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常见的量 (2).docx
收藏
编号:5195585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88KB
格式:DOCX
上传时间:2020-02-28
上传人:清****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肖**(实名认证)
河南
IP属地:河南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
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
小学数学课标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资源描述:
-
《常见的量》
范晨霞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复习课是学生在学习某一阶段数学知识之后,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绝不是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程式化的再现知识,也不是能力的机械训练,教学方式的被动接受。复习“常见的量”这部分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整理”,二是“改写”。因此,我认为复习时应当在个人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先提出小组合作分类整理的要求,然后让各组自行整理,再组织全班交流。复习不同数量单位的改写,可以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87页上的“做一做”,再汇报交流改写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87页“常见的量”整理复习
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目标:
1、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教法设想:
课初我选用一篇源于生活而又“笑话百出”的日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开心一刻时,感受到学习常见的量的重要性,课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计量单位,引起学生对以往所学计量单位的主动探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以往复习方法进行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谈谈自认为复习“常见的量”应复习到哪些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主动整理知识。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不同计量单位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最终形成了具有个性特色的全新关系图、表。让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设计的图表进行补充修正,提高学生的评价意识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太清楚的“闰年”的来历等建议学生查找相关网站,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技能。采用描述、比划、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突破难点。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针对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完成课本练习的同时,在练习中我力求将数学问题生活化,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活化的复习材料如:结合实际改病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了机械枯燥的训练。
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畅谈复习整理方法以及自己的设想,主动建构知识网络。在自我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合作、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将有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制作成图、表,在组内互相描述、比划、举例说明每个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然后就梳理结果在全班评议和辨析。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单纯的师生交流为师生、生生间多项的交流互动,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建构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理解则更加丰富全面。
在综合运用的过程中,学生面对一些生活化的场景,拓宽了数学视野,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获得知识完善技能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思维的独特性、创新性。在练习的运用中深深的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科学性、实用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王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看大屏幕。(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09年2月29日。早晨6:30我被急促的闹钟铃声惊醒,便从长20厘米宽12厘米的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想起不能迟到,我赶紧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然后就背起了2000千克重的书包,走了300千米的路程,来到了56平方分米的教室,开始了20小时早读,上午上了三节课,体育课上老师带来了一只200千克重的足球,我一脚踢出了10厘米,踢得真过瘾!
师:你们笑什么?
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学习数学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板书课题:常见的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
二、系统整理:
师:大家说了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全搁在一块,想一想会有什么感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分类、有序、系统地进行整理)
师:对了,如果我们把这些计量单位分类,并有序地进行整理,使它们系统化,那就便于我们记忆和运用了。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整理呢?现在请你拿出预习时做的整理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补充、完善。
(一)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讨论、复习)
(1)你整理了什么单位,是计量什么用的?
(2)常用单位有哪些?进率各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理“常见的量”的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梳理旧知的良好复习习惯。同时,在课堂上引入小组合作再次整理相关知识,能更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的进行资源共享,加强自我反思。】
(3)特别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地方?
(二)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升=1立方分米 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 千克(kg) 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估一估。老师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
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三) 讲解说明,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整理得都很好,也很全面,那么多的计量单位,单位间都有进率,这么多进率,我们怎么记住它们呢?
长度:除1千米=1000米以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面积:除1公顷=10000平方米以外,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体积(容积):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质量: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时间:除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以外,其余都很特殊。
(四)名数的改写
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同一种量的不同计量单位进行改写。同学们还记得怎样改写吗?
(1) 出示要求:独立完成教材第87页“做一做”,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 男女生比赛评讲:
由男生和女生自己各推选出一名代表上讲台评讲,比一比谁评讲得更好懂,谁的小技巧更多,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结果女生赢)
教师补充:介绍名数、单名数、复名数,引导学生一起归纳改写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找出改写的小技巧,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决问题
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数学小考场,解决与生活有联系的问题吧,数学小考场的口号是: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人人动脑,敢想敢说!
第一关: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硬币的厚度约是2( )
老师的一拃约是1( ),老师指甲盖的大小约是1( )
(出示装光盘的袋子)这个袋子的大小约是1( )
(指着电脑桌的盖子)教室电脑桌的大小约是1( )
老师用长1米的木条靠墙角搭一个棱长1米的正方体的空间是1( )
一盒牛奶的含量约是500( )
地球自转一周约是1( ),地球公转一周约是1( )
老师从讲台走到门口约需3( ),老师沿学校操场跑一圈约需3( ),西汉高速通车后洋县到西安约需3( )
一袋食盐的重量是500( ),一袋饺子粉的重量是5( ),一头大象重4( )。
明明身高145 ( )
飞机每小时飞行900 (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
2、判断:
(1)2000年和2100年都是闰年。( )
(2)1吨铁比1000千克棉花重。( )
(3)平方千米(平方公里)和公顷是土地面积单位。( )
(4)一份协议的鉴定日期是2005年2月29日。( )
(5)操场占地面积10000米,合1公顷。()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4米,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
(7)2年5个月=25个月 ( )
(8) 一只大象体重约50000克。( )
(9)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60倍。( )
(10) 2006年3月5日是星期日,则这年的6月5日一定是星期一。( )
3、下列年份中( )是闰年。
1840年(英国侵占我国香港);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 2008年(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有纪念意义的年份,不仅让学生熟练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而且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找准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关:
1、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这条线段长( )分米,是1米的( )分之( )。
2、平方米的正方形里正好有( )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3、1立方米的正方体的棱长是( );如果用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堆成这样的正方体,需要( )块。
4、一月的下旬有( )天,闰年二月的下旬有( )天,四月的下旬有( )天。
5、15.48米=( )米( )分米( )厘米 5公顷40平方米=( )平方米
85000毫升=( )升=( )立方米 2时40分=( )时
第三关: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使式子成立。
2( )>10( )>90( )
【设计意图:通过过三关的游戏,进行各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这些量的实际意义,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四、拓展延伸
1、再现课前引入日记。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订正。
也像王明一样写一段话,其中可以含有一些计量单位。
2、认识高科技单位:光年、纳米,鼓励课后查阅、交流。
【设计意图:首尾相应,显得很完整。介绍高科技单位,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些内容,从课初学生的数学日记开始,整节课的教学从学生感兴趣、熟悉的事物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在生活中学习新知、感悟计量单位。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前布置学生自行复习整理所有的计量单位,在课上组织小组交流互补,然后让学生推选代表上台当小老师讲解,并且让其他学生加以补充、提问。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学习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进行了梳理、归类,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这些计量单位间的联系和区别,获得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思想。同时,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交流表达的能力。
3、显示了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本课复习量比较大,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多媒体显示,各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能有序高效开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特别是在回忆“计量单位间的联系与区别”,“1千米”、“1平方千米”、“1公顷”的大小时,多媒体的作用更加突出,只花了少量的时间,就把它们全部呈现给学生,而且学生对之印象非常深刻。在“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多媒体再一次发挥了它的作用,把形式多样、层次性强的题目展现在学生面前,答案的显示为学生作了很好的示范。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在分散难点,个个击破的同时,没有突出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如:没有对所有的计量单位进行整体呈现,没有对比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在教学组织方面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提出意见或问题,我意识到自己的备课过程中、课堂上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学生,是我应该思考和改进的方面,如何把握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跟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设计教学也是应该努力追求的。
3、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习题时考察的内容应该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应当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关注学生的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本节课的习题设计形式有些单一,这样容易给学生带来厌倦、疲劳感,需要改变习题呈现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内容简介: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