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学情调研.doc_第1页
第一次学情调研.doc_第2页
第一次学情调研.doc_第3页
第一次学情调研.doc_第4页
第一次学情调研.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历史试卷 2014/3/19一、选择题(本题共50题,每小题1.5分,总分75分)1.古史记载的“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材料所述的农业耕作方式是来源:Zxxk.ComA.千藕其耘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代田法2.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转化“公田”为“私田” B实行土地兼并C因军功而获赏赐土地 D政府的“均田”3.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4.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A.长期与世隔绝 B.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抵制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5明朝著作五杂俎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这一现象表明 A徽商的发展优于晋商 B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C农村集市开始出现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6.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7.继昌隆缫丝厂与江南制造总局的共同点是A机器生产 B依赖外国资金 C服务市场 D生产不计成本8.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表明至迟到明朝中国已经出现A筒车 B翻车 C水排 D风力水车 9.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人,到1841年又增至35万人。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10. 1828年,一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成为“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的国度。这些“新创造”主要是指A机器和工厂 B法律和制度 C理论和学说 D科学和发明1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表现为A资本主义工厂制度普及 B垄断组织形成并迅速发展 C自由资本主义发展 D福利国家在欧美大量出现 12. 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一时期的瓷器上不仅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瓷器烧制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开启了中国瓷器远销海外的步伐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的加强C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D体现了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13.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B无产阶级的辛勤劳动C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14. 清乾隆年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曾说:“吾实未见中国禁止外人在北方各埠贸易之规定明文。其所云云,不过华人欲掩其真正动机,而不欲宣诸口者。”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真正动机”是A、限制对外频繁交往 B、维护天朝统治和权威 C、闭关锁国 D、维护封建小农经济15. 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6. “麦哲伦十字架” (Magellans Cross)位于宿雾岛东方的马克丹岛上。这是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后登陆的第一个地方。现在立于宿雾市政府对面那座小神殿中的“麦哲伦十字架”(见右图)是后来当地教会为纪念麦哲伦而修建的。菲律宾人此举是为了纪念他A.完成了环球航行 B.证明了地圆学说 C.传播了西方文明 D.带来了殖民灾难17.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B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18.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19. 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A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B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 D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20. 耒耜经记载: “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应是 A耦犁 B曲辕犁 C翻车 D水排21. 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22. 19世纪初,在一位名人的讣告中提及该名人的发明“他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他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坚实基础,将有助并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及其发明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 B、西门子发电机C、爱迪生电灯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23.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24. 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25“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A精美的青铜酒樽 B色泽鲜艳的粉彩瓷C削铁如泥的钢刀 D田园中闲置的曲辕犁26.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世界市场已初具规模。其促进因素不包括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C机器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D英荷等国重视发展海外贸易27. 下列三幅图上片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图(1)14世纪15世纪的手工工场 图(2)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工厂 图(3)19世纪末的垄断公司A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B蒸汽革命催生了垄断组织C工业革命促进了工厂制推广 D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28. “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9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不断发展,下列主要成就或发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曲辕犁 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灌钢法 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A. B. C. D.30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A.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B.秦汉行重农抑商政策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3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洋务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 洋务资本 外国资本C.外国资本 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洋务资本32.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A. B. C. D.33.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最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由此可推测,欧洲主流教科书在叙述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时重点写来源:学*科*网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传播天主教掠夺金银财富推动商品输出A. B. C. D.34“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这句话旨在 A.肯定工业革命对英国殖民体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国在世界范围殖民体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国经济实力远在军事实力之上的事实 D.强调英国资产阶级主导帝国的发展而非殖民军35“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36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火37.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的最恰当解释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直接参与了航海活动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的扩张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源动力38.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39.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40.我们习惯上把历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浪潮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生产方式不同 B.经营模式不同 C.科技含量不同 D.能源动力不同4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 C.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体系42. 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是A.翻车 B.筒车 C.灌钢法 D.水排43.元代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该作品反映出当时 A农业采用集体耕作方式 B绝大多数土地属国家所有 C手工产品主要供应市场 D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给自足44.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A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 B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C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45.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清46.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47. 对右图b处对应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A BC D48. 下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荷兰成为“海上的马车夫”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49.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得更为迅猛,最主要的原因是A.它在很多国家同时进行 B.它打破了英国对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C.它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 D.它是科学研究用于工业生产的结果50.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 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A B C D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题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51.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草市”也更加普遍,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监管。( )52. 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既简便又轻巧,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53.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