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思考与实践1998年南京市教研室提出了“导学式”大单元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八种课型(预习课、讲读课、自读课、回读课、延伸课、活动课、作文课、测评课)。我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这八种课型,有机地引入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一片学习的蓝天碧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一、单篇课文深入研究型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语文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对象。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矿藏。特别是一些经久不衰的经典名作更具有研究的价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文中有价值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单篇课文深入研究型的基本实施流程有两种,其一是:理解课文提出问题思考讨论总结评价。例如:我教社戏时,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线索,理解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之后,把“社戏探美”作为该课学习探究的话题。在大组交流汇报时,有的小组谈“社戏的景美、情美”,有的小组谈“船头看戏朦胧美”,有的小组谈“归航偷豆三美”,等等。其中,对“偷豆三美”的探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探得的三美是“农家子弟情意美”、“偷豆全程童趣美”、“行文构思照应美”。“农家子弟情意美”表现在孩子们偷豆偷的不是别人的豆,偷的是自家的豆,“偷豆”表现了农家子弟的美德,也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偷豆全程童趣美”表现在作者写了建议偷豆、商议偷法、偷豆入舱、剥豆、煮豆、吃豆、抛豆壳等全过程,偷豆全程富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读了令人陶醉,特别有意思的是用了八公公柴火,还认真研究对付八公公的策略,真让人忍俊不禁,更使看社戏归途中的这场“小戏”平添了一份童趣。“构思引文照应美”表现在构思缜密,文笔美妙。前文写去赵庄看戏途中“两岸的豆麦”,表明有豆可偷;归航途中,夜深人饥,此时偷豆势在必行;八公公船上柴火现成,煮豆条件具备。“有豆”、“人饥”、“有柴火”就构成了合情合理的偷豆“小戏”。单篇课文深入探究型的实施流程之二是:提出问题查找资料成果汇报总结评价。例如:教变色龙一文,我指导学生直接把课文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一开始就确定课文需探究的问题:“奥楚蔑洛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变色龙为什么变色及变色的原因?”“契诃夫为什么写变色龙?”“契诃夫和他的作品。”针对上述问题,学生按小组选题,然后分头对课文探究并查找资料,从不同的途径查找专家对变色龙的分析文章及契诃夫的其他作品和传记类文章,如康林的谈契诃夫的变色龙,张发安的变色龙的主题分析,石延明的谈变色龙运用对话的艺术,章涛的谈变色龙的第二主题,以及契诃夫小说选,叶尔米洛夫的契诃夫传等。我在学生研究的过程中,深入每一个小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整合,启发他们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成果汇报,再指导每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文字材料。最后在活动课和测评课上,每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有的小组小品表演,把研究成果设计成艺术学院表演系招生,应试者按主考官要求表演变色龙,然后主考官评价应试者个人的表演。有的小组表演契诃夫的另一部作品胖子与瘦子(两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表演后,该小组的同学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表现手法三方面把这一作品与变色龙作比较分析,最后归结出契诃夫笔下像奥楚蔑洛夫这一类人的形象特征。有的小组设计谈话节目,访谈节目,虚拟与契诃夫对话,对话围绕着他的生平创作道路、作品及风格等进行。有的小组还开了辩论会,辩论的主题是:“奥楚蔑洛夫的变色是社会环境造就的,还是本性使然。”这样通过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研究,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了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二、多篇课文比较研究型一本语文教材,一个单元中的课文往往是由不同作者、不同内容、不同文体、不同文学样式、不同写法的作品构成的。这就为教师进行多篇课文比较研究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大单元教学模式中的“回读课”进行研究性学习。回读课有大小之分。小回读是指回读本单元的课文,从作者、内容、文体、写法等方面比较异同:“大回读”是把本单元的课文与过去学过的相关课文放在一起阅读,求同比异。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是:选择课文篇目确定比较重点(即课题)收集资料成果汇报总结评价。如:我在教完有变色龙一文的这一单元后,让同学们把这篇作品与以前学过的我的叔叔于勒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的问题确定后,同学们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两文惊人的相似。两位作者都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人的年龄只差一岁,两文的写作时间仅差一年。此外,两位小说之王的两篇惊世之作在情节构思上都突出一个“巧”字,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突出一个“变”字,艺术表现手法上都突出一个“比”字,所写的人物事件都突出一个“小”字,而表现的主题都突出一个“大”字。三、课文扩展延伸研究型大单元教学模式中设置的“延伸课”意在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常常利用延伸课等课型,结合单元的教学内容,提供有关资料(文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是:选定课文提供扩展资料(文章)确定课题收集资料成果展示总结评价。例如:教了蒲松龄的狼之后,我又补充几篇有关狼的文章,有西伯利亚的七匹狼、人狼情、狼羊同笼的启示、狼行成行、母狼的智慧、狼与鹿。这几篇文章都写“狼”,但角度不同。学生阅读后,一下子产生了对狼研究的兴趣。趁此机会,我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查阅收集资料,以求对狼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有的同学从语言学方面收集有关“狼”的谚语和成语,了解人们对狼的评价;有的从社会学方面,收集有关“狼”的传说、故事,进一步了解狼的特性;有的从生物学方面收集关于狼的介绍,了解狼的动物属性;有的从生态学方面,收集与狼有关联的资料,了解狼与其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工整理,写成关于“狼”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如关于儿童和成人对狼的认识的调查、话说狼、狼与动物及人的关系、从成语和谚语中看对狼的认识差异、狼仇恨与狼崇拜等等。活动课上展示研究成果,除了调查报告和论文交流,还有辩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四、中外名著专题研究型“大单元教学”中“自读课”、“活动课”要求学生每学期能利用自读课或课余时间阅读中外文学名著12本。据此,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明确了各学期课外阅读名著的具体篇目。如初一读吴承恩的西游记、鲁迅的朝花夕拾、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选,初二读施耐庵的水浒、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惠特曼的草叶集,初三读蘅塘退士(孙洋)编的唐诗三百首、冰心选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黄桥的语文小品录等等,并定期检查,定期开展中外名著阅读指导及专题研究活动。近几个学期,我们组织学生研究了以下课题:中外寓言比较研究,中外神话比较研究,冰心的散文、诗写作特色研究,水浒中人物性格比较研究等等,通过专题研究,增强了学生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兴趣,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提高了他们鉴赏中外文学名著的水平。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是:选定名著明确问题阅读名著收集资料展示成果总结评价。五、联系社会生活研究型在大单元教学过程中,利用“活动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模式的实施流程是:理解课文联系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