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届初三语文练习-文言文(1) 1、陈涉世家(司马迁)(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今亡亦死 (2)宜多应者 (3) 会天大雨 (4)发闾左谪戍渔阳 (5)念鬼 (6)旦日,卒中往往语 (7)为天下唱 (8)尉果笞广 (9)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10)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1)从民欲也 (12) 辍耕之垄上 (13) 若为佣耕 (14)夜篝火 (15)此教我先威众耳 (16)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7)比至陈 (18)刑其长吏 (19)固以怪之矣 (20)陈胜王 (21)将军身披坚执锐 (22)乃丹书帛曰 (23)忿恚尉 (24)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25)今或闻无罪 (26)发闾左谪戍渔阳 (27)度已失期 (28)吴广素爱人 (29)召令徒属曰 (30)死即举大名耳 (31)陈涉少时 (32)怅恨久之 (33)辍耕之垄上 (34)等死 (35)死国可乎 (36)召令徒属 答案:(一)、(1)逃亡(2) (2)响应 应当(3)会适逢(恰巧遇到、正好、正赶上)(4)同谪(5)考虑、思索(6)旦日明天(第二天) (7)唱,通“倡”,首发 (8)用鞭打 (9)一起(10)十分之六七(11)愿望 (12)去、往 (13)你 (14)用笼子罩 (15)威服 (16)难道 (17)等到 (18)惩罚(19)认为怪异 (20)为王 (21)指武器 (22)用丹砂 (23)使恼怒(24)、编次。(25)有人。(26)指代平民 (27)估计、揣测 (28)素:向来(29)部属 (30)发动,发起 31.少:年轻;32.恨:叹恨(怨恨);33.辍:停止 (34)同样(35)为而死 (37)召集X|k | B| 1 . c|O |m (二)比较加点词语的不同用法。(1) 之 辍耕之龚上( )怅恨久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人怜之( )(2)死等死( ) 死国可乎( )(3)以以激怒其众( ) 祭以尉首( )扶苏以数谏故( )(4)而夺而杀尉( )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答案:(二)、(1)去、往;音节助词;的;代项燕(2)死亡;为而死(3)来;用;因为(4)表承接;表转折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置人所罾鱼腹中(3) 天下苦秦久矣。 (4)等死,死国可乎?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失期,法皆斩 X|k | B| 1 . c|O |m(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8)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10)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1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13)苟富贵,无相忘 (15)陈胜佐之,并杀两尉。答案:(三)、(1)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3)全国人民长期受秦王朝的压迫,痛苦不堪。(或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4)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5)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6)误了期限,按秦王朝的军法,就要杀头。(7)如今果真我们这些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8)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意对即可) (9)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10)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11)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或: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疆而死的人,本来占十分之六七。(错、漏译关键词:如借第等,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12)(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13)假如有一日我们做官发财了,可不要忘记了我们穷哥们 (14)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15)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四)问答题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C、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 D、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2、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恨久之 B、世杀之 C、杜少府之任蜀州 D、天下之忧而忧3、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4、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w W w .x K b 1.c o M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5、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6、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逃走 B、(项燕)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戴C、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首发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书:书信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 稍稍宾客其父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10、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1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12、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3、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http:/w ww.xk b1. com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 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15、下列各句中不能表现陈胜的谋略的一项是( )A.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D.(又间令吴广)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17、选出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D陈胜、吴广乃谋曰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18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 (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 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 D失期,法皆斩(之)。20、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A、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B、尝与人佣耕: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C、苟富贵,无相忘:假如今后有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咱们。D、怅恨久之,曰:陈涉停了很久才说。2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今亡亦死 河曲智叟亡以应 B、固以怪之矣 先帝不以臣卑鄙C、宜多应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D、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2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平时)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B、夺而杀尉 (表承接)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C、广故数言欲亡(死亡)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D、尉果笞广(用竹板打)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广故数言欲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等死,死国可乎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属予作文以记之24、读下面各组句子,指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组: ( ) ( )A为坛而盟 山盟海誓 B死即举大名耳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C吴广为都尉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从民欲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5、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新课 标 第 一 网A.广故数言欲亡 河曲知叟亡以应 B.以激怒其众 策之不以其道 C.夺而杀尉 温故而知新 D.陈胜佐之 何陋之有26、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A旦日,卒中往往语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C诚宜开张圣听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7、对文段(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叙述起义的过程,揭露秦王朝对人民残暴的统治。B交代起义的原因,说明陈胜、吴广善于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举行大事。C叙述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D交代起义的方法,说明陈胜、吴广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发动起义。28、选出句式与“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A、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B、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C、书非借不能读也 D、陈胜者,阳城人也。29、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C、皆指目陈胜 卜者知其指意 D、之次所旁丛祠中 皆次当行3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31、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曰 B、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C、得鱼腹中书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帝丛祠中 时时而间进32、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逃亡)亦死 B楚人怜(可怜)之 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33、词义相近的项是 ( ) A道:道不通得 道者多助 B举:举大计亦死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等:等死,死国可乎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数:扶苏以数谏故 骑千余卒数万人34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二世杀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 杀之以应陈涉C其:百姓多闻其贤 俱其不已也 D为:项燕为楚将 皆次当行,为屯长35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 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36、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皆次当行 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丹书帛曰 得鱼腹中书C上使外将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宜多应者 功宜为王37、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为屯长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扶苏以数谏故 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乃行卜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楚人怜之 然足下卜之鬼乎3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A好像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B如果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那么怎么能够富贵呢?C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D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懂得什么是富贵呢?39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 新| 课 |标|第 |一| 网 A现在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为国事而死,好吗?B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C如果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让秦灭亡可以吗?D现在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等着死,不如为国而死,好吗?40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A或者把他杀死,或者让他逃跑。 B有人让他死,有人让他逃跑。C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D或许以为他死,或许以为他逃跑了。4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又在这时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中的祠庙里。B又隔了一会儿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木隐蔽的祠庙里。C又暗中让吴广的部下躲在树丛的祠庙中。D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隐蔽的祠庙中。42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A太阳升起的时候,士兵到处谈论,都指着陈胜的眼睛。B第二天早晨,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C第二天早晨,士兵们来来往往,都指着陈胜的眼睛。D元旦那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43.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4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X k B 1 . c o m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4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 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4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 B.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答案:(四)1A(苟:如果) 2C(均为动词“到”“往”) 3D(均为“屡次、多次”)4C(“等死”应为“同样是死”) 5B(“鸿鹄之志”是陈胜年轻时的抱负,而不是吴广的) 6、B 7、C 8、D 9、B 10、D 11、A12、C 13、A 14.C 15.A 16. D 17D 18D 20、D 21.C 22.C 23、 D 24、A 、C 25.C26、B 27、C 28、 D 29、A 30、C 31、A 32、B 33、C 34、B 35、D 36D 37C 38、C 39、B 40、C 41、D 42、B 43. C 45、C 46B 47. A(应该)(五)填空题1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选段记述了陈胜、吴广“举大计”的起因及准备过程。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农民起义,必然在思想、组织、行动纲领等方面存在许多缺欠。此外,他们准备过程中还明显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从 、 、 等可以看出来。3.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 ”并提出了“ ”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答案:(五)填空题1.直接原因:(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2 行卜、念鬼、狐鸣3.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六)简答题1.选文中体现起义领袖勇于打破封建尊卑观念,善于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 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6文章开头同时列出陈胜、吴广二人的姓名、籍贯、表字,文中写了二人合谋举事等内容,能否据此把本文看成是二人的合传,名为陈涉吴广世家? 7选段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8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9.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偶然性: 必然性: 10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11.说说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 13陈涉与佣者的这段对话主要说明了什么? 14、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 15、陈涉世家醉翁亭记都有一个加点的“醉”字。陈涉世家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7、文意梳理:陈胜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导火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这根导火线,会不会有陈胜起义呢? 18.问题探讨: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有人认为,这些准备是对人民的欺骗,是不可取的,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21.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答案:(六)简答题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3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4.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5.抓住时机;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6、不能。陈涉在起义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且建立了政权。在后来扩大起义成果的战斗中吴广并未发挥积极作用。7.答案要点:(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 (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8.答案要点:(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9.答案: 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意思对即可)10.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只答后一句也可) 11感激拥戴陈胜吴广,愿为其用。形势所迫(失其当斩),不得不反。13说明陈涉青年时期的伟大的抱负。14、答案要点:以激怒其众以激怒众人,也为杀尉寻找理由杀尉15.甲段的“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乙段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17、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即使没有这根导火线,即使陈胜不起义,在秦残暴的统治之下也会有其他人因某事而起义,秦朝一定会走向灭亡的。18、帛书“陈胜王”三字,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腹中;晚上在驻所旁边的丛祠中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在当时的情况下,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是取得民心的最便捷的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亦可赞同“欺骗人民”这一观点,理由是:当人民知道真相后可能会失去民心。)21、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2014届初三语文练习-文言文(2) 2、出师表(诸葛亮)(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躬耕于南阳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危急存亡之秋 (4) 悉以咨之 (5)将军宜枉驾顾之 (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由是先主遂诣亮 (8) 此人可就见 (9)至于斟酌损益(10)临表涕零 (11) 遂许先帝以驱驰 (12) 猥自枉屈 (13) 以咨善道 (14) 以彰其咎 (15) 此臣所以报先帝(16)以光先帝遗德 (17)引喻失义 (1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9)开张圣听 (20)引喻失义 (21)中道崩殂:(22)天下三分 (23)危急存亡之秋 (24)殊遇(25)臣本布衣(26)深入不毛 (27)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8)可计日而待也 (29)恐托付不效 (30)躬耕于南阳(31)至于斟酌损益 (32)由是感激 (33)疲弊(34)开张 (35)恢弘 (36)陟罚臧否(37)刑赏 (38)平明 (39)志虑忠纯(40)裨补阙漏 (41)性行淑均 (42)裨补阙漏(43)倾颓 (44)痛恨 (46)贞良死节答案:(一)、(1)躬:亲自,亲身(2)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4)询问,征求意见(5)顾:拜访 (6)以:把(7)由是:因此 诣:拜访。(8)就:接近。(9)除去(10)落下,降落(11)答应 奔走效劳(12)降低身份 (13)询问 (14)表明,显扬 (15)的原因(16)发扬光大(17)适宜、恰当(18)选拔 给予(19)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20)说话不恰当(21)半路去世 (22)天下分成三部分 (23)危难紧急存续或灭亡之时(24)特别厚待(27)都,全 (28)计算(29)奏效,实现(30)明见,英明(30)躬亲自、自己、本人;简选拔、挑选、选;益增加(32)感动,激动(二)句子翻译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将军宜枉驾顾之。 (7)遂许先帝以驱驰。 (8)咨诹善道,察纳雅言。(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0)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新- 课 -标 -第 -一- 网(1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14)“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15)侍卫之臣不懈于内:(16)后值倾覆:(17)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8)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19)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1)每与臣论此事(22)(愿陛下亲之信之(23)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答案:(二)(1)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4)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自己,不想在诸侯中扬名做官。(5)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6)将军应该委屈自己亲自去拜访他。 (7) 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 (8) 征询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1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1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13)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14)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15)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16)后来正遇危亡关头。w W w .x K b 1.c o M(17)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18)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19)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20)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1)每次和我评论这些事(22)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23)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三)选择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徒以有先生也 杀之以应陈涉 B优劣得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C悉以咨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可计日而待也 举大计2.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皆刑其长吏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D. 使内外异法也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3.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悉以咨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B今南方已定 是亦不可以已乎C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问君何能尔 D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亲贤臣,远小人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5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6、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 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9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10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11、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先帝不以臣卑鄙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1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 亲贤臣,远小人亲戚畔之 B未尝于桓灵也战于长勺C牺牲玉帛,必以信愿亲之信之 D此悉之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4、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15、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6、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17、下面四组句子中画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 A 、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诚宜开张圣听 C 、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弛然而卧18、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_ E _和_ A _A.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皆刑其长吏C. 此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 D.此使内外异法也 渔人甚异之 E.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伤先帝之明盖 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24、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 以讨贼兴复之效 B、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C、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中有足乐者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以弱为强者25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里是“时”的意思)B以光(发扬光大)先帝遗德C臣本布衣,躬(弯着腰)耕南阳 D谘(询问)臣以当世之事26选出加点词词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恢弘志士之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 B欲报之于陛下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帝不以臣卑鄙属于作文一以记之 D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同予者何人27、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任务)B、临表涕零(涕:鼻涕)C、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从那时以来)D、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2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 D、何陋之有策之不以其道2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徒以有先生也 杀之以应陈涉 B优劣得所 置人所罾鱼腹中C悉以咨之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D可计日而待也 举大计3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塞忠谏之路也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亲贤臣,远小人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公与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开发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美术教育师职业资格考试试卷及答案
- 货车司机职业健康管理协议
- 环保设备检测员技术服务合同
- 电影节参展作品宣传推广合作协议
-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报告补充协议
- 低空经济飞行调度员航空器运行调度与管理协议
- 高质量半导体无尘车间气流组织施工与安全保障协议
- 《慢性肾炎和肾功能障碍》课件
- 影视改编小说优先补充协议
- (三模)遵义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三模)豫西北教研联盟 (平许洛济)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 护士助教面试题及答案
- 《分布式存储技术》课件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三章 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
- NB/T 11646-2024井工煤矿采空区自然发火监测预警技术规范
- 2025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1:1范围+3术语和定义(雷泽佳编制-2025A0)
- 2024年河南航空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病案科岗前培训课件
- 武汉市2025年高三语文四调10篇高分作文范文:去过与感动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