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导入方法与技巧 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入的技法也就各异。一般来说下述几种方法较为常见: 一、衔接导入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导入方法。它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复习导入,练习导入均可归入此类。运用此法要注意三点:1、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而联结点的确定又建立在对教材认真分析和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2、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复习、练习、提问等都只是手段,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另一方面在复习的过程中又要通过各种巧妙的方式设置难点和疑问,使学生思维暂时出现困惑或受到阻碍,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造成传授新知的契机。3、因“材”施教,方式多样。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衔接的方式也应有所变化。如音乐、美术、体育一般多采用练习、演示的方式,先让学生练习一下上节课的动作或技巧,看其是否掌握和熟练,再进行矫正和指导,然后传授新的内容。而语文、政治、历史、哲学,则要常借助提问、讲述、引证来进行。物理、化学、数学则以练习、实验、演示为主,或复习、巩固、印证前面所学的知识,或以此为基础展示新的矛盾和问题,让学生思考。 二、悬念导入法 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恰当适度。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学效果也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教育技巧的核心。”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运用此法应注意两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藉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四、激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利用问题,产生疑惑,激发思维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 运用此法必须做到:一是巧妙设疑。要针对教材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新的角度巧妙设问。如讲失街亭一文,教师首先就提出“究竟是谁失街亭?”这样就问得有点出乎意料之外而且新奇。此外,所设的疑点要有一定的难度,要能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出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二是以疑激思,善问善导。设疑质疑还只是激疑导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得到启动并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提问的方法与技巧,并善于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演示导入法 演示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的技法。此法有利于形成学习生动的表象,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故此,在小学各年级和中学理科教学中运用较广。 运用此法应当注意:第一,直观演示的内容必须与新教材有密切的联系并能为讲授新教材服务。第二,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六、实验导入法 上课伊始,教师巧设实验,使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去发现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推导出结论,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在中学生物、理化教学中运用较广,因为这些科目中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如分子、电子的运动,物质的化合与分解,细胞的分裂和新陈代谢,神经的传导等,不通过形象的实验和演示,一般很难理解。而运用实验导入新课,不光能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自觉地分析问题、探索规律。用此法主要注意两点:首先,实验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其次,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以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 七、实例导入法 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一般比较抽象和概括,因此,从生产、生活中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例进行引入和佐证,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具体生动地理解知识。这种方法,各科教学都可以采用,但运用时需要注意:选材要典型、生动、浅近、具体,并且紧扣教材,引证准确。 八、典故导入法 即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创造一些情境来引入新课。中小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中学生的欢迎,在各学科的发现和发展史中都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如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公式原理的发明过程及一些发明创造的诞生等,从中可取一些适当的片段,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引起学习本学科的兴趣,因此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但要注意典故的选用须有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 九、审题导入法 这是指新课开始时,教师先板书课题或标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来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因此也是各科导入常用的技法。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此外还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朝着一定的方向思考。 十、直接导入法 指上课伊始,教师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方法,一般在高年级采用,因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意志力较差,直接导入往往收效甚微。另外,有些新任教师也常采用此法,因为他们不太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所以往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十一、迂回导入法 先解决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触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孔乙己一文,开头的三段写的不是孔乙己,而是咸亨酒店,这是为什么?如果直接问学生,恐怕难以回答。如果教师用一段类似的小说描写,说明这是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了。 十二、铺路导入法 所谓铺路,即根据所学内容,先回顾、复习学习的旧知识,并将此化作一个个的铺路石(也有的叫做架桥),然后过渡到所授知识的讲解上。如有的教师教“两步计算应用题”,先出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某班第一天栽树50棵,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栽20棵,第二天栽树多少棵?两天共栽树多少棵?这样导入,可分散难点,降低坡度,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十三、作业导入法 先根据新授课的内容和目标,布置一定的作业,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使学生产生压力感,让他们急于听教师讲解。语文、数学等课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有笔答的,也可有口答的。 十四、游戏导入法 上课伊始,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授知识的学习。如有位英语教师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按组进行说写单词比赛,要求下一位同学说的单词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和上一位同学说的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相同。这样既帮助了大家熟悉了单词,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锐力,还为新授单词打下了基础。 十五、比较旧知导入法 也叫同中求异法,运用于讲读教学之中,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把它运用于新课导入的时候,在比较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把两种或几种作明确的比较,后者则只需联系已学的旧知识作比较提醒(即暂不作具体比较),提醒学生带着旧知去学习新知识,再通过自己的比较,体会而摸索出带普遍性的知识规律。这就是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比较提醒时,不能贪多求全,根据所学新知识的重点难点确定一点即可。 有位教师在讲授西湖漫笔时,采用了这样的导语:“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绿,全文重点写绿,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今天学习宗璞的散文西湖漫笔(板书标题),全文也通过写绿来抒情达意。然而,同样写绿他们在手法上却不相同:第一,朱自清只写点,全文写了那么多绿,但都是集中写梅雨潭的水。宗璞则不但写点,而且写面,点也不是只写一个。第二,朱自清和宗璞都把不同的绿作比较,但比较的内容和方法不同:朱自清以梅雨潭的绿和外地风景名胜的绿作比较,贬抑其他地方的绿,从而肯定梅雨潭的绿恰到好处;宗璞则把西湖内部几个地方的绿放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作比,不仅意在写出西湖到处是绿,无处不绿的普遍性,而且意在写出西湖有各种各样的绿。它们具有各不相同的个性,却又有共性。第三,朱自清写梅雨潭,抒发了主观的、强烈的感情,表现了大胆而奇妙的想象,宗璞写西湖的绿,有抒情,有联想,把实景当作象征,但总的来说,是偏于客观的、细致的描写。以上三点,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作具体的分析。” 这样的导语,运用了比较分析法,联系旧课,提示新课。这种比较,有利于学生明白两课知识相同之所在,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探求的好奇心。而教师所选的比较的各个侧面,揭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阅读课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十六、复习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有机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 据说,南模中学赵宪初老师上三角课,总是利用课前三五分钟带领学生诵唱三角公式歌,从不间断。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但日复一日,学生吟唱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记忆的效果也日胜一日。并且在学习新内容,解答复杂的三角练习题时,有轻松自如,信手拈来之感。时过境迁,一位姓郑的南模毕业生,现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前几年回到母校探望时,一见到赵老师,深深一鞠躬后,就背起了三角公式歌,可见其印象之深和影响之大了。 十七、谜语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而其中又以谜语最受学生欢迎、喜爱。因为谜语不仅符合孩童好奇的兴趣特点,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设问导入方法,能引人入胜。 如湖南省邵阳市贺宣平老师在教学蜘蛛一课时,一开讲,他边诵边画,要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远处有座葫芦山,山头两根小树桩。几枝竹子山坡长,弯着腰儿对着看。 画笔刚一停,同学们便高兴地回答说是蜘蛛。贺老师接着问:“蜘蛛会干什么?它结网是为了什么?答案很快就出来了,贺老师接着念道:摆下一张八卦网,专等美餐送上来。几句儿歌,把孩子们早逗乐了。贺老师便不失时机的导入课文:“蜘蛛是怎样利用这张网来捕捉虫子的呢?今天我们学完蜘姝一课就明白了。”这种方法不仅以疑促学,而且以疑激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愉快学习的氛围之中。 十八、名言导入法 古今中外有许多至理名言,字字铿锵,句句响亮,寓理深刻,耐人寻味,在教学之始,如若引用相关联的名言导入新课,有“如爆竹,骤响易彻。”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在教学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等四篇写景散文,她是这样导入的:“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法国大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总要和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尤其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美的令人陶醉,它在不同季节展现不同的美姿。单元教学起始,用这几句话描述,学生被有关“美”的名言所吸引,被祖国山川美的描述所吸引,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写景散文学习环境里。 十九、故事导入法 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趣事无不与教材的内容有联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例如,在初中政治课中讲人类社会的产生时,如果先讲“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夏娃”等神话故事,然后提出“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再讲述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把学生从神话引向科学,从谬误导向真理。 湖南省临湘县鲁美红老师在教学思想品德课,讲发展地看问题时,首先让学生讲语文课中学过的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当学生一讲完故事。教师便问:“那个楚国人从船舷上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能把剑捞上来吗?(不能)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是学生熟知的一个故事,他们急于知道其中的原因,此时教师板书课题“发展地看问题”。这就起到了激发学生求知的目的。如其在教败不馁一课时,先从讲述“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入手,并提问:“故事里的吴王夫差为什么后来被越王打败?”“故事里的越王勾践为什么后来又能转败为胜呢?”学生思考片刻,便揭示了课题。这不仅给学生制造了一个悬念,使他们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为主题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足见故事导的长处和优点。 二十、讨论导入法 此即教师有意用错误观点或似是而非的观点导入新课,使学生展开讨论,以解决教材难点的一种方法。例如“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课的难点。学生往往把二者的关系理解为整体与部分,多与少的关系,得出普遍性包含特殊的错误结论。有位教师采用了讨论导入的方法。一开始,教师就说:“水果包括苹果、桔子、梨子、桃子等。人包括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等,所以普遍性包括特殊性。这个结论对吗?话音刚落,争论即起。在讨论中教师抓住关键进行引导,使学生从错误的迷雾中解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劳务合作合同模板
- 温州水族工程解决方案(3篇)
- 水利工程竣工结算方案(3篇)
- 车间安全培训学费课件
- 2025年堆垛机操作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基础工程劳务施工方案(3篇)
- 脊柱弯曲的危害
- 2025年的煤炭采购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停车位租赁协议 车位销售合同样本
- 2025年快速原型成形设备项目申请报告
- 季度安全生产总结
- 《列车运行图编制》课件
- 《妇产科学》课件-7.2.3死胎
- 烧伤手术护理
- 气管套管脱管的应急处理
- 物资设备管理检查记录表
- 四高人群的膳食营养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药物不良反应处理课件
- 8 《大卫科波菲尔》课件高二上学期语文大单元教学同步备课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美术的世界课件
- 《第1课 身边的数据》参考课件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