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 加 法 和 减 法第一课时 5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至第41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学生回答后师板书。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1、谈话: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挂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三句话)2、思考: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读算式:3加2等于5。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1、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交流: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指名小朋友练说。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最后说说是怎样算的。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2、“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画圈圈的方法计算呢!小朋友!你能和它比一比吗?3、“想想做做”第3题。生独立完成。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画圈圈、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5、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五、巩固练习。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6题)。六、总结七、作业: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5以内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3、交流: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出示情境挂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师:从5人中去掉2人,可以用减法计算。(板书:5-2=3)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5个里面去掉2。从总数里“去掉”一些,就用减法计算。2、“试一试”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去圆圈的方法,再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开火车口答。4、“想想做做”第4题。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5、“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卡片学生口答。6、指导学生练习书写“想想做做”第6题。四、总结。 五、作业:补充习题第三课时 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4-45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3= 1+4= 4-3= 5-1= 3-2= 4-2= 3+1= 1+1= 2+2= 5-4=2、看计数器写数。3、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二、探究新知:1、探究例1。(1)依次出示例题的两幅图,指名说说图意。(2)问:还有几人?要算“还有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2、探究例2: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交流: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没有用什么表示?所以5+0=5. 3、教学“想一想”。(1)(出示0+3)思考:本来一个也没有,加上3个后,一共是几个?所以0+3等于几?(2)(出示3-0)思考:从3个里面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也没有去掉,结果还剩几个?得数是几?(3)同桌相互说两题的思考过程。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先说清图意,列式计算后,再让学生结合图意解释计算过程。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4、“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先同桌讨论,再小组交流,看答案一样吗?6、指导学生书写“想想做做”第6题。展示学生书写,比一比。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五、作业:补充习题第四课时 练习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练习五。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已学的加、减法(5以内),能熟练地口算。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朋友已经学习了5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计算最棒!二、 处理练习。1、先比一比谁口算最快。(口算卡或训练听算)5+0 2+3 1+4 3+14-3 2-2 4-1 3-0 2、练习五1。(1)让学生说说图意,并根据图列出相对应的算式。(2)集体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3、练习五2。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帮助小鸡找家,用线连一连。4、练习五3。(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比较5+0、5-0,强调: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是得原数。(3)比较3+1、1+3,渗透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练习4。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中还画了些什么?说给大家听听!(1) 根据图,小朋友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列一个加法算式。(2) 集体交流,说说你列的算式表示的含义。(3) 学生独立列出第二幅图的减法算式。(4) 集体交流算式表示的含义。6、练习五5。学生描红并算一算,小组交流。三、 总结。四、 作业:补充习题第五课时 和是6、7的加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第48-4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教学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填一填:6、7的分与合。二、探索1、教学例题。(1)出示学生植树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2)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问:1+5表示什么意思?5+1又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得数都是几?你是怎样知道的?质疑;为什么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算式,而得数却相同?(这幅图算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把5个人和1个人合起来是6,也可以把1个人和5个人合起来也是6。)(3)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4)小结。2、教学试一试。(1)出示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再独立完成填空。(2)全班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算的?(3)小结:刚才我们看一幅图列出了两道算式,两道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了位置,得数不变。3、“想想做做”第1题摆一摆,填一填。让同桌学生用学具照样子摆一摆,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三、巩固1、“想想做做”第3题-青蛙跳伞。(出示青蛙跳伞图)叙述:青蛙王国正在进行跳伞表演,可下面有两个湖,小青蛙不知道该往哪个湖里跳,聪明的小朋友,请你帮帮它们。学生弄清题意后用线连一连。2、“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口算,订正时说说每组题有什么特点?3、同桌合作完成第5题。4、指导学生有序完成第6题,培养思考习惯。5、指导学生书写第7题。个别辅导。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五?作业:补充习题第六课时 被减数是6、7的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页例题、“试一试”,第50-5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巩固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教学重点: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教学难点:自己探索减法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以听算的形式进行)3+2= 3+3= 3-3= 4+3=2+5= 4-2= 5+1= 1+6=3-1= 5-3= 4-3= 3-3= 2、学生说出6和7的分与合。二、自主探究1、学生观察情景图(挂出)。(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2)问:一共有6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板书:6-4,6-2)(3)问:6-4表示什么意思?6-2表示什么意思?你怎样算出它们的结果?师板书计算结果。(4)观察算式:学生说出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比较两道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试一试”出示萝卜图。问:一共有几个萝卜,分成了几部分?左边几个?右边几个?如果去掉左边的5个,就剩下哪一部分?怎样列式?为什么?如果去掉右边怎样列式?师板书:7-2=5 7-5=2 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写出两道减法算式。三、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2) 结合图意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集体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小组交流。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口算在书上,集体反馈,小结学生的计算情况。5、“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数字卡片,教师示范,学生同桌合作完成。6、“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你的列式,答案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想。7、“想想做做”第7题。学生独立描红算一算,师巡视指导。五、总结。六、作业:补充习题第七课时 练习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页练习六.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加、减法,能熟练地口算。2、比较熟练地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初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应联系。3、通过练习,培养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看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朋友已经学过了一些数学知识,知道了看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或两道减法算式,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练习课。(板式:练习六)二、复习。1、口算。7+0= 3+3 = 5-3= 2+5=3+2= 6-2= 5-4= 2+2=3+4= 6-3= 7-6= 1+6=口算完后选择2+5、7-6,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2、 动手操作:摆学具列算式。(1)请小朋友在桌上摆小棒,左边摆3根,右边摆4根。指名列算式交流。(2)请小朋友在桌上摆6个圆,用一根小棒隔成左边4个,右边2个。指名列算式交流。三、处理练习六。1、练习六1。小组拿出数字卡片,相互合作完成。2、 练习六2、。人先用数字卡片示范,然后学生同桌互动。3、 练习六3。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学生计算情况,错误的小朋友再给一次口算机会,个别辅导。4、 练习六4。让学生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5、 练习六5。出示挂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怎样列式,学生对自己的列式作简单的解释,并交流算法。6、 练习六6。出示挂图,引导学生:图中画的是什么?一共有几个足球?踢进了几个?还有几个没踢?你能列出减法算式吗?你是怎么算的?集体交流。7、 练习六7。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图中有些什么?回答(1)、(2)。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分小组先讨论,然后集体交流。8、练习六8。(1)帮助学生一起寻找规律。(2)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四、练习小结。五、作业:补充习题 第八课时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455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4= 7-2= 5+1= 6-2=4+3= 7-5= 1+5= 6-4=2、学生说出8的分与合。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1、教学例题(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景图,问:图上画的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水中?有几个小朋友在岸上?(2)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该用什么方法?谁会列式?(板书)5+3表示什么意思?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3+5=8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算的?(3)问:图上一共有8个人,去掉在岸上的3人,要算有多少人在水里,该怎样列式?(板书)8-3表示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算的?根据图的意思,你还能列出一道减法算式吗?(板书)8-5表示什么意思?(4)小结:根据一幅图,不但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这四道算式是有联系的。2、教学“试一试”(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三、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想想做做”第2题。 指导学生动手摆一摆,看看一共摆了几组。3、“想想做做”第3、4题。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4、想想做做第5题。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多说出几道算式。五、 全课总结六、 作业:补充习题第九课时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与减法。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6+2= 2+4= 6-4= 3+4= 7-3=0+8= 8-6= 3+5= 8-4= 3+2=2、摆一摆,列算式。学生左边摆6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提问:可以列成怎样的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3、口答9的组成。引导学生有序地回答。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二、教学新知识。1、教学55页例题。(1)出示例题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跳高?有机个小朋友在观看?(2)问:要算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谁会列出算式?(学生回答,板书:8+1=9或1+8=9。)(3)根据图,小朋友还会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算式,板书:9-1=8,9-8=1(4)讨论两道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小结: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2、教学试一试。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圆片,操作:把9个圆片分成两堆,说出四道算式。(1)同桌小朋友可以合作完成。(2)集体交流,指名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说出你是怎样分的?(3)学生写出算式,同桌相互读一读算式,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1)让小朋友拿出数字卡片。请小朋友把这些数字卡片中加起来等于9的两个数排在一起,看谁排得快?同桌小朋友可以合作完成。(2)集体交流。排在一起的两个数说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你有几种排法?2、想想做做2。师先说明题意,用9减每个泡泡上的数,学生自己口算,然后同位练说。3、想想做做3。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4、想想做做4。要求学生有条理地写出得数是9的所有加法算式和 9减几的所有减法算式,板书并齐读算式。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补充习题第十课时 练习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练习七。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加深8和9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用加、减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学生口述得数是8的算式及相应的减法算式。2、学生口述得数是9的算式及相应的减法算式。3、小结引入今天的练习课。二、处理练习。1、练习七1。方法:分小组活动,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相应的算式。2、练习七2。方法:限时完成,反馈学生的口算速度与正确率。3、练习七3。(1)引导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2)学生相互交流,从每个门里各能拉出哪些卡片?说出你是怎样想的?4、练习七4。(1)师说明题目的要求,教育学生一定要按要求进行。(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练习七5。(1)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练说,组织交流。6、练习七6。(1)分析题意,找出数字信息:一共有8盆花,已经浇了4盆。(2)题目提出问题:还有几盆花没有浇?你怎样列式?集体交流7、练习七7。(1)引导学生先弄清所拼成图案需要几块正方体?(2)学生观察哪两堆积木可以拼成,用线连一连。(3)集体交流,并用积木实际操作一下,验证自己的判断。三、课堂小结。四、作业:补充习题第十一课时 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内容教学目的:1、学习并归纳有关10的所有加减法算式。2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加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的加法及其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整理归纳出得数是10的所有加法算式及相应的减法算式。教学过程:一、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体育课都做些什么活动?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到足球场看一看,那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仔细观察图画,说一说图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分四人小组讨论,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B、师:谁能根据图画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再根据你所列的加法算式列两个减法算式。请大家试一试。C、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怎么列式的?板书: 6+410 4+610 10-64 10-46请学生说清楚式子中的4、6、10分别表示什么?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二、 动手动脑,加深印象师:请同学们拿出10个小花片,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抛花片,其他三个同学记录,根据每次抛的结果写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比一比哪个小组写的又多又快又正确。请每个小组派一个同学来汇报你们合作的结果。老师最后把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有序的整理写在黑板上,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三、 想想做做,巩固联系1、第1题:做游戏,找朋友。老师拿出一张卡片,学生就要找出能与该数字凑成10的数字卡片并说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2、第2题:同桌同学合作完成。一个人报算式一个人说答案。3、第3题: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校对答案。4、第4题:比一比,看谁说得多。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总结、归纳有关10的加法及10减几。5、第5、6题:先指名说说图意,注意以应用题的语言来描述,再列出算式。(6+3=9 10-3=7)四、小结 五、作业:补充习题第十二课时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61至62页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实际问题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培养符号感。3、经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用括线和问号呈现问题的机构,会用加减法计算。教学难点:会用加减法解决括线和问号呈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 导入1、口算。(略)2、看图列式: 二、新授1、教学例题(1) (出示例题图)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2) 教师在下面板书大括号。问:你知道这个新朋友叫什么吗?师:我们的心朋友叫打括号,意思是把两部分合起来。 (3) 问:你能完整的说一说这幅图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吗?(板书:?)提问:如何列式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指名回答,板书)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包括括线和问号)。问:这幅图与刚才的图有什么不同?(2)、 问:在这道题例,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指名回答)(3)、提问:你能完整的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你会列式计算吗?(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三、巩固1、“想想做做”第1、2题先说说图意,再请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指名说算式,集体订正。2、“想想做做”第3题给学生读题,提问:题中有哪两个已知条件?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回答。请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 总结五、 做作业:补充习题第十三课时 求未知加数教学内容:教材第62至63页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2 、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引入1、 复习10的组成。2、 引入。二、 新授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问:盒子里有几个格子?盒子里放了几个苹果?再放几个苹果就满10个了?板书:8+()=10。揭题:()里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2、齐读算式。问:括号里应该填几呢?(板书:2)你是怎么知道的?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听。3、全班交流方法。4、小结:从小组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三、巩固1、“想想做做”1先理解题意,指导完成第1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想想做做”2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括号里所填的数是怎么想到的。3、“想想做做”3、4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总结 五、作业补充习题第十四课时 练习八教学内容:教材第64至65页内容教学目的:1、 通过练习巩固10以内的所有加减法。2、 通过习题巩固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的方法。3、 通过习题巩固求解未知加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好吗?小朋友来比赛,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长,好不好?请小朋友准备好,要开始了。用第3题的练习作为开火车的题目,让四列小火车比赛,看哪列小火车接得最长,跑得最快。二、练习1、第1题(出示图)通过一图四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体会加减法的联系。7+3=10 3+7=1010-3=7 10-7=32、第2题:小蜜蜂采花粉让学生先口算,再把算式和相应的花用线连一连。3、第4题:在圈里填上“”“7 57 9-454、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图意、算式以及列式时是怎么想的。5、第6题让学生通过10减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采走的越多,剩下的越少。6、第7题让学生先与同桌说说括号里填几,是怎么想的,然后再独立完成,可以适当增加这类的口算练习,为学习“凑十加”打好基础。三、总结在今天的课堂中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补充习题第十五课时 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第66至67页内容教学目的: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体会和认识运算顺序,学会计算。3、让学生开展讨论,寻找生活中要用到连加、连减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中间得数的意义,在计算中记住中间得数。教学过程:一、 谈话引入师:小朋友,这一节课我们去农家乐园逛一逛,顺便摘些新鲜的蔬菜回家。现在请跟我出发吧!二、展开新课(一)、去南瓜园,理解连加1、看一看、说一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先请每个学生自己小声说一说运南瓜的过程,再指名说一说。2、找一找、想一想。问:在运南瓜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数字?(板书:4 2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算一共运来多少个南瓜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用加法?在这个算式中为什么用到两个“”?(根据学生回答,在三个数字中补充两个加号。)3、认一认、议一议。齐读算式:四加二再加一。讨论:这道题跟以前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指出: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它“连加算式”。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小组里互相说说。全班交流算法,老师把板书补充完整。齐说计算过程。4、小结:计算三个数连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算出结果。5、做一做。“想想做做”第1题的连加题,完成填空。(二)、去丝瓜园,理解连减。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2、分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以下要求:(1)完整描述图意。(2)讨论算法,列出算式。(3)完整叙述计算过程。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的3个问题,鼓励其它组补充。4、师完成板书。(提问:式中为什么用“8”去减?)减3表示什么意思?再减1呢?5、问: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什么算式?(板书:连减)6、齐读算式。问:这道题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再算什么?7、“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第2小题。三、巩固应用1、想想做做第2、3题。(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说说图的意思,再独立完成填空。(2)做完后,4人小组互相看看,发现有不同的填法互相说说理由。2、想想做做第4、5、6题。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算法或想法。四、总结五、作业:补充习题第十六课时 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68至69页内容教学目的: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较熟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图意及初步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引入1、口算(连加连减)2、看图列式(连加连减)。二、展开1、(出示例题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2、师:数一数车上原来有几个人?下车几个人?怎样列式?又上来3个人呢?谁能列出算式?板书:7-2+33、师:这道题跟我们昨天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做加减混合算式。(揭题)4、师:谁会读这个算式的?指名读,齐读。5、师:看看图上的意思,想想7-2+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指名完整的说说计算过程。7、总结: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8、试一试:师:小朋友们计算得很认真,老师带你们去植树!请看“想想做做”第1题,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2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后,再列式计算,同桌交流。三、巩固1、想想做做2:让学生结合图意先说52是什么意思,再连贯地说说图意,填方框,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算出最后结果的。2、想想做做3、4:组织学生同桌交流,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做完互相检查。3、想想做做5:可以让学生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四、总结: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有什么收获?你怎样学到的?五、作业:补充习题第十七课时 练习九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习题巩固所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知识。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 引入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做一个青蛙跳的游戏,好吗?小朋友来比赛,看哪一组的小青蛙跳得又快又远。用第1题的练习作为游戏的题目,让两组小青蛙比赛,看哪组小青蛙跳得最快最远。二、练习1、第2题通过此题可以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算式题的计算。组织学生交流,每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6+2=10 10-4+3=97-2+4=9 8+2-6=45+5-3=7 10-1-4=52、第3题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9-44 2+8=10 0+99 8-52 10-183、第4题(1)理解题意:把横行、竖行上的数分别相加。(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2+5=8 3+2+4=93+2+4=9 5+2+1=8 2+4+3=93+5+2=10 2+2+4=8 4+1+3=84、第5题写一写,算一算:5+4-2=7 10-6-4=0 三、总结 四、作业:补充习题第十八课时 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71至73页内容教学目的: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法计算。2、整理10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并在表中寻找一些规律。3、通过一图四式复习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 明确复习的内容和要求(板书课题)二、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1、第1题做题时注意交流列式的想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省医疗服务评价中心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才招聘262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渭南光明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河南新乡市辉县市大成高级中学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贵州安顺市推进东西部协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公开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法律专业校园春季专项招聘20人笔试题库历年考点版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北咸宁市赤壁市教师招聘2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黑龙江绥化望奎县事业单位招聘7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河北保定市雄安新区雄县事业单位招聘89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政府人员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GB/T 45906.8-2025变电站二次系统第8部分:电气操作防误
- CRT2000 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使用说明书-V1.0
- 文旅演艺活动
- 最高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关于行政审判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会议纪要
- 足球场的运营可行性方案
- GB/T 2881-2023工业硅
- 有限合伙份额质押合同完整版(包含质押登记公证手续)
- GB/T 43299-2023机动车玻璃电加热性能试验方法
- 马工程经济法学教学
- 肠道微生态与人体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