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应克服三个问题.doc_第1页
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应克服三个问题.doc_第2页
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应克服三个问题.doc_第3页
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应克服三个问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应克服三个问题钟祥市第三中学 张 力班级是学校最主要的组成“细胞”,无外乎由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所谓“班级安,则学校安”,如果充分发挥科任教师管理班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与班主任形成工作合力,将对班级管理和学校治理工作产生积极作用。笔者认为,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克服。一、应克服“不愿管”的倾向现实中,很多科任老师认为“教书是科任教师的事,育人是班主任的事”,忘记了自己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殊不知,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是责任所系、工作所需。首先,要消除“事不关己”的冷漠。有些科任教师认为“管好了课堂纪律,就尽到了管理班级的责任,课后管理与己无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40分钟”之外的学生管理不闻不问。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对自己责任的理解过于狭隘,对学生缺乏应有的感情,对班级管理缺少持续的热情。作为科任教师,千万不能当“甩手掌柜”。其次,要摒弃“越俎代庖”的意识。有些科任教师认为,如果参与班级管理,就等于做了班主任该做的事,有爱管闲事之嫌。实际上,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是科任教师(这里当然指所有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之和),并非班主任。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有时对班主任的“距离感”更强,更愿意将自己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告诉科任教师。因此,科任教师比班主任往往更有优势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科学习效果。科任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多沟通交流学生的表现情况,将大大有利于班主任增强管理班级的针对性,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第三,要力戒“争权夺位”的偏见。有些科任教师担心,如果自己对班级管理表现出极大热情,班主任可能误会自己是在“争权夺位”。事实上,科任教师直接参与班级管理,不仅不会降低班主任的威信,相反还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班级管理的合力,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二、应克服“不敢管”的思想最近几年,从中学到大学,学生伤害甚至杀害老师的新闻报道屡见报端,特别是2008年10月份更让教育行业充满了血腥味:10月4日晚自习时,山西朔州二中16岁的男生李明(化名)在教室捅死年仅23岁的班主任郝旭东,导火索是该生在座位上抽烟,老师拿走了他的烟蒂、烟盒;10月21日下午,浙江丽水缙云盘溪中学31岁的教师潘某被杀,疑犯是年仅16岁的学生丁某,事发原因是潘老师发现丁某逃学去网吧上网,遂与丁某一道去家访,丁某不高兴,谎称家长在山上,把老师骗至山上无人处,将老师推下悬崖,后又用绳索将她勒死;10月29日,中国政法大学43岁的教授被本校大四学生用菜刀砍死在讲台上这些都给教师管理学生蒙上了厚重的阴影,让更多的教师对管理学生产生了恐惧。更有一些人据此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弱势群体。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学习知识文化,两者之间没有利益的冲突、权力的争端和家族的仇怨,或者就算有冲突,也不至于学生非得置老师于死地不可。作为教师,特别是科任教师,没必要对学生管理工作“谈虎色变”,不能简单地认为“参与班级管理,就等于把自己推到学生的对立面,就等于给自己的职业和生命增加了风险”。只要合理地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就能够教会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就能够教会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处理将来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三、应克服“不会管”的弱项目前,很多中学教师都是从初一年级连续代课到初三年级,或者从高一年级连续代课到高三年级,送走一届毕业生,迎来又一届新生时,往往会感叹:“社会变化太快,越来越弄不懂学生了!”根据笔者的亲身体会,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听不懂学生的语言,不知道“囧”(音jing,原意是光明的意思,其外形看起来像一个人哭丧着脸,网络上多表示不高兴的意思)、“狂顶”(表示强烈支持)是什么意思;看不惯学生的行为,他们认为顶撞老师“酷毙了”,穿奇装异服“惊呆了”;摸不透学生的心理,表面上乖巧听话的学生,可能在网络家庭里已经“离婚”几次了。很多科任教师提起管理学生就“头疼”:老办法不能用,不能让学生罚站,怕学生状告自己有体罚嫌疑;狠办法不敢用,不能将学生送回去家教,一来有很多留守学生,无处可送,二怕家长指责老师推卸教育责任,三怕违反教育法规;软办法不管用,学生对老师轻声细语的批评往往充耳不闻、我行我素;新办法不会用,与学生少有共同语言,缺乏沟通的办法和管理的手段。笔者认为,科任教师要管理好学生,首先,要以渊博的知识素养使学生信服。教师必须具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理应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能手,还应具有丰富多彩的知识结构,成为专业和旁通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知识权威形象,学生才能“信其师,乐其道”。其次,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叹服。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教育学生”,这也告诉科任教师,应该在仪表形象、言谈举止、志趣爱好等方面,都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第三,要以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学生佩服。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用学生的思维思考理解学生的行为,以朋友的身份沟通解决学生的问题,多种形式、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与学生平等沟通,对学生的异常思想早发现、早开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倾向,降低甚至杜绝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充分运用“师生距离”工具,对学生实施有效管理。家访不只是班主任的“专利”,科任教师也可以采取电话等家访方式,向家长通报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还可灵活运用书面语言激励学生,如批改作业或试卷时,有针对性地批示精彩的赞语、深情的寄语,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适时的鼓励,对学生的不足给予中肯的劝导。有人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其实,教师当然包括科任教师更应该是“自来水”,只有勇于做一个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可持续获得知识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胜任教师工作。只有这样,老师才不至于开口没讲几句,就被学生顶了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