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课文的朗读与背诵。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作者特殊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4、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涵。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教学难点:1、 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感受作者特殊的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2、 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探究“闲人”的内涵。教学方法:朗读、感悟、合作探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间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一首明月几时有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对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愿。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说出三四句就结束)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唐)思乡之情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唐)美好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宋)真挚(美好)的祝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唐)对朋友的思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北宋)思乡之情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与他同游承天寺。二、作家作品知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豪放派代表,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三、初读课文。1、自由放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生听读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出作者的感情。3、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四、再读课文。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掌握重点字句的意思。(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乐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这里指单扇的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徒步,徐行,散步)(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承接上文,解释原因)(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而已,罢了)五、三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在初冬的夜里游承天寺?2、作者所见夜景如何?(原文)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有何特点?3、看着这样的美景,作者发出了什么感慨?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为什么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有兴致去欣赏如此空灵的月色美景呢?)4、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1、写作背景链接:嘉佑六年(1062年),苏轼开始为官。熙宁二年(1069)因上书反对新法被迫离京。后十年先后调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元丰二年(1079年),因有人故意扭曲他的诗句,苏轼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元丰七年离开黄州贬去汝州。 张怀民当时也被贬官黄州,住于城南承天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二是因为月色很美,去庙里寻张怀民一起赏月。2、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定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我们不妨仔细看看它妙在何处?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顺问:是每一个夜晚都有月,每一个地方都有竹柏吗?竹、柏、月只是一个象征美景的象征。 那些陷入宦海热衷于争夺功名利禄的人,何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更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闲人”究竟是什么人?他愿意做闲人吗?这其中也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4、为降低教学难度,先出现关键词句,再让学生体味作者的心情。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安闲自适,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六、合作探究。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同桌讨论)生1:乐观积极向上。生2:从容面对苦难。生3:豁达乐观。生4:不汲汲于名利,坦荡豁达。 在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家里,苏轼是那么与众不同的一个。再苦涩的遭遇,再难言的酸辛,再激愤的心境在他这里,都能奇妙地变作美的化身,以最美的姿态永远留于青史之中。哪怕是最平淡无味的地方,在内心芬芳的他那儿,都有风景。七、研读拓展。短短84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那你知道他这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在哪个时期真正形成并成熟的吗?就是在被贬黄州时。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更像雕塑家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以前被别人误解时,我都要沮丧好几天,跟苏轼比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心胸坦荡,就能快乐生活每一天。 生2: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这时,我们不妨像苏轼那样到自然中去释放心灵,寻求寄托,让人生更豁达。 生3:人生之路充满坎坷,我们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消极的等待、自暴自弃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像苏轼那样,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丰富自己的人生,让逆境成为塑造完美人格的雕塑家。正如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师: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八、总结课文。总结语:作者通过记叙一次月夜到承天寺游玩的经历,用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活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九、布置作业。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一句阅读小结(启示或收获):“读记承天寺夜游,我懂得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