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doc_第1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doc_第2页
初中地理教学论文 浅谈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学生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和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学者赫尔伯特?里德说“美育不仅已成为当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审美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需要审美教育。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为审美教育提供了大发展的良机。由此可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追求审美化课堂教学便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之事。所谓审美化课堂教学,是指将课堂教学的所有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静态美和动态美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并使师生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模式。那么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就应该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地理课堂教学的所有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地理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过程,使传统生硬僵化、呆板沉闷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转化为自然生动、积极活跃的地理审美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地理创新能力,并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使学生在习得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地理学科美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它能实现地理学科的如下美育功能:1.能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到处都有,无处不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都是地理课程资源,囊括着言之不尽的美。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善于用眼睛去审视、用心灵去体验、用生命去感悟,学生就能发现它、感知它、欣赏它和享受它,进而提高感受美的能力。2.能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鉴赏美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和评价。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审美观入手,通过地理事物的学习,了解劳动人民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所创造出来的丰硕的人类文明成果,把学生以非自觉为主的简单的初级的鉴赏美的能力,培养成为自觉的复杂的高级的鉴赏美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而且还具有对生活中社会美的鉴赏能力。3.能培养学生追求品德美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这样学生就会在表层意识或潜层意识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比德自修,追求个人的品德美,希冀社会公众的品德美,从而使其追求品德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4.能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美,如何创造。如我国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浩浩荡荡的京杭运河,正在修建的三峡水库等;国外埃及的金字塔,荷兰的填海造田工程,英法两国之间的海底隧道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对美的创造。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创造美和如何创造,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创造美的意识,进而逐渐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美主要包括逻辑美、结构美、艺术美和科学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在体现这些美的方面均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地理学科绝不缺少美,而是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往往发现的不够,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不够。只要我们地理教师善于发现美,善于表现美和善于创造美,并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进行审美化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就能使地理学科的美育价值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得到应有的体现。一、整理点、线、体地理知识结构体系逻辑美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综合性特点,反映了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内部结构具有一定顺序和层次的知识结构体系,而这种知识结构体系体现了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的逻辑性。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新知的自我建构过程。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建构和发展认知结构,教师备课时就要把地理知识整理成“点、线、体”知识结构体系,上课时按顺序、分层次展开这个知识结构体系,以使教学的内容结构富有逻辑美。在这里所谓的“点”即知识点;“线”是指用以表达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各种线段;“体”是指由“点”和“线”构成的知识结构体系。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要本着“系统化、层次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简明精练、突出规律”的原则,使整理成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具有“字数精少、知识层次高,层次鲜明、从属关系清”等优点,使之体现出顺序、层次和因果特征等逻辑美,用逻辑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条理化、整体性等思维能力。二、把握好展收、密疏、浓淡、雅俗、续断结构美“展”就是对教学内容层层剥开,逐渐深入分析,展开说明;或巧设比喻,故设疑阵,设置悬念,激发想象;或多面联系,旁征博引,网罗观点;或单刀直入,开明宗义提出各种问题。“收”就是对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小结,由展返收,纲举目张。展与收是辨证统一关系。一昧求多地展,面面俱到,搅乱学生的思维。而不恰当的收,有时会使学生感到突然,甚至可能打断学生正在进行的更有价值的深入思考。针对课堂教学的阶段性进行必要的收束、归纳和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加深记忆。“收”要因教材而异,有的章节宜梳理概括,突出重点;有的章节则要抓住线索,串联知识。课堂教学临结束时,也可设置悬念,收中寓展,激发想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密”就是指课堂教学信息的高密度,即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输和反馈的大信息量。而“疏”则是指与之相对的低密度。密与疏是相互映衬,互为依存的辨证关系。密处可使学生感到兴奋与紧张,疏处则可使学生感到舒放与轻松。只有密疏相间,劳逸结合,才能使学生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愉悦。要密疏得当,凡有利于突出重点的地方要密,力求精确详尽。而非重点则宜疏,应简明扼要,言简意赅。“浓”是指教师浓厚的感情色彩。“淡”是相对“浓”而言。浓与淡是教师课堂教学情感的外在表现。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情随境迁,情以文异,情因人发。“浓”时语言绘声绘色,生动形象,节奏鲜明,妙趣横生,甚至达到“时而有气吞山河之势,时而有满面含春之雅”这种“行于色”的境界。“淡”时又要能“不行于色”。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每个章节都渗透着美育,地理教师若能深入挖掘,精心处理,含有深情和激情地进行教学,必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的地理情感向深度发展,受到“学地理,知国情,懂世界”的内心情感教育。“雅”指高雅。“俗”指通俗,不是庸俗。有雅无俗,高深莫测,枯燥无味;有俗无雅不能准确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在通俗,贵在明达,化雅为俗,俗以显雅,进而达到大俗大雅。“续”是强调知识的连贯性。所谓“断”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要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有舒展灵性的空间。地理课堂教学的结构美不仅体现在展与收、密与疏、浓与淡、雅与俗、续与断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和谐构成的有机整体美,更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特点,不断地启发、诱导,使教师的教和学融入到和谐的情感交流中,这样才能使学生沉浸在地理课堂结构美的熏陶中。反之,如果用庸俗的粗话、浑话或不恰当的笑话来活跃课堂气氛,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美感,还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损害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在功能。三、欣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象艺术美地理学科涉及了大量自然的和人文的景观,丰富多彩,孕育着美。自然风光如雄奇的山体、皑皑的冰川、幽深的峡谷、漭漭的林海、碧绿的草原、奔腾的江河、秀丽的湖光、绵延的山脉、迷离的溶洞、怪异的山石、跌落的瀑布、充满生机的奇花异草和虫鱼鸟兽,为我们展现了自然界多姿多彩的色彩美、和谐有序的韵律美。人文景观如文化遗迹、城池、庙宇、宫殿、现代建筑、道路交通、村舍民居。还有各民族的风俗、服饰、工艺品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展示这些地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象,不仅可以使受学生得以欣赏享受到地理学科的艺术美,还可以使受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及接受艺术美的启迪而培养创造美的意识。四、发现地理规律,探索未知世界科学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整理出来的“点、线、体”地理知识结构体系,在体现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