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doc_第1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doc_第2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doc_第3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doc_第4页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北京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庇佑 诎诎逼人 央浼(mi) 前合后偃(yn) b. 诡计 残羹冷炙 熟稔(nin) 天堑无涯(qin) c. 敲榨 锱铢必较 赍发(j) 休戚相关(q) d. 辖制 晨光熹微 弹劾(h) 怏怏不乐(yng)2.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南辕北辙。 b. 威尼斯是一座摇曳多姿的城市,泻湖里梦幻般流动的水波簇拥着它,将它浸泡在变幻莫测的光影里,使人流连忘返。 c. 靠向乡邻借款,王军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加工厂。发财后,他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乡亲们都说他不是那种得鱼忘筌的人。 d. “权钱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3.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国正在酝酿在条件成熟的部分大中城市试点设立少年法院,以便进一步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和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水平。 b. “心连心”艺术团在老区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c. 公园是城市的公共设施,不同群体都有权利享受公共设施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应共同遵守管理规则。 d. 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4.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b. 戏剧文学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尖锐的矛盾冲突,二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三是时间、场景、人物、情节的高度集中。 c. 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章节叫做“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章回小说”,如红楼梦三国演义边城等。d.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等。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0分。(一)阅读张衡传(节选),完成58题。(共10分)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今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举孝廉不行 不行:不去(应荐) b. 帝引在帷幄 帷幄:指皇宫 c. 衡下车 下车:指官员初到任 d. 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请求(皇帝)宽恕6. 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一句中“奇”字的用法一致的是(2分) a. 空以身膏草野 b. 卒廷见相如 c. 且庸人尚羞之 d. 眄庭柯以怡颜7.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衡乃诡对而出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d. c. 因以讽谏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衡因上疏陈事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8. 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小说,完成911题。(共10分)鬼母传(清)李清 鬼母者,某贾人妻也。同贾人客某所,既妊暴殒。以长路迢远,暂瘗隙地,未迎归。 适肆有鬻饼者,每闻鸡起,既见一妇人把钱俟,轻步纤音,意态皇皇,盖无日不与星月侔者。店人问故,妇人怆然曰:“吾夫去,身单,又无乳,每饥儿啼夜,辄中心如剜,母子恩深,故不避行露,急持啖儿耳。”店中初聆言,亦不甚疑。但昼投钱于笥,暮必获纸钱一,疑焉。或曰:“是鬼物无疑。夫纸爇于火者,入水必浮,其体轻也。明旦,盍取所持钱,悉面投水瓮,伺其浮者,物色之。”店人如言,独妇钱浮耳。 怪而踪迹其后,飘飘飏飏,迅若飞鸟,忽近小冢数十步,奄然没。店人毛发森竖,亟走鸣之官。起柩视,衣骨烬矣,独见儿生。儿初见人时,犹手持饼啖,了无怖畏。及观者猬集,语嘈嘈然,方惊啼。或左顾作投怀状,或右顾作攀衣势,盖犹认死母为生母,而呱呱若觅所依也。伤哉!儿乎!人苦别生,儿苦别死。 官怜之,急觅乳母饲,驰召其父。父到,抚儿哭曰:“似而母!”是夜,儿梦中咿唔不成寐,若有人呜呜抱持者。明旦,视儿衣半濡,宛然未燥,诀痕也。父伤感不已,携儿归。(节选自虞初新志)注:既妊暴殒:怀孕以后突然死亡。瘗:埋葬。盍:何不。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盖无日不与星月侔者 侔:等待 b. 伺其浮者,物色之 物色:寻找 c. 怪而踪迹其后 踪迹:脚印 d. 似而母 而:他的10.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女主人公是“鬼”而非“人”的特点。(4分)11. 你认为这篇小说创作最成功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一谈。(4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12. 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人也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一)夫妻(二)亲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一项是(3分) 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 游人武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尤似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床雨,绝怜老大不同听。 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 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 a. b. c. d. 13. 依据所给信息,写出其代表的汉字。(2分) (1)与这个字有关的信息: 中国历史上经历时间最久,各方面取得成就最大的两个朝代之一; 中国文学史上最绚丽的文体之一; 被使用最多、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 这个汉字是: (2)与这个字有关的信息: 古老的它,是远古祭祀中必不可少的祭品; 它被称为“百药之长”,孔子说它“可以养老,可以养病”; 它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了它,留下了多少千古绝唱、英雄故事 这个汉字是: 14. 请在横线上填入原文语句。(8分) 适莽苍者, , 。(逍遥游) 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陈情表) ,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声声慢)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我 在张晓风 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当时因为小,无法对自己说清楚那番因由,但那份痛,却是记得的。 为什么痛呢?因为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们在一起啊! 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老师叫:“xxx!”“在!”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 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提?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分吗?人们心目中的神明,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其“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块。天神的存在是无始无终浩浩莽莽的无限,而我是此时此际此山此水中的有情和有觉。 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甲】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乙】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实在太大,所以不免【丙】舟问一句话,问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 我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 那是端午节的晚上,在澎湖的小离岛。为了纪念屈原,渔人那一天不出海,小学校长陪着我们和家长会的渔民朋友吃饭,那些面对台北人和读书人自觉有一份卑抑的渔人,一喝了酒,竟人人急着说起话来,说他们没有淡水的日子怎么苦,说淡水管如何修好了又坏了,说他们宁可倾家荡产,也不要天天开船到别的岛上去搬运淡水而他们嘴里所说的淡水,在台北人看来,也不过是咸涩难咽的怪味水罢了只是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美梦。 我们原来只是想去捐书,只是想为孩子们设置阅览室,没有料到他们红着脸粗着脖子叫嚷的却是水!我能为他们做什么?在同盏共饮的黄昏,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读书,也是一种“在”。 有一年,到图书馆去,翻一本春在堂笔记,那是俞樾先生的集子,红绸精装的封面,打开封底一看,竟然从来也没人借阅过,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啊!“心念一动,便把书借回家去。书在,春在,但也要读者在才行啊!对我而言,李贺是随召而至的,悲哀悼亡的时刻,我会说:“我在这里,来给我念那首苦昼短吧!念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读那首韦应物的调笑令的时候,我会轻轻地念:“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一面觉得自己就是那从唐朝一直狂驰至今不停的战马,不,也许不是马,只是一股激情,被美所迷,被莽莽黄沙和胭脂红的落日所震慑,因而心绪万千,不知所止的激情。 旧约创世纪里,堕落后的亚当在凉风乍至的伊甸园把自己藏匿起来。上帝说“亚当,你在哪里?”他噤而不答。如果是我,我会走出,说:“上帝,我在,我在这里,请你看着我,我在这里。不比一个凡人好,也不比一个凡人坏,我有我的逊顺祥和,也有我的叛逆凶戾,我在我无限的求真求美的梦里,也在我脆弱不堪一击的人性里。上帝啊,俯察我,我在这里。” “我在”,意思是说我出席了,在生命的大教室里。 几年前,我在山里说过的一句话容许我再说一遍,作为终响:“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注】亚当,旧约中人类的始祖,因违禁偷吃了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15. 从下面的动词中选择三个,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3分)舞 导 抖 写 停 隔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我”三年级时曾因病不能上学,便体会到了“在”的重要,意识到了老师点名时的一声应答,是对宇宙和历史的宣告:“我在。” b. “同在”是一种缘分,“同在”是产生各种爱的前提,如果不是同时同地的共在共处,就不可能产生相亲相近的美好情感。 c. 文章尾句直抒胸臆,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叩问与警策。语句短小,而含意丰厚;语气斩截,反复点题,具有强烈的震撼作用。 d. 本文以一个“在”字统领全篇,表达了对生命存在的珍视及强烈的责任意识,还有建立在对人性理性思考之上的自信与坦诚。 e. 本文“形散神聚”,笔触涉及古今中外,而不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自然,行文层层深入,通篇充满哲学思辨色彩。17. 文中“另一种可贵”指的是什么?(3分)18. 文中的“我在”有哪些内涵?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5分)19. 张晓风在上个世纪60年代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余光中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其文字之“刚劲”或其文笔之“热”的理解。(4分)五、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张炘炀9岁读高三,10岁高考,13岁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16岁被北航录取,成为全国最小的博士生。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播出了对他的专访长大要成人,专访中,他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此言论让他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他的解释是:“要不买房还在北京工作,那我不就是北漂了么?”他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他认为,有成就的标准就是:北京户口、买房、找着好工作。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北京市东城区(南片)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共8分)1. (2分)d(a. “咄咄逼人”;b. “稔”音“rn”;c. “敲诈”、“戚”音“q”)2. (2分)a(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文中应用表达取舍不当之意的词语。)3. (2分)c(a. “完善水平”不搭配;b. 最后一分句主语残缺;d. “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4. (2分)c(边城不是章回小说。)二、(共20分)(一)(共10分)5. (2分)d(请求回家乡)6. (2分)c(均为意动用法)7. (2分)b(a. “于”:分别为“在”,“向、到”。b. “乃”:于是,就。c. “因”:分别为“通过”,“于是”。d. “而”:分别为“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8. (4分)参考答案: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看不到有这样的仪器。(得分点:状语后置句式、“合契”、“自”、“所记”、宾语前置句式等)(二)(共10分)9. (2分)b(a. 相伴;c. 跟踪;d. 你的)10. (4分)每天天不亮到店;用纸钱买饼;走路轻飘飘像飞鸟;入坟而没;夜间探抚孩子别人看不见。(答出任意四点即可给满分)11. (4分)参考要点:(1)准确概括小说创作成功点(2分)。如情节:荒诞(或主题:母子之情生死难绝;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塑造:特点突出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即可)。(2)需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2分)。三、(共13分)12. (3分)c13. (2分)汉,酒14. (8分) 评分标准:每小题两个空都写对了得1分,只写对1个空,本小题不得分。 三餐而反 腹犹果然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蓑烟雨任平生 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常巷陌 气吞万里如虎四、(共19分)15. (3分)【甲】抖 【乙】导 【丙】停16. (4分)cd (a“体会到”“意识到”的内容是长大后的感悟:b假设句“如果就”的内容说法太绝对;e“通篇充满哲学思辨色彩”不是本文特点)17. (3分) 参考答案: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要能适应生活的需要(找到恰当的生活位置),生命就有意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