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斜齿减速器课程设计969%0.5%450%108%108.doc
二级斜齿减速器课程设计969%0.5%450%108%108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33页)
编号:5195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08.67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15-11-14
上传人:QQ28****1120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孙**(实名认证)
辽宁
IP属地:辽宁
2.4
积分
- 关 键 词:
-
减速器课程设计
- 资源描述:
-
二级斜齿减速器课程设计969%0.5%450%108%108,减速器课程设计
- 内容简介:
-
河北工程大学 机电学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第 1 页 共 33 页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 :机 2007 机械电子方向 学生姓名 : 学号 : 一、设计题目 : 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 1.已知条件 ( 1)机器功用 由输送带传送机器的零、部件; ( 2)工作情况 单向运输,载荷较平稳,室内工作,有粉尘,环境温度不超过 35 C; ( 3)运动要求 输送带运动速度误差不超过 5%;滚筒传动效率为 0.96; ( 4)使用寿命 8 年,每年 350 天,每天 16 小时; ( 5)动力来源 电力拖动,三相交流,电压 380/220V; ( 6)检修 周期 半年小修,二年中修,四年大修; ( 7)生产规模 中型机械厂, 小批量生产 。 2.主要技术数据 ( 1)输送带工作拉力 F= 9kN; ( 2)输送带工作速度 v= 0.5m/s; ( 3)滚筒直径 D= 450mm; ( 4)电机转速 n= 750r/min. 3.传动方案 传动方案如下图所示: 二、设计任务 1.设计工作内容 论述传动方案的特点; 电机选型(应有方案比较);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二级 减速器设计 (传动零件、轴的设计计 算,轴承、连接件、润滑和密封方式选择,机体结构及其附件的设计 ); nts 2 联轴器选型设计; 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和零件工作图; 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答辩 。 2.提交设计成品: 减速器装配图一张; 齿轮、轴的零件图 2 张; 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三、设计中应注意事项 1.计算和绘图应交替进行,并注意随时整理结果,列表保存。 2.设计中要贯彻标准。(标准件和标准尺寸) 3.全面考虑问题:强度、结构、加工工艺等。 4.设计应有创造性,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 5.设计过程中注意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四、完成时间 要求在 2010 年 6 月 30 日之前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指导教师:姚贵英 2010 年 4 月 28 日 nts 3 1、 传动方案(已给定) 1) 外传动为 V带传动。 2) 减速器为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 3) 方案简图如下: 2、该方案的优缺点: 该工作机有轻微振动,由于 V 带有缓冲吸振能力,采用 V带传动能减小振动带来的影响,并且该工作机属于小功率、载荷变化不大,可以采用 V带这种简单的结构,并且价格便宜,标准化程度高,大幅降低了成本。减速器 部分两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这是两级减速器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齿轮相对于轴承不对称,要求轴具有较大的刚度。高速级齿轮常布置在远离扭矩输入端的一边,以减小因弯曲变形所引起的载荷沿齿宽分布不均现象。原动机部分为 Y系列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总体来讲,该传动方案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适应工作条件、工作可靠,此外还结构简单、尺寸紧凑、成本低传动效率高。 设计内容 计算及说明 结 果 3、电机选型 3.1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按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 Y 系列鼠笼三相异步电动机。其结构为全封闭自扇冷式结构,电压为 380V。 3.2 选择电动机的容量 工作机有效功率 Pw=1000FV,根据任务书所给数据 F=9kN, V=0.5 sm 。则有: Pw=1000FV=1000 5.09000 =4.5KW 从电动机到工作机输送带之间的总效率为 = 1542342 nts 4 式中 1 , 2 ,3, 4 ,5分别为联轴器,轴承,齿轮传动,卷筒和 V 带传动效率。据 1表 9.1 知 1 =0.99, 2 =0.98,3=0.97, 4 =0.96,5=0.96,则有: =0.99 96.096.097.098.0 24 =0.792 所以电动机所需的工作功率为: Pd=wP=792.0 5.4=5.68kW 3.3 确定电动机的转速 按推荐的两级同轴式圆柱斜齿轮减速器传动比 i齿=840 和带的传动比 i带=24。则系统的传动比范围 应为: i =i齿 带i=( 840) ( 24) =16200 工作机卷筒的转速为 nw=d v 100060=m in23.2145014.3 5.0100060 r 所以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nd=iwn=( 16200) 21.23 =3404246 minr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 750 minr 、 1000 minr 、 1500 minr 和 3000 minr四种,但是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的尺寸 ,质量和价格因素,决定选用同步转速为 750 minr 的电动机。 据 1表 15.1 和 15.2 可选择 Y160L 8 电动机,其主要参数如表 3.1 所示 表 3.1 Y160L 8 型电动机主要参数 型号 额定功率 满载时 转速r/min 电流( 380V时) A 效率 % 功率因数 Y160L8 7.5 720 17.7 85 0.75 型号 启动电流额 定电流 启动转矩额 定转矩 最大转矩额 定转矩 792.0 Pd=5.68kW nw=21.23 minr nts 5 4. 、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Y160L 8 5.5 2 2 4.1 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 传动比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i = 33.3523.21750 wdnn2)分配到各级传动比 因为 i =齿带 ii 已知带传动比的合理范围为24。故取 i 2带则 i 665.17齿在 840 的范围内故合适。分配减速器传动比,因为 i齿=i1 2i 其中 i1 为齿轮高速级的传动比, i2 为齿轮低速级的传动比。故可先取 i1 =5.2,则 i2 =3.4 4.2 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电动机: 转速: n0=720 minr 输入功率: P0=Pd=5.68kW 输出转矩: T0=9.55 10 60nPd =9.55 610 72068.5 =75.34N m 1 轴: 转速: n1 =m in0 3602720 rin 带输入功率: P1 =P 45.596.068.550 kW 输入转矩: T1 =T0 5 i带=75.34 296.0 =144.65N m 2 轴: 转速: n2 =m in11 23.692.5360 rin 输入功率: P2 =P 97.098.045.5321 =5.18kW 输入转矩: T13212 iT 2.597.098.065.1 4 4 =715.02N m i齿=17.665 i1 =5.2 i2 =3.4 nts 6 5、带传动设计 3 轴: 转速: nm in223 36.204.3 23.69 rin 输入功率: P 97.098.018.53223 P=4.92kW 输入转矩: T23223 iT =715.02 4.397.098.0 =2310.97 mN 卷筒轴: 转速: nm inr3 36.20n 卷输入功率: P卷=P3 12 =4.92 99.098.0 =4.77kW 输入转矩: T123T 卷=2310.97 99.098.0 =2240.10N m 表 4.1 各轴运动和动力参数 轴 号 功率( kW) 转矩( N m ) 转速( minr ) 电机轴 5.68 75.34 720 1 轴 5.45 144.65 360 2 轴 5.18 715.02 69.23 3 轴 4.92 2310.97 20.36 卷筒轴 4.77 2240.10 20.36 5.1 确定计算功率 Pca据 2表 8-7 查得工作情况系数 KA =1.1。故有: Pca=KA P kW25.85.71.1 5.2 选择 V 带带型 据 Pca和 n 有 2图 8-11 选用 B 带。 5.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d1d并验算带速 ( 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d1d有 2表 8-6 和 8-8,取小带轮直径d1d=180mm nts 7 d1d=180mm。 ( 2)验算带速 v,有: v=1 0 0 060 7 2 01 8 014.31 0 0 060 01 nd d=6.79 sm 因为 6.79 sm 在 5 sm 30 sm 之间,故带速合适。 ( 3)计算大带轮基准直径 d2dd mm3601802d1d2 带id5.4 确定 V 带的中心距 a 和基准长度 Ld(1)据 2式 8-20 初定中心距 a0=600mm (2)计算带所需的基准长度 L0d 2a0+021221 4)()(2 adddd dddd =2214.3600 ( 180+360) +6004 )180360(2=2061.3mm 由 2表 8-2 选带的基准长度 Ld=2000mm ( 3)计算实际中心距 a2 3.2 0 6 12 0 0 06002 00 dd LLamm569 5.5 验算小带轮上的包角 901623.57)(180 12 add dd 5.6 计算带的根数 z ( 1)计算单根 V 带的额定功率 Pr 由 d mmd 1801和 n 7200 minr查 2表 8-4a 得 P0=2.586kW d2d=360mm Ld=2000mm a=569mm nts 8 6、齿轮设计 据 n0=720 minr , i=2 和 B 型带,查 28-4b 得 P0=0.226kW 查 2表 8-5 和 8-2 得 K=0.95, KL =0.98,于是: Pr =(P0+ P0) KL K=( 2.586+0.226) 0.95 0.98 =2.62kW ( 2)计算 V 带根数 z z=rcaPP=62.225.8=3.15 故取 4 根。 5.7 计算单根 V 带的初拉力最小值( F0) min 由 2表 8-3 得型带的单位长质量 q=0.18 mkg 。所以 ( F0) min =5002)5.2( qvvzK PK ca =500 279.618.079.6495.0 25.8)95.05.2( =256N 应使实际拉力 F0大于( F0) min 5.8 计算压轴力 Fp压轴力的最小值为: ( Fp) min =2 z ( F0) min sin2=2 4 256 0.99 =2028N 5.9 带轮设计 ( 1)小带轮设计 由 Y160L 电动机可知其轴伸直径为 d=28mm,故因小带轮与其装配,故小带轮的轴孔直径 d0=28mm。有 4P62表 14-18 可知小带轮结构为实心轮。 ( 2)大带轮设计 大带轮轴孔取 22mm,由 4P62表 14-18 可知其结构为辐板式。 6.1 速级齿轮设计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模数 z=4 nts 9 1)按要求的传动 方案,选用圆柱斜齿轮传动; 2)运输机为一般工作机器,速度不高,故用 7 级精度;( GB10095 88) 3)材料的选择。由 2表 10-1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 40Cr(调质)硬度为 280HBS,大齿轮的材料为 45 钢(调质)硬度为 240HBS,两者硬度差为 40HBS; 4)选小齿轮齿数为 Z1 =24,大齿轮齿数 Z2 可由 Z2 =i1 1Z 得 Z2 =87.36,取 87; 5)初选螺旋角 =14 。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按公式: dt1 23 1 )(12HEHddt ZZuuTK ( 1)确定公式中各数值 1)试选 Kt=1.3。 2)由 2图 10-30 选取区域系数 ZH =2.433 3)由 3图 16.2-10 可得:1=0.78,2=0.87 则21 =0.78+0.87=1.65。 4)由 2表 10-7 选取齿宽系数d=1。 5)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由前面计算可知: T1 =3.96 410 N mm 。 6)由 2表 10-6 查的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ZE =189.8MP21 7)由 2图 10-21d 按齿面硬度查的小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1limH =600MP;大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2limH =550MP。 8)由 2图 10-19 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K1HN=0.90; K2HN=0.95。 9)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 00 ,安全系数 S=1,有 nts 10 H 1 =SK HHN 1lim1=0.9 600=540MP H 2 =SK HHN 2lim2=0.95 550=522.5MP 所以 H =2 21 HH =2 5.522540 =531.25MP (2) 计算 1)计算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dt1,由计算公式可得: dt1 234 )25.5318.189433.2(64.364.465.111096.33.12 =39.17mm 2)计算圆周速度。 v=100060 11 nd t=100060 72017.3914.3 =1.48 sm 3)计算齿宽 b 及模数。 b=td d1=1 39.17=39.17mm mnt=11 cosZd t =1.58mm h=2.25mnt=2.25 1.58=3.56mm b/h=56.3 17.39=11.00 4)计算纵向重合度。 =0.318 tan1 Zd=0.318 1 24 tan14 =1.903 5)计算载荷系数 K。 已知使用系数 KA =1,据 v=1.57 sm , 7 级精度。由 2图 10-8得 Kv=1.08, KH=1.417。由 2图 10-13 查得 KF=1.35,由2图 10-3 查得 KH=KH=1.4 nts 11 故载荷系数: K=Kv KA KH KH=1 417.14.108.1 =2.14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d1 =dt1 3tKK =39.17 3 3.114.2 =46.25mm 7)计算模数 mnmn=11 cosZd =24 14cos25.46 =1.86mm 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按公式: mn 3 2121c o s2FSaFadYYZYKT ( 1)确定计算参数 1)计算载荷系数。 K=KA KVKFKF=1 35.14.108.1 =2.04 2)根据纵向重合度=1.903,由 2图 10-28 查得螺角影响系数Y=0.88。 3)计算当量齿数。 Z1v=31cosZ =14cos243=26.29 Z2v= 14cos87cos 332 Z =95.29 4)查取齿形系数 由 2表 10-5 查得 Y1Fa=2.592, Y2Fa=20216 5)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 2表 10-5 查得 Y1Sa=1.596, Y2Sa=1.777 6)由 2图 10-20c 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 1FE =500MP,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2FE =380MP nts 12 7)由 2图 10-18 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1FN=0.85, K2FN=0.88 8)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4,则有: F 1 =SK FEFN 11=4.1 50085.0 =303.57Mp F 2 =SK FEFN 22=4.1 38088.0 =238.86MP 9)计算大、小齿轮的 FSaFaYY,并 加以比较 111 FSaFaYY=57.303 596.1592.2 =0.01363 222 FSaFa YY=86.238 777.1216.2 =0.01649 ( 2)设计计算 mn 0 1 6 4 9.065.1241 14c o s88.01069.304.223 24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 mn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取 mn=1.5mm,已可满足弯曲疲劳强度,用接触疲劳强度算得分度圆直径 d1 =46.25mm 来计算应有的齿数。于是由: Z1 =nmd cos1 = 5.1 14cos25.46 =29.9 取 Z1 =30,则 Z 112 Zi =3.64 30 =109 4.几何尺寸计算 ( 1)计算中心距 a= cos2)( 21 nmZZ 14cos2 5.1)10930( =107.9mm 圆整为 108mm ( 2)按圆整后的中心距修正螺旋角 =arccosa mZZ n2 )( 21 mn=1.5 Z 301 Z 1092 a=108mm nts 13 =arccos1082 5.1)10930( =14.45 因 值在允许范围内,故等参数比用修正 ( 3)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d 14c o s5.130c o s11 nmZ 46.63mm d 14c o s 5.1109c o s22 nmZ =169.43mm ( 4)计算齿轮宽度 b= 11dd46.63=46.63mm 圆整后取 B1 =47mm, B2 =52mm 5. 大小齿轮各参数见下表 高速级齿轮相关参数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及说明 法面模数 nmmmmn 5.1端面模 数 tmmmmm ont 55.145.14co s 5.1co s 法面压力角 non 20端面压力角 tooont 6.2045.14cos 20tanarctancostanarctan 螺旋角 o45.14 齿顶高 ahmmmhh nana 5.15.11 齿根高 fhmmmchh nnanf 875.15.1)25.01()( 全齿高 h mmhhh fa 375.3875.15.1 分度圆直径 1d mmzmd o 63.4645.14co s 305.1co s 111 2d mmzmd o 43.16945.14co s 1095.1co s 222 齿顶圆直径 1admmhdd aa 63.495.1263.46211 2admmhdd aa 43.1725.1243.169222 45.14 B mm471 B mm522 nts 14 齿根圆直径 1fdmmhdd ff 88.42875.1263.46211 2fdmmhdd ff 68.165875.1243.169222 基圆直径 1bdmmdd otb 59.438.20co s63.46co s11 2bdmmdd otb 39.1588.20co s43.169co s22 中心距 a mmzzma on 9.107)10930(45.14co s2 2)(co s2 21 6.2 低速级齿轮设计 1.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按选定的齿轮传动方案,选用圆柱斜齿轮; 2)选用 7 级精度;( GB10095-88) 3)材料的选择。由 2表 10-1 选择小齿轮材料为 40Cr(调质)硬度为 280HBS,大齿轮材料为 45 钢(调质)硬度为 240HBS 二者的硬度差为 40HBS; 4)初选小齿轮齿数为 Z3=24,大齿轮 Z2 =2.6 24 =62.4,取 63; 5)初选螺旋角 14 。 2.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dt3 3 22 )(12HEHdt ZZuuTK ( 1)确定公式内各数值 1)初选 Kt=1.3 2)由 2图 10-30 选区域系数 ZH =2.433 3)由 3图 16.2-10可取:3=0.78,4=0.86 则=43 =0.78+0.86=1.64 4)由 2表 10-7选取齿宽 系数d=1 5)计算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T2 =2261055.9 n P=8.197 84.21055.96 nts 15 =13.7 410 N mm 6)由 2表 10-6查得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ZE =189.8MP21 7)由 2图 10-21d 按齿面硬度得小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极限3limH=600MP,大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极限 4limH =551MP 8)由 2图 10-19取接触疲劳寿命系数 K3HN=0.90, K4HN=0.95 9)计算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S=1,有 H 3=SK HHN 3lim3=0.9 600 =540MP H 4 =SK HHN 4lim4=0.95 550 =522.5MP 所以 H =2 43 HH =2 5.522540 =531.25MP ( 2)计算 1)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dt3。由公式得 dt3 3 24 )25.5318.189433.2(6.26.364.11107.133.12 2)计算圆周速度 V=100060 23 nd t=100060 8.19702.6114.3 =0.632 sm 3)计算齿宽 b及模数 b=tdd3=1 61.02=61.02mm mnt=2414c o s02.61c o s33 Zd t =2.47mm h=2.25mnt=2.25 2.47=5.56mm nts 16 b/h=56.5 02.61=10.97 4)计算纵向重合度=0.318 tan3Zd=0.318 14tan241 =1.903 5)计算载荷系数 K 已知使用系数 KA =1,据 v=0.632 sm , 7级精度。由 2图 10-8 得 KV=1.02, KH=1.424 由 2图 10-13 查得KF=1.38,由 2表 10-13查得 K FH K=1.4.故动载系数 K=KA KVKHKH=1 1.02 1.4 1.424 =2.03 6)按实际的载荷系数校正所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d3=dt3 3tKK =61.02 3 3.103.2 =70.79mm 7)计算模数 mnmn=11 cosZd =2.86 3.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 由 2式 10-17 可知 mn 3 2122c o s2FFaSadYYZYKT ( 1)确定计算参数 1)计算载荷系数 K=KA KVKFKF=1 1.02 1.4 1.38 =1.97 2)计算纵 向重合度 =1.903,由 2图 10-28 查得螺旋角影响系数Y=0.88. 3)计算当量齿数 Z3V=33cosZ =14cos243=26.29 nts 17 Z4V=34cosZ =14cos633=69 4)查取齿形系数 由 2表 10-5查得 Y3Fa=2.592, Y4Fa=2.239 5)查取应力校正系数 由 2表 10-5查得 Y3Sa=1.596, Y4Sa=1.748 6)由 2图 10-20c查得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3FE=500MP,大齿轮的弯曲疲劳强度极限 4FE =380MP。 7)由 2图 10-18取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K3FN=0.85, K4FN=0.88. 8)计算弯曲疲劳许用应力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S=1.4。则有: F3=SK FEFN 33=4.1 50085.0 =303.57MP F 4SK FEFN 44=4.1 38088.0 =238.86MP 9)计算大小齿轮的 FSaFaYY,并加以比较 01363.057.303596.1592.2 3 33 FSaFa YY 01639.086.238748.1239.2 4 44 FSaFa YY ( 2)设计计 算 mn 3 225 01639.064.124114c o s88.01037.197.12 可取 mn=2mm,又由于两级中心距相等,所以由 Z34 6.2 Z和a=cos2)( 43 nmZZ 以及算得的 a=108mm 联立解得 Z3 =29, Z4 =76 4.几何尺寸计算 ( 1)按圆整后的数值修正螺旋角 mn=2mm nts 18 =arccoscos2)( 43 nmZZ = 9.02 2)7629( =13.53 因 值相差不多,故参数等不用修正 ( 2)计算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d3=cos3 nmZ =53.13cos 229 =59.7mm d4 = 53.13c o s 276c o s4 nmZ =156.3mm ( 3)计算齿轮宽度 b=1dd=1 59.7=59.7mm 圆整后取 B4 =60mm, B3=65mm 5.大小齿轮各相关参数见下表 低速级大小齿轮各相关参数 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及说明 法面模数 nmmmmn 2端面模数 tmmmmm ont 06.253.13co s 2co s 法面压力角 non 20端面压力角 tooont 5.2053.13cos 20tanarctancostanarctan 螺旋角 o53.13 齿顶高 ahmmmhh nana 221 齿根高 fhmmmchh nnanf 5.22)25.01()( 全齿高 h mmhhh fa 5.45.22 分度圆直径 3dmmzmd on 7.5953.13co s 292co s 33 4d mmzmd on 3.15653.13c o s 762c o s 44 齿顶圆直径 3admmhdd aa 7.63227.59233 Z 293Z 764 53.13 B mm603B mm654 nts 19 7、轴类零件的设计 4admmhdd aa 3.160223.156244 齿根圆直径 3fdmmhdd ff 7.545.227.59233 4fdmmhdd ff 3.1515.223.156244 基圆直径 3bdmmdd otb 93.5546.20co s7.59co s33 4bdmmdd otb 44.16446.20co s3.156co s44 中心距 a mma 9.107 7.1 I轴的设计计算 1.求轴上的功率,转速和转矩 由前面算得 P1 =2.99KW, n1 =720 minr , T 1 =2.06 410 N mm 2.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已知高速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d1 =46.63mm 而 Ft=112dT=63.46206002=884N Fr =Fcostan nt=88445.14cos 20tan=332N Fa=Fttan =884 45.14tan =228N 3.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现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 45 钢,调质处理据 2表 15-3,取 A0=118,于是得: dmin =A0 30311 72099.2AnP =19mm 因为轴上应开 2个键槽,所以轴径应增大 5%-7%故 d=20.33mm,又此段轴与大带轮装配,综 合考虑两者要求取 dmin =22mm,查 4P620表 14-16 知带轮宽 B=56.4mm故此段轴长取 55mm。 4.轴的结构设计 ( 1)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通过分析比较,选用 2图 15-1的装配方案 mmd 22min nts 20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2)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1) I-II段是与带轮连接的其 d III =22mm, l III =55mm。 2) II-III段用于安装轴承端盖,轴承端盖的总宽度为 20mm(由减速器及轴的结构设计而定)。根据轴承端盖的拆卸及便于对轴承添加润滑油的要求,取端盖与 I-II 段右端的距离为30mm。故取 l IIIII =50mm,因其右端面需制出一轴肩故取d IIIII =29mm。 3)初选轴承,因为有轴向力和径向力故选用圆锥滚子轴承,参照工作要求并据 d IIIII =29mm,由轴承目录里初选 30207号其尺寸为 d BD =35mm 72mm 18.25mm故 dIVIII=35mm。又右边套筒长取 32.75mm 所以 lIVIII=18.25=32.75=51mm 4)取安装齿轮段轴径为 dVIV=40mm,齿轮左端与左轴承之间用套筒定位,已知齿轮宽度为 52mm 为是套筒端面可靠地压紧齿轮,此轴段应略短于齿轮宽度故取 lVIV48mm。齿轮右边 V-VI段为轴肩定位,轴肩高 h 0.07d,故取 h=4mm 则此处dVIV=48mm。宽度 b 1.4h取 lVIV=10mm 5) VI-VII段右边为轴承用轴肩定位,因为轴承仍选用圆锥滚子30207所以 dVIIIVII=35mm,所以此处轴肩高 h 0.07d取 h=5mm故 dVIIVI=45mm 轴肩宽度 b 1.4h,取 lVIIVI=8mm,lVIIIVII=22mm (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齿轮,带轮与轴之间的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按 d III =22mm l III =55mm l IIIII =50mm d IIIII =29mm dIVIII=35mm lIVIII=51mm dVIV=48mm lVIV=10mm dVIIVI=45mm nts 21 d III 由 5P53表 4-1查得平键截面 b 78h 键槽用键槽铣刀加 工长为 45mm。同时为了保证带轮与轴之间配合有良好的对中性,故选择带轮与轴之间的配合为67nH,同样齿轮与轴的连接用平键 12 368 齿轮与轴之间的配合为67nH轴承与轴之间的周向定位是用过渡配合实现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 m6。 ( 4)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 2表 15-2取轴端倒角为 2 45 .个轴肩处圆觉角 见图。 5.求轴上的载荷 先作出轴上的受力图以及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面面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图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 C 是轴的危险截面。现将计算出的截面 C处的 MH , MV和 M的值如下: lVIIVI=8mm dVIIIVII=35mm lVIIIVII=22mm ca=5.2MP nts 22 F1NH=440N F2NH=444N F1NV=208N F2NV=124N MH =27720N mm M1V=13104N mm M2V=7788N mm M1 = 22 1310427720 =30661N mm M2 = 22 778827720 =28793N mm T1 =2.06 410 N mm 6.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危险截面的强度,则根据 2 式 15-5及上面的数据,取 =0.6,轴的计算应力 WTMca2321 )( =322401.0)2 0 6 0 06.0(3 0 6 6 1 =5.2MP 前面选用轴的材料为 45 钢,调制处理,由 2表 15-1 查得 1 =60Mp, 1 ca,故安全。 7.2 III轴的设计计算 1.求轴上的功率,转速和转矩 由前面算得 P3=2.69KW, n3=76 minr , T3=3.39 510 N mm 2.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已知低速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d3=156.3mm 而 Ft=332dT=3.156 1039.325 =4338N Fr =Fcostan nt=433853.13cos 20tan=1625N Fa=Fttan =4338 53.13tan =1044N 3.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现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 45 钢,调质处理据 2nts 23 表 15-3,取 A0=112,于是得: dmin =A0 3333 7669.2112 nP=36.8mm 显然最小直径处安装联轴器,为使所选轴直径 d III 与联轴器的孔径相适应。故同时选取联轴器型号。联轴器的计算转矩 Tca=K3TA查 2表 14-1取 KA =1.3.则: T mmNTKAca 4 4 0 7 0 01039.33.1 53按计算转矩应小于联轴器的公称转矩的条件查 5P99表 8-7 可选用 LX3型弹性柱销联轴器。其公称转矩为 1250000N mm 。半联轴器孔径 d=40mm,故取 d III =40mm 半联轴器长度 L=112,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度 L1 =84mm 4.轴的结构设计 ( 1) 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通过分析比较,选用 2图 15-8的装配方案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 2)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1)为满足半联轴器的轴向定位, I-II 右端需制出一轴肩故II-III 段的直径 d IIIII =45mm;左端用轴端挡圈定位取轴端挡圈直径 D=46mm。半联轴器与轴配合的毂孔长为 84mm,为保证轴端挡圈只压在联轴器上而不压在轴上,故 I-II段长度应比 L1 略短一些,现取 l III =82mm. 2) II-III段是固定轴承的轴承端盖取其宽度为 20mm。据 d IIIII =45mm可取 l IIIII =50mm。 mmd 8.36min d IIIII =45mm l III =82mm d IIIII =45mm l IIIII =50mm dIVIII=50mm lIVIII=41.75mm dVIV=66mm lVIV=10mm dVIIVI=60mm lVIIVI=8mm lVIIIVII=21.75mm nts 24 3)初选轴承,因为有轴向力和径向力故选用圆锥滚子轴承,参照工作 要求并据 d IIIII =45mm,由轴承目录里初选 30210号其尺寸为 d BD =50mm 90mm 21.75mm 故 dIVIII=50mm。又右边套筒长取 20mm 所以lIVIII=20+21.75=41.75mm. 4)取安装齿轮段轴 径为 dVIV=54mm,已知齿轮宽为 65mm 取lVIV=63mm。齿轮右边 V-VI段为轴肩定位,轴肩高 h 0.07d,故取 h=6mm则此处 dVIV=66mm。宽度 b 1.4h取 lVIV=10mm 5) VI-VII段右边为轴承用轴肩定位,因为轴承仍 选用圆锥滚子30210所以 dVIIIVII=50mm,所以此处轴肩高 h 0.07d取 h=5mm故 dVIIVI=60mm 轴肩宽度 b 1.4h,取 lVIIVI=8mm,lVIIIVII=21.75mm (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齿轮,半联轴器与轴之间的定 位均采用平键连接。按 d III 由5P53表 4-1查得平键截面 b 812 h 键槽用键槽铣刀加工长为 63mm。选择半联轴器与轴之间的配合为67kH,同样齿轮与轴的连接用平键 16 10 齿轮与轴之间的配合为67nH轴承与轴之间的周向定位是用过渡配合实现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 m6。 ( 4)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 2表 15-2取轴端倒角为 2 45 .个轴肩处圆觉角见图。 5.求轴上的载荷 先作出轴上的受力图以及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如图 7.2.1 从轴的结构图以及弯矩图和扭矩图中可以看出截面 C 是轴的危险截面。现将计算出的截面 C处的 MH , MV和 M的值如下: F1NH=2199N F2NH=2139N F1NV=260N F2NV=1365N MH =156680N mm M1V=99986N mm dVIIIVII=50mm nts 25 M2V=18397N mm M1 = 22 99986156680 =185865N mm M2 = 22 18397156680 =157756N mm T1 =3.39 510 N mm 图 7.2.1 面面6.按弯扭合成应力校核轴的强度 进行校核时,通常只校核危险截面的强度,则根据 2 式 15-5及上面的数据,取 =0.6,轴的计算应力 WTMca2321 )( =322541.0)3 3 9 0 0 06.0(1 8 5 8 6 5 =17.5MP 前面选用轴的材料为 45 钢,调制处理,由 2表 15-1 查得 1 =60Mp, 1 ca,故安全。 dmin =29.2mm l III =51mm nts 26 7.3 II轴的设计计算 1.求轴上的功率,转速和转矩 由前面算得 P1 =2.84KW, n1 =197.8 minr , T 1 =1.37 510 N mm 2.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已知中间轴大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为 d1 =169.43mm d2 =59.3mm 而 F1t=112dT=43.169 1037.125 =1617N F1r =Fcostan1 nt=88445.14cos 20tan=608N F1a=Fttan =884 45.14tan =417N 同理可解得: F2t=4621N, F2r =1730N, F2a=1112N 3.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现初步估算轴的最小直径。选取轴的材料为 45 钢,调质处理据 2表 15-3,取 A0=112,于是得: dmin =A0 3322 8.197 84.2112 nP=27.2mm 因为轴上应开 2 个键槽,所以轴径应增大 5%-7%故 dmin =29.2mm,又此段轴与轴承装配,故同时选取轴承,因为轴承上同时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故选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参照工作条件可选 30206其尺寸为: d TD =30 25.1762 故 d III =30mm右端用套筒与齿轮定位,套筒长度取 33.75mm所以 l III =51mm 4.轴的结构设计 ( 1)拟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 通过分析比较,转配示意图如下 l IIIII =45mm d IIIII =50mm dIVIII=50mm lVIV=58mm dVIV=48mm nts 27 I II III IV V VI ( 2)据轴向定位 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1) I-II 段为高速级大齿轮,由前面可知其宽度为 47mm,为了使套筒端面与大齿轮可靠地压紧此轴段应略短于齿轮轮毂宽度。故取 l IIIII =45mm, d IIIII =50mm。 2) III-IV段为大小齿轮的轴向定位,此段轴长度应由同轴条件计算得 lIVIII=80mm, dIVIII=50mm。 3) IV-V 段为低速级小齿轮的轴向定位,由其宽度为 60mm 可取lVIV=58mm, dVIV=48mm 4) V-VI 段为轴承同样选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 30206,左端用套筒 与 齿 轮 定 位 , 取 套 筒 长 度 为 24.5mm 则 lVIV=24.5+17.25=41.75mm dVIV=30mm ( 3)轴上零件的周向定位 两齿轮与轴之间的定位均采用平键连接。按 d III 由 5P53表4-1 查得平 b 404914 Lh 按 dVIV得平键截面 b Lh =14 4549 其与轴的配合均为67nH。轴承与轴 之间的周向定位是用过渡配合实现的,此处选轴的直径尺寸公差为 m6。 ( 4)确定轴上圆角和倒角尺寸 参考 2表 15-2取轴端倒角为 2 45 .个轴肩处圆觉角见图。 5.求轴上的载荷 先作出轴上的受力图以及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如图 7.3.1 从轴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