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1页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2页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3页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4页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专业教学大纲计算机原理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掌握微型计算机组成结构和各部件的工作原理,了解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知识及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的外围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运用时序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2. 初步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3. 了解I/O接口的工作原理、中断过程及常用总线标准;4. 了解计算机汇编程序的基本结构、存储形式和执行过程;5. 了解计算机系统常见外围设备分类与功能。(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理解有关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能正确理解各种寻址方式;3. 会使用汇编语言编制简单程序;4. 会使用常见外围设备。(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学会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局部的工程原理;2. 通过计算机的发展过程领悟到群体智慧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 础 模 块(一)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1. 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分类和表示方法;2. 掌握各种数制及其转换方法;3. 了解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运算方法,掌握原码、反码、补码的概念;4. 了解数的定点表示、浮点表示,了解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5. 了解计算机中的常用数据编码。(二)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领域;2. 掌握计算机系统中各大部件的结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3. 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三) 中央处理器 (CPU) 1. 了解CPU各组成部分的功能;2. 了解指令周期、时序产生器和控制方式;3. 了解一些典型的CPU技术(流水、RISC、多媒体CPU) 。(四) 指令系统1. 理解常用寻址方式;2. 了解指令的基本格式和汇编语言概念;3. 了解指令的分类和功能;4. 了解程序的基本结构。(五) 存储系统1. 掌握存储器的分类、分级结构和技术指标;2. 掌握随机读写存储器的工作特征;3. 了解Cache的工作方式和作用;4. 了解虚拟存储和存储保护的概念。(六) 总线系统1. 掌握总线的概念和结构形态;2. 理解总线接口和信息传送方式;3. 了解微型机中常见的总线结构。(七) 输入/输出系统1. 理解I/O设备的信息交换方式;2. 掌握中断的概念及中断响应过程;3. 了解DMA方式;4. 了解通道的概念。(八) 外围设备1. 掌握外围设备的分类和一般功能;2. 了解显示设备、输入设备和打印设备以及外存储器的工作特点和使用方法。实践教学模块(一) 计算机应用认识实验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某一种应用实例。(二) CPU寄存器功能实验了解CPU寄存器的作用,了解寄存器的工作原理。(三) 指令系统使用实验了解指令系统的分类,了解寻址方式和各种指令的操作过程。(四) I/O中断方式实验理解中断的运行机制,了解中断处理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了解中断向量的作用。(五) I/O设备工作及I/O工作过程实验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工作过程,了解一般I/O设备的控制方法。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上 机机 动1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66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4223中央处理器(CPU) 6424指令系统141225存储系统886总线系统447输入/输出系统10828外围设备121029机动88总 计7254108五、 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3年制和4年制教学。2.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和一种高级语言的知识。3. 应注意采用新的形象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编程语言基础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应用一种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使用编程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 知识教学目标1. 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2. 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3. 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单元、基本符号、词汇集;4. 掌握各种数据类型、函数、语句及其使用;5. 理解编程语言有关算法的思想;6. 掌握数组知识和使用方法;7. 理解编程语言的指针及使用方法。(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使用编程语言编程;2. 能上机调试程序;3. 具有阅读程序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2. 具有严谨的学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科学的求学态度;3. 具有互助合作的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 础 模 块(一) 编程语言的概述1. 了解编程语言的发展史和特点;2. 了解编程语言的种类及适用范围。(二) 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熟练掌握一种编程语言的各种简单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初步掌握复杂数据类型的定义和使用方法;了解自定义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掌握各种数据类型的常量和变量的说明与使用方法。(三) 基本语句、输入/输出控制1. 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句;2. 掌握各种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方法;3. 掌握程序输出格式的控制。(四) 分支语句、循环语句1. 掌握分支语句的使用方法和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2. 掌握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和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3. 掌握转向语句的使用方法;4. 理解程序设计中的几种常用算法的基本思想。(五) 数组1. 掌握一维、二维数值型数组的说明和使用方法;2. 掌握字符型数组的说明和使用方法;3. 能使用数组进行循环程序设计。(六) 函数 (过程) 1. 掌握函数 (过程) 的说明和调用方法;2. 理解函数 (过程) 变量的作用域;3. 能理解形参和实参之间的关系,能正确使用函数 (过程) 参数;4. 能准确使用函数的返回值。(七) 文件1. 了解编程语言处理的文件类型;2. 掌握文件的打开和关闭方法;3. 理解文件的读写原理。选 用 模 块(一) 编译预处理1. 理解宏定义、文件包含处理;2. 了解条件编译的基本原理。(二) 指针1. 了解指针的概念;2. 理解指向简单变量、字符串、函数的指针;3. 了解内存动态分配函数的使用;4. 初步掌握指针的使用方法。实践教学模块1. 掌握编程语言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方法;2. 掌握简单的程序设计的方法;3. 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的方法;4. 初步掌握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5. 掌握数组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6. 掌握函数的调用方法;7. 初步掌握指针在程序设计中的使用方法;8. 初步掌握在程序中使用文件的方法。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上 机机 动1编程语言的概述222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6423基本语句、输入/输出控制8624分支语句、循环语句161065数组8626函数(过程) 10647文件4228编译预处理229指针86210机动88总 计7244208五、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3年制和4年制教学。2. 本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其中包括基础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由于编程语言的种类及版本较多,学校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编程语言进行教学,若选择的语言中未涉及本教学基本要求中的选修内容,则相应的选修内容可略去不讲。3. 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4.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学生作业、实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数据库应用基础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使用所学的数据库知识,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检索与统计,能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使学生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命令;2. 掌握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3. 掌握数据的查询与统计;4. 掌握用户界面的设计;5. 掌握用户菜单的设计;6. 掌握简单应用程序的编写方法。(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正确使用数据库中的常用命令;2. 能正确完成数据库的创建,并进行维护;3. 能根据要求完成数据的查询与统计;4. 能进行简单的用户界面的设计;5. 能进行简单的用户菜单的设计;6. 能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并能进行程序的调试;7. 会写出相应的应用程序用户文档;8. 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与敬业精神;2.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 础 模 块(一) 数据库基础知识1. 掌握数据库各数据类型的含义与运算方法;2. 掌握运算符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掌握常量、变量、表达式及记录、字段的含义;4. 理解数组的概念;5. 掌握顺序、分支、循环语句的书写格式及功能;6. 掌握系统提供的函数的使用方法;7. 理解过程及函数的概念;8. 了解调用过程及函数的方法。(二) 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1. 掌握常用命令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 掌握数据库的概念与创建方法;3. 掌握数据库的维护方法;4. 理解工作区的概念,掌握工作区的使用方法及建立数据库间关联的方法。(三) 数据的查询与统计1. 掌握查询与统计的概念;2. 掌握建立查询文件与报表文件的方法;3. 理解建立基于多数据库的查询文件与报表文件的方法。(四) 用户界面的设计1. 理解用户界面的含义;2. 掌握设计简单用户界面的方法;3. 了解设计复杂用户界面的方法。(五) 用户菜单的设计1. 理解用户菜单的含义,了解用户菜单的种类;2. 掌握设计用户菜单的方法;3. 了解为菜单项设计快捷键的方法。选用模块(三选一)(一) Visual FoxPro (项目管理器) 1. 掌握项目管理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2. 掌握设置主文件的方法;3. 理解包含与排除的含义,了解设置包含与排除的方法;4. 了解从一个项目文件向另一个项目文件添加文件的方法。(二) Access (OLE应用) 1. 掌握OLE的基础知识;2. 了解在Access中使用OLE对象的方法;3. 掌握在窗体中插入图像的方法;4. 了解在数据库中使用OLE对象的方法。(三) FoxPro (应用程序编写与调试) 1. 掌握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方法;2. 掌握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实践教学模块(一) 基本实验1. 数据库软件使用实训(1) 熟悉软件的使用环境及界面;(2) 了解使用界面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含义、功能。2. 创建数据库(1) 掌握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对于Visual FoxPro和Access还要掌握创建表的方法);(2) 掌握输入数据的方法;(3) 掌握建立数据库间关系 (对于Visual FoxPro和Access是表间关系)的方法;(4) 掌握维护数据的方法。3. 掌握数据库的多种查询方法;4. 掌握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5. 熟悉报表文件的设计和使用方法;6. 掌握用户菜单的设计方法;(二) 选做实验 (三选一) 1. Visual FoxPro (项目管理器) (1) 熟悉项目管理器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使用方法;(2) 掌握设置主文件的方法;(3) 掌握向项目管理器中添加文件和移去文件的方法;(4) 掌握生成应用程序或可执行文件的方法。2. Access (OLE应用) (1) 掌握在窗体中插入图像的方法;(2) 了解在数据库中使用OLE对象的方法。3. FoxPro (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 (1) 掌握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方法;(2) 掌握应用程序的调试方法;(3) 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学时分配建议序号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上 机机 动1数据库基础知识10822数据库的创建与维护141043数据的查询与统计161064用户界面的设计16885用户菜单的设计4226Visual FoxPro (项目管理器) 624Access (OLE应用) FoxPro (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 7机动66总 计7240266五、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3年制和4年制教学。2. 数据库版本较多,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FoxBASE、FoxPro、Visual FoxPro和Access。3. 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包括基础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要求选择相应的数据库版本。其中基础模块是必学的,再根据数据库版本从选用模块中选择相应的内容,选做实验内容与选用模块内容相对应。4.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边讲解、边演示、边练习,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5. 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根据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可采用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教学基本要求 (54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种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并能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与简单的维修方法。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使用、选购方法,掌握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外设的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的方法。(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3.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4. 了解微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2. 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3. 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4. 初步学会诊断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能进行简单的板级维修。(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2.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3. 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 础 模 块(一) 主机1. 了解主板、CPU、内存储器的分类、常见型号及主要性能指标;2. 了解主板的组成与结构;3. 掌握主板、CPU、内存储器选购、安装、拆装方法。(二) 存储设备1. 了解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的分类、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2. 掌握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的选购和安装方法;3. 掌握硬盘分区与高级格式化的方法;4. 了解软磁盘类型、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5. 了解其他存储设备。(三) 多媒体设备1. 了解光盘驱动器、声卡、音箱的类型和性能指标;2. 了解光盘驱动器的用途及基本工作原理;3. 了解光盘的规范、选择方法;4. 掌握光盘驱动器 (CD-ROM,CD-R,CD-RW,DVD等)的选购、安装、使用方法。(四) 网络设备1. 了解网卡、调制解调器的分类、技术指标;2. 掌握网卡、调制解调器的软硬件安装、调试、使用方法。(五) 输入设备1. 了解键盘、鼠标的分类、选购方法;2. 掌握键盘、鼠标与计算机的连接方法;3. 了解扫描仪的分类和性能指标;4. 掌握扫描仪的选购、安装、使用方法。(六) 输出设备1. 了解显示卡、显示器的分类、性能指标;2. 了解显示卡、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3. 掌握显示卡、显示器的选购、安装方法;4. 了解各类打印机基本工作原理;5. 掌握常用打印机的选购、安装和使用方法。(七)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1. 掌握微型计算机电源的选购与安装方法;2. 掌握计算机硬件安装步骤及初步调试方法;3. 掌握CMOS设置方法和至少一种操作系统软件的安装方法。(八)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测试、优化和升级1. 了解测试软件的种类、使用范围;2. 掌握两种以上测试软件的使用方法;3. 掌握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优化方法、硬盘优化管理;4. 理解计算机升级的原理,并了解升级的方法。(九)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维修1. 了解软硬件故障检测与维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 理解软硬件故障的形成原因。实践教学模块(一) 主机的安装与设置1.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整体布局、总线类型及各种接口、插座的名称;2. 学会读主板说明书并能根据说明书进行主板设置,掌握主板的跳线方法;3. 掌握主板的固定方法和各种板卡插件连接的方法;4. 掌握CPU的型号及安装方法,了解CPU与主板的匹配情况;5. 掌握内存条的类型及安装方法;6. 掌握电源的安装方法;7. 掌握各种电缆的连接方法;8. 掌握数码指示灯的连线与调整方法。(二) 外存储器的安装与连接1. 掌握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的安装和连接方法;2. 掌握硬盘的跳线方法、分区及高级格式化方法;3. 掌握光盘驱动器的安装方法;4. 掌握DMA通道、IRQ中断及I/O地址的设置方法。(三) 输入/输出设备的安装与连接1. 掌握键盘、鼠标器的连接方法;2. 掌握显示器的连接方法;3. 掌握打印机、扫描仪的连接方法。(四) CMOS设置及操作系统的安装1. 掌握CMOS的基本设置方法;2. 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操作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方法;3. 掌握各种扩展卡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4. 掌握各种外设驱动程序的安装方法。(五) 微机的测试与故障诊断1. 学会组装后通电前的检查步骤,并能根据开机时的现象判断和排除简单故障;2. 掌握常用故障的诊断及处理方法;3. 掌握测试软件的类型和处理方法,能使用相应的测试软件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上 机机 动1主机141042存储设备6423多媒体设备4224网络设备225输入设备226输出设备6427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4228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测试、优化和升级4229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维修62410机动66总 计5430186五、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3年制和4年制教学。2. 本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采用模块结构,分为基础模块、实践教学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总学时为54学时。3.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情况,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计算机的最新技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教学基本要求 (两周60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选购方法,理解各主要部件的硬件结构、相互联系和作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技能,重点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组装、调试及日常维护、维修。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一实践环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分类、性能、使用、选购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外设的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的方法。(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安装方法;2.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设置、调试、优化及升级方法;3.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根据用户需求合理选择计算机系统配件;2. 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测试;3. 能熟练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4. 能初步诊断微型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并进行简单的板级维修;5. 能对常用外设进行安装、使用及日常维护。(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2.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3. 具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实训的目的与任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的目的是锻炼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动手综合能力。学生可在基本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同步进行相关实验,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软硬件安装水平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二) 实训内容1. 能提出不同档次微型计算机的各部件选购方案;2. 能熟练安装一台微型计算机;3. 掌握计算机的CMOS设置、硬盘分区及高级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的方法,使微型计算机能正常运行;4. 会用测试软件对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5. 能分析解决微型计算机软、硬件冲突问题,掌握安装主要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6. 会应用有关软件检查及清除计算机病毒;7. 能识别常见错误信息及故障现象,能进行简单的板级维护、维修;8. 了解打印机面板的功能、自检方法;9. 熟练掌握常用打印机的安装、设置、使用与操作方法;10. 掌握打印机的日常维护和简单的维修方法;11. 掌握网卡、调制解调器的安装、设置与使用方法;12. 掌握扫描仪安装、设置与使用方法。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上 机机 动1计算机硬件组装与参数设置1天1 天2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1天1天3系统性能测试、优化和系统升级1天1天4应用软件安装与调试2天2天5常用外设硬件与软件安装1天1天6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维修2天2天7外设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1天1天10机动1天1天1天总 计10天9天1天五、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3年制和4年制教学。2. 本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内容是在理论课程已完成基础上的两周实训。3. 计算机的硬件更新换代很快,在教学中随时增加市场上出现的新部件。4. 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注意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一两次计算机配件市场调查。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基本要求(72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使之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初中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员。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了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及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具有使用网络的初步能力,具有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一) 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 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3. 了解常用网络通信设备;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5. 了解Internet的相关知识。(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初步具有局域网的应用能力;2. 能够连接和使用Internet; 3.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4. 能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法制观念;2. 具有网络安全意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3. 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 础 模 块(一) 计算机网络概述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二) 数据通信基础1.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 了解数据编码技术;3. 了解数据传输方式;4. 了解数据交换技术;5. 了解差错检验与校正的方法。(三)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1.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2. 了解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 了解局域网协议标准IEEE 802;4. 了解局域网的典型实现技术;5. 了解计算机网络中常用协议及作用;6. 理解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四) 计算机网络设备1. 了解各种传输介质的特性;2. 理解网卡的作用;3. 理解中继器的作用;4. 理解集线器的作用;5. 理解路由器的作用;6. 理解调制解调器的作用;7. 了解网关、网桥的作用。(五) Internet基础1. 了解Internet的产生、发展、功能与特点;2. 了解Internet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技术;3. 了解Internet接入技术;4. 掌握IP地址和域名系统的基础知识;5. 掌握拨号上网的方法。(六) 网络管理与安全1. 掌握网络管理的功能及相关的法律法规;2. 了解网络资源管理的方法;3. 了解网络管理的有关协议;4. 了解网络安全技术及实现方法。实践教学模块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件;2. 掌握IP地址的设置方法;3. 掌握网线的制作与连接方法;4. 初步掌握网络的连接方法;5. 初步掌握网络使用权限的设置方法;6. 初步掌握Internet的连接方法。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上 机机 动1计算机网络概述442数据通信基础44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22224计算机网络设备161245Internet基础121026网络管理与安全6427机动88总 计725688五、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3年制和4年制教学。2. 课堂教学应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并让学生边学边练,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网络新技术的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3.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通过综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基本要求 (7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当今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具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总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有关多媒体的相关知识,掌握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和基本处理方法,掌握应用多媒体创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技能,具备应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简单多媒体应用软件的能力。(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多媒体技术及发展趋势;2. 理解多媒体和相关术语的概念;3. 掌握多媒体数据的特点和基本处理方法;4. 了解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基本结构;5. 掌握简单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方法;6. 了解多媒体数据库系统。(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借助计算机工具查阅、收集、处理多媒体相关数据;2. 能阅读、分析简单多媒体处理流程图;3. 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创作多媒体作品;4. 初步学会运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制作简单多媒体应用软件。(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2.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 础 模 块(一) 多媒体技术基本知识1.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2. 理解多媒体的有关概念;3. 理解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交互性特点;4.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范围及发展趋势;5. 理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6. 掌握在Windows系统中进行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数据处理的方法。(二) 多媒体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1. 了解多媒体数据的分类、特点;2. 了解多媒体数据的表示方式;3. 掌握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4. 了解MIDI的概念;5. 了解多媒体数据库系统;6. 了解数字图形、图像的相关概念;7. 掌握图形、图像文件的存储格式;8. 掌握视频图像的存储和处理技术;9. 掌握多媒体数据压缩方法和编码技术。应 用 模 块(一) 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技术1. 了解多媒体作品设计的一般原则;2. 掌握多媒体作品设计的特点、一般要求及制作过程;3. 了解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步骤和常用方法。(二) 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1. 了解多媒体开发工具的分类;2. 掌握多媒体创作软件工具和媒体播放工具的使用方法;3. 了解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软件的一般应用;4. 掌握使用一种常用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多媒体信息的合成、编辑的方法;5. 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调试、控制、输入、输出方法;6. 掌握多媒体作品交互的设计。实践教学模块1. 熟悉Windows环境中动画、音频、视频信息的播放方法;2. 掌握光盘多媒体信息的读取和存储方法;3. 学会一种常用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的安装、系统的初始化和调用,并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4. 掌握图形、图像的制作、编辑的处理技巧与方法;5. 掌握简单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6. 学会音频媒体的调用、制作与处理;7. 学会视频媒体的调用、制作与处理;8. 掌握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中提供的多媒体合成的基本方法;9. 掌握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与处理方法;10. 学会使用工具软件中提供的一些基本多媒体函数。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 号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 上 机机 动1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6422多媒体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10643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技术6424多媒体创作工具软件439345机动77总 计7223427五、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合于3年制和4年制教学。2.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运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3.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计算机上机考试和笔试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可视化编程应用教学基本要求 (72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可视化编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建立可视化语言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使学生具备使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进行简单的软件编程,并能进行软件基本维护,初步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可视化编程语言基础;3. 掌握创建应用程序的方法;4. 掌握简单应用程序的设计方法。(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进行简单的应用程序结构设计;2. 能配置可视化程序开发基本环境;3. 能正确使用窗体、控件的属性、方法和事件来创建基本的应用程序;4. 能设计应用程序菜单;5. 具有初步的图形和高级应用程序设计能力;6. 能对应用软件进行简单的维护;7. 能建立可视化语言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联系。(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并使之有机结合;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 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审美观念。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 础 模 块(一) 可视化编程基础1. 了解可视化编程工具的基本知识;2. 了解可视化编程工具集成开发环境;3. 初步掌握可视化编程语言的基本知识。(二) 创建应用程序1. 了解控件的分类,理解焦点的概念;2. 熟练掌握应用程序的结构和开发步骤;3. 了解可视化程序中的简单绘图方法及简单的动画制作方法;4. 掌握窗体的属性、常用方法和事件,掌握多重窗体的切换技术;5. 掌握各种常用控件的用途和常用的属性、方法及事件。(三) 菜单设计1. 了解菜单编辑器的使用方法;2. 掌握下拉式菜单的基本组成和创建方法;3. 了解对菜单选项的控制方法;4. 了解弹出式菜单的创建方法。(四) 开发高级应用程序1. 了解文件控件的使用方法;2. 了解磁盘文件操作的语句和函数;3. 了解数据控件的使用和创建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实践性教学模块(一) 可视化编程工具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1. 熟悉集成开发环境的应用,掌握可视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初步掌握应用程序的打包与发布的方法。(二) 设计简单应用程序1. 掌握变量的定义、赋值和使用方法;2. 掌握简单应用程序的设计与制作方法;3. 掌握分支与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4. 掌握函数与过程的定义与调用方法。(三) 创建应用程序窗体1. 学会窗体常用属性的设置;2. 验证窗体事件的触发条件;3. 熟悉窗体常用方法;4. 初步学会多重窗体的处理方法。(四) 命令按钮、标签、文本框控件应用1. 掌握命令按钮、标签、文本框控件的重要属性、方法、事件及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方法;2. 掌握使用命令按钮、标签、文本框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方法;3. 学会使用外部命令执行函数和过程的方法。(五) 系统定时器、图片框、图像框、滚动条控件应用1. 掌握系统定时器、图片框、图像框、滚动条等控件的重要属性、方法、事件;2. 掌握系统定时器、图片框、图像框、滚动条等控件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六) 图形程序设计1. 学会画点、直线、矩形、圆、椭圆、弧线的方法。2. 初步学会动画制作方法。(七) 列表框、组合框、复选框、单选钮和框架控件应用1. 掌握列表框、组合框、复选框、单选钮和框架等控件的重要属性、方法、事件;2. 掌握列表框、组合框、复选框、单选钮和框架等控件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八) 设计应用程序菜单1. 熟悉菜单编辑器的用法;2. 掌握下拉式菜单的设计方法和事件过程的编写方法;3. 学会弹出式菜单的设计方法和事件过程的编写方法。(九) 数据库操作1. 初步学会调用数据库系统的方法;2. 学会使用可视化语言编写简单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方法。四、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课 程 内 容学 时 数合 计讲 授上 机机 动1可视化编程基础221482创建应用程序2510153菜单设计8264开发高级应用程序10465机动77总 计7230357五、说 明1. 本教学基本要求适用于4年制教学。2.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尽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选用实际应用程序作为案例,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计算机可视化编程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引进新的教学内容。3. 要注意改革考核手段与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特别要有适当比例的上机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局域网组成实践教学基本要求(54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课程是综合性较强的实践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局域网组网的主要技术及所需要的各种组件,理解局域网中各主要设备的功能、硬件结构及相互间的联系和作用,重点是初步掌握局域网的组网、维护与管理,掌握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配置、安装与管理。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局域网的功能,初步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初步掌握局域网的组网技术,并能对局域网络进行维护、管理和简单的故障排除。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 理解计算机的各种网络协议及相关术语的概念;3. 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4. 掌握局域网的组网技术;5. 掌握WWW服务器和FTP服务器的安装与调试技术;6. 掌握Web 的发布技术。(二) 能力培养目标1. 能制定小型企业局域网组网方案;2. 能评价网络设备的性能,并能进行网络设备选型;3. 能进行局域网络的物理连接;4. 能安装网络操作系统,并能进行连通性调试;5. 能使用网络操作系统分配和管理局域网中的资源;6. 能对局域网进行维护并进行简单的故障排除;7. 能将局域网连接到Internet。(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2. 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 础 模 块(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1. 了解网络拓扑,如:星型网络拓扑、总线型网络拓扑、环型网络拓扑等拓扑结构的基本知识;2. 了解局域组网所需要的网络设备及各种设备的性能、工作原理及在局域网中的作用;3. 了解网络传输介质及其性能;4. 了解局域网所使用的常用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功能;5. 掌握网络模型及TCPIP协议族的概念;6. 掌握局域网服务器的功能及所提供的服务;7. 掌握局域网客户机的功能及获取信息的途径。(二) 组建局域网物理网络1. 掌握局域网组网的解决方案;2. 了解高速网络的相关技术;3. 掌握交换以太网的组网方式;4. 掌握局域网络的物理连接方法和连通性测试方法;5. 掌握广域网和远程连接的方法;6. 掌握域名系统和IP地址的分类方法,掌握子网掩码的设置方法,了解子网掩码与IP地址的关系;7. 掌握IP地址的安装、配置与测试方法;8. 了解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名字解析协议WINS、域名服务系统DNS的原理与作用。实践教学模块(一)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1, 掌握网络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硬件配置的基本要求;2. 熟练掌握一种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方法;3. 掌握安装客户端网络管理工具的技术;4. 掌握网络打印机的安装与配置方法。(二) 局域网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1. 掌握网络服务器的配置技术;2. 熟练掌握服务器资源管理技术;3. 掌握DHCP服务器、WINS服务器、DNS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方法。(三) Web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1. 了解WWW与HTTP协议;2. 掌握一种WWW服务器的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