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张謇的实业救国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解读】张謇,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1895年他受到甲午战后导致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之刺激,于当年夏天,代湖广总督张之洞撰写了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痛陈其实业救国的主张。1民族危机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论”主张产生的思想根源。2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则在近代工业,作者认为,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3作者不同意当时“商务立国”的看法,强调只有工业建设才能“化粗为精,化少为多,化贱为贵”地创造财富,因此工业建设是商业发展的前提条件。4开发实业既是救贫致富之术,也是富国御侮之道。张謇是清末提倡实业救国论的代表人物,这段资料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他的主张。他还提出过“棉铁主义”、发展外资等具体发展实业的措施。棉铁主义指以棉纺织业、钢铁业带动民族工业的发展,形成民族工业体系。他还主张以合资、借款、代办等形式,利用外国资本解决发展民族工业所需要的资金问题。2清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业,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此时期中之重要提倡事业,如31年袁世凯在天津设工艺总局,商部在京师设劝工陈列所,及奏设各省高等实业学堂;32年商部奏订奖给商勋章程,鼓励制造新器,学部考验游学生设工商科进士学位;33年农工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 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 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宣统2年端方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皆为60年内仅见之盛举。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解读】这条材料摘自申报1923年编辑最近之五十年中五十年来中国之工业一文。作者介绍了清末中国政府奖励实业建设的概况。1清末新政时期,政府采取了诸多奖励实业的措施,如以爵位奖赏鼓励兴办实业、开办实业教育、举办博览会,等等。2袁世凯在天津设立的直隶工艺总局,成为当地振兴实业的指导机关,由周学熙负责。工艺总局内设工艺学堂培养人才,又建立工厂试验制造,有工业售品所出售产品,开工商演说会劝导投资等。3端方在出国考察期间,对西方博览会印象深刻,提出仿行赛会以振兴农工商业的主张,得到清廷的支持。1910年6月首届南洋劝业会在江宁(今南京)开幕,各地及海外华侨纷纷将农工产品送展,评选出获奖产品。南洋劝业会当时号称远东博览会之冠。4清朝的爵位,一般赏给军功显著的朝廷重臣如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对于投资实业者以爵位奖赏,是一种开拓性的做法,改变了中国上千年的贱商传统。3清末民初的民族工业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近代上海地区方志经济史料选辑(18401949),第12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解读】这条资料选自宝山县续志,卷六,实业志,记载了上海附近地区民族工业兴起及扩展的情况。1棉纺织业是当时最主要的行业,当地有传统手工纺织业的基础,且土布因洋货冲击而价格低落,兴办棉纺织工厂仿制洋货就成为必然的选择。2因为水陆交通方便,上海近郊一带已经有外地客商投资工业,并日益扩展,体现出上海的辐射作用。3十来年间,工业门类已经发展到金属、木材、玻璃、卷烟、化学制造等所需技术、资金较多的行业。4受社会整体结构和发展水平的制约,新行业只是“略备”,仍有较大的发展上升空间。4孙中山与民初振兴实业的浪潮材料一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我国开矿屡屡失败,亦因往昔不用机器之故。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今日诸君发起机器公会,乃是强国之预兆。但机器系思想发生,系一种深湛学理,如无学识,既不能发明新机器,亦不能管理新机器。所以诸君发起此会,第一要研究学理,研究愈深进步愈速,如水气蒸气亦可以代煤力。中国地大物博,矿产丰富,全仗吾人脑力思想,利用此天然之利。今日之会,为中国自古未有之事,尚望诸公努力,自用聪明才力,发明种种机器,庶几驾乎各国之上,方不负今日开会之盛也。在上海机器公会成立大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材料二余对于中国之经济发展深具热诚,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中国亦与各大国发展之情形相同,所急切需要者,乃交通之便。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且路线敷设以后,则物产之价值势必增涨数倍。因此种路线,不啻将昔日市场与生产者遥远之距离,缩短于咫尺之间也。至于地下蕴藏之采掘,金属物产之开发,其利益之丰厚,乃显而易见者,固不待赘言者也。中国之铁路计划与民生主义,1912年10月10日,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488页【解读】材料一节选自孙中山1912年12月22日在上海机器公会成立大会的演说。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北京政府均持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上海机器公会就是其中之一。孙中山此时已经从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上卸任,他不仅倾心于中国铁路建设规划,而且特别关注发展实业问题。1生产力能否得到开发,对国家富强起决定作用。孙中山提出机器强国、机器灌溉文明的观点,从生产力的高度阐明机器在建设富强国家中的突出作用,与我们现代提倡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是不谋而合的。2知识与人才也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上海机器公会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实业团体,孙中山充分认识到先进思想与知识对于推动技术革新的作用,鼓励专家们研究学理,大胆创新,致力于机器、技术的新发明、新创造。这条资料一方面说明了革命领袖孙中山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一方面也展示出民国初年实业团体十分兴盛的一个侧面。材料二选自孙中山为武昌起义周年纪念给英文报纸大陆报撰写的文章。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倾心于中国铁路建设,袁世凯特授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全权”。孙中山将交通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视为发展实业的中心任务,筹设铁路总公司,并设计十年内建造二十万里铁路的开发计划。这一计划表现了孙中山高瞻远瞩的气魄,但也具有相当的空想性。1孙中山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有待资源的开发,而发展交通事业是关键所在,事关国家前途。2孙中山认为,铁路交通建设能加强人民之间的相互往来与流动,从而消除地方之间的隔阂。3孙中山认为,铁路建设能缩短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有助于金属矿产等物产的开发,从而创造丰厚的价值与利益。这段材料说明,发展交通事业是孙中山的一项重要经济主张,开发实业是其民生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5民族工业的发展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3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铅,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其尤可惊异者,厥为钨矿。钨之发现,始于民国4年,至6、7年,则江西湖南广东所产几达4 000余吨,价值1 000万元。世界产钨之国,除美国外,殆以吾国为最。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第226页【解读】这条资料摘自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五十年来之中国矿业一文,课文主要叙述这一时期轻工业发展的情况,这条资料作为重工业情况加以补充。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自暇不给,对华投资减少。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或称“黄金时代”。战争期间,煤、金属等与军事工业相关的原材料价格暴涨,使中国的煤矿、金属矿开采有一个大的发展,锑、锡、水银、锌铅、钨矿的开采产量大增,价格也大涨,获取的利润惊人。2战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次陷于举步维艰的状态。金属矿失去外销之路,经营者措手不及,没有应对之方,改革措施不力。3土法开采金属矿,是南方金属矿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北方实行西法采煤的煤矿,虽然战后燃料的暴利消失,有的仍能坚持发展。这段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抬头的机遇短暂,发展艰难曲折,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仍较为落后,行业门类不齐全,区域发展不平衡。6国货运动提倡国货御侮妙策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一方提倡国货,一面仇物制抵。本所专售国货,敢不牺牲利益。国货日见完美,价目格外克己。普通家常用品,均有国货代替。非系本所自夸,敢请枉驾试此。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请君快买国货,勿蹈五分之讥。天津城北马路,售品总所谨启。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解读】这条资料选自有关五四爱国运动的档案资料,是天津市宣传抵制日货时的歌谣。1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的兴起,与政治、外交事务中国家权益的丧失分不开,国货运动不仅只是经济层面的意义,更具爱国主义的政治意义。2五四运动前后,中日矛盾激化,日本成为抵制外货运动中的目标。3领导与组织国货运动的实践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觉悟的提高和民族觉醒。国货售品所一类的机构,努力组织精品国货与外货抗衡,成为宣传国货的重要组织。4一时的民族热情有时难以持续支撑长久的抵制运动,故外国人常有“五分钟热度”之讥,这份宣传品有励志、劝导购买国货的作用。7“国货年”上海市地方协会、机制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上海市各国货厂商,在此“国货年”时期之中,可谓已集中国货运动之大成同时以上海全埠,各种国货工厂,无不应有尽有,故对于提倡国货,实居发动及领袖地位。兼之处此农村破产、经济衰落之时,提倡国货,实为解决民生问题之基本工作,努力物质建设之唯一途径,防止国际入超树立生产国防之无上利器,亦即举国人士应一致以全力共赴之鹄的。故过去一年中,本市之提倡运动,各国货界先进之著文阐述,党政机关之以身作则,举行时装大会,以打破妇女服用洋货之迷念、筹设土布运动大会、推销国产土布、开办国货流动推销团、深入乡村,以作根本之提倡,及汽车游行等种种运动,以期唤醒各界。一年来之上海国货运动,时事大观(下册),时事新报社编,1934年4月版【解读】这一条资料是对当时上海国货运动的报道。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走向成熟。上海是民族工业的中心,上海实业界成为全国国货运动的领袖。1国货运动的倡导者提出“国货年”的口号,其国货宣传、广告促销手段也富有特色。2当时的人们提出“生产国防”口号,反映出国货运动当中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想。3国货运动以上海作为中心,已经开始蔓延到乡村。国货运动的领导者有意识地以土布运动、国货流动推销团的方式面向广大农村。8民族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的独立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固为经营工业应备诸条件。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或某一业而言,或指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国货与实业1941年1月1日,创刊号【解读】这条资料是20世纪4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陈翰笙在一份名叫国货与实业的杂志上所发表的文字,谈及他个人对于国货运动的看法。1作者认为,某一行业、某一地区工业的发展,与整个国家民族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是有差异和侧重的。2作者认为,经营管理、计划技术、产品质量等因素,诚然是制约地区或行业或某具体企业发展水平的关键,但如果没有整个国家民族工业基础的确立,则其区域性、行业性、个别性的发展仍然是不稳固的,可能昙花一现,此消彼长。3民族工业根本的发展则取决国家民族的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以提供原材料及消费品市场,这是旧中国无法提供的条件。这条材料反映了经济与政治、社会,农村与工业化发展的辩证关系。9“改订新约运动”与关税自主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各条款,应即撤销作废,而应适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惟缔约各国对于上述及有关系之事项,在彼此领土内享受之待遇,应与其他国享受之待遇毫无区别。缔约各国不论以何藉口,在本国领土内,不得向彼国人民所运输进出口之货物,勒收关税或内地税或何项捐款超过本国人民或其他国人民所完纳者,或有所区别。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国民政府公报第14集189号,转见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解读】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始自鸦片战争失败后中英南京条约中有关关税协定的规定。北洋政府曾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提出“关税自主”的要求。1928年7月,国民政府发起“改定新约运动”。24日,首先与美国签订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美国承认从1929年2月1日起中国实行关税自主。随后,法国、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瑞典、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陆续与南京国民政府缔结了类似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1930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公布新的国家关税税则,自1931年1月1日起实行。将协定税则改为国定税则,将值百抽五税率改为差等税率,大体建立了自主的关税体系。1条约宣布以前旧的有关关税问题的条约撤消作废,宣布中国有关税自主权。2条约宣布了中美两国相互给予关税征收问题上的对等优惠条件。3美国率先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政策,对其他国家有示范、带动作用。中国通过改订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10南京政府的币制改革一、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国民紧急治罪法之治。二、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以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之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准其照常行使;其发行数额即以截至11月3日止流通之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酌定限期,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并将流通总额之法定准备金,连同已印未发行之新钞及已发收回之旧钞,悉数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保管。其该准印制中之新钞,并俟印就时一并照并保管。三、法币准备金之保管及其发行收换事宜,设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办理,以昭确实,而固信用。其委员会章程另案公布。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其余银类,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五、旧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契约,应各照原定数额于到期日概以法币结算收付之。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解读】1935年11月3日,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发布了施行法币布告,上述材料选自当时布告。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实行银本位制的国家,美国的白银政策导致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银根紧缩,物价下跌,冲击了中国的经济与金融。南京政府不得不着手进行币制改革。1文告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集中钞票发行权,实现了中国币制的统一,结束了千百年来货币发行与流通的混乱局面。2推行法币政策,废除银本位制,白银收归国有以充作法币准备金,不但使中国货币摆脱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也使中国货币体制趋于现代化。3法币与外汇挂钩,有利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法币改革是南京政府主持的重要金融改革,法币政策统一了中国币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金融业的现代化。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的萧条迨欧战告终,出口之粉渐少,外粉又复侵销,麦产不加多而采购者日众,销路不加广而输入者日多,国内战祸不已,利率加重,铁路推广无期,运费增高。凡此数者,有一足制粉业之发展,今兼而有之,其何能淑!此后粉业又入盛极而衰时期。自辛酉(1921年)以后,情形适得其反。本届(1922年)营业因原料缺乏价格腾贵,而制成面粉为洋粉所牵制,不能随麦价俱增。营业困难情形,为从来所未有近年欧洲农产渐复其战前原状,我国洋庄销路早已绝迹,而美国、阿根廷、加拿大等处均庆丰收,所产面粉销路甚滞,美国次粉售价极廉广东、汕头、福州、厦门等处华粉销路悉数被侵占。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荣家企业史料上册【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产业资本的黄金时代。中国民族产业资本的发展主要是一战爆发后,进口减少,出口增加,金贵银贱,工业品价格上升幅度超过原料品价格和工资上升幅度等市场因素造成的。这些都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一旦市场形势变化,民族产业欣欣向荣的局面也将发生改变。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19231924年,民族工业开始陷入经济萧条。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出口面粉逐渐减少,外国面粉恢复生产,重新进入中国市场,造成中国面粉销路不广。2国内战祸不断,利率加重,铁路推广遥遥无期,运费增加,面粉的生产和运输成本增加,制约了面粉业的发展。3一战后中国民族产业由盛而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脆弱性,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环境恶劣。12战前工业之回顾推敲中国工业发展畸形之原因,可得两端:一则由于中国社会形态之特殊,一则由于中国经济之不能自主,前者使现代工业在中国难于迅速发展,后者则促成中国工业发展之畸形,因之经济中心乃完全集中于劳工集中,资金丰厚,运输便利,市场广大及不受政治影响之区域。而于工业类别中,自然形成二大类型,一为易于模仿工业之发达,此类工业出产之物品,泰半均属已有之市场者,且制造之技术简易,如棉纱、面粉、卷烟、火柴等项是。另一种即为买办工业之蓬勃,此种工业完全为准备出口者,如缫丝、打蛋、打包、洗毛等项均是。其结果及演至凡需要高上技术,远离港口,而复需要与进口货相顽抗之工业,即无发展之余地,战前中国工业之特征,要不外此。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解读】1这一条史料摘自国民党经济部统计处编“后方工业概况统计”(1943年5月),材料对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若干特点作了较为深刻的揭示。从地域分布来说,主要是交通方便的上海、武汉等城市,内地工业不发达,体现出地区分布的不平衡性。从产业门类而言,民族工业仍属于幼稚产业,在技术上处于模仿阶段,另一部分工业对于外贸出口具有严重的依赖性,说明国内市场消费能力较弱。2北京政府、南京政府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但工业中心仍是受政治影响较少的地区。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国家工业的发展、布局有所调整。13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一、我们觉得国民经济建设的真实意义,应当是谋国民生活的安定有抗御外侮的国防能力的充实。不是表面为人赞叹的繁华,也不是与外国媲美的建筑,而是实在福国利民的建设我们认为中国今日的国民经济建设应具有非常时期的适合性,换言之,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中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即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中国的经济建设,亦应与此特性相适应最后,关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实现,我们觉得这个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涤尘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东方杂志33卷13号【解读】这条材料是当时东方杂志一位作者对当时国民党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提出的批评与建议。1935年10月10日,蒋介石发表专文强调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在奠定民族的物质基础方面的作用。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1936年6月成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聚集抗战的经济力量的背景下展开的。2这一运动带有统制经济、计划经济的痕迹。3政府统一经济计划安排,有利于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但统制经济的政策,压制了民族资本的发展,也埋下了官僚资本猖獗的隐因。14南京政府与“统制经济”材料一所应统制的是人民的什么经济行为呢?据我的愚见,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四、统制人口,不使过庶,并限制劣种之传殖。五、统制大规模工业,创造国家资本。六、统制国民消费,使之合理化。李权时:统制经济的前瞻与后顾:申报月刊三卷八号,1934年8月15日材料二如果我们中国实行统制经济,目的怎样呢?我们认为可以分下列几点:一、完成国民的自足自给主义,在计划之下满足社会的需要。所谓的自给自足当然不是回复古代社会的自给自足,仍然对外有国际贸易,不过期求得到国际借贷的平衡罢了。二、摧毁封建势力,完成中国的产业革命。注意,可不是要由此造成有利的资产阶级,所以一定要由国家计划的推行一切经济建设。这种建设不是属于哪个阶级的,而是大众的。当然不是提倡阶级斗争,同时反对阶级的剥削。三、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四、求得社会经济的向上之外,同时还要求得平衡。质言之,要永远消除对立的社会关系,准备大同世界的物质条件。罗敦伟:统制经济的基础理论,申报月刊二卷十号,1933年10月15日【解读】上述两条材料选自20世纪30年代申报月刊上发表的经济论文,阐述有关统制经济的政策与理论。“统制经济”的思想在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风靡一时。“统制经济”的指导原理,可用“公益有优先于私利”来概括。1统制经济的方法是以国家权力限制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调控金融及产业政策,调控供求关系、物价、分配、消费等。2作者希望通过至上而下的国家力量,完成民族工业的建设,建立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解除帝国主义的经济压迫。3主张统制经济理论的学者强调统制经济的长处,却对其可能带来的官僚主义的弊端缺乏认识。国民政府搞的“统制经济”,受世界性的国家干涉经济领域的浪潮影响。15资源委员会与工厂内迁材料一据林继庸说:“民国26年7月28日我出席机器和化学工业组的会议。在会议中曾讨论到全面抗战时期军需供给的问题,我即把握着这个机会,提议把上海的工厂迁移到内地去。”会议结果,资源委员会于当日就派林继庸和另外两位职员到上海去商洽进行。这就是迁厂的发轫。初步商洽的结果,由资源委员会做成拆迁上海工厂的提案,经过8月10日行政院第三二四次会议通过,首由资源委员会、财政部、军政部、实业部,会同组织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以资源委员会为主办机关,关于印刷业之迁移,由教育部参加监督,次日(8月11日)上海工厂迁移监督委员会就在上海成立。迁厂工作入于实行阶段。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材料二自工矿调整委员会迁汉月以后,时局复有改变,嗣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电令,筹划战时工业,以川、黔、湘为主。当经遵将各厂继续内迁,以策后方生产之安全。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分期工作计划目录,转见陆仰渊、方庆秋主编民国社会经济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解读】上述两条材料反映战时资源委员会及其他机构主持工厂内迁的情况。第一条选自王子建民营厂矿内迁纪略,经济建设季刊1卷2期。材料二转选自当时的档案材料。工厂内迁是抗战以来最大的工业布局调整,先由资源委员会主持,后为扩大工厂内迁范围又成立工矿调整委员会,后改组为工矿调整处。最早内迁的厂矿为上海,先迁移至于武汉。武汉保卫前夕,继续内迁至于四川、贵州、湖南等地。1内迁由上海开始,到武汉,到四川等内地省份的过程。2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筹划了工厂内迁的主要区域、路线。3工厂内迁平衡了全国工业布局,发展了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工业,支撑了抗战的进行。16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一、缔约此方之国民,应许其进入缔约彼方之领土,并许其在该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及经商。于享受居住及旅行之权利时,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内,应遵照依法组成之官厅现在或将来所施行之有关法律规章(倘有此项法律规章时),但不应受不合理之干涉,并除其本国主管官厅所发给之(甲)有效护照或(乙)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外,应无须申请或携带任何旅行文件。二、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依法组成之官厅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从事于非专为所在国国民所保留之各种职业,为居住、商务、制造、加工、职业、科学、教育、宗教、慈善及丧葬之目的,而取得、保有、建造或租赁及占用适当之房屋,并租赁适当之土地,选用代理人或员工,而不问其国籍;从事为享受任何此项权利及优例所偶需或必须之任何事项;并与该缔约彼方国民,在同样条件之下,依照依法组成之官厅现在或将来所施行之有关法律规章(倘有此项法律规章时)行使上述一切权利及优例。三、缔约双方之国民,于享受本条第一及第二两款所规定之权利及优例时,其所享受之待遇,无论如何,不得低于现在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之待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选自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第5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解读】1946年11月4日,中美两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30条,上述文字系第一条的前三款。条约签订前,两国政府外交代表进行了三年多的酝酿与谈判。当时,国民党政府在战后经济重建中迫切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只有美国能提供这样的援助。因此,在若干有分歧的问题上,中国方面不得不满足美国方面的要求。1名义上,条约是平等原则的,确定了签字国双方平等的经济互惠原则,如两国公民在对方土地上有对等的权利、两国的法人团体在对方领土上享受同样的权利、两国货物进出口对方国家时征税问题上享受对等的优惠等。2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不平等,中国无力从条约中获得实际利益,反是经济实力雄厚的美国获得更多益处,有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合法有利条件。3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强化了美国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国民党政府与美国之间更紧密关系的确立,美国被迫绑在了“沉船”上。17战后经济接收与官僚资本材料一战争一旦结束,不管是政府官员也好,公营事业人员也好,都纷纷转向到收复区的敌产的接收上。从行政系统来说,是国府、省府、市府三道封条并贴,从行政部门来说,党、政、军齐头并进,政的部门有经济部、交通部、财政部、粮食部、战时生产局、战时运输局,军的部门则有军政部、军令部、航委会、海军部、甚至尚有若干方面军,天津的四百家工厂,就是被这些部会和局均分了事。陈真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三辑,三联书店,1961年版材料二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因此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另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纺与中蚕。中纺公司在三十四年即成立,由束云章任总经理,吴味经及李升伯任副总经理中纺接收敌伪工厂达六十一单位,共纱锭一百七十五万八千四百八十枚(占全国百分之四十),线锭三十三万零二百五十六枚,布机二万八千五百九十一台中纺资产约值三万五千亿元至四万亿之谱(三十六年春),工人达八万之多中纺现在既为中国银行系统的人掌握(如青岛天津各地经理,几全为中行分子),过二年以后,便可以出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于重量的考试题及答案
- 古诗考试题卷子及答案解析
- 公卫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课堂与实践结合的建筑力学知识技能培养路径
- 电力协同发展中的创新商业模式与未来趋势
- 客服基础业务试题及答案
- 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2025员工福利与保险专项集体合同
- 涤纶生产建设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
- 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钠离子电池简介》课件
- 十八项核心制度
- 情商与领导力课件
- 幼儿园保育员安全培训内容
- 《拒绝服务攻击》课件
- 2024年考研英语核心词汇
- 起重作业十不吊、八严禁
- 核电知识学生科普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道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百度在线朗读器
- 医院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