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人教五四学制).doc_第1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人教五四学制).doc_第2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人教五四学制).doc_第3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人教五四学制).doc_第4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人教五四学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四学制 六年级下册 畅言教育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学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设计思路说明:本课主要讲述明朝古典科技的突出成就,包括建筑成就和三部科学巨著。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明朝的古典科技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的科技成就对传统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通过对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了解,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勤于思考、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图片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在学习古典科技巨著这一目时,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代的建筑极其科技的发展情况。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成就,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及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包括其突出地体现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除本草纲目中的植物分类法、农政全书介绍的欧洲水利技术外,均少有近代自然科学的气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致;通过对比、归纳、概括、绘制表格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教学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He who has never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请把这句话翻译成汉语,并谈一下你怎样理解。学生1:不到长城非好汉。学生2: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气魄,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教师:长城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明朝的长城有什么特点?本节课还有什么重大工程?明朝的科学技术有哪些突出的成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引出课题: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讲授新课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北京城教师展示明朝北京城、太和殿、乾清宫等图片。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所学并阅读课文内容,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北京城的修建时期:(2)修建基础:(3)布局特点:(4)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位置和地位:学生:(阅读课文后得出)(1)北京城的修建时期:明成祖时候;(2)修建基础:元大都;(3)布局特点: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4)紫禁城在北京城的位置和地位: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故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里面的宫殿楼阁,千门万户,金碧辉煌,气象万千,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教师:北京城是古代建筑的杰作,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全城的中心点“万岁山”穿过。大家想一想,这种轴对称的设计,不仅增添了整座城市的端重、庄严气势,还体现了什么思想?学生:还体现了明清时期皇权至上的思想。2.明代长城教师讲述: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说到长城,人们总是容易想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认为长城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其实长城不是秦始皇时才开始修建,战国时,秦、燕、赵三国为抵御匈奴进攻就已修筑,秦朝时,又把这三国修筑的长城加以连接,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基本上也不是秦始皇时期修建的,而是明朝时期修建的。教师:比较一下,明长城和秦长城有何不同?学生:明长城和秦长城不同点主要有:(1)建筑材料不同:秦长城多为土筑、石垒,因年代久远,风吹雨冲,毁坏严重,现在仅存一些遗迹;明长城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保存比较完好,也就是今天人们能够攀登的长城。(2)东西起点不同: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3)位置略有不同: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4)防御的对象不同: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侵扰。教师小结: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全长为六千多公里,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教师拓展:长城,以其宏伟气势,浩大规模,深携民族精神,一直被看作中华民族的脊梁与象征。但是与长城的雄伟和潮涌的人群相呼应的是遍布于长城墙面上游客留下的伤痕,有刻字“留念”的,还有把城砖当做“纪念品”卖掉的,甚至附近的村民拆墙搬砖回家垒猪圈的也大有人在。请同学们联系现实,想一想,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学生: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精神效益,又要制定法律法规,出台细致的处罚规定切实地保护长城。过渡:同学们一定要记得坐上火车去北京,领略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和文明,认识北京这座城市无限迷人的魅力。前面我们了解了明朝的建筑成就,下面我们再来了解明朝时期的科技巨著。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教师: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这一部分内容,列表归纳明朝的科技成就。学生: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教师:本草纲目是一本什么类型的书?有什么历史地位?你知道李时珍的故事吗?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学生1: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学生2:讲述文中小字部分李时珍的故事。学生3:李时珍有救死扶伤的崇高医德,不盲从古训的创新求实的勇气,刻苦专研的坚强意志,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亲尝曼陀罗的献身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二十七年成书的坚韧毅力等,这在八股取士的时代,更显得难能可贵。教师:现在很多医院门口都有李时珍的塑像,他不为名利,只为救死扶伤而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精神,永远令后人崇敬和学习。过渡: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教师:从这部作品中能否看到明朝时期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新的社会现象?说说理由。学生:能。因为这部书反应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教师:天工开物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的书中介绍了很多当时的处于世界领域先进地位的生产技术。过渡:和宋应星同时代的科学家徐光启,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教师:徐光启的代表作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教师:宋应星和徐光启代表了中国古代有所成就的知识分子的不同典型。前者家境贫寒,环境艰苦,但博学多才,著述颇丰;后者位极人臣,境遇优裕,却学贯中西,兼通内外。你从这里能得到什么启示?你会怎么做呢?学生讨论回答。思考:这三部巨著在世界上都影响巨大,但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二书在国内却遭冷遇。特别是天工开物,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明末清初即在日本广泛流传,后被译为法、德、英多种文字,受到许多国家重视,但在我国却由于封建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桎梏而长期不传。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当时的人们注重的是钻研八股,考取功名。教师:当时读书人为了当官读的都是孔孟这些所谓的圣贤书,对工艺、发明创造这些东西没有兴趣,认为是奇淫技巧。主要是中国古代的时代背景都是重农轻商,轻视商人和工匠的。这也是明清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上开始落伍的原因。本课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清时代的建筑成就及科技发展情况。明朝时期,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北京紫禁城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成就不仅表现为气势宏伟的三大殿及风格绮丽的角楼等,还包括其突出地体现皇权至上的设计思想。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三部科学巨著,除本草纲目中的植物分类法、农政全书介绍的欧洲水利技术外,均少有近代自然科学的气息,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今天,我们青少年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定要努力学习,求实创新,发扬先辈科学家的精神,为振兴中华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讲述:1、明朝的建筑成就:北京城及城中央的紫禁城、明长城;2、三位科学家和他们的科技巨著: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正是由于这些成就,当时明朝的科技仍领先于世界,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