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大学语_诗词鉴赏PPT教学课件.ppt_第1页
专转本大学语_诗词鉴赏PPT教学课件.ppt_第2页
专转本大学语_诗词鉴赏PPT教学课件.ppt_第3页
专转本大学语_诗词鉴赏PPT教学课件.ppt_第4页
专转本大学语_诗词鉴赏PPT教学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作品赏析 诗歌 词曲 鉴赏 诗歌鉴赏是2010年专转本第一次考查的题型 分值为15分 诗歌鉴赏主要考查考生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诗歌这种艺术性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一是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这种写作能力以诗歌内容和形式分析为准则 不可以过度发挥 一般从诗歌的思想内容 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 语言及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 并且熔铸成文 2 第六章诗歌 词曲 鉴赏 2010年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并从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等角度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15分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3 参考答案 诗首句写了月落 乌啼 霜满天三种景象 上弦月半夜便已落去 树上的栖乌或因月落而惊醒啼呜 深夜繁霜暗凝 使诗人感觉到弥漫着满天霜华 月落写所见 乌啼写所闻 霜满天写所感 层次分明地体现出时间和感觉过程 这一切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 4 接着 诗人由枫桥推想江边的树 江枫 给人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情感 江面上星星点点的 渔火 引人注目 江枫 与 渔火 静与动 暗与明 江边与江上 景物的组合描写颇见用心 此时 船上的旅人正怀着旅愁 对愁眠 的 对 字包含 伴 的意蕴 但不像 伴 字外露 从 对 中可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无言的交融和契合 5 诗的前幅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 后幅两句诗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 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 最具诗意美的印象 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 夜半钟声 衬托出了夜的静谧 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 而诗人卧听疏钟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尽在不言中 6 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这座古刹 让江南诗意的枫桥带上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色泽 寒山寺钟声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 渗透着宗教的情思 给人一种古雅庄严感 这首诗不再是单纯的枫桥秋夜景 而是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7 2010年 张继 枫桥夜泊 唐诗绝句 2011年 陆游 卜算子咏梅 宋词 2012年 徐志摩 偶然 现代诗 2013年 郑愁予 错误 当代诗 元曲 古体诗 乐府诗 散文 微小说 8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1 中国诗歌短小精炼 一首诗词的词语数量并不多 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具有抒情性 含蓄性 精炼性 跳跃性 借助俭省的语言外壳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 2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 改变词性 颠倒语序 省略句子成分 押韵等等 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 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9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3 把握词性的改变 体会诗人所炼之 意 1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 炼意的需要 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地方往往构成 诗眼 或 词眼 要详加分析 2 何逊 夜雨滴空阶 晓灯暗离室 陈子昂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王维 下马饮君酒 日色冷青松 常建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王昌龄 清辉淡水木 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蒋捷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等等 3 古人喜欢活用词语 可谓鲜活生动 呼之欲出 因为写了动态 也就写出了形态 从而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 感染力 10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4 注意诗词中的省略 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1 再造想象 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 还原诗歌的场景 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2 诗词的省略与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 根据生活的逻辑 经验的积累 自身的修养去填充完善省略的景致 3 中国古典诗词 词语与词语之间 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 甚至可以省略语法连接词 从而造成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空白 让人产生丰富联想 例如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声色具备 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11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4 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 欧阳修 蝶恋花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门掩 和 黄昏 之间省去了联系词 可以理解为a 黄昏时分将门掩上 b 将黄昏掩于门外 c 在此黄昏时分 将春光掩于门外 d 或许以上三层意思兼具 一个关门的动作 时值黄昏 表现了主人公春光流逝之际的寂寞 惆怅与无奈之情 12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二 重点解读关键字词 一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 陶渊明 悠然见南山 张先 云破月来花弄影 宋祁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个 弄 字把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了出来 一个 闹 字把诗人心头感受到的蓬勃春意写了出来 不论是借景抒情 或是寓情于景 都具有了意境 二 动词1 在鉴赏诗词时候 要重点关注动词 尤其是具有 多重含义 或 特别含义 的动词 2 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 字使用拟人手法 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3 再如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溅 与 惊 二字 不仅用字新鲜 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 恨别的内心痛苦 13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三 修饰语1 大部分为形容词 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应该重点关注的解读对象 2 如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 孤 字 写尽环境之孤苦 直达人心 14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四 特殊词1 叠词 1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强调作用 2 如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 竹枝词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 声声慢 2 虚词 1 疏通文气 开合呼应 悠扬委曲 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2 王勃 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15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3 颜色词 1 表现心情 强化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 2 鉴赏时候 抓住色彩组合词语 体会诗歌描绘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 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 翠 白 青四种颜色 点缀的错落有致 而且由点到线 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 画面静中有动 富有鲜明的立体感和节奏感 16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3 抓住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 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变化 如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红 绿 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 春光易逝的这份 着色的思绪 4 抓住单一色彩也能体会诗人的别情 如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霜林之醉 之红 离人之泪中 17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三 语言的风格1 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语词直接陈述 或用白描 不加修饰 显得深刻 平易近人 贾岛 寻隐者不遇 全篇4句20字 毫无难解之处 2 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 诗的灵气在于隽永 言简意深 意在言外 如李商隐 夜雨寄北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 其时其境其情 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 全部隐于 空白 发人深思 3 清闲雅致 不落俗套 审美愉悦 如杨万里 小池 18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4 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的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既是诗又是画 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 气势雄伟 境界开阔 5 绚丽飘逸 如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歌大都写得色彩缤纷 景象绮丽 变幻莫测 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19 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 6 粗犷豪放 7 缠绵哀怨 8 含蓄蕴藉 9 悲怆幽怨 附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 第六讲诗歌鉴赏参考附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doc雄浑 冲淡 纤秾 沉着 高古 典雅 洗练 劲健 绮丽 自然 含蓄 豪放 精神 缜密 疏野 清奇 委曲 实境 悲慨 形容 超诣 飘逸 旷达 流动 20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小说 戏剧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 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 也可以是景象 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 它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花鸟虫鱼等物 鉴赏诗歌的形象 主要识别形象的特征 感悟其象征意义 认识其社会价值 21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一 人物形象1 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 一个动作 一个表情 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 或人物的语言 声音 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2 通过精当的描写 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 表现人物的性格 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 如崔颢 长干曲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以自问自答的形式 描写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 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 22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二 景观场景1 景色描写 场面描写 色彩描写等等 2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3 如杜甫 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 并以拟人化的手法 写出了夜雨的神奇 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23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三 善解意象1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即是 借景抒情 中的 景 或 托物言志 中的 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 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 2 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 寄托着复杂的情感 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其客观之 象 与主观之 意 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 3 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24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4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彷徨悲苦的情怀 所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 5 柳永 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 晓风吹拂 残月微明的情景 这些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 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 25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四 把握意境1 意境 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景物描写的和谐统一 是从这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味隽永的形象 2 意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 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 使赏析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氛围的境界之中 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6 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 3 在古典诗词中 已经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 它是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 4 意境美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阅读和赏析古典诗词曲 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 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 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 并进行鉴赏评析 27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 创造意境 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这些表达技巧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8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比 对偶 反问 设问 反复 互文等 1 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 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 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2 比喻 将抽象化为具体 将无形化为有形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江水写愁 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29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3 夸张 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 借助于想象 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 以引人注目 烘托气氛 增强联想 给人启示 如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站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中三万里 五千仞 上摩天等都是夸张 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对苟且偷安 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 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表现得淋漓尽致 30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4 拟人 把物人格化 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 表意更加丰富 如刘颁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 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开门户又翻书 诗中将 南风 人格化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 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31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5 对比 运用对比 可以把不同的人物 不同的生活现象 不同的思想感情 区别的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 丑者更丑 如梅尧臣 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 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32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1 叙述 议论 抒情 描写 2 考查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3 其中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33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 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对照 衬托 渲染 烘托 用典 铺垫 象征 动静结合 虚实相生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托物言志等 1 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 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如王冕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此诗以梅花自喻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达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 淡雅 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操守 2 渲染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 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 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赵师秀 约客 中以 家家雨 处处蛙 渲染一种气氛 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34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3 烘托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 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的外面渲染衬托 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 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作为陪衬 如 王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诗中写到了花落 月出 鸟鸣这些动态景物 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 同时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4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 动静相辅相成 如 贾岛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王维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35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5 虚实相生 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 形象更加鲜明 如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 是虚写 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 无边无际的碧绿和鲜红和谐搭配 是实写 全诗虚实相生 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36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6 借景抒情 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 所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 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 杜甫 绝句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 透露了思归的感伤 以乐景写哀情 别具韵致 7 对照 就是把对立的事物 前后相叙 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如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间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 在分析表达技巧时 必须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37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般来说 古诗词中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就是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即诗人通过诗歌所表现的生活认识 个人理想和政治货币 这些在诗歌中往往不是直接表露的 而是借助于某一种文学手段 诗化的语言 曲折地 隐晦地表达的 它需要读者在解读过程中 通过各种鉴赏方法去体悟 去挖掘 去揭示 38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 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 结合诗歌内容 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观照 一首诗歌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 对生活中的某人 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 或肯定或否定总是带有时代的烙印 因此 分析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我们应尽可能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 结合诗歌内容作细致 全面的鉴赏分析 39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 把握诗歌的情感 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1 诗歌包含着作者的情感 或愉悦欢快 或沉痛哀伤 或豪迈闲适 但不论哪种情感都隐含着作者对社会 对生活 对人生的态度和观点 因此 读诗要把握诗情 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 才能正确领悟诗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40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如怀古咏史诗 A对历史作冷静 理性的思考 表达诗人的仰慕或惋惜之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 题乌江亭 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处境出发 因此 对历史的思考和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显然不同 杜牧为项羽自刎惋惜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表达了对生活的百折不挠的态度 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表达了客观面对历史的生活态度 B把史实与现实结合起来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对这样的诗歌我们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 分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感情切入点 由此深入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 41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 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 析出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1 大多诗歌的作者并非直接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 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 对社会 对生活的情绪态度 对这样的诗歌 鉴赏时要注意分析景物或人物的特点 把握其含蓄义 由此入手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2 说理诗往往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诗中常常出现一些含有理趣义的诗句 对这些诗句要注意分析它的意义指向 因为这些诗句是解读作者隐含在诗作中的观点态度的关键 42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 从辨析用词入手 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1 用典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 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 含蓄性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此 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古典诗词的用典是多样的 有引用点化前人诗句的 有引用神话传说的 有引用历史故事的等等 3 如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就引用了孙权 刘裕 廉颇等历史人物故事 借以曲折地表明了作者本人对时事的看法 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 43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 从缓慢的吟诵诗的意境着手 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 1 诗的主旨是通过一组组的意境来构成的 因此 体味缓慢吟诵的意境 有助于我们把握诗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诗作的意境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组合 色彩组合等来鉴赏 44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六 分类掌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1 由于诗歌的取材十分广泛 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因此 我们按题材的不同 将诗歌大致分为 怀古咏史诗 咏物抒怀诗 送别贬谪诗 爱情怨妇诗 边塞征戍诗 思乡怀人诗 山水田园诗等等 2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常常出现一些思想倾向 艺术倾向 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群 即文学流派 他们各自创作时所反映的对象和题材往往有所不同 而由此产生的思想情感也不同 因此我们要加以归类 鉴别 45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 比如山水田园诗多通过对山水田园自然风光或农民劳动场景的描写 表现闲适 幽静的思想境界 再比如 唐朝的边塞诗 由于受 盛唐气象 影响 虽然也有塞外恶劣环境的描写 也有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 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 保家卫国的决心 因而格调高亢 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同 积贫积弱 国力衰微的宋朝 已没有了盛唐气象 在知识分子的笔下 豪迈之气少了 悲凉之气多了 雄伟气魄少了 家国之愁多了 46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七 注意诗歌内容上的多向性 1 诗歌表现内容往往不拘于一点 很多诗歌具有多向性 鉴赏时需要加以注意 2 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 交织着复杂的情感因素 比如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既抒发了对 千古风流人物 的赞扬和仰慕 又有对自己年华老去 功业未成的感叹 3 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 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例外 如杜甫一生遭遇坎坷 他的诗歌主要风格就是沉郁顿挫 但他在青年时期创作的 望岳 等诗歌也体现出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 47 第四节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注意问题1 一首诗歌的态度与观点要从整体上去考虑 不能忽略语言 形象 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美的赏析 2 对诗歌的观点态度的概括要准确 恰当 不夸大 不缩小 不绝对化 3 要因诗论诗 因人论诗 因事论诗 防止想当然地搬用某些现成词语 导致评价出现似是而非 言不及义的现象 4 概括时要注意完整性 全面性 防止以偏概全的错误 48 沧浪诗话严羽 宋 夫学诗者以识为主 入门须正 立志须高 以汉魏晋盛唐为师 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 若自退屈 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 由立志之不高也 行有未至 可加工力 路头一差 愈骛愈远 由入门之不正也 故曰 学其上 仅得其中 学其中 斯为下矣 又曰 见过于师 仅堪传授 见与师齐 减师半德也 工夫须从上做下 不可从下做上 先须熟读楚词 朝夕风咏 以为之本 及读古诗十九首 乐府四篇 李陵 苏武 汉魏五言皆须熟读 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观之 如今人之治经 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 久之自然悟入 虽学之不至 亦不失正路 此乃是从顶上做来 谓之向上一路 谓之直截根源 谓之顿门 谓之单刀直入也 49 沧浪诗话严羽 宋 诗之法有五 曰体制 曰格力 曰气象 曰兴趣 曰音节 诗之品有九 曰高 曰古 曰深 曰远 曰长 曰雄浑 曰飘逸 曰悲壮 曰凄婉 其用工有三 曰起结 曰句法 曰字眼 其大概有二 曰优游不迫 曰沈着痛快 诗之极致有一 曰入神 诗而入神至矣 尽矣 蔑以加矣 惟李杜得之 他人得之盖寡也 50 沧浪诗话严羽 宋 夫诗有别材 非关书也 诗有别趣 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 多穷理 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 不落言筌者 上也 诗者 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 解会遂以文字为诗 以才学为诗 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 终非古人之诗也 51 文学赏析名句 心之忧矣 我歌且谣 诗经 魏风 园有桃 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 八音克谐 无相夺伦 神人以和 尚书 尧典 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 论语 阳货 知人论世 孟子 万章下 52 文学赏析名句 故说诗者 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 是为得之 孟子 万章上 我知言 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孟子 公孙丑 可欲之谓善 有诸己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孟子 尽心下 53 文学赏析名句 乐者 乐也 君子乐得其道 小人乐得其欲 以道制欲 则乐而不乱 以欲望道 则惑而不乐 荀子 乐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 道德经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庄子涤除玄览 庄子致虚极 守静笃 庄子心斋坐忘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 齐物论 可以言论者 物之粗也 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 庄子 秋水 54 文学赏析名句 心与物化 庄子重神轻形 庄子荃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庄子 外物 修辞立其诚 文者所以接物也 情系于中 而欲发于外者也 以文灭情则失情 以情灭文则失文 文情理通 则凤麟极矣 淮南子缪称训 55 文学赏析名句 是故情深而文明 气盛而化神 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唯乐不可以为伪 乐记 发乎情 止乎礼义 毛诗大序 增善消恶 有补于世 王充依诗取兴 引类譬喻 王逸 56 文学赏析名句 故言者 所以明象 得象而忘言 象者 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 王弼 周易略例明象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 曹丕 典论论文 其始也 皆收视反听 耽思傍讯 精骛八级 心游万仞 陆机 文赋 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 陆机 文赋 57 文学赏析名句 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 萧统 昭明文选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李白 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文之思也 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 思接千载 情焉动容 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 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 舒卷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 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 文心雕龙 58 文学赏析名句 是以诗人感物 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 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 既随物以宛转 属彩附声 亦与心而徘徊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 隐也者 文外之重旨也 秀也者 篇中之独拔者也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 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 59 文学赏析名句 是以怊怅述情 必始乎风 沉吟铺辞 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 如体之树骸 情之含风 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 则风骨成焉 意气骏爽 则文风清焉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故圆照之象 务先博观 刘勰气之动物 物之感人 故摇荡性情 形诸舞咏 钟嵘 诗品 60 文学赏析名句 文章当以理智为心肾 气调为筋骨 事义为皮肤 华丽为冠冕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唐 陈子昂东方公足下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 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 彩丽竞繁 而兴寄都绝 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 风雅不作 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 咏孤桐篇 骨气端翔 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 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 复睹于兹 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云 张茂先 何敬祖 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 故感叹雅制 作 修竹诗 一篇 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四部丛刊 影印明刊本 陈伯玉文集 卷一 61 文学赏析名句 既多兴象 复备风骨 殷璠 河岳英灵集 一 诗有三境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二曰情境 三曰意境 物境一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 神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