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游记.doc_第1页
颐和园的游记.doc_第2页
颐和园的游记.doc_第3页
颐和园的游记.doc_第4页
颐和园的游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的游记上午九点钟起床,收拾一下,买了瓶水,打印了地图,就直接去了颐和园。到那里以后,差不多10点钟,从南如意门进了园子,先去转西堤,感觉风景还不错,昆明湖的水碧波荡漾,太阳也不是那么热,湖面漾起的微风让人感觉很舒服。由于风景不错,在那里耗了近一个多小时,11点半的时候,才到著名的长廊,那里的画很多,人也很多。画画的很细腻,但看不懂。就直接去了万寿山,在佛香阁买了门票,开始爬山。万寿山不高,还不到60米,但中午西堤耗了一会儿,爬的时候已经有些费力。终于到了佛香阁,八面四檐三层,琉璃瓦,雕梁画栋很漂亮,从上面看昆明湖,视角很好。但是人非常多,从排云殿到佛香阁,一路全是人,大家都挤在这里。佛香阁里面很暗,是一个千手观音的雕像,拜一拜,买了一个带我名字的护身符,继续往上走,到了智慧海,这里是全园的最高处,里面是观世音的雕像,看上去跟西游记里的差不多,拜一拜,人很多,就出来了。到了最高的地方,就该下山了。我看了下地图,决定从东面下山,这样就可以去参观一下仁寿殿,下山的时候正好路过乐寿堂和玉渊堂,乐寿堂是慈禧住的地方,玉渊堂是光绪住的地方,后面是皇后住的地方,随便看了一下就出来了。下山到了仁寿殿,皇帝办公的地方,结果正在整修,包得严严实实,什么也看不到,看看表,还不到四点,便从后山又绕了回去,到了谐趣园。谐趣园是一个仿苏州园林样式建的园子,有山有水有林,号称一步一景,我在里面里面围着走廊转了一圈,审美观念太差,看不出彩来,只感觉树木和建筑物搭配很好,园子建的别致,紧凑。除了谐趣园,绕后湖往西走。后湖很安静,人也不多,树林茂密,和万寿山前开阔的视野恰好形成了对比。说是湖,其实就一条小河样子,弯弯绕绕,过了几个桥,就到了须弥灵境址,一个仿西藏样式的建筑群落,从山下望山上看去,好像布达拉宫一样。爬上去,到了香岩宗印之阁,进去以后,中间有三尊佛像,中间的是释迦牟尼,右边是药师佛,左边是阿弥陀佛,两侧分别排列着十八罗汉。里面很暗,佛像很大,很威严,而且不准拍照。见佛拜佛,放下手里的东西,双手合十,虔诚的拜了三拜。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观世音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却被放在了全山最高的庙里,释迦所在的这个庙,恐怕比佛香阁那个还要低。看来这毕竟是慈禧太后修的养老院,所有的建筑还是要按她的意思来办。插一句,汉武大帝里有一句话,子弱母壮,必乱天下,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大权独揽,还挪用海军军费修建自己的园子,真是应了这句话啊!从后山继续往西走,就到了苏州街,听导游在那里讲,乾隆皇帝下江南,喜欢上了一个小尼姑,把她带了回来,为了讨好她,在园里修了个苏州街,让她进去买东西。苏州街又要收10元门票,没时间了,就不去了。再往前走,又回到了界桥,就是千湖跟后湖分界的地方,这回不走西堤,去看更西面的两个湖。去西湖之前,还要经过一大块地,好像叫织耕景图景点,这个景点,在我从网上下的颐和园游览资料里都没有提到,我在里面转了一下,主要就是一个走廊,墙上有石刻的字画,画的是春耕啊,插秧啊,等等,还有为图配的诗,诗没仔细看,字写得很好,风格不一,显然是好多书法家的作品,介绍上说,乾隆皇帝找工匠花了三年时间,才刻出这堵墙了,可见其价值。里面还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乾隆的题字,织耕景图,周围有诗,历经风吹日晒,已经看不清楚。满族本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后,建个园子也要突显其重视农桑,出乎意料。再往前走是西湖,不只是地图错了,还是我走晕了,总感觉地图跟实际路线对不上。只管走,西湖中间有个环岛,被划为野生动物保护区了,上不去,可以看到一只野鸭在湖面上飞来飞去,想找鱼吃。西湖前面是另外一个湖,中间的小岛也不让上,湖里有几个人在里面游泳,只露个头在湖面上,远远看去像野鸭一样,还有人在钓鱼。这时候已经将近六点,周围的游人已经不多了。现在只剩下一个景点了,十七孔桥和南湖岛,我已经累得快走不动了,坚持一下,就快到了。又走在昆明湖岸边,太阳就快落山了,余辉抛洒在湖面上,西堤的柳树和背后的山景融为一体,鸟儿也出来了,在天空飞来飞去,微风袭来,非常舒服,我感觉这才是颐和园最美的时候,简直美的不得了,最累得时候看到的竟然是最美的景色!上了十七孔桥,太阳已经落到了山后面,很多很多燕子从亭子里飞出来觅食,南湖岛的风景很好,只是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我就匆匆的从新宫门出来,坐公交车回去了。回到学校也差不多9点,刚好一整天的时间,很累,也很舒服。只有一点教训,下次再出去转,一定不能穿凉鞋,要穿旅游鞋。颐和园游记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的海淀区。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古代帝王的行宫和花园。 小荷作文网 颐和园依山傍水,有万寿山和昆明湖,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入春后,鲜花盛开,绿树成荫,景色诱人。 小荷作文网 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桥。湖畔有佛香阁、石舫。 佛香阁建在万寿山上,是全园的中心,登上佛香阁,不仅可以包览昆明湖上的风光,而且周围数十里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昆明湖北岸建有长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功273间,全长728米。整个长廊依山面水,随山势而起伏,循湖岸而曲折,向根彩带把万寿山南麓的建筑群贯穿起来,并在湖光山色间严谨而自然地起了承接作用。这条彩带般的长廊,把万寿山前分散的景点建筑连缀在了一起,形成了一条风雨无阻的观景线。 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精美的绘画,有西湖风景、山水人物、草木花鸟等。这些精美的绘画描述了许多人们熟悉的故事,有西游记、水浒、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彩绘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花草树木惟妙惟肖,蝴蝶在花草中翩翩起舞,小鸟在树林中欢快地歌唱。 知春亭虽不大,却是观景的好地方。德和园是慈喜听戏的地方。 颐和园里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色,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令人们留连忘返。颐和园游记梁域卉这是一个年久的题目。笔者在北京长大,从小至今不知游览过多少次颐和园,在中小学生时代写过多少这个题目的作文。退休以后定居北京,手持老年人的公园优惠游览年票,可以任意次出入北京的十六个市级公园。颐和园自然成了经常光顾的地方。从住家到颐和园,乘公交车将近一个小时。为健身,笔者进颐和园后大都是要顺时针环绕昆明湖走一圈,主要景点浏览一遍。四季景色各有不同。今天邀您共同走上一趟,对这座皇家园林游览欣赏一番。乘车方便,我们从新建宫门入园。进入园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立即扑入眼帘。这里是昆明湖的东岸。颐和园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昆明湖占据了颐和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约有两平方公里大小。虽然不能说象江苏太湖那样烟波浩淼,但也碧波万顷,水光粼粼。这里视野开阔,昆明湖与万寿山全景尽收眼底。山前的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以佛香阁为中心,成为最典型的标志性建筑。脚下不远处,是八角亭和十七孔桥。八角亭八角重檐,正名“廓如亭”。一百三十平米的建筑面积使亭子显得高大宽阔,雄踞湖东岸和十七孔桥的桥头。一百五十米长的汉白玉桥造型优美,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由于有十七个桥洞而被称为十七孔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十七孔桥的桥头北侧。有乾隆年间用黄铜铸造的一座铜牛,称为“金牛”。是为镇压水患而设。据说铜牛下面的汉白玉雕花石座的海拔高度与故宫太和殿地面的海拔相同。只要洪水不没过铜牛底座,京城里就淹不了皇上的金銮殿。沿湖南行,在昆明湖的最南端,有一座高高的绣漪桥,俗名罗锅桥。这里是昆明湖水的出口。湖水通过罗锅桥流入长长的昆榆河,流向北京市区的后海。这里有一个颐和园的南门,可为游人出入,叫南如意门。昆明湖上一道婉蜒水中的长堤,名为西堤,自南向北将湖面划分为二,东面大,西面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益发神似西湖。西堤一带多种碧桃和垂柳,春季一派柳绿桃红的美景。湖面栽种荷花,岸边种植芦苇。夏季荷花盛开时节,莲香阵阵。让人不禁想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笔者非常喜欢西堤的景色环境。这里不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早晨七点多钟,游人寥寥,空气清新,环境清幽。西堤上仿杭州西湖也建有六座桥亭。自南向北依次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界湖桥。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组建筑,主楼及左右两座辅楼均为两层,古香古色。高悬“景明楼”的牌匾,据说是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句子来命名的。从西堤隔湖向西望去,西山逶迤。玉泉山上的琉璃宝塔耸立山颠,远山近景浑然一体,成为中国园林建设中运用借景手法的杰出范例。走过西堤北端的界湖桥,这里是内湖外湖的分界处。向西就是上世纪末重建的耕织图景区。小巧的蚕神庙,蜿蜒曲廊,精致的耕织图画石刻,还有许多老态龙钟的古树。或桑,或榆,或柳,经历百年沧桑仍然枝繁叶茂。小桥流水,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从西堤向东,是有名的石舫。原名清晏舫,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为保护文物,现在已经不允许游客登临石舫。从这里向东,进入万寿山景区,分别有山前、山后两条路线可行。山前一路,荟萃万寿山的主要建筑景点,中轴线上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进入佛香阁景区,需要另购门票。在排云门前面的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有世界上最长的游廊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一万四千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山前湖畔,每到初春,红桃白杏还有成串的榆叶梅兢相盛开,如火如荼;金秋季节则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山后一路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那里古树参天,曲径通幽,富有山林野趣。初春季节丁香花和迎春花开得热热闹闹,松柏枝头常年可见喜鹊喳喳,松鼠嬉闹。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重建,称为苏州街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店家都是清代服饰,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游客可以在钱庄用人民币兑换古制铜钱,在苏州街上购买食品饮料旅游纪念品等小商品。在万寿山东麓,也就是颐和园的东北角,有一座独立成景的“园中园”,叫谐趣园。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主建筑涵远堂座北朝南。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池北岸叠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水池中遍植荷花和睡莲,盛夏季节柳枝轻拂,莲花送香。蝉鸣枝头而不觉暑热。是个清凉幽静的好去处。走到这里,这一趟游颐和园的行程已经过半,稍感疲乏。可坐在曲廊下喝点饮料,休息一会儿。在谐趣园,经常有一些退休的老人自娱自乐地合唱半个世纪前的老歌曲,也有操扬琴、琵琶、月琴、二胡、手风琴等乐器演奏老乐曲的。他们的演唱和演奏很能撩起老年游人无尽的怀旧情绪走出谐趣园,通过“紫气东来”城关,到了东宫门的宫殿区。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这时大约上午九点多钟,是大批游人进入颐和园的时刻。仁寿殿前的广场上,拥挤着一队又一队举着旅游团小旗的队伍,戴着红黄蓝白各色旅游太阳帽的游人,大多是外地人,也有为数不少的外国人。从他们兴奋新奇的眼神里可以判定,许多人是头一次来到颐和园。仁寿殿是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大殿。原名勤政殿,光绪时重建,改称仁寿殿。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在北京2008奥运会前夕修葺一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门前所陈的铜龙、铜凤、铜鼎、香炉等,雕制均极精美。初来颐和园的游人纷纷在仁寿殿和这些国宝前摆姿势留影。仁寿殿后面有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及配殿组成的庭院,院内种植高大的玉兰树和海棠树,每年三四月份玉兰花开得雍容华贵,海棠花粉红娇艳,美不胜收。置身宫庭院落,仿佛身在故宫博物院。这里是当年慈禧、光绪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建于乾隆年间的1750年,后来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慈禧的奢靡和贪腐一直受到后人的谴责。可是现在反过来想想,如果当年慈禧把这一笔银子用在了大清水师,在腐败无能清政府的指挥下,战船也会被小日本在甲午海战中打到黄海海底去了。倒是她挪用了这笔款项,为中国留下了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转过这些庭院南行,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又看见了水光粼粼的昆明湖和葱茏青翠的万寿山。 知春亭,充满诗意的景点。眼前柳条轻拂,远处巍峨耸立的佛香阁在上午金色的阳光照耀下,更加端庄秀美。近景远景绝佳,真是拍照留念的理想地点。龙舟在湖面上划过,众多游艇也散布湖上,悠然自在。现在的游艇大多是电瓶船和脚踏船,如果想重温“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美好感觉,在十七孔桥南面的游船码头,还有少量手划船可以租用,每小时租金四十元。沿湖继续南行,穿过文昌阁城关,十七孔桥又近在眼前。我们进园的新建宫门也遥遥在望。此次颐和园之行也即将结束啦。从北京回来好久了,因工作忙一直都没空把在北京游玩给记下来,正好是周末,也正好是下着点小雨,让我想起了奥运时在北京度过的一段时光。乘着奥运的机会,也乘着出差之便,享受了奥运的狂欢,也享受了北京的几个景点,其中让我最忘不掉的是颐和园。我一直都说自己是一个和雨很有缘分的女子,那天下了点小雨,漫步在颐和园里那可是一种另类的享受。 5.1是假日高峰,不适合旅游.所以五一刚过,我们来到了颐和园.可是发现: 颐和园今天的游客量达到18000人次,实在是惊人啊! 说实在的吧!在西山园林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再加上畅春园和圆明园,这就是所谓的五园。“三山五园”独立成园,各具特色,但又相互连接,浩浩荡荡次第展开,如此集中的园林也为世所仅见。因此,北京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三山五园”中的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面积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保存得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御苑,也是我国园林艺术之集大成者。颐和园的前身乃为北京三山五园中的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最初,皇家园林只是帝后宫妃们的消闲避暑之处,政务、祭祀和生活都在城内。清雍正帝继位后,园林开始有了离宫的味道,最后干脆就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里,政务、读书、游乐等都一并处理。如此一来,园林成了政治和娱乐的心脏。 未进颐和园,已经可以领略它那雄伟的气势。大门两侧的狮子:公狮右爪握球,象征着一统江山;母狮左爪扶幼狮,象征着母怡天下。走入大门,我们迎面看见一对猪猴石,据说分别代表孙悟空和猪八戒。走入第2道门,是一个万寿石,是用来遮风辟邪的,是风水学上很讲究的。万寿石后面是麒麟,人间俗称“四不像”因为它的相貌怪异:鹿角、龙头、狮身和牛蹄。在颐和园里面我们见到了世界上唯一一对“龙在下,风在上”的雕塑,是慈喜太后掌握大权的象征。在往里走有一个长廊,颐和园的长廊长约728米,为世界长廊之最。廊上绘有图画14000余幅,均为传统故事或花鸟鱼虫。昆明湖东岸的8角重檐廓如亭,也是中国最大的。 此廊穿过佛香阁,一面临水,真是个游玩休憩的好地方。 至于颐和园内的各个景点我就不多说了.颐和园内的有卖小书的,介绍的要详细的多!我也将其搬过来吧! 中国式建筑的审美观,历来重视“中轴贯通,左右对称”。这在故宫和老北京城的布局上看得最清楚。颐和园虽然是行宫,依山傍水、随坡就穹而建:设计师还是千方百计地体现了这种传统的审美情趣。最明显的是万寿山南麓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了:从昆明湖北岸的中央码头开始,经云辉玉字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官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众香界、智慧海这9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布局也是严格对称的。 佛香阁以其庄重浑厚、职丽堂皇的丰姿,坐镇山南,君临御苑,是这建筑群的主心骨,又像交响乐的主旋律,绘颐和园定了基调。有了它,任凭你干带桥夕妖饶。知春卒之妩媚,昆明湖之荡漾,谐趣园之滑稽,总也不会喧宾夺主,只能给这皇家气派添彩增辉。颐和园的艺术“绝活”颇多,那游人必经的长廊便是一绝。且不说廊上一万四千余幅苏式彩画,令人交口称赞;只说建造者的智慧,使你在这728米的长廊中游览时,竟然感觉不出它的起伏和曲折。其实,长廊也是随坡就弯而建,奥妙在于长廊中间的4座八角亭起到了高低过渡和变向联结点的作用。同时利用左右景观转移了你的视觉观感。从总体设计来看,长廊更起着连接山水的过渡作用。万寿山南麓的斜坡直抵昆明湖边,这山水之间只剩下了一条狭长地带,最通常的处方就是修筑一条环湖路,上山下船都很方便。然而,如此“直、白、鹰”的手法,既是作文之大忌,也违背了园林艺术讲究含蓄、不可“一览无余”的美学原则。现在,有一条雕梁画栋的长廊横贯于山水之间,犹如山之彩屏,水之锦帐。 十七孔桥东头的廊如亭是国内最大的一座八角重檐亭子。此景宜远观)十七孔桥是连接东堤和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远远望去,桥西是岛,桥东着没有这座大亭子,就会给人“一头沉”的感觉,破坏了平衡和对称的审美观。十七孔桥长150米,将昆明湖的水面分出层次,消除了千亩碧波尽收眼底的空旷观感,这些都是造园者的神来之笔。 颐和园最东边是东宫门区。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成为囚禁他的地方,现在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闭通道的高墙。 最北部的后山后湖景区,尽管建筑较少,但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三,特别是南部的前湖区,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6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颐和园体现出的铸造雕刻技术也是一流水平,如昆明湖东岸的巨大镇水铁牛,形态逼真,背上还铸有铭文;湖北岸的巨大石舫,雕梁画栋,精彩无比。 颐和园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一道“苏堤”把湖泊一分为二,十足的江南格调;万寿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有白塔,有碉堡式建筑;北部的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通,又是典型的水乡风格。颐和园集中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容纳了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堪称园林建筑博物馆。北京颐和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游览完了颐和园,我们还是久久沉醉在颐和园的美景之中。我们在里面学到了许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貔貅,据说它有招财纳气的功能。一个解说员向我们教授了摸貔貅的诀窍:从耳朵到胡须到前爪到腰最后到屁股,这是外人所不知道的。我出门时才发现:颐和园今天的游客量达到18000人次,实在是惊人啊颐和园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典皇家园林,是世界闻名的建筑。到北京观光游览的人大多数都要去颐和园。颐和园里有一处非常有名的景点,那就是长廊。长廊在古典园林建筑中非常重要。据说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它以建筑精美和丰富多彩的图画吸引着前来观光的游客。快离开北京时,妈妈就带我去参观了颐和园。 ; ; ; 一进大门,展现在我眼前的是雄伟、曲折多变的长廊,“它真长啊”!我不由得赞叹道。长廊仿佛是一条彩色画廊,栋梁上画着人物、山水、花鸟等彩色图画,大约有一万多幅,有些图画非常熟悉,有西游记里的故事、有红楼梦里的人物,还有水浒、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进门时,妈妈就买了一本书,一边走一边对着图画给我讲故事。 ; ; ; 长廊非常漂亮,一边是绿树成荫的万寿山,一边是宽阔无边的昆明湖。据石碑上介绍,长廊总长度为728米,共有273个间隔,是乾隆专门为他妈妈欣赏昆明湖的雨景而建造的。 ; ; ; 刚开始走长廊的时候,我还觉得非常有趣儿,可是走着走着,我就累得走不动了,于是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实在走不动了,再走下走我就要累死了!”妈妈说:“那好吧,咱们休息一会儿吧!长廊很美,许多外国人不停地拍照着,津津有味。对于有些东西,我还是不懂。我想,等我长大以后,今天,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占地290余公顷,主要由昆明湖与万寿山两部分组成。颐和园建于1750年,原名清漪园,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6年慈嬉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后改名颐和园。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再次修复。1924年正式辟为公园。1992年被评为“世界上造景最丰富,建筑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1998年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能来到颐和园,感到很荣幸。我们从东宫门进入颐和园,经过仁寿殿,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