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语文能力关键词:学生 质疑探究 语文能力内容摘要: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教师要适当引导,把握问题设计的特点,创设情境,悉心呵护,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同时要以身垂范,训练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和技巧。质疑探究初步的方法有复述式、分析式、概括式和评价式;质疑探究的基本方法有前后比较法、同异比较法、情理比较法、虚实假设法、角色假设法;而逆向法和逆众法则是质疑探究的最高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语文教育真正价值所在的就是要体现人文精神,激发和唤醒人的发现、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和意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钻研教材,学会提问,学会探究,是满足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又是激发想像力、创造力,特别是培养思维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长期以往,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的“问”应该是方法,是途径,而不是目的和结果。在语文教学中,能不能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逐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且不断探究这些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一、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一)教师应把握问题设计的特点对问题的设计,教师应考虑思维性、开放性。思维性是指所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内涵,一定思维的问句,如果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认知问句,缺乏一定思维性,只能使学生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基础上。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真理是相对成立的,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思维,发展思维,引导学生大胆想像,大胆创新。学生在认真读完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思索,“课文写了一个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那么皇帝上当受骗该怨谁呢?”学生纷纷谈出自己的见解:有的说皇帝上当怨两个骗子,他们施展了骗术;有的说怨两个大臣,他们向皇帝谎报情况;有的说怨那些内臣,他们装腔作势;有的说怨市民,他们人云亦云;有的说怨皇帝自己,他昏庸愚蠢,才导致如此荒唐的结果。这个问题的设计,就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二)创设情景,悉心呵护,激发学生生疑的兴趣创设情景,便于打开学生心灵之窗,消除学生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引导鼓励学生从自我封闭走向思维开放,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寻解的氛围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及时给予解答;如果课内时间不允许,也应在课外弥补;如果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也应多方查阅资料,师生共同探讨,给学生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三)多方设疑,全面探究,训练质疑探究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时要考虑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逆向性,多动脑,多思考。在分析朱自清春中充满春意的春花图时,我设计了多个问题:你觉得作者用什么顺序来描写春花的?用“都开满了花”来代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眨”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什么?教者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设计的台阶性,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设不同性质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多角度设置问题进行探究,可从作者的思路去考虑,可从表现手法上去考虑,可从作品的社会效果方面去考虑,以此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二、学生质疑探究方法的形成(一)初步的质疑探究法1、复述式引导学生用“是什么”设计问题,这类质疑方法,主要是复述教材内容或简单回忆所学的知识,但缺乏思维的难度,如一面写的是什么事情?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析式学生可以用“为什么”质疑。此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如教故乡时可以问:“为什么说我和闰土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又如, 为什么以“一面”为文题?3、概括式学生可用“有哪些”、“怎么样”来质疑。如教背影时,学生可提问,文中“我”流泪有哪几次?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评价式引导学生判断文中的事情和人物,分析主题思想,品评艺术特色,如学生质疑:通过刻画性格多变的“变色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二)基本的质疑探究法1、比较法比较质疑法,通过比较提出问题的质疑方法,将疑念进行一番分析、加工、整理后,从中挖掘较为深刻的疑问来。(1)前后比较通过前后比较提出问题。如阅读故乡时,发现闰土由“少年英雄”到“木偶人”,杨二嫂由“豆腐西施”到“细脚伶仃的圆规”,前后对比怎么会判若两人?通过对这两个人物前后语言、动作、神态的比较分析探究,就可以得出答案:旧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使中国农民生活悲惨,小市民阶层的生活也陷于困顿。(2)同异比较通过分析比较,在同中找出不同,并质疑解答。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阅读我们知道,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中光景惨淡,儿子还要读书。钱从哪儿来?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一系列难题摆在父亲的面前,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肩负着多么沉重的生活负担是可想而知的。相比之下,儿子虽然年已二十,但在父亲眼里仍然是个孩子。家里生活再苦再难,还有父亲支撑。照理说,最难过最痛苦的是父亲而不是儿子。但是,面对同样的家庭不幸,儿子“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而父亲却说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的宽心话来。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父子对同样的不幸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出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父子对同一事情的不同态度?“天无绝人之路”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对儿子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等等。通过分析比较异中求同,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同因素,并提出质疑。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第二部分,描写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春光明媚,色彩亮丽;一幅阴沉昏暗,色调凄凉。阅读这段内容,学生有意识地质疑:这两段截然不同的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探究出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由此而产生的思想感情:一喜一悲。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性?其都是由他们所见所处的环境决定的。通过以上的质疑探究可知这种“环境决定论”是不可取的 。那么我们应该拥有什么人生观、价值观呢?学生在异中求同,不断探究,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理比较文本有的事情和现象,可能是合情,但不合理;有的可能是合理的,但不合情;有的表面上合情合理,但细细探究,并非如此。通过情和理的比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提高他们辩证、全面的思维能力。比如最后一课中“法兰西万岁”只两个词,写出来很简单,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却要使出全身的力量,这似乎不合理。引导学生质疑。又如一面中“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的悲痛。”“我”对鲁迅是那样的崇敬,把鲁迅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为什么先生死了却“不愿恣情悲痛”?引导学生在情和理上质疑探究。2.假设法假设质疑就是通过假设文本中没有或与文本情节发展相反的情况,提出疑问的质疑方法。此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1)虚实假设法假设文本中已经成为现实的不存在,把不存在的设为存在的。通过这种假设法来质疑, 还有助于发展推理和想象能力。比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就戛然而止。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被别人知晓,于勒叔叔今后怎样,小说没有交代。于是,我们可以假设:假如事情败露,故事会怎样发展呢?假如于勒叔叔的事情没有败露,情节会是怎样?假如于勒叔叔后来真的发了财,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他的好朋友船长串演的一幕试探兄嫂的戏,情节又该怎样发展?(2)角色假设法把文本中的人物和阅读的学生进行置换,或把文本中的人物相互置换,以此质疑探究。比如,你是孔乙己的店小二,你会怎样对待孔乙己?(三)创造性的质疑探究法1.逆向法对思维定势,克服其负面效应,勇于打破常规,想别人之未想,求别人之未求,言别人之未言,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如课文愚公移山是通过“移山”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而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愚公为什么不移屋?既然愚公“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把家搬出去,不就万事大吉了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思维定势的一种挑战。当然,通过探究可以知道,愚公不移屋而移山是有它的道理的。比如,从历史角度看,环境不允许,还有旧的乡土观念的影响;从题材看,本篇是神话故事,只是表明古代人民崇尚“见难思变”,鄙视“见难思迁”的思想意识。但这毕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对深入理解课文也有好处。作为教师,在鼓励学生的挑战精神之外,更要注意培养自己排除思维定势影响的能力,善于从多个角度多层面考虑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语文课真正起到锻炼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又如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科举制度,就有学生质疑: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是少数,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学生们接着探究,究竟什么是根源呢?一是他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二是冷漠的社会环境。通过这样的探究,学生明白立足社会首先要学会生存,其次要让世界充满爱。2.逆众法即对现成的结论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上,而是从新的角度重新思考分析,找出缺陷与不足,以便扬弃。比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句中的“苍苍”,课本注释为“茂盛的样子”。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蒹葭本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那么怎么会在“白露为霜”的秋天枝繁叶茂呢?通过质疑,探索出编者之误,“苍苍”应为“白色”,有证:“两鬓苍苍十指黑 。” 又如背影中的父亲是一个慈祥平和的、能直面惨淡人生的、既疼爱儿子又得到儿子爱戴的父亲形象。但我们也不妨试问:父亲是真的疼爱儿子吗?儿子是真的爱戴父亲吗?疑问提出后,首先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比如,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又有数次上京的经验,做父亲的却不放心。父亲要是真心爱儿子,就应该给他以培养自立能力的机会。况且,既然父亲能直面惨淡的人生,也应该教育儿子敢于直面人生。父亲不是教育儿子早日自立,而是一味溺爱,这不是爱,而是害。从上面的分析看,我们的疑问似乎有点道理。为了取得进一步的验证,还应再从课文中寻找自我反驳的论据。通过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我们知道,背影所叙述的事情发生于1917年,正值军阀混战,天下大乱之际。父亲对单身独往北京的儿子极不放心,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当时的父亲,丧母失业,一身重债,光景惨淡,再经不起雪上加霜的风险。因此他用了双保险的办法送子北上,也是可以谅解的,当时的父亲在刚刚遭受到惨重打击后,精神上极度痛苦和空虚,儿子的北上使父亲更加孤苦寂寞,即使能与儿子多呆一会儿,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出于这种心境,他送儿子一程应该无可指责。经过这样一番驳论,已经可以认识到 “父亲不真心疼爱儿子”是站不住脚的。接着学生完全可以探究“儿子是不是爱父亲”。以上的逆众质疑及探究,使我们更能深刻理解人物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温室建设项目2025:技术创新与产业布局分析报告
- 安全教育课件
- 安全教育考核培训记录课件
- 安全教育档案培训模板课件
- 农业无人机植保作业效率提升路径与市场分析报告
- 高校弱电改造工程方案(3篇)
- 中考专练:完形填空(含答案)
- 牧场治国课件图文
- 牧场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防范课件
- 新版高中物理必做实验目录及器材-(电子版)
-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124-1999
- 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E类)模拟试卷1(共500题)
- 抢救车药品管理制度
- 开发商与物业签订合同范本
- 2024广东省高中美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我们一起迎战中考初三家长会课件
- T-GLYH 007-2023 公路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规范
- 《亲爱的安德烈》读书报告完整版
- 销售机会跟进情况汇报
- 《财务共享服务(初级)》课件-3:企业注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