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4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 考试重点1.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 种系心理发展,指的是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包括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和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3. 从广义上来说,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4. 种系心理的进化过程:l 刺激感应性阶段l 感觉阶段l 直觉阶段l 思维萌芽阶段5. 霍尔“复演说”:霍尔认为从种系进化史的角度看,在个体生活的早期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比以后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古老,因此它不如后者稳定和强大。人类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活动,在个体发展上最早表现出来且比较高级的、出于意志的活动,要到年龄较大时才有。他指出:凡是我们远祖所遗传的此等特征,富有伟大的动力;我们常可能把这种特征和后来发现的遗传特征显然地区分开来。在这种意义上说,“儿童乃成人之父”。6. 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普莱尔,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7.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的设计:l 横断研究设计l 纵向研究设计l 聚合交叉设计l 微观发生学设计8. 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异常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母体因素。9. 胎儿期的心理卫生是通过胎教实现的。(音乐胎教、抚摸胎教、言语胎教、光照胎教)10. 婴儿动作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即行走动作的发展和手运用技能的发展。11. 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l 强化说l 转换生成说l 模仿说l 认知学说l 相互作用论12. 前言语的发展:一般都把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012个月)划为前言语阶段。13. 前言语阶段的划分l 妊娠中、后期(58个月)l 新生儿期(01个月)l 发音游戏期(2个月至3或4个月)l 语音修正期(5个月至8或9个月)l 学话萌芽期(912个月)14. 陌生人焦虑:随着婴儿逐渐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随着母婴关系的日益密切,婴儿能很好地吧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便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例如,当陌生人靠近正在玩玩具的婴儿时,婴儿会非常紧张,眼睛在陌生人和母亲之间来回观看,突然大哭。如果陌生人离去,婴儿会慢慢平静下来,但如果陌生人回来,婴儿还会大哭。这种反应成为陌生人焦虑。15. 陌生人焦虑的发生发展过程l 4个月前:不能区分陌生人和熟人l 4个月左右:开始区分陌生人和熟人,对陌生人比较友好l 56个月:看到陌生人表情严肃,但不害怕l 67个月:开始感到害怕l 8个月:明显怕生16. 陌生人焦虑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婴儿的头脑中建立了母亲的表象,把陌生人与母亲的表象相比较,敏锐地感觉到了陌生人与母亲的区别。陌生人焦虑的发生依赖于当时父母是否在场、婴儿与父母的距离、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陌生人与婴儿的距离等情境因素。例如,当婴儿在母亲膝盖上时,害怕反应较弱,离开母亲一定距离时,则焦虑反应较强烈;17. 婴儿是否产生陌生人焦虑和婴儿是否能对当时情境作出某些反应有关。18. 分离焦虑: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例如,一个8个月的孩纸正坐在房间里玩玩具时,看见妈妈走出去,随着妈妈身影的消失,他大哭起来,这就是分离焦虑反应。产生于67个月。19. 分离焦虑影响因素与记忆能力、比较过去和现在的能力、预期可能在最近发生的事件的能力,这三反面重要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分离焦虑的产生于婴儿应付情境的能力有关。分离焦虑的发生还与婴儿和母亲分离时的即时情景有关。20. 婴儿的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21.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l 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从出生到3个月):婴儿还未对任何人(包括母亲)偏爱l 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偏爱但不怯生l 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到2岁):明显对母亲依恋,形成了专门对母亲的情感联结,开始出现分离焦虑。l 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22. 婴儿依恋的类型l 安全型依赖:与母亲一起时不总是依偎母亲,偶尔靠近接触母亲l 回避型依赖: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l 反抗型依赖:母亲要离开时很警惕,对母亲的离开表示非常苦恼 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23. 游戏的种类l 创造性游戏:儿童独自想出来,目的是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角色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人格特征。l 教学游戏:结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编制的游戏,可以有计划地增长儿童的知识,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提高儿童的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是儿童对于未来生活所作的准备和适应现实的一种手段。l 活动性游戏:发展儿童体力的一种游戏,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培养勇敢、坚毅、合作、关心集体等个性品质。24. 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把游戏氛围:练习游戏(02岁)、象征性游戏(27岁)和有规则游戏(711、12岁)。25. 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26. 消极词汇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27. 幼儿思维的特点l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例如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6个平果,两个人平分,每人分几个”,却不知道“3+3=?”。l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l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28. 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这是儿童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向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三座山测验(自我中心性)29. 守恒:“守恒”是皮亚杰的术语,指对物质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物质含量保持不变的认识。30. 社会化:所谓社会化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31. 在幼儿自我情绪体验中最值得重视的是自尊。32. 儿童在3岁左右产生自尊萌芽。33.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34. 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35. 攻击行为的两个基本特点:l 被受害者知觉到是不友好的、消极的;l 攻击者有意实施生理或心理的伤害。36. 侵犯行为区分为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l 工具性侵犯指向渴望得到的东西(如财务或权利),以伤害他人作为达到非侵犯性目的的手段。l 敌意性侵犯以人为定向,旨在伤害他人(身体、感情和自尊等),如报复、支配等。37. 影响侵犯行为的社会因素l 儿童的侵犯行为倾向部分取决于他所生活的文化或亚文化的鼓励和宽容。如父母武断、冷淡、允许儿童表达侵犯性冲动,则培养出敌意的、攻击性的儿童。l 家庭的情绪氛围也影响儿童的侵犯倾向。家庭充满矛盾与冲突,儿童常有情绪方面的困扰和大量行为问题,包括侵犯行为。l 大众传播媒介对侵犯行为的负面影响。大虫传播媒介的暴力内容为儿童提供了侵犯性榜样。38. 侵犯行为的控制: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移情训练;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39. 亲社会行为习得的途径:l 移情反应的条件化,亲社会行为使助人者感到愉快或减轻了移情的痛苦,因而强化了亲社会行为。l 直接训练,操作学习理论认为,在不期待即时报酬的条件下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是由于先前的奖赏已经使其得到内部强化。如成人的奖赏和教诲产生的积极情感经过一段时间逐渐与得到奖赏的亲社会行为相联系,亲社会行为成为二级强化物。l 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榜样。40. 亲社会行为的训练l 角色扮演训练l 行为强化训练和自我概念训练l 榜样示范41.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包括:正确适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理解性别的发生学基础。42. 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人自从降生以后不久,就能建立条件反射,改变个别行为。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性,是一种社会义务。43. 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一个一直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44. 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l 差异性:如智力正常实际成绩远低于其实足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达到的成绩。l 缺陷性:学习障碍儿童有特殊的行动障碍。l 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数的基本心理过程中。l 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l 可逆性:学习障碍是可逆的,依靠合适的教育训练可以加以改变。l 贯穿性:学习障碍可以贯穿于毕生发展过程中。45.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l 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l 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l 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l 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46. 角色采择技能: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在小学期,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有了显著的发展。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在小学儿童认识、理解他人的行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7. 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l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出反应。l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逐渐认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l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回冲突。l 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l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儿童开始运用社会系统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48.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l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l 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与眷恋童年)49. 青少年思维的基本特征:逻辑思维的发展史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点。l 初中:少年期个体的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优势地位l 高中:青年早期个体的形象思维已完全发展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进入了成熟期。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 发展较为稳定而匀速,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则比较迅速。50. 逻辑思维的分类:抽象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51.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52.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埃里克森将青少年期定义为一个人形成同一性的关键期。53. 青少年的情绪特点: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心境的变化、反抗心理54. 情绪表现的两极性:l 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共存l 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l 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55. 心境的变化:l 烦恼突然增多l 孤独l 压抑56. 在青年期,青年可以一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青年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57.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斯滕伯格认为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即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决定或承诺成分,并将这三种成分形象地比喻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58. 家庭生命周期:通常指的是从男女双方结为夫妻组成家庭开始,至夫妻双方死亡导致家庭解体而告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