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思考题.doc_第1页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思考题.doc_第2页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思考题.doc_第3页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思考题.doc_第4页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思考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思 考 题1. 一气柜如下图所示: AN2(2L)CO2(1L)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试问:(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内的T 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 T 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2. 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3.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 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4. 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5. 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6. 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5)同一体系: (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7. 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U最大:(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根据U=Q+W, (1) U=-60+(-40)=-100KJ (2) U=+60+40=+100KJ ,(3) U=+40+(-60)=-20KJ (4) 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U最大.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2)体系的焓等于体系的热量。(3)体系的焓变等于恒压反应热。(4)最稳定的单质焓等于零。(5)最稳定的单质的生成焓值等于零。(6)最稳定的纯态单质的标准生成焓等于零。(7)由于CaCO3分解是吸热的,所以它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负值。(8)由于反应焓变的单位为kJmol-1,所以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不影响反应的焓变值。9.判断下列各组内的反应在标准态下的恒压反应热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1)N2(g) + 3H2(g) 2NH3(g) 1/2N2(g) + 3/2H2(g) NH3(g)不同,因为两个反应的反应计量数不同.(2)H2(g) + Br2(g) 2HBr(g) H2(g )+ Br2(l) 2HBr(g) 不同,因为两个反应的反应物Br2的状态不同.10. 已知:A + B M + N;()1 = 35kJmol-12M + 2N 2D;()2 = -80kJmol-1则 A + B D的()3是( )(1)-10kJmol-1 (3)-5kJmol-1(2)-45kJmol-1 (4)25kJmol-111. 下列纯态单质中,哪些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不等于零: (1)金刚石 (3)O3(臭氧)(5)Br(l)(2)Fe(s) (4)Hg(g) (6)石墨12. 在一标准态下CO2(g)的为下列那个反应的值?(1) C(金刚石) + O2(g) CO2(g)(2) CO(g) + 1/2O2(g) CO2(g)(3) C(石墨) + O2(g) CO2(g) 13. 反应:H2(g) + S(g) H2S(g)的值是否等于H2S(g)的?不等,因为S(g)不是稳定单质.14. 已知298.15K,100KPa下,反应:N2(g) + 2O2(g) 2NO2(g)= 66.36kJmol-1, 则NO2(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1)-66.336kJmol-1 (3)-33.18kJmol-1(2)33.18kJmol-1 (4)66.36kJmol-1习 题本章作业(P2425):3.5.8.10.13.15.18.1. 制备硝酸(HNO3)的反应如下:4NH3+ 5O2 4NO + 6H2O2NO + O2 2NO23NO2 + H2O 2HNO3 + NO试计算每消耗1.00吨氨气可制取多少吨硝酸? (提示:n(NH3):n(HNO3)=1:2/3. 答案:2.47吨硝酸)2. 在容器为10.0L的真空钢瓶内充入氯气,当温度为298.15K时,测得瓶内气体压强为1.0107Pa,试计算钢瓶内氯气质量。提示:3. 一氧气瓶的容积是32L,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2kPa。规定瓶内氧气压强降至1.01103kPa时就要充氧气以防混入别的气体。今有实验设备每天需用101.325kPa氧气400L,问一瓶氧气能用几天?解:允许使用的氧气物质的量为:每天需用氧气的物质的量为:以瓶氧气可用的天数为:4. 一个容积为21.2L的氧气缸安装有在24.3105Pa下能自动打开的安全阀,冬季时曾灌入624克氧气。夏季某天阀门突然自动打开了,试问该天气温达多少摄氏度?提示:5. 冬季草原上的空气主要含氮气(N2)、氧气(O2)和氩气(Ar)。在9.7104Pa及-22下手记得一份空气试样,竟测定其中氮气、氧气和氩气的体积分数依次为0.78、0.21、0.01。求收集试样时各气体得分压。提示: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6. 30下,在一个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O2,N2和CO2混和气体的总压力为93.3kPa,其中P(O2)为26.7kPa, CO2的含量为5.00g。试求:(1) 容器中CO2的分压;(答案:2.87104Pa)(2) 容器中N2的分压;(答案:3.79104Pa)(3) O2的物质的质量分数;(答案:0.286)7. 用锌与盐酸反应制备氢气:Zn(s) + 2H+ Zn2+ + H2(g)若用排水集气法在98.6kPa、25下(已知水的蒸气压为3.1kPa)收集到2.5010-3m3的气体。求:(1) 25时该气体中H2的分压;(答案:95.43kPa)(2) 收集到的氢气的质量。(答案:0.194g)8. 设有10molN2(g)和20molH2(g)在合成氨装置中混合,反应后有5molNH3(g)生成,试分别按下列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数量(B)和物质的量的变化(nB)计算反应进度并作出结论。(1) 1/2N2(g) + 3/2H2(g) NH3(g)(答案:5.0mol)(2) N2(g) + 3H2(g) 2NH3(g) (答案:2.5mol)提示:。结论:反应进度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9. 某气缸中有气体20L,从环境吸收了800J热量后,在恒压(97.3kPa)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热力学能变化(U)(提示:UQppV=0.771kJ)10. 2.00mol理想气体在350K和152kPa条件下,经恒压冷却至体积为35.0L,此过程放出了1260J热。试计算(1)起始体积(3)体系做功(2)终态温度(4)热力学能变化 (5)焓变提示:(问题主要出现在正负号上)11.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内容:在25及标准态下,每氧化1molNH3(g)和H2O(g)并将放热226.2kJ。(答案:)12.在一敞口试管内加热氯酸钾晶体时发生下列反应:2KClO3(s) 2KCl(s) + 3O2(g),并放出热89.5kJ(298.15K)。求: 298.15K下该反应的rHm和U。(提示:)13. 在高炉炼铁,主要反应有:C(s) + O2(g) CO2(g)1/2CO2(g) + 1/2C(s) CO(g)CO(g) + 1/3Fe2O3(s) 2/3Fe(s) + CO2(g)(1)分别计算298.15K时各反应的和各反应值之和;(2)将上列反应方程式和并成一个总反应方程式,应用各物质的(298.15K)值计算总反应的并与(1)计算结果比较做出结论。(提示:(1)各反应的值之和为:(2) -315.5kJmol-1,计算结果基本相等。可以得出结论: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始、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多数同学出现了问题)14. 已知298.15K时反应:3H2(g) + N2(g) 2NH3(g);()1 = -92.22kJmol-12H2(g) + O2(g) 2H2O(g);()2 = -483.636kJmol-1试计算下列反应的()3:4NH3(g) + 3O2(g) 2N2(g) + 6H2O(g)(提示:反应(3)反应(2)3反应(1)2-1266.47kJmol-1)15. 铝热法反应如下: 8Al + 3Fe3O4 4Al2O3 + 9Fe(1)利用数据计算恒压反应热;(答案:)(2)在此反应中若用去267.0g铝,问能放出多少热量?(答案: )16. 利用数据,试计算下列反应的恒压反应热:(1)Fe3O4 + 4H2(g) 3Fe(s) + 4H2O(g)(答案:151.1kJmol-1)(2)4NH3(g) + 5O2(g) 4NO(g) + 6H2O(g) (答案:-905.47kJmol-1)(3)3NO2(g) + H2O(l) 3HNO3(l) + NO(g) (答案:-71.7kJmol-1)17. 已知Ag2O(s) + 2HCl(g)2AgCl(s) + H2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