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物免疫学课件第九章超敏反应_第1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物免疫学课件第九章超敏反应_第2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物免疫学课件第九章超敏反应_第3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物免疫学课件第九章超敏反应_第4页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物免疫学课件第九章超敏反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 第九章超敏反应 主讲路建彪lujb1125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 又称 变态反应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 致敏 后 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 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即 机体与某些抗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 产生特异性抗体和 或致敏淋巴细胞 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 可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 什么是超敏反应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 超敏反应的发生主要涉及两方面因素 一是抗原物质的刺激二是机体对抗原的反应性 凡能诱发超敏反应的抗原均称为过敏原 anaphylactogen 或变应原 allergen 可以是完全抗原 如微生物 花粉 寄生虫 异种动物血清 也可以是半抗原 如药物和一些化学制剂 有时变性的自身成分也可以成为变应原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 初次注射海葵毒素 无明显反应 再次注射海葵毒素 导致狗死亡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5 超敏反应的类型 超敏反应发生的原因不一 临床表现各异 1963年Gell和Coombs根据其发生机制将其分为四型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过敏反应型 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 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 迟发型超敏反应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6 I型超敏反应 由于抗原与抗体 通常是指IgE类 在介质释放细胞上相互作用 使细胞上IgE的Fc受体搭桥 引起细胞活化 细胞内颗粒膜与胞膜融合形成管道 使一些活性介质如组胺 5 羟色胺 慢反应物质 A SPS A 等释放 这些介质能引起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加和腺体分泌增多 根据这些活性物质作用的靶细胞不同 可发生呼吸道过敏反应 消化道过敏反应 皮肤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7 型超敏反应 速发型 1 由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 亲细胞抗体 所介导 可以通过病人的血清把致敏状态转移给正常人 2 反应迅速 强烈 消退亦快 通常不遗留组织损伤 故也称速发型超敏反应 3 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一般不伴有组织损伤 主要特点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8 参与反应的成分 1 变应原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甚多 常见的有花粉 尘埃 动物皮屑和血清 也可以是食物如鱼 虾 牛奶 蛋类等 某些药物 蠕虫及其代谢产物亦可引起 药物如青霉素 磺胺 普鲁卡因等 这些物质通过吸入 食入 注射或接触等方式使机体致敏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9 IgE又称为 反应素抗体 或 亲细胞性抗体 它是由鼻咽 扁桃体 支气管 胃肠粘膜等处固有层的浆细胞产生 这些部位也是过敏原入侵并引起该型超敏反应的好发部位 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甚微 哮喘 湿疹 季节性鼻炎 严重的食物过敏症者 寄生虫病等患者血清中IgE含量高出正常人数倍到数十倍 IgE不能通过胎盘 因此母体的IgE不能被动地致敏胎儿 IgE抗体通过Fc段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上 使机体对过敏原处于致敏状态 2 变应素 IgE抗体及其Fc受体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0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主要有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肥大细胞受刺激时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 肝素 前列腺素D2 5 羟色胺 白三烯及多种酶类 嗜碱性粒细胞受刺激可释放组胺 白三烯 血小板激活因子及各种酶类 嗜酸性粒细胞1 释放主要碱性蛋白 阳离子蛋白 过氧化物酶等 杀伤寄生虫和病原微生物 也可引起组织细胞损伤 2 释放LTS 血小板活化因子 加重过敏反应 3 释放组胺酶 芳基硫酸酯酶 磷脂酶D 破坏相应的生物活性介质 负反馈调节 3 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1 型超敏反应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2 3 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 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 诱导B细胞产生IgE IgE以其Fc段与靶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表面的FceR结合 IgE一旦与靶细胞结合 机体即呈致敏状态 所以致敏阶段即指自抗原进入机体后 诱发机体产生IgE并结合到靶细胞上的过程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3 2 激发阶段 激发阶段是指相应过敏原再次进入已致敏机体 与已经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E发生特异性反应 促使靶细胞脱颗粒 合成或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 并由此启动超敏反应的发生 脱颗粒 FceRI 炎症反应 IgE 变应原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4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5 3 生物活性物质的效应作用 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都是由介质的生理效应直接引起的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介质有两类 一类是在细胞颗粒内预先贮备的介质 如组胺 激肽释放酶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另一类是细胞受刺激后新合成的介质 如白三烯 前列腺素 血小板活化因子等 共同作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 粘液分泌 血压降低及组织损伤等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6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7 嗜酸性粒细胞 负反馈调节机制1 直接吞噬 破坏细胞脱出的颗粒2 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3 释放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8 4 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 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 以青霉素引起的最为常见 青霉素本身无抗原性 但其降解产物与体内组蛋白结合后 可刺激体内产生IgE抗体而致敏 当再次接触青霉素 可触发过敏性休克 血清过敏性休克 临床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 白喉抗毒素治疗或紧急预防时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 这是因为这些个体曾经注射相同的血清制剂而被致敏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19 2 呼吸道超敏反应如过敏性哮喘 患者在吸入相应的变应原后所发生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出现哮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0 3 消化道超敏反应少数人在进食鱼 虾 蛋 乳等食物 或服用某些药物后 可以出现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等症状 4 皮肤超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荨麻疹 湿疹和血管性水肿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1 5 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应考虑过敏原和机体免疫状态两个方面 一方面尽可能查出过敏原 使过敏者避免与之接触 另一方面根据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有针对性地切断或干扰其中某些环节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2 抑制免疫功能的药物地塞米松 氢化可的松等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的药物 1 色苷酸二钠 稳定肥大细胞膜 阻止脱颗粒 2 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儿茶酚胺类 前列腺素E和氨茶碱 提高细胞内cAMP的浓度生物活性介质拮抗剂 1 组胺拮抗剂 苯海拉明 扑尔敏 异丙嗪等 2 缓激肽拮抗剂 水杨酸 3 多根皮苷酊磷酸盐 白三烯拮抗剂改善效应器反应性的药物肾上腺素 药物治疗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3 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 最严重的全身性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数分钟后出现症状 以循环衰竭呼吸道阻塞最为严重 胸闷 气急 呼吸困难 面色苍白 脉搏细速 血压下降 昏迷等 如抢救不及时 可在短期内死亡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4 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分子质量低 本身无免疫原性 但其降解产物 青霉噻唑醛酸 青霉烯酸 青霉酮酸盐等 可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 青霉素制剂中的大分子杂质也可能成为过敏原 刺激机体产生IgE抗体 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5 青霉素 组织蛋白 新抗原 青霉噻唑醛酸青霉烯酸 青霉噻唑蛋白青霉烯酸蛋白 机体 IgE 初次 再次 休克死亡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6 病例 某男 15岁主诉 发热 咽痛诊断 急性扁桃体炎治疗 青霉素静脉滴注处理经过 青霉素皮试弱阳 被误作阴性处理 在静滴青霉素约半分钟 患者胸闷 气急 呼吸困难 随即抽搐 昏迷 抢救不及而死亡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7 血清过敏性休克 临床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 如用马破伤风抗毒素进行治疗或紧急预防时 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这是因为马免疫血清中的抗破伤风毒素抗体对人来说是异种蛋白 具有免疫原性 休克发生速度很快 从接触抗血清至死亡 时间间隔约为15 120分钟不等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8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是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反应主要定位于鼻粘膜和眼结膜部 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大量的清水样鼻涕 阵发性喷嚏 鼻阻塞以及鼻痒等 常见于儿童或青春期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29 过敏性哮喘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0 过敏性胃肠炎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荨麻疹及湿疹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1 二 II型超敏反应 型超敏反应的基本特点是参与的抗体所针对的靶抗原位于细胞膜上 包括吸附或结合在细胞膜上的抗原和半抗原 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进而借助补体 吞噬细胞或K细胞的作用 细胞被破坏等不同的途径导致靶细胞损伤 故 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 cytolytictype 或细胞毒型 cytotoxictype 超敏反应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2 型超敏反应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3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4 2 常见的 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 输血反应ABO血型是人红细胞膜上最主要的系统 这些同族血细胞凝集素一般为IgM类抗体 供血受血者间血型不符 则红细胞与同族血细胞凝集素结合 补体被激活 红细胞被破坏 出现溶血 血红蛋白尿等现象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5 输血反应 误输异型血所致 患者出现寒战 意识障碍 血红蛋白尿 酱油尿 甚至死亡 后果严重 A型血 A型血抗原 A型血输入B型血体内B型血体内存在抗A抗体 补体 输血 活化 血细胞溶解 抗原抗体反应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6 2 新生儿溶血症 由母子血型抗原不同引起 Rh 妇女 当其胎儿为Rh 时 则可被进人体内的 主要在分娩时通过胎盘伤面 胎儿红细胞Rh抗原致敏 产生IgG型抗Rh抗体 再次妊娠时 此抗体能通过胎盘进入子体 与胎儿Rh 红细胞结合 激活补体 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解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7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8 如给Rh 初产妇在娩出Rh 胎儿后72h内注射足量抗Rh免疫球蛋白 可有效地防止母体被进人体内的Rh抗原致敏 从而预防后来胎儿可能发生的新生儿溶血症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39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可由 型超敏反应引起 型占20 左右 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存在异嗜性抗原 链球菌使肾小球基底膜抗原改变 补体 ADCC及吞噬细胞参与 肾小球基底膜表面形成Ag Ab复合物 肾小球基底膜损伤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0 3 移植排斥反应 4 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 5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6 自身免疫性受体病 重症肌无力 胰岛素抗性糖尿病 7 抗激素自身抗体所致的疾病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1 型超敏反应 血液循环中的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 IgG IgM类 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免疫复合物 在一定条件下沉积于组织 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等其它细胞的参与下 引起组织损伤的过程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2 1 由IgG IgM类抗体介导 2 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 3 补体及血小板 肥大细胞 嗜碱性 中性粒细胞等参与 4 以充血水肿 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特点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3 主要参与成分 抗原 可溶性抗原抗体 IgG IgM细胞 中性 嗜碱性粒细胞 血小板补体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4 发病机制 体内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后 大部分被吞噬细胞所清除 但是一些较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清除 它们随血流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 肾脏 关节等处 并通过活化补体 趋化中性粒细胞而引发炎症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5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6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7 Arthus反应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8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 用马抗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的抗血清被动免疫以预防和治疗这些严重疾病至今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手段 有些病人在注射动物抗血清后7 10天出现体温升高 全身荨麻疹 淋巴结肿大 关节肿痛等症状 有的还可有轻度急性肾小球肾炎和心肌炎 血清中补体水平下降 该病主要因注射异种动物血清所致 故称为血清病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49 免疫复合物反应引起的血清病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50 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核物质 如DNA RNA 核内可溶性蛋白 刺激机体产生抗核抗体 形成IC 沉积于周身毛细血管 关节滑膜 心脏瓣膜等处 引起全身性损伤 该病的典型特征是面部的蝴蝶斑 此病多见于年轻女性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51 全身性红斑狼疮DNA 抗DNA抗体 形成IC 沉积肾小球 关节及其他部位血管壁 肾小球肾炎 关节炎 脉管炎等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52 四 型超敏反应 由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所介导 表现为以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病理损伤 该型反应均在接触抗原24小时后出现反应 故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 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 DTh 为T细胞介导免疫的一种病理表现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53 特点 1 反应发生迟缓 48 72小时达高峰 2 T细胞介导 抗体和补体不参与 3 以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00 07 聊城大学农学院动科系路建彪 54 主要参与成分 抗原 胞内寄生菌 病毒 细胞抗原如肿瘤抗原 移植抗原 某些化学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