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两课时) 丰台二中 黎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了解分子、原子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 通过模型拼插环节,加深学生对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组成分子的认识,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通过实验、观察、假说、模型等手段,逐步建立“物质是可分的,运动是永恒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及物理变化中分子原子均没变,只是分子间间隔改变,而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没变的特点。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物质的变化,形成正确的微粒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魔术设疑魔术:取一张圆形滤纸,提前用酚酞溶液喷湿成手掌形,晾干。然后放入培养皿内。而培养皿的盖子用预先浓氨水润湿的棉花擦干净。将盖子盖在培养皿上。然后使出“降龙十八掌”,一会儿,滤纸上出现红手印。等滤纸拿到空气中一会儿红手印又消失了。揭开谜底:滤纸上有酚酞,而培养皿盖子上涂有浓氨水,浓氨水是一种碱,酚酞遇碱变红。提出问题:滤纸与盖子并没有接触,浓氨水怎么跑到了滤纸上去了呢?当老师把滤纸拿到空气中时,为什么滤纸的红手印消失了?(配合副板书画图,帮助学生理解)板书:一、物质是由微观粒子(分子或原子等)构成学生津津有味观看。思考并议论。前排同学可能闻到氨水的刺激性气味。讨论得结论:氨水、酚酞等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极其微小的粒子在不断运动。用魔术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思考为什么滤纸上能出现红手印以及为什么晾在空气中红手印就消失的原因。创设情境,逼着学生想到物质可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根本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这些极其微小的粒子能不断运动。事实佐证讲述:现在这个观点已经不再是一种猜测,而是成为了一种现实。(配图片)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呢。这张图片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的苯分子图像。大多数非金属形成的物质都是分子构成的,如氢气、氧气、水、硫、二氧化碳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这张图片就是中科院北京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表面形成的图形。副板书:大多数非金属形成的物质都是分子构成的。例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硫、磷等。少数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金刚石、晶体硅等。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看见分子在不断运动可以补做一个实验。演示实验:取一张滤纸条,均匀滴上几滴酚酞液,然后放入大试管,上面盖紧瓶塞,瓶塞上用大头针固定一小团氨水润湿的棉花,观察酚酞的变色顺序。设问:分子原子等微粒肉眼看不见,它们究竟有多小呢?板书:粒子的特性:(2)粒子的体积和数量都很小,但不同的粒子体积质量略有差异。过渡:大家都学过1+1=2,那100mL水+100mL酒精是否等于200mL酒精溶液呢?演示实验:两个量筒中量有等体积的水(预先用红墨水染成红色)和酒精,然后顺次倒入互溶器。让学生记录液面高度。然后颠倒混匀,静置。待壁上没有液滴挂着,再让学生看液面高度。再举生活中其他实例,如两个等大的杯子,一杯装满黄豆,一杯装满芝麻,两杯子东西混匀,不到两杯子了。又如给自行车打气,感觉气体容易被压缩,而用手压桌子,却无法把桌子压变形等。讲解:经过科学家无数次研究发现:气体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同的分子,分子间间隔也略有不同。一般来说:同一种物质的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左右。其次是液态,分子间间隔就小了。分子间隔最小的是固态,固态的分子之间是紧密堆积的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练习:请从分子的特性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2) 墙内开花,墙外能闻到花香;(3)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4)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思考:液态水的化学性质和水蒸气的化学性质相同吗?你的理由是什么?板书: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没变,化学性质不变;分子变了,化学性质随之改变。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学生观看图片,同时倾听。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数据和实例来感知粒子的微小。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人一分钟能数100个水分子,则让10亿人来数,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学生会明显观察到液面高度发生改变。让学生通过生活常识接受分子原子间有空隙这个事实。学生倾听,思考,理解。学生练习。学生思考并回答。通过分子原子的真实图片来让学生感知它们的真实存在,从而能在心里认可这些微粒。另外也趁机总结哪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哪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利用一滴水中含数目巨大的水分子的例子总结出粒子的特性之一: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用演示实验和生活经验告诉学生:分子之间有空隙。尤其气体分子间空隙最大,最易被压缩,其次是液体分子间空隙较大,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最小。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印象。再次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强化学生的认识。及时巩固。小结出分子的定义。模型突破思考:为什么说物质的三态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你能从宏观角度(即物质角度)进行解释吗?你能从微观角度(即分子原子角度)进行解释吗?(让学生从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为例进行分析)追问:水通电分别在两极上得到氢气和氧气,这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你能从宏观角度(即物质角度)进行解释吗?若从微观角度(分子原子角度)又该如何解释呢?运用球棍模型进行难点突破。假设白色小球代表氢原子,黄色小球代表氧原子,水分子则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板书: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拿出两个水分子球棍模型,通电时,一个水分子先拆分成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然后两个氧原子两两组合形成氧分子。同理,两个氢原子两两组合形成氢分子。板书:2H2O2H2+O2物理变化中分子没变,只是距离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了。布置任务:如果塑料杯中白色小球代表氢原子,黄色小球代表氧原子,蓝色小球代表氮原子,红色小球代表氯原子。任务(一)已知:氢气(H2)能在氯气(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HCl),你们能否运用球棍模型进行拼插来表示这个变化过程?追问:你能否根据模型的拼插过程完成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任务(二)已知:氨气(NH3)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氢气(H2)和氮气(N2),你们能否运用球棍模型进行拼插来表示这个变化过程?追问:你能否根据模型的拼插过程完成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任务(三)思考,在刚才的拼插过程中,对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你还有什么发现吗?板书:化学变化中虽然分子变了,但是原子种类没变,原子个数也没变。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强调: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破裂,原子重组。 学生思考并回答。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学生观看球棍模型并思考,逐渐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先破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学生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拼插。请一位学生上台展示。请学生上台完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请学生上台完成氨气分解的符号表达式。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意识到其实物质三态间的转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分子本身并没有变。让学生反复体会: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但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而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了,变成新分子。运用球棍模型能非常直观的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变化中分子没变,只是距离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变了。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认识启发学生关注到化学变化中虽然分子变了,但是原子种类没变,个数也没变。顺利引出原子概念。让学生反复体会: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小结提升用投影将所学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学生再次深化对分子、原子的理解及时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概念,理解概念课堂检测学生练习(见学案) 课后思考题:一杯水+一块糖=?你能否用画图的形式来表示这杯糖水?看看是谁真正走进了微观世界?学生画图。及时巩固,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用画图这种形式来有效检测学生的微粒观是否正确建立。学生学案:一、 填空:1、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101KPa时冷却到-183,变为淡蓝色液体。这一变化属于_变化,变化过程中氧气的_、_等物理性质发生改变,说明分子_(填“能”或“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从微观角度来看,氧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有氧气分子间的_发生了变化。2、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3、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和_,生成的新粒子是_和_。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_可再分,而_不能再分。4、 分子是保持物质_的_粒子;原子是_中_粒子。其中_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二、 选择题:5、 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品红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化学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4节 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说课稿 鲁科版选修4
- Unit1 Reading 1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译林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说课稿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蔬菜合作社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角、相交线和平行线》专项检测卷(附答案)
- 地产公司工业化建造体系薄砌薄抹应用技术指引
- 综合复习与测试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第一册-人教B版2019
- 2025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与社会(第2期)原卷版
- 蓄禽养殖小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13.2画轴对称图形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学校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
- 工作证明(常见模板10套)
- 考研英语单词的前缀后缀
- 2025年度古董古玩展览策划与买卖合同
- 牢记教师初心不忘育人使命作新时代合格人民教师课件
-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课件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 二年级体育上册 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案
- GB 44263-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
- 项目资金融资合同范本
- YDT 4484-2023物联网云平台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