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 第1部分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先秦(含解析).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 第1部分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先秦(含解析).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 第1部分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先秦(含解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1(2014广州三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西周国家更像一个家族的扩大,贵族们通过对家族的认同形成对周朝国家的认同。这种认同的基础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皇权专制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信息“对家族的认同”说明与血缘关系有关,故b项正确。答案:b2(2014广州考前训练)“若论三代之世,则封建好处,便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这一观点主要肯定了()a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统治b宗法血缘关系的纽带作用c郡县制有效加强中央集权d三纲五常的封建教化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封建好处,便是君民之情相亲,可以久安而无患”可知“封建”是指分封制,肯定了分封制下君臣等级差别不大,可实现国家安定,故a项正确。答案:a3(2014广雅中学三模)有史家认为,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据判断,下列各项中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纺织业状况的直接史料,最合适的是()a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b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c说文解字中关于纺织业的字d史记中关于纺织业的记载解析:本题考查史学常识的积累。据材料可知,衡量直接史料的标准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甲骨文中祭祀的内容,由祭司自行刻写,未经他人修改或转写,故属于直接史料,故b项正确。答案:b4(2014福州质检)“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战国时期,“市井”“闾肆”等词的出现反映了()a城郊“草市”的形成b“市”突破城的界限c城市中商业区的产生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说明在城市出现了围绕“井”的买卖货物的地方,即商业区出现,故c项正确。“草市”出现在魏晋时期, a项错误;宋以前市坊分开, 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小农经济问题, d项错误。答案:c5(2014济南调研)庄子天下篇记载:“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这段话描写的应该是()a老子b孔子c墨子 d韩非子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泛爱兼利而非斗”可知符合兼爱、非攻的墨子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6(2014重庆文综)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 b老子c庄子 d离骚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幻想境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浪漫主义,“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说明作品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故d项正确。答案:d7(2014衢州质检)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遗,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则臣道如何而后可?曰: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由个人政治,趋于国民政治;由官僚政治,趋于自治政治。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问题:(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体现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主张产生的背景。(3)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陈独秀的观点,并指出其论证的理论依据。(4)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两者观点的本质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对社会发展的不同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可知应是指儒家孔子和道家老子,在此基础上结合课本知识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主张,第二小问可结合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时代背景回答。第(3)问概括材料即可。第(4)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在明确两人的阶级属性基础上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案:(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2)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共治;以民为本。背景:明清之际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3)观点: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依据:进化论的思想。(4)不同:黄宗羲的思想是对正统儒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