尔德(Herder,1744-1803)“历史哲学”的最终奠基人。维柯的内容,伏尔泰的概念,赫尔德的集大成。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论语言的起源、另一种历史哲学和纯粹的理性批判的总批判 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由黑暗到光明的飞跃。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立的价值,是前一个时代的继续和后一个时代的准备。 赫尔德历史哲学的起点是自然界,认为人是自然界的“儿子”,是自然的产物。革命性的突破。 赫尔德在人类的精神起源问题上陷入矛盾。一方面认为理性是某种获得物,人类的产物。一方面又认为理性独立于人之外,按照精神法则而存在的实体。 2、柏林大学的创办与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1806年拿破仑摧毁了神圣罗马帝国,也普鲁士人以警醒。“我们必须以智力来弥补物质的损失”教育部长洪堡 黑格尔(Hegel,1770-1831)代表作主要有: 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和美学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运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主要领域: 逻辑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形而上学、认识论、政治学、辩证法 受影响于: 亚里士多德、安瑟伦(Anselm)、笛卡尔、斯宾诺莎、歌德、伯麦(Jacob Boehme)、卢梭、康德、费希特、谢林 等。 施影响于: 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鲍威尔(Bruno Bauer)、施蒂纳、托洛茨基、布拉德雷(F.H.Bradley)、汉斯昆(Hans Kng)、海德格尔、萨特、巴特、哈贝马斯、伽达默尔 传世名言: 1、“存在即是道理”2、“我看见拿破仑,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当我看见这样一个伟大人物时,真令我发生一种奇异的感觉。他骑在马背上,他在这里,集中在这一点上他要达到全世界、统治全世界。”3、“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激情,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能完成。” 4、“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5、“对现实的抽象就是对现实的毁灭” 6、“历史往往会惊人的重现,只不过第一次是正史,第二次是闹剧。 7、“一个民族只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8、“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0、“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11、“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12、“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人们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教训。 ” 13、“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 14、“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做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任性的选择和自觉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 15、“家庭教育的另一个内容是培养子女的服从性,服从性的培养可以使子女产生长大成人的渴望。反之,如不注意子女服从性的培养,他会变得唐突孟浪,傲慢无礼。” 历史的遵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发展的。尽管这种规律来自外界的世界精神或绝对理念。 在历史哲学绪论部分,黑格尔根据欧洲史学的发展,认为研究历史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原始的历史:最主要特点是直接性和反思性。 2,反省的历史;历史叙述的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历史学家对所记述的历史有了反省。 3,哲学的历史:是黑格尔本人的历史哲学观,历史哲学只不过是对历史的思想的考察。 在精神的历史发展中,曾有三个主要阶段:古代东方:专制:一个人的自由(唯一者自由) 古希腊罗马:公民社会:部分人的自由(若干者自由) 日耳曼阶段:普遍自由(所有者自由) 辩证法应用于历史研究最成功的思想家。世界眼光,体系庞大,存在漏洞,“西欧中心论”。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但对史学不敬。 黑格尔从“理性精神自由”角度来探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开“经典东方学”之先河。 他在历史哲学中如是说:“世界历史从东方到西方,因为欧洲绝对地是历史的终点,亚洲是起点。世界的历史有一个东方;因为地球虽然是圆的,历史并不围绕着它转动,相反地,历史是有一个决定的东方,就是亚细亚。那个外界的物质的太阳便在这里升起,而在西方沉没那个自觉的太阳也是在这里升起,散播一种更为高贵的光明。世界历史就是使未经管束的天然的意志服从普遍的原则,并且达到主观的自由的训练。东方从古到今知道只有一个是自由的;希腊和罗马世界知道有些是自由的;日尔曼世界知道全体是自由的。所以我们从历史上看到的第一种形式是专制政体,第二种是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第三种是君主政体。” 黑格尔从地理的角度来寻求或规定历史的起点,认为世界历史是受必然性支配有规律可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世界历史以自由为目的,是一个自由意识的进展即人的自由度渐次提高与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有起点有终点,亚细亚是起点,欧洲是终点。世界历史是世界精神从东方到西方的一次漫游,它起步于东方,向西经过小亚细亚到达希腊罗马,最后到达了充满活力的日耳曼民族所在的西欧。 在东方的国家生活里,我们看到一种实现了的理性的自由。这是历史的幼年时期。客观的种种形式构成了东方各帝国的堂皇建筑,其中虽然具有一切理性的律令和布置,但是各个人仍然被看作是无足轻重的。他们围绕一个中心,围绕着那位元首,他以大家长的资格不是罗马帝国宪法中的君主居于至尊的地位。因为他必须执行道德法范,他必须崇奉已经规定了的重要律令;因此,在我们西方完全属于主观的自由范围内的种种,在他们东方却在全部和普遍的东西内发生。东方观念的光荣在于唯一的个人一个实体,一切皆隶属于它,以致任何其他个人都没有单独的存在,并且在他的主观的自由里照不见他自己。想象和自然的一切富丽堂皇都被这个实体所独占,主观的自由根本就埋没在它当中。 它只能在那绝对的对象中、而不能在它自身内觅得尊严。一个国家的一切因素甚至于主观性的因素或许在那里可以找着,但是跟实体还是不相调和”。换言之,在黑格尔看来,中国是专制政体,在中国,皇帝好像大家长,地位最高,国家的法律一部分是民事的敕令,一部分是道德的规定。所以虽然那种内心的法律个人方面对于他的意志力的内容,认为他个人的最内在的自己,也被订为外在的、法定的条例。 黑格尔讲了这么一个事实:历史上的中国统治者,不但从人身上对其臣民统治,而且从意识形态上对臣民进行全面的专政。黑格尔进一步推论,在中国,法律被人们认为是外在的东西,不是人们的东西。在黑格尔眼中,“蒙古”同“中国”一样,都是“神权专制”的形象,是“封建大家长主宰一切”的形象。3、专业化史学 考据家沃尔夫(F.Wolf):1759-182424岁即任哈勒大学教授,1795年发表荷马史诗导论荷马史诗作者之谜。 客观主义史学先驱:尼布尔(Niebuhr B. G.)1776-1831。18岁便懂得18种欧洲语言,19岁即立志:“如果我的名字得以流传下去,它将作为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作为古典学家与语言学家而流传下去。”柏林大学和波恩大学教授。 政治需要与史学求实态度的有机结合重点钻研古罗马史。专著罗马史。 专业化史学没有一条史料不再一定程度上载有历史的真实信息,即使是晚后的传说,也有某些真实的成分。历史学家的任务在于把传说和真实区别开来。维柯的继承者史家的使命:1、分析与批判 2、综合史德:在放下笔时,我们必须能够在上帝面前说,“我没有故意地或未经认真查核而写了任何不真实的事情。”历史比较方法,在实物和文字史料均缺乏时可以应用逻辑推理进行假设。 西方碑铭学的确立者:博克(Bockh A., 1785-1867)。半路出家的古希腊史专家,柏林大学教授,著有雅典国家经济。成功之处在于:考据方法和历史撰述的结合编著有:希腊铭文集成(4卷), 集体力量。 确立了碑铭学。 史学大家:兰克(Ranke L.V., 1795-1886) “历史科学之父”。 图林根律师家庭,信奉路德教派,在莱比锡大学求学间,学神学和古典语言学,大量阅读古典文献。后在中学执教7年。1824年14941514年的拉丁和条顿民族史发表,第二年即被聘为柏林大学近代史教师,范围集中于宗教改革后的欧洲近代史。1871年退休后笔耕不辍,形成兰克学派。 兰克的著作: 罗曼和日耳曼民族史、1617世纪南欧各民族史、塞尔维亚革命史、宗教改革时期的德国史、1617世纪法国史、1617世纪英国史、普鲁士史、教皇史、腓特列大帝传、世界史等。 如实直书的原则崇拜尼布尔研究重心集中在提取原始证据和分析证据上。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慎重运用二手资料。 他受到“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主张用纯“客观主义”态度和“科学方法”研究历史。18251871年,兰克主持柏林大学的历史讲座达46年之久,他用”习明纳尔”(研究班)的教学方法,训练出一批又一批的历史学家,形成一个势力雄厚的学派,即近代资产阶级史学中的“兰克学派”,影响甚巨。兰克活到91岁高龄,他的全集有54卷之多,其代表作为教皇史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 兰克之所以在近代西方史学中显得重要,不在于他的那些著作,而在于他所标榜的那一套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兰克认为:写历史必须“如其实在所发生的情形一样”。历史学家应当经常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决不可由于政治上或宗教上的原因而党同伐异。他甚至讳言历史的教育作用,说历史学家不应当存有任何实用的目的,只追求事实真相,不褒贬是非。然而,这种纯“客观主义”的说教是虚伪的,有人指出:兰克实为普鲁士“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是19世纪偏见最深的史学家之一。 4、英国浪漫主义史学1、格罗特(Grote,1794-1871) 政治上属于资产阶级自由派,热心民主改革,在1832年英国选举制度改革中起了促进作用。著有希腊史12卷,始自传说时期,止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军事扩张,其中的第46章记述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宪政和司法制度的变革,在全书中最为精采。 古为今用,长于分析,弱于综合抽象,是杰出的叙述史家。 2、特纳(Turner ,1768-1847) 盎格鲁萨克逊史人史。 试图模仿吉本但不成功 利用大量大英博物馆的档案史料 3、哈兰(Hallam , 1777-1859) 属于辉格党(自由党)的右翼, 中世纪欧洲史要:英国首部研究欧洲中世纪史著作; 英国宪政史:得到英王赏识,作为英国大学政治学教材。 4、伯克(Burke,1729-1797) 法国大革命批判 同步进行 5、卡莱尔(17951881) 法国革命史、宪章运动和过去与现在, 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 人民史观英雄史观 6、麦考莱(18001859) 最重要的著作是5卷本的英国史,详细记载16851702年间的史事,尤其着重描写1688年“光荣革命”的社会背景以及这次革命所达成的政治结果。麦考莱的著作以文笔华美见长,传诵甚广。但麦考莱却不是一个严肃的学者,经常为了辉格党人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伪造历史。 法国史学 复辟时期法国的史学在法国大革命的风暴里,法国人民忙于创造历史,当时并没有一位人民的历史学家把那些惊天动地的事迹记载下来。接着,在拿破仑一世横行欧洲时,兵戈扰攘无虚日,而且文网甚密,因此历史著作也很少。 直到1815年拿破仑一世被推翻、波旁王朝复辟以后,各个阶级的人才得以静下来想想过去,用批判的眼光来总结历史经验,并且各自借历史事实来宣扬其政治主张。 在复辟时期,法国涌现出一批有成就的历史学家,用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历史。 1、商坡良(Champollion ,1790-1832)大器早成: 埃及学: 罗塞达碑: 2、梯叶里(Thyierry A., 1795-1856) 代表作:诺曼人征服英国史、墨洛温王朝史、第三等级的形成和发展史以及历史研究十年论文集。 用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解释历史,并且把阶级关系归结为财产关系。梯叶里被称为法国历史编纂学中的“阶级斗争说之父”,不过他只赞成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进行斗争,否认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3、基佐(Guizot,1787-1874)法国历史研究、英国革命史、欧洲文明史、法国文明史和法兰西史料汇编 历史学家兼政治家。 基佐看到阶级的存在和阶级斗争这一客观事实,认为法国大革命就是第三等级反对其他两个特权等级(僧侣和贵族)的斗争。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