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健康与防护用品使用衡阳市疾控中心陈建华 一 基本概念1 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factors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 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 其他危害因素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2 毒物 凡作用于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物质3 中毒 毒物侵入人体后 与人体的组织发生化学或物理作用 并在一定条件下 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 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病变 4 职业中毒 在劳动过程中由生产性 职业性 毒物引起的中毒5 劳动防护用品 指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对劳动者的人身起保护作用 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各种人身伤害或职业危害的各种用品 2013年职业病资料统计 二 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 生产性毒物的来源 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形态1 气体2 蒸气 汞蒸气3 烟尘4 雾5 粉尘 接触机会作业活动 取样 脱水切液 化验 气瓶 罐车 槽车充装 加料 清罐 清下水井 清隔油池等 装 卸剂 其他检维修 三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1 空气中毒物的浓度 浓度越高 进入机体的速度越快 进入的量越大 2 血 气分配系数 blood airpartitioncoefficient 3 水溶性 4 劳动强度 肺通气量 肺血流量 皮肤 消化道 四 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毒物本身的特性1 化学结构2 理化特性 剂量 浓度 作用时间 毒物的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与劳动强度 个体感受性 五 中毒事故分析 中毒窒息 进入该区域 个体防护缺陷 有害物超标 未戴防护用具 防护用具使用不当 防护用具失效 存在有害物释放源 通风缺陷 检测缺陷 六 中毒预防 预防中毒综和措施1组织管理措施 加强领导 重视预防中毒工作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卫生法规和标准 合理组织劳动 尽量减少工人接触生产性毒物的时间 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 2预防中毒技术措施预防中毒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 在生产中尽可能使用低毒物料 采用能够消除或减少生产性毒物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 采用有效的通风排毒措施 实现消除或降低毒物浓度 预防职业中毒的目的 消除毒物脱离接触 采用可弃掉有毒物质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 使工人脱离与有毒物质的接触 实现第一级预防是实现预防职业中毒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控制和降低毒物浓度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直接关系到职业中毒的发生 因此 降低作业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将其恒定控制在最高容许浓度下 是预防职业中毒的关键 其中 以无毒 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 高毒的物料或工艺 生产过程密闭化 控制有毒物质不逸散到车间空气中 将逸散的毒物及时有效的排出或清除作业现场是控制空气中毒物浓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以无毒 低毒的物料或工艺代替有毒 高毒的物料或工艺 尤其是以无毒代替有毒是防毒方面的一个重要科研方向 生产设备的管道化 密闭化和机械化 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 或者把敞口设备改为密闭的设备 控制毒物发生源 不使毒物向外逸散是防止有毒气体和粉尘外逸的有效措施 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或清除作业现场 其中局部排风效果最好 最为常用 厂区内车间的布局和车间内生产设备的布局要有利于控制有毒物质的扩散 其中隔离操作和仪表控制 自动化 即把生产设备和工人操作地点隔离开来 有两种做法 一种把生产设备放在隔离室内 另一种把工人操作地点放在操作室内 3个体防护措施 防毒口罩和防毒面具 防护服4 卫生保健措施 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卫生教育 个人卫生和个人卫生措施 5 监督监测管理制度 预防性卫生监督 工业卫生 三同时 定点管理定期监测 有毒气体测定是指对车间 工作地点 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的测定 可以标示毒害程度 是评价劳动条件 采取防毒措施的依据 可以判明防毒技术措施的效果 以便改进 可以直接反映防毒措施实施状况 便于防毒管理的日常检查 6 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修制度例如检修设备与处理事故隐患的清除物料 通风排毒 防护监护等制度 进入容器 地沟 坑 槽工作的防毒与监护制度 都是防止急性中毒事故的重要措施 对有毒 剧毒物料的保管贮运 领用登记制度 则是防止误用的必要措施 七 劳动防护用品分类按防护部位分 头部 呼吸器官 眼面部 听觉 手部 足部 躯干 护肤 防坠落 防护器具1 分类与选择防尘呼吸护具有三种基本类型空气净化式防毒呼吸护具导管式 过滤式 过滤式防毒面具 直接式过滤式防微粒口罩自吸式送风机式呼吸定量供气式护具送风式按需供气式 隔离式 复合供气式自救器空气呼吸器生氧式自给式氧气呼吸器开放式 隔离式 循环式 有害物的识别 有害大气环境 氧气含量 19 过滤式呼吸装备 隔离式呼吸装备 有害物浓度 1000PPm 不同环境中呼吸装备的选用 否是 防护器具的选用 对于狭小的有限空间作业 不宜选用空气呼吸器 根据现场条件可选用长管呼吸器 对不适宜选用长管呼吸器的 必须选择采用外接风源 高强度送风管的呼吸器具 如压力式长管呼吸器具 1 使用前应检查全套面具气密性 方法 戴好面具用手或橡皮塞堵上滤毒罐进气孔 深呼吸 如感觉憋闷 则此套面具气密良好 可用 否则应更换 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 2 佩戴时如闻到毒气微弱气味 应立即离开有毒区域 3 有毒区的氧气占体积18 以下 或有毒气体浓度占总体积2 以上时 则滤毒罐不能起防护作用 因此 使用前应进行作业区有害气体浓度检测 4 5 滤毒罐标有罐的总重量 药剂极易吸潮失效 每次用前需重新称量 当罐总重量超过原重量20克时 应停止使用 5 两次使用间隔时间在一天以上 应将滤毒罐的螺帽盖拧上 塞上橡皮塞保持密闭 以免受潮失效 6 滤毒罐应储存于干燥 清洁 空气新鲜的场所 严防潮湿 过热 有效期为五年 超过五年应重新鉴定 7 防毒面具一般不能用于槽 罐等密闭容器的工作环境 8 应根据GB2890 82 过滤式防毒面具 防护对象举例选择相应色别的滤毒罐 滤毒罐色别的选择 应根据GB2890 82 过滤式防毒面具 防护对象举例选择相应色别的滤毒罐 1L号罐 绿加白道 氢氰酸 光气 苯 溴甲烷 二氯甲烷 毒烟 毒雾 1号罐 绿色 氢氰酸 光气 苯 溴甲烷 二氯甲烷 磷化氢 3号罐 褐色 防有机气体 如苯 氯气 丙酮 醇类 苯胺类 二硫化碳 四氯化碳 氯甲烷 氯仿 溴甲烷 硝基烷 氯化苦 4号罐 灰色 防氨和硫化氢 5号罐 白色 防一氧化碳 6号罐 黑色 汞蒸气 7号罐 黄色 防酸性气体 如二氧化硫 氯气 硫化氢 氮的氧化物 8号罐 兰色 硫化氢 1 面罩橡皮硬化 有砂眼 裂纹 镜片裂纹 2 导气软管硬化 变形 有砂眼 裂纹 3 滤毒罐摇动有响声 4 5 滤毒罐称重超过原重量20克时 5 滤毒罐有效期超过5年 未鉴定的 6 正确佩戴后进入毒区 闻有异味的 7 气密性实验不合格的 属如下情况 应立即停止使用 储存环境 远离尘埃 光照 高温或低温 潮湿 化学物质 腐蚀性和危险的物质 环境温度应在15 至30 之间 环境必须干燥 无毒气或蒸汽散发 巴固过滤式 防尘滤盒等级 P1 P2 P3P1 过滤效果低于95 惰性物质颗粒 P2 过滤效果97 低毒性颗粒 P3 过滤效果达到99 95 有毒颗粒 防毒气滤盒等级 等级1 等级2 等级3 等级1 吸收能力低 最高允许毒气浓度0 1 与半面罩相配使用 过滤效果良好 等级2 吸收能力中等 最高允许毒气浓度0 5 中等容量滤盒 250 300 450cc 与全面罩相配使用 等级3 吸收能力高 最高允许毒气浓度1 大容量滤盒 1800cc 滤盒防护对象 滤盒防护对象 长管式呼吸器的使用 长管呼吸器使用方法 1 佩戴长管呼吸器前先检查整套长管呼吸器外表有无缺损 检查面罩视镜是否干净 然后取下面罩戴在头上用手捂住吸气口 如感到憋气 则证明该面罩气密性良好 可以使用 否则查明原因或另换面罩 2 面罩接上长管将长管吸气口堵上 用力吸气 若感到憋气则说明长管气密性良好可用 3 导气软管的进气端应放在远离有毒区域空气新鲜的上风口 进气口离开地面5cm以上并固定上 设专人看护 软管要平直 不得打折 严禁被压踩 使用人员在作业中也要注意不要踩到自己或他人的软管 使用中也要防止锐物割破导气 4 面罩及导气管不得粘带油脂 不得在高温环境下使用长管呼吸器 5 使用过程中严禁摘下面罩 口内有异味 立即停止工作 撤离有毒区 一 使用前快速检查1 气瓶压力完全打开气瓶阀 压力必须显示260至300Kg之间 2 气密性关上气瓶阀 观察压力表 在一分钟内压力下降不得大于20Kg 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说明 巴固C 900 3 报警哨3 1从面罩上卸下供气阀 3 2把手放在供气阀出气口 使空气泄漏 3 3观察压力表 在压力低于55 5Kg时 报警哨必须响 二 佩戴1 调节背带整个背板的调节分为两步 1 1把整套装置背在身上 往下拉装在两边肩带上的环形垫圈 使之贴近背部 1 2拉紧腰带 使其完全贴合腰部 2 佩戴面罩2 1将面罩的目镜部分朝下 套上颈部束带 2 2将面罩由下颚部套入 并用束带束住头部 2 3由上至下调节束带 使其束紧 注意不要太紧 2 4用掌心堵住面罩接口 吸气然后屏住呼吸 使用者应感觉到面罩紧贴脸部 直到恢复呼吸为止 或用手掌封住面罩接口并呼吸 如感到无法呼吸 说明密封良好来测试面罩的气密性 如感觉面罩并未贴近脸部 再调节束带并重复实验 3 将供气阀连接在面罩上的接口处 三 使用1 把气瓶阀完全打开 检查气瓶压力到位 整套呼吸器已可使用 2 注意经常查看压力表 在报警开始时 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四 使用后1 同时按供气阀的2个按钮卸下供气阀 2 用拇指搬开头带扳扣 使束带放松 将拇指插入面罩和下颚之间 小心将面罩朝上脱下 拿下面罩 3 关上气瓶阀 4 按供气阀的控制按钮排空整个系统 5 松开腰带6 松开肩带 小心卸下整套呼吸装置 通过对炼厂各生产单位 仪表 钳工 电修 车队除外 岗位员工接触影响职业健康生产性危害因素调查情况的统计 数据如下 接触低温 男58人 女102 接触放射线 男15 女10人 接触粉尘 男144 女116 接触腐蚀性物质 男89 女96人 接触高温 男187 女106人 接触易燃易爆物 男263 女144人 接触有毒物质 男352 女234人 接触噪声 男287 女188 接触窒息性气体 男42 女23人 针对接触高温和低温岗位 为班组或岗位配备耐高温手套和防低温冻伤手套 对接触粉尘作业的个人 要配备防尘口罩 纱布口罩不得作防尘口罩使用 其中装置打扫卫生除外 对接触噪声的个人应配发耳塞或耳罩 对接触腐蚀性物质 放射线 强光 炉火 弧光等 的岗位或个人 配发防酸碱 化学液 灼伤护目镜 防放射线护目镜 防紫 红 外线护目镜 可能灼伤面部的 应配发防护屏 有中毒危险的 应配发防毒面具 八 中毒急救 伤情的判断判断伤情主要是检查伤员的心跳 呼吸和瞳孔等三大体征 并观察其神志 垂危伤员呼吸则多变快 变浅或不规则 而伤势沉重的伤员 神志模糊或出现昏迷 瞳孔遇光线刺激 可不收缩或反应迟钝 对外来刺激没有反应 人工呼吸在施行人工呼吸前 先要将伤员迅速地搬到附近安全 通风的地方 再将伤员领口解开 腰带放松 脱掉鞋 并注意保暖 口腔里若有尘土 血块 痰液 假牙等 应完全吸出或取出 现场急救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有三种 口对口吹气法这是效果最好 操作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操作前使伤员仰卧 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 一手托起伤员的下颌 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 另一手将其鼻孔捏住 以免吹气时 从鼻孔漏气 自己深吸一口气 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 造成伤员吸气 然后松开捏鼻子的手 并用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 如此有节奏地 均匀地反复进行 每分钟约吹16 20次 如图所示 人工呼吸注意事项1 施行对口对口吹气时 救护者与伤员嘴与嘴要对紧 以免漏气 吹气的大小 应注意在刚开始时吹气压力可略大些 频率稍快些 10 20次后 应逐步将压力减小 以维持胸部有隆起最为合适 救护者与伤员的嘴间是否要放块布以避免直接接触的问题 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有条件时 可放二层纱布或一块手帕隔开 但以不影响空气出入为原则 2 人工呼吸法适用于电休克 中毒窒息或外伤性窒息等所引起的呼吸停止 操作时应注意心跳情况 如心跳停止 应与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进行 3 施行人工呼吸法 有时要持续较长时间 甚至数小时才能把伤员救过来 施行时间的长短 以自主性呼吸得以恢复或出现死亡征象为原则 胸外心脏挤压法要点在作胸外心脏挤压前 应先作心前区捶击术 使伤员取头低脚高位 术者以左手掌置于伤员心前区 右手握拳在左手背捶击3 5次 每次间隔l一2秒 捶击的主要目的是使物理能转换为电能 以助于心脏复跳 如果捶击无效 应及时 正确地作胸外心脏挤压 其要点是 1 伤员应仰卧于木板或地上 操作前的准备同人工呼吸法 2 正确的按压部位是在胸骨下l 3处 救护者在伤员的右侧 手掌面与前臂垂直 一手掌面压在另一手的背面上 使双手重叠 如所示 3 按压方向 双手重叠 于伤员胸骨下段 以双肘和臂肩力有节奏地 冲击地向脊柱方向力挤压使胸骨压下3 4cm 有胸骨下陷的感觉就可以了 挤压后 应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便心脏舒张 4 按压次数 以每分钟80 100次为宜 按压过快 心脏舒张不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细胞衰老特征
- 手术室标本管理
- 保安物质采购方案(3篇)
- 土壤化学氧化技术
- 公司研发投入规划方案(3篇)
- 餐厅加宽设计方案(3篇)
- 细胞分化教材分析
- 聚变堆氚自持-洞察及研究
- 头颈部肿瘤诊断
- 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汇报范文
- 建设工程设备(材料)供应招标文件范本
- 牙体解剖生理 牙位记录(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 烹饪论文及烹饪技师毕业论文
- Docker:容器与容器云(第2版)
- 克制冲动情绪预防激情犯罪
- 新大纺织材料学教案12纺织材料的电磁学性质
- 结构方程模型的初级应用
- 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展示活动组委会
- 工程变更管理制度含旧产品变更管理流程图
- 幼升小语文习题
- 伤寒论原文-可直接打印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