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目录.doc

黄秋葵种植技术资料汇集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黄秋葵种植技术资料汇集.zip
黄秋葵种植技术资料汇集
专利目录.doc---(点击预览)
1
10
10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5217807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0.03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2-29 上传人:懒洋****0 IP属地:湖北
30
积分
关 键 词:
秋葵 种植 技术资料 汇集
资源描述:

1、CN201310041638.5-一种黄秋葵高产优质安全种植方法

2、CN201310328666.5-一种黄秋葵高产技术

3、CN201320660711.2-黄秋葵种植大棚

4、CN201410052660.4-一种沿海滩涂中度盐碱地黄秋葵一播全苗的方法

5、CN201410108927.7-一种有机蔬菜黄秋葵的种植方法

6、CN201410114643.9-一种黄秋葵环境友好型药肥及其生产方法

7、CN201410160676.7-一种黄秋葵的杂交育种方法

8、CN200910234672.8-一种苦楝树与黄秋葵间种的方法

9、CN201110331255.2-一种通过诱导提高活性多糖含量的黄秋葵种植方法

10、CN201410287907.0-黄秋葵的露地种植方法

11、CN201410320810.5-一种高产黄秋葵的栽植方法

12、保健蔬菜——黄秋葵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

13、保健蔬菜黄秋葵栽培技术

14、北方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

15、黄秋葵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16、黄秋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17、不同播期对黄秋葵生长及发育的影响

18、不同预冷方式对采后黄秋葵保鲜效果的影响

19、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秋葵组织培养的影响

20、长江及黄淮流域黄秋葵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21、长江流域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1)

22、长江流域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23、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秋葵多酚和多糖的工艺研究

24、出口保健蔬菜黄秋葵优质生产技术

25、丛枝菌根制剂对黄秋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26、大棚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27、佛山市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28、华北地区有机黄秋葵栽培技术

29、黄秋葵大棚栽培技术要点

30、黄秋葵大田高效栽培技术(上)

31、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32、黄秋葵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33、黄秋葵的庭院栽培技术

34、黄秋葵的应用及种植技术

35、黄秋葵发酵酒澄清工艺研究

36、黄秋葵富硒生产优质高效关键技术

37、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1)

38、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2)

39、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40、黄秋葵黄酮抗小鼠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41、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42、黄秋葵开花习性和有性杂交技术

43、黄秋葵棚室栽培的关键技术

44、黄秋葵-水稻轮作中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45、黄秋葵酸奶的研制.pdf

46、黄秋葵特征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47、黄秋葵无土基质漂浮育苗技术要点

48、黄秋葵新品种纤指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49、黄秋葵越冬栽培技术

50、黄秋葵栽培管理技术

51、黄秋葵栽培技术

52、黄秋葵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53、黄秋葵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54、黄秋葵组培快繁的研究

55、碱提酸沉法提取黄秋葵籽蛋白的工艺条件优化

56、喀斯特石漠化山地区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57、磷酸二氢钾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研究初探

58、内江地区黄秋葵栽培技术要点

59、南方黄秋葵栽培技术

60、栽培密度对中秆和矮秆黄秋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61、黔西北黄秋葵高效栽培技术

62、山区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63、陕南地区黄秋葵引种栽培技术

64、石家庄地区黄秋葵露地栽培技术

65、食用黄秋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66、土壤水分对黄秋葵苗期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67、无公害特色蔬菜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68、五星黄秋葵山地栽培技术

69、稀特蔬菜黄秋葵栽培技术

70、扬州地区绿色保健蔬菜黄秋葵的栽培技术

71、有机黄秋葵栽培技术

72、CN201410371412.6-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蚜虫的药剂

73、CN201410372657.0-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美州斑潜蝇的药剂

74、CN201410422017.6-一种黄秋葵高产直播方法

75、CN201410372742.7-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病毒病的药剂

76、CN201410372690.3-一种用于防治黄秋葵疫病的药剂

77、CN201410302408.4-黄秋葵快速育苗方法

78、CN201410548721.6-一种提高黄秋葵产量的方法

79、CN201410548723.5-一种提高黄秋葵产量制剂的制备方法

80、CN201410564501.2-一种黄秋葵化肥及其制备方法

81、CN201410625519.9-一种黄秋葵的直播高产栽培方法

82、CN201410643192.8-黄秋葵一播全苗新技术

83、CN201410665138.3-一种黄秋葵新品种的培育方法

84、CN201410850922.1-一种黄秋葵的高效有性杂交技术

85、CN201510147742.1-一种黄秋葵的高产种植方法

86、CN201510251773.1-杨梅林下黄秋葵有机栽培方法

87、CN201410127275.1-一种黄秋葵直播的栽培方法

88、CN201510638231.X-一种黄秋葵高产优质的栽培方法

89、CN201510550003.7-一种黄秋葵的高产种植方法

90、CN201410376267.0-绿色无污染秋葵的种植方法

91、CN201410492488.4-一种黄秋葵的育苗技术

92、CN201410531267.3-一种黄秋葵富硒植物生长素的制备方法

93、CN201610129407.3-一种利用小麦协助黄秋葵防治苗期地下虫害的方法

94、CN201610037629.2-一种富硒黄秋葵山茶油

95、CN201610129392.0-一种利用苏丹草协助黄秋葵防治苗期地下虫害的方法

96、CN201610189911.2-一种黄秋葵育苗的方法

97、CN201610189906.1-一种黄秋葵的组织培养方法

98、CN201610346662.3-一种黄秋葵连作高产栽培方法

99、DB33T 991-2015 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

100、DB21T 1656-2016 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


内容简介:
ICS 65.020.20 B 31 备案号: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DB21/T 16562016 代替 DB21/T 1656-2008 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 for Okra Cultivation 2016 - 07 - 01 发布 2016 - 09 - 01 实施 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21/T 1656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是按照 GB/T 1.12009 起草规则要求编写。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是对 DB21/T16562008农产品质量安全 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辽宁省地方标准的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DB21/T 16562008。 本标准与 DB21/T 16562008 的主要差异如下: 范围由露地扩充到温室大棚设施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由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更换为: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蔬菜)和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增加了DB21/T 2387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总则。相应对产地环境描述进行了修改。 将原 4.4.2.1 福尔马林与 4.4.2.2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绿亨一号) ,合并成 4.4.2 床土消毒; 增加条款:4.4.5 穴盘无土育苗和 4.4.6 苗龄与直播条款; 增加 4.5.1 温室大棚消毒内容; 删除原 4.5.2 土壤除草剂处理内容; 调整了 4.4.7 (原 4.4.5)苗期温度与水分管理中的温度指标,增加了生育进程指标; 调整了 4.9 水肥管理条款中的水分管理指标; 调整了 4.10 培土与整枝条款中的整枝方法; 修改了 4.11 主要病虫害条款,增加了 4.11.1 防虫网设施和 4.11.2 蓝粘虫板诱杀; 增加 4.11.3 病虫害药剂防治中叶斑病防治方法; 调整 4.11.3 表 1 中防治病虫害种类,增加新农药的应用,删除部分不适宜的农药。 修改了 4.13.2 采收方法条款中的采收标准与采收方法。 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朝阳县柳城镇农业技术服务站、建平县万寿街道农业服务站、建平县深井镇农业服务站、灯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桓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沈阳市浑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赵义平、贾 倩、张秀敏、尤凤芝、祁晓会、曹向军、马兆义、刘德忠、关佳蕙、王 伟、李泽锋。 本标准于2008年10月28日首次发布,2016年07月01日第一次修改发布。 本标准由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解释。 DB21/T 16562016 1 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秋葵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采后技术管理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黄秋葵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蔬菜)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DB21/T 2387 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总则 DB21/T 2474 蔬菜工厂化育苗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地方;栽培土壤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生产地块距主干公路线 100m 以外;产地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应符合 GB3095、GB5084 和 GB15618 的规定。 4 生产技术要求 4.1 品种选择 按果实颜色可分为绿果种和红果种(红秋葵) ;按植株大小可分为矮生种和高生种。使用棱五角种,一般每 667m2(亩)产量为 1000kg2000kg。 4.2 种子质量与用种量 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5%、水分8%。千粒重 55g 左右。每 667m2(亩)育苗栽培用种量为 200g 左右。 4.3 栽培季节选择 3 月末4 月初播种育苗,5 月中旬覆盖地膜定植。610 月收获;春播从播种到始收 75d 左右,采DB21/T 16562016 2 收期 90d 左右。温室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大棚主要早春栽培。 4.4 育苗移栽 4.4.1 配制营养土 充分腐熟农家肥与非锦葵科(如黄秋葵)园土按 37 配制成营养土,每立方米营养土添加 200g300g 氮磷钾复合肥,混拌均匀。 4.4.2 床土消毒 用 40福尔马林于播前 3 周施于苗床土中,用量为 40mlm2,兑水量视土壤墒情而定,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5d,除去覆盖后 2 周,待药充分挥发后方可播种。或用 95%噁霉灵可湿性粉剂(绿亨一号)5g 与 50kg100kg 细土混合,播种时 2/3 铺营养钵上,其余 1/3 盖在种子上面。 4.4.3 催芽 在播种前晒种 2d3d,每天晒 3h4h。将种子浸于 55的热水中搅拌,保持水温恒定 15min20 min,然后用 2530条件下继续浸泡 12h 左右,用清水洗净粘液后即可催芽。于 2530条件下催芽 48h,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4.4 营养钵育苗播种 采用直径和高 8cm10cm 的塑料营养钵,装实营养土,钵口留 1cm 高的空间。育苗数量多于需苗量的 10%。摆苗床宽度 1.2m1.4m,长 5m10m,苗床面积 15m220m2左右。播前须浸种 24h,每隔5h6h 清洗换水 l 次, 取出后放在 2530, 夜间不低于 15环境催芽, 约 3d4d 出芽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将钵中心扎 0.5cm0.8cm 深穴孔,每穴播 1 粒发芽种子,覆土 1.0cm 厚。播后出苗前用 50%辛硫磷 12001500 倍液喷撒床面。 4.4.5 苗龄与播种 采用育苗移栽的日历苗龄 30d40d,34 片叶。穴播种子,每穴播 34 粒种子,覆土 2cm 厚,约 5d6d 出土。 4.4.6 苗期温度与水分管理 发芽期(播种子叶展平)昼温应保持 2530,夜温不低于 15,需要 1015d;出苗后苗期白天温度维持在 2530、夜温 13以上,地温 1820。子叶展平第 1 花开放,需 40d45d。防止水大,偏干管理。 4.4.7 穴盘无土育苗 按照 DB21/ T 2387 和 DB21/ T 2474 执行。 4.5 定植或直播前准备 4.5.1 温室大棚太阳能消毒 7 月中旬8 月底,温室大棚地清理干净枯枝乱叶,搂平不倡旋耕,铺上旧棚膜盖严。灌足水,大DB21/T 16562016 3 棚膜也要盖严。持续 15d45d 天。使棚内经常达到 50,地温经常出现 40以上。消毒后旋耕整地。 4.5.2 整地施肥 播种或定植前,将土地深耕 20cm30cm,基肥以优质腐熟的农家肥为主,亩施 3000kg4000kg,沟施过磷酸钙 25kg,磷酸二铵 15kg30kg,草木灰 100kg150kg 或硫酸钾 15kg。三分之二沟施,三分之一拌匀穴施。整地施基肥后,作垄宽 70cm,夏秋用黑色或银黑双色地膜覆盖于种植行上,盖严盖实。冬春温室用白色地膜覆盖。 4.6 直播或秧苗移栽 5 月上中旬,气温 13、土温 15时用种子直播或秧苗定植。7 月份开始采收,可与其它生育期短的蔬菜和农作物间作。 播种按行距 70cm、 株距 50cm 挖穴, 先浇足底水, 每穴播种 23 粒, 覆土 2cm3cm 厚。每 667m2(亩)用种量 500g。秧苗移栽按前述株行距,定植株数 15002000 株。 4.7 间苗与中耕 直播的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当 23 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未覆盖地膜的,定苗后应及时进行中耕划锄。 4.8 温度管理 温室内温度控制,营养生长期 2025、开花结果期 2628、夜温不低于 14(防止开花延迟) 。 4.9 水肥管理 定植后一周左右灌一次缓苗水,以后视土壤墒情而灌水,保证土壤湿润。要多次少量追肥,根据植株长势适量追肥。立秋开始追肥,半月 1 次,追 23 次,每次每 667m2(亩)施尿素 7.5kg,硫酸钾 6 kg。整个采收期内,每半月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一次。开花前适量控水,中耕蹲苗。开花结果时,要及时供给充足的水分,促嫩果迅速膨大。露地大雨后要及时排水。 4.10 培土与整枝 定苗后培土 1 次,大风雨季要防止植株倒伏培土。经常中耕除草,并进行培土,防止植株倒伏。生长前期可以采取扭叶的方法,将叶柄扭成弯曲状下垂,来控制营养生长。主蔓结果为主,及时打掉侧枝及基部老叶。开花结果期间,应及时剪除已采收过嫩果的各节老叶。 4.11 主要病虫害防治 4.11.1 防虫网设施 棚室顶部通风口处可采用 40 目50 目防虫网,前立窗可以放置 50 目60 目。门窗均需要用防虫网包裹严密。 4.11.2 黄蓝粘板诱杀 在植株的顶部高出植株 20cm50cm 吊挂黄板,每 667m2挂黄粘板(40cm25cm)30 块和蓝粘虫板10 块。当粘板沾满虫体时要及时更换,或除去虫体时再涂一层 10 号机油。 4.11.3 病虫害药剂防治 DB21/T 16562016 4 连阴天叶片发生叶斑病,晴天及时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生石灰控制病害传播。其它主要病虫害的药剂防治见表 1, 注意轮换用药, 严格控制每种农药最多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农药使用要符合 GB 4285和 GB 8321 规定。 表1 黄秋葵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 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最多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d 猝倒病 72.2%普力克水剂 15%恶霉灵 20%土菌灵 400 倍液喷雾 450 倍液喷雾 600800 倍液喷雾 1 1 1 7 3 7 病毒病 1.5%植病灵乳剂+植物动力 2003 20%病毒 A粉剂+83 增抗剂 72%病毒必克+云大 120 83 增抗剂 2%宁南霉素水剂(嘧肽霉素、菌克毒克) 20%盐酸吗啉呱铜 1000 倍+800 倍液喷雾 500 倍+100 倍液喷雾 600 倍+800 倍液喷雾 100 倍液苗期缓苗后各喷 1 次 200 倍液喷雾 500 倍液喷雾 1 1 1 2 2 2 7 7 7 3 8 3 蚜虫、烟粉虱、棉铃虫 25%噻虫秦(阿克泰)水分散粒剂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扑飞虱可湿性粉剂 22%敌敌畏烟剂 80%敌敌畏乳油 5%顺式氰戊菊酯(来福灵)乳油 25005000 倍液喷雾 20003000 倍液喷雾 8001000 倍液喷雾 400g667m2熏烟 8001000 倍液喷雾 30004000 倍液喷雾 3 2 2 5 5 2 2 7 5 5 5 3 根结线虫病 1.5%菌线威 50%辛硫磷乳油 35007000 倍灌根 1500 倍液灌根 1 1 10 7 地老虎 10%地虫克粉粒剂 10%福气多粉粒剂 2kg2.5kg/667m2穴施 1.5kg2kg/667m2穴施 1 1 10 10 蓟马 240g/L 帕力特(虫螨腈)悬浮剂 4.5%高氯乳油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 2.5%溴氰菊酯(敌杀死) 乳油 20003000 倍液喷雾 1000 倍液喷雾 4000 倍液喷雾 2500 倍液喷雾 10001500 倍液喷雾 1 1 2 3 3 7 2 2 4.12 禁止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高毒农药。 甲胺磷、 对硫磷、 甲基对硫磷、 久效磷和磷胺以及所有含 5 种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混配制剂。 4.13 收获 4.13.1 农药残留检测 生长期施过化学农药的,采收前 1d2d 必须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符合DB21/T 16562016 5 GB2763-2014 规定。 4.13.2 采收方法 定植后 30d 左右(播种后 70d)开始采收,采收期持续 50d90d。在果实种子开始膨大,开始采收嫩果。从第 48 节开始节节开花结果,花谢后 3d4d(昼温 2832,夜温 1820)可采收嫩果,最迟 8d12d,嫩果长到 10cm15cm 长。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过迟纤维多不能食用。收获盛期一般每天或隔天采收 1 次,收获中后期一般 3d4d 采收 1 次。采收在下午或傍晚,在果柄处剪下。黄秋葵茎、叶、果实上都有刚毛或刺,采收时应戴上手套。 5 采后技术管理 5.1 标志 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或企业)名称、详细地址、产地、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楚、完整、准确。 5.2 包装 5.2.1 容器 用于产品包装的容器如塑料箱、纸箱、编织袋等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无毒无害。按产品的大小规格设计,同一规格应大小一致,整洁、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腐烂、霉变等,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一般规格为 45.6cm35.5cm25.0cm,成品纸箱耐压强度为 400kg/以上。 5.2.2 装箱 按产品的品种、规格分别包装,同一件包装内的产品需摆放整齐紧密。每批产品所用的包装、单位质量应一致,每件包装净含量不得超过 10kg,误差不超过 2%。 5.2.3 包装检验规则 件称量抽取的样品,每件的质(重)量应一致,不得低于包装外所示的标称质(重)量。根据整齐度计算的结果,确定所取样品的规格,并检查与包装外所示的规格是否一致。 5.3 运输 运输前应进行预冷。运输过程中应通风散热、注意防冻、防雨淋、防晒。 5.4 贮存 贮存应按品种、规格不同分别贮存。冷藏温度为 23。库内堆码应保证气流流通,温度均匀。不得与有毒有害物质混放。 6 生产档案 从种苗到产品销售的各个环节使用的生产资料、场所、天气、生产作业、生育进程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及结果都要建立完整的档案,至少保存3年。 _ 安徽农学通报, A n h u i 蛳 S e i B u l1 2 0 0 6 , 1 2 ( 2 ) : 9 9 保健蔬菜 黄秋葵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 刘宗立 应芳卿 李武高 黄 文 (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河南郑州4 5 0 0 1 5 ) 摘要: 本文详述了黄秋葵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 以及黄秋葵的生物学特征特性、 栽培管理技术和主要食用方 法 关键词: 保健蔬菜; 黄秋葵; 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6 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7 7 7 3 1 ( 2 0 o 6 ) 0 2 9 9 0 2 黄秋葵 , 别名秋葵 、 羊角菜、 羊角豆 、 咖啡黄葵等, 属锦 葵科秋葵属 1 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非洲 , 世界各国均有分 布 , 美国、 日本 、 印度 、 东南亚国家及欧洲 、 非洲 、 中东及我 国台湾等地栽培较多。中国内陆于 2 0 世纪 9 o年代初 引 种 , 北京 、 上海 、 广州等大 中城市的郊 区有少量种植 , 在 日 本 、 台湾 、 香港、 上海 、 广东等市场上深受欢迎 , 是发展潜力 巨大的保健蔬菜。 1 营养价值和食疗保健作用 黄秋葵以肉质柔嫩、 润滑 的嫩荚供食 , 既可 炒食 、 凉 拌 、 作汤, 又可作泡菜、 制罐头, 其营养极为丰富。资料显 示 , 每 l o o g 黄秋葵嫩荚中含蛋白质 2 5 维生素 A 6 6 0国 际单 位、 维 生素 B 1 0 2 m g 、 维生 素 C 4 4 m g 、 钙 8 1 m g 、 磷 6 3 m g 、 铁 0 8 m g 。嫩荚含有粘滑汁液, 经常食用有健胃、 润 肠、 保肝、 补肾益阳、 强身健体、 消除疲劳、 延缓衰老等功 效 , 还可治脾虚乏力 、 肠燥便秘等症。叶苦平 、 根苦寒 , 花 、 种子均可入药, 可治恶疮 、 痈疖等病症。种子还具有特殊 的香味, 可作为咖啡的代用品但不含咖啡因。 2 生物学特征特性 2 1 形态特征 黄秋葵为直根系, 主、 侧根发达 , 茎秆粗壮直立 , 高 1 2 m , 叶互生 , 叶面有茸毛 , 掌状 35 裂。叶柄 细长中 空 , 下部 叶片阔大 , 缺刻浅 , 上部叶片狭小 , 深裂, 叶柄较 短。一般第三片真叶以上各叶腋均着生一花。花单生, 二 性花, 花冠黄色, 花瓣 、 萼片各 5 个 , 花萼表面有少量茸毛。 雌、 雄同株, 自花授粉, 果形似羊角形, 故称为羊角豆, 果长 约 6 2 5 e m, 有棱 5 8 条。嫩果有绿色, 紫红色, 老熟果 为褐色 , 自然开裂 , 平均每果结籽 4 71 8 0 粒。种子近球 形, 直径 O 4 一 O 6 e m , 种皮呈灰绿色, 坚硬, 种皮粗糙。种 子发芽年限为 2 4 a , 千粒重约 5 5 g 。一般播后约 5 0 6 0 d 开花现蕾, 以后可不断多次采收 , 采收期长达 9 0 d 以上 , 每 6 6 7 m 2 产量 1 5 0 0 2 0 0 0 。 2 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黄秋葵为短日照喜温性蔬菜, 较耐早, 不耐涝, 耐热, 不耐霜冻。 2 2 1 温度种子发芽适宜温度 为 2 5 3 0 q C , 2 0 以下 发芽缓慢 , 植株生长发育适宜温度 白天 2 5 3 0 C, 1 5 C以 下生 长缓慢 , 夜 间 1 21 5 。根 系生 长适 宜地温 l 8 2 4 。 2 2 2 光照 属短日照作物, 要求较强的光照条件。 2 2 3 水分耐旱性较强 , 耐涝性差 , 但开花结果期水分 供应充足才能产量高 、 品质好。 2 2 4 土壤对土壤适应性广, p H值在 6 8 、 土层深厚、 疏松肥沃 、 排水 良好的土壤 中种植长势好 , 产量高。 2 2 5 营养需肥量较多 , 适宜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 施用 , 前期需氮肥较多 , 中后期需磷钾肥较多。注意氮肥 过多易徒长 , 延迟开花结果和提高坐果节位 ; 但若氮肥不 足 , 同化器官发育不 良也影响开花结果。其适宜的氮、 磷 、 钾需肥比例为 1 : 1 3 : 1 5 。 2 3 生育周期 2 3 1 发芽期播种到 2片子叶展平为发芽期 , 约需 l 0 1 5 d 。2 7 C 左右温度条件下播种 4 d即可发芽出土。通 常露地直播幼苗出土需 7 d 左右 , 地膜覆盖可提前 3 d出 苗。 2 3 2 幼苗期从 2 片子 叶展平到第一朵花开放止。幼 苗期生长缓慢, 约需 4 o 一4 5 d 。一般子 叶充分展开后 , 经 l 5 2 5 d 第一片真叶展开以后每 2 4 d 发生一片真叶。 2 3 3 开花结果 期 从 始花到采收结束 , 约需 1 0 0 d左 右。出苗后需 5 0 6 0 d在主茎第 3 8 节处 开放第 1 朵 花 , 在昼温 2 8 3 2 , 夜温 1 82 O 适温下开花后 47 d 采收嫩果。第一 、 二朵花从开花到收 获所需天数稍长 , 以 后随温度升高 , 收获时间缩短 。 3 无公害栽培技术 3 1 播种期 黄秋葵喜温暖 , 怕霜冻, 整个生育期应安排 在无霜期内, 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润季节 。露地 直播 , 各地多4 6 月份 , 7 1 0 月收获。华中地区一般于 4 月上中旬 一5月播种 。寒冷 地区可在 日光温室或塑料大 棚 、 阳畦集中育苗 , 春晚霜过后定植于大 田。 3 2 品种选择 目前生产上多选用优质高产的台湾品种 作者简介: 刘宗立( 1 9 6 4 一) , 男,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农学会科技园区分会理事, 河南省园艺学会会员。 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 才, 郑卅 I 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郑州市专家者协会会员。多年从事蔬菜栽培工作。收稿日期: 2 0 0 5 一l 2 3 0 维普资讯 1 0 o “ 农友早生 1 号” 和 日 本 品种“ 新东京 5 号” 等品种。 3 3 整地施肥 黄秋葵根系发达 , 入 土深 , 应选 土层深 厚、 土质肥沃、 受光良好、 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粘壤土作为种 植田。其生长期较长, 每 6 6 7 m z 施腐熟农家肥 5 0 0 0 k, 硫 酸钾复合肥 3 O l 【 g , 磷酸二铵 1 5 2 0 k g , 深耕 2 0 3 0 c m , 耙 细整平, 做成6 0 e m宽的起小高垄, 垄间距保持 6 o c m, 整 好后待播( 定植) 。 3 4 种子处理每6 6 7 m z 用种量 0 5 k左右。黄秋葵种 皮较硬 , 播前在 5 5 C 的温水 中浸种 3 0 m i n , 再在清水 中浸 泡2 4 h , 其间每 8 小时清洗换水 1 次。浸种后沥干种子表 面的水分, 用干净潮湿的纱布包裹, 放在 2 53 0 C的环境 条件下催芽, 待6 o 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3 5 播种 以直播为主, 一般在 4月份断霜后地温达到 1 5 C 以上时进行。种子播在小高垄的 1 3处, 宽窄行播 种 , 形成大行距 7 5 c m, 小行距 4 5 c m, 按株距 5 0 c m挖穴 , 深 2 3 咖 , 穴中点浇底水 , 水渗后每穴播种 2 3 粒覆土 , 每 6 6 7 m 2 播种 2 2 0 0 穴左右。播后在垄上铺地膜以提温保墒 。 如育苗移栽定植 , 可于 3月上 中旬在 阳畦、 小拱棚或 日光温室播种育苗。床土以6 份园土, 4 份腐熟有机肥混 匀配制而成。整平苗床后浇足底水, 水渗后将催好芽的种 子按株行距 1 0 c m的间距点播于苗床上 , 覆土 1 2 c m , 播 后应保持床土温度 2 5 c c, 4 5 d即发芽出土。苗龄 3 0 4 o d , 幼苗 2 3 片真叶时按 以上密度定植。 3 6 田间管理播种后4 5 d 即破土出苗 , 此时要引苗出 膜, 谨防烧苗, 苗齐后浇一次压根水, 趁墒中耕以提高地 温。出苗后 1 5 2 0 d 定苗, 每穴保留 1 2 株健壮幼苗, 而 后结合浇水进行第 1 次追肥, 每 6 6 7 m 2 施腐熟人粪尿 1 0 0 0 l 【 g 或尿素 3 5 l 【 g 。在第 1 朵花开放前应中耕 1 2 次, 并 适当蹲苗, 促进根系发育。封行前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 土, 防止植株发生倒伏。植株进入开花结果盛期, 结合浇 水每半月追肥 1 次, 每6 6 7 m 2 施入人粪尿 1 5 0 0 l 【 g 或三元复 合肥 1 5 2 0 k。开花座果期每采收 2 3 次追肥 1 次 , 每 6 6 7 m 每次施复合肥 1 O 1 【 g , 以后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肥 , 但不能滥施 , 以免发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结果期 要保证充足的水分, 保持地面见干见湿。 3 7 病虫害防治黄秋葵抗病力较强, 病虫害较少。病 害主要是病毒病。此病由蚜虫传播, 植株发病初期, 可用 病毒 A 5 0 o 一8 0 0 倍液或 8 3 一增抗 剂 1 0 0倍液叶面喷雾 防 治, 每隔 5 7 d 1 次, 连喷3 4 次。虫害主要是蚜虫和蚂 蚁 , 可选用 5 0 抗蚜威或辟蚜雾可湿性粉剂 2 0 0 0 倍液 , 或 1 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5 0 0 倍液喷雾防治。后期有棉铃 虫、 斜纹夜蛾的幼虫蛀食嫩果, 影响品质, 降低产量, 应在 孵化盛期至 2 龄期 防治 , 即幼虫 尚未蛀入果内的时期施 药 , 可用 B t 乳剂 2 0 0 2 5 0 倍液 , 或 2 5 功夫乳 油 2 5 0 o 倍液交替喷雾进行防治。 3 8 适时收获黄秋葵开花后4 7 d , 及时采收嫩荚。第 1 次采收后, 隔3 4 d 再采第 2 次, 以后每次采收间隔 1 2 d , 采收荚长 6 1 0 c m的新鲜嫩荚。如果采收不及时, 肉 质老化, 纤维增多, 商品实用价值大大降低。采收时一般 在早晨用剪刀剪取 , 切忌用手撕摘 , 以免损伤枝蔓 , 影响结 果, 一般每 6 6 7 m 2 产新鲜嫩荚 1 5 0 02 0 0 0 k。嫩果采收 后 , 及时上市 , 如要贮藏, 应在 0 5 C 的条件下时间不超过 5 d 。 4 食用方法 黄秋葵有很多食用方法, 主要方式有如 下几种 : 4 1 凉拌嫩荚切丝或片, 用沸水烫 1 2 m l n , 捞出沥干, 盛盘后加入调料即可。 4 2 热炒嫩果洗净, 切丝或片, 素炒或与肉丝、 鳝丝、 鱼 片、 肚片、 虾仁等混炒。 4 3 油炸取面粉适量, 加鸡蛋 1 个, 调料适当, 加水调 至糊状, 将去蒂后的嫩荚粘裹面糊, 下油锅炸至乳黄色起 锅装盘即可。其特点是色泽金黄, 外脆内嫩。 4 4 做汤将黄秋葵嫩果洗净, 切成片或丝, 用旺火将汤 烧开后 , 入锅沸煮 2 m i n 左右加入调料 即可。汤 中加入鸡 蛋或肉丝, 风味更佳。 ( 上接第 1 1 1 页) 种植要抓好四个基地建设: 章渡 2 0 0 1 0 0 0 0 m 2 的萝 卜、 白菜基地 , 安吴 1 3 3 4 0 0 0 0 m z 的豇豆基地 , 丁家 桥与黄村的 1 3 3 4 0 0 0 m 2 黄瓜基地 , 琴溪与泾川镇 1 3 3 4 0 0 0 m 2 辣椒基地 。 3 3 加强技术培训 目前我县菜农种菜水平 不高 , 农业 部门在蔬菜生产关键时期应举办各类培训班, 加强技术指 导。结合送科技下乡和技术人员科技接对等活动 , 督促科 技人员真正沉下去, 手把手地教菜农运用科学方法种植酱 菜原料。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技术培训与宣传手段, 使每 位菜农都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实用技术。 3 4 推行标准化生产根据种植的品种, 分项制定出品 种种植标准化生产意见 , 组织引导菜农严格依照标准进行 品种引进 、 科学生产, 特别是在生产基地上要严格实行“ 统 一种植品种, 统一播种时问, 统一栽培技术, 统一管理方 法, 统一时间采收” 的“ 五统一” , 以达到保证为酱菜加工企 业提供优质原料的目的。 3 5 加强服务管理 全县各地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 建立健全机构。基地乡镇应有专门的领导抓 , 乡镇农技站 要确定专职蔬菜技术员 , 一是在基地培训一批技术过硬的 生产骨干 , 按照统一 规划布局 , 大力发展生产。二是建立 销售服务网络, 成立一支销售队伍 , 解决农 民产后销售难 的后顾之忧。三是县乡农业信息服务站, 要充分利用网络 信息为生产者、 经营者、 管理者提供信息服务, 指导好生 产。四是政府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 保护菜农的利益。特 别是加强市场管理, 防止 出现害农 、 坑农现象。同时对加 工企业也要加强督查, 保证菜农种植的酱菜原料能按量保 价收购。 维普资讯 A GR I C U L T UR A L INF ORM A T ION I 技术速递 l 保 健 蔬菜 黄 秋 葵 栽 培 技 术 蔡影 陆松静 ( 江苏 省新沂市农技推广 中心 ,新沂2 2 1 4 0 0) 秋葵又名黄秋葵 、补肾草、羊角豆 ,属锦葵科秋葵 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 、欧洲 、中东及东南亚等 地区近几年引入我国种植 ,主要加工出口到 日本 、美 国、欧盟等地 市场潜力大。新沂市自2 0 0 5年试种成功 并 推广 至今 ,单 产达 1 6 8 0 k g 6 6 7 m 。秋葵 主要 以嫩果 供 食 既可炒食 、凉拌 、作汤,又可作泡菜 ,制罐头,富 含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风味独特 、营养丰富的 保健食品。秋葵叶 、芽 、花也可食用 ,叶、根 、花 、种 子均可人药,种子可提取高级营养油 。另外,黄秋葵为 低能量食物还是很好的减肥食品之一。 1 品种选择 选择长势强 、高产抗病 、品质好的品种 ,如台湾五 福 、东京五角、美丽五角等。 1 1 台湾五福 由台湾 引进 ,株 高 1 O re 左右 开展度 6 0 8 0 c m,蒴 果五角星,绿色,果长 1 0 1 3 c m,粗 1 5 2 5 c m,单果重 2 4 g左右。品质好 ,耐热、抗病 、抗虫,一般单产 1 0 0 0 1 5 0 0 k g 6 6 7 m2 。 1 2 东京五角 由日本 引进 。植株 长势强 ,株 高 1 5 m左 右 。开展度 6 0 8 0 c m蒴果 五角 星 ,绿 色 ,果 长 1 2 1 4 c m,粗 2 0 c m 左右,单果重 2 5 g 左右。品质好 ,耐热、抗病、抗虫,一 般单产 1 2 0 0 1 8 0 0 k g 6 6 7 m 。 1 3 美丽五角 由日本引进植株长势强 ,株高 2 O m左右,开展度 6 0 8 0 c m,蒴果五角星,紫红色,果长 1 3 1 5 c m,粗 1 5 2 0 c m左右,单果重 2 5 g左右。品质好 ,耐热、抗病、抗 虫一般单产 l 2 0 0 1 5 0 0 k g 6 6 7 m 。 2 培 育壮 苗 露地栽培 3 - 6月播种育苗。种子用 5 5 6 0 温水烫种 2 0 3 0分钟 然后用 3 0 左右的温水浸种 l 2小时 沥干 水后用湿纱布包好置于 2 5 3 0 条件下催芽每天用 3 0 左右温水冲洗两次 约 4 5天种子露白后即可播 科 研 生 产 簟 种 苗床土用 6份肥沃园土加 4份腐熟的有机肥配制 , 厚 1 0 c m,上 跑马 水 ,水渗 下后播 种 ,种 距 1 0 c mx l 0 c m, 播后盖土 2 c m左右 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清明前播种时 插小拱棚保温,棚温白天 2 0 3 0 ,夜间 1 0 以上。出苗 后揭去 地膜 ,注意通风 ,白天 2 0 2 5 ,夜 间 1 O 以上 。 3 - 4叶定植。每 6 6 7 m 大田约需种子 2 0 0 g 。 3定植 定植前大田施腐熟有机肥 3 0 0 0 4 O 0 0 k g 6 6 7 m 、磷酸 二铵 2 0 3 0 k g 6 6 7 m 、硫酸钾 1 5 2 0 k g 6 6 7 m ,深耕、耙 匀、做畦畦面宽 9 0 l O O c m,畦沟宽 3 0 c m、深 2 0 c m左 右。每畦定植 2行,行距 5 0 c m,株距 4 5 5 0 c m,大行距 7 0 8 0 c m一般密度 2 5 0 0株 6 6 7 m 2 左右 。 4田间管理 4 1 肥水管理 黄秋葵植株高大 、长势旺盛 ,需肥需水量大,缓苗 后及时浇水 以后一般 7 l 0天浇 1次水。坐果后结合浇 水每 6 6 7 m 2 追施三元素复合肥2 5 3 0 k g 生长中后期再追 肥 2 3次 4 2 植株调整 生长前期及时摘除侧枝。中后期及时摘除老叶,以 利通风 4 3中耕培 土 每次浇水 、追肥后均中耕 1次 ,封行前中耕培土 , 清沟理墒防止植株倒伏和雨涝灾害。 5 病虫害 防治 黄秋葵病虫害少主要是病毒病 、蚜虫 、蓟马 、造 桥虫等病毒病以预防为主,蚜虫 、蓟马用 1 0 P I 虫啉 可湿性粉剂 l 0 0 0倍液喷雾防治 造桥虫用 1 8 阿维菌 素水剂 4 0 0 0倍液喷雾防治。 6 采收 花谢后 4 5天、嫩果长 8 - 1 0 c m、果实内种子未老化 前用剪刀采收。一般可采收嫩果 1 5 0 0 k 6 6 7 m z 。收种子 时 株高 1 3 - 1 5 m左右时打顶 促进种子成熟。 中国 农业 信 息 2 0 1 2 0 4 2 1 _ 徐立群徐驰潘亚丽牛海龙刘淑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公主岭市范家屯 黄 秋 葵 ,植 物 名 称 ,学 名 H i b i s c u s e s c u l e n t u s , 别名秋葵 、 补 肾草和羊角豆等 , 属锦 葵科 , 一年生草本植物 , 原产 于非洲 、 中东 、 印 度 、 斯里兰卡及东南亚等热带地 区, 之后进入 美洲地区。美国南部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秋葵 生产地。美 国人还给它一个更容易被记住的名 字“ 植物伟哥” 。 黄秋葵 主要以嫩果供食用 ,营养价值高 , 其 肉质柔嫩 , 润 滑 , 嫩果 中含有 由果胶及多糖 组成的粘性物质 ,这使得黄秋葵香味特殊 、 口 感爽滑 ; 一般可炒食 、 凉拌 、 做 汤或腌渍 、 罐藏 等 。它的果胶为可溶性纤维 , 在现代保健新观 念 中极为重视。经常食用它有健 胃理肠 , 滋补 阴阳之功效 , 是一种新世纪理想的高档绿色营 养保健蔬菜 。 另外 , 黄秋葵花果期长 , 花大而艳丽 , 花有 黄色 、 白色 、 紫色等 , 因此 台湾等地也作观赏植 物栽培。其花 、 种子和根均可人药 , 对恶疮 、 痈 疖有疗效。黄秋葵 的种子含有较多 的钾 、钙 、 铁 、 锌 、 锰等元素。它的干种子还能提取油脂和 蛋白质。亦可作咖啡的代用 品或添加剂。 近年来在 日本 、 台湾 、 香港等 国家及地区 市场上成为热 门蔬菜 ,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 在国际市场上享有“ 蔬菜之王” 的美称 。 黄秋葵在我国引种的时间短范 围小 , 目前 发展生产的潜力很大 。黄秋葵适应性强 , 生长 旺盛 , 很少有病虫危害 , 种植黄秋葵简单易行 , 具有 花工不 多 , 用 种少 , 成本 低 , 效益 高等优 点。现将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黄秋葵 喜温 暖 , 怕 霜冻 , 整个生育期应安 排在无霜期 内, 开花结果期应处于各地温暖湿 润季节。露地栽培 , 南北各地多 4 - 6 月播种 , 7 l 0月收获。东北地区一般于 5月中旬播种 , 8 1 0月收获( 8月大量采收 ) 。 2 整地作 畦 4 展示新形象, 创新发展!服务新农村, 致富百姓 黄秋葵忌连作 , 也不有 最好选根菜类 、 叶菜类等作 水保肥壤土较宜 。准备种 时进行秋冬深耕 , 深耕 3 0 壤 , 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虚下实 。黄秋葵需肥较 多 , 每亩撒 施腐熟 厩肥 5 0 0 0千克 、氮磷钾复合i 肥 2 0 千克 , 在整地前铺 i 撒于地面,然后深翻入 i 土 , 细耙拌匀 , 使土肥混; 合均匀耙平作畦。 j 露地栽培多用 三种 方式 : 大小行种植, 大 行 7 0厘米 ,小行 4 5厘 米 , 畦宽 2 0 0厘米 , 每畦 4 行 , 株距4 0 厘米。 窄 垄双行种植 , 垄宽 1 0 0厘 米 , 每垄种两行 , 行距 7 0 厘米 , 株距 4 0 厘米 , 畦沟 宽 5 0厘米 。若在 田边 、 道旁 、 河边单行栽植 , 株 距 6 0厘米, 每穴 3 株 , 通 风透光, 便于管理。在 大 田中种植 , 随大 田正常 打垄 , 垄宽 6 5厘米 , 株距 7 0厘米 , 每穴 3 株 。 3 播种 育苗 3 1 直播法 黄秋葵多行直播 。播 芽, 约 2 4 、 时后种子开始 播种以穴播为宜 , 每穴 3 后 , 适时播种 , 先浇水 。 后 用种 l 0千克 , 育苗移栽每 3 2 育苗移栽法 东北地区多于 4 月上 宣 _ 以 6份 园土 , 3份腐熟有机肥 , 1 份细沙混匀配制而成。 播前浸种催芽, 整平苗床, 按株行距 1 0 厘米点播, 覆土 厚约 2 厘米。播后应保持床土温度 2 5 C, 4 5天即发芽 出土 。苗龄 3 0 4 0天 , 幼苗 2 3片真叶时定植。最好采 用塑料钵 、 营养土块等护根育苗措施 , 培育适龄壮苗。 4田间管理 4 1 问苗 破心时即第一次问苗, 问去残弱小苗。2 3片真叶 时第二次问苗, 选留壮苗。3 4 片真叶时定苗, 每穴留 1 株 。 4 2 中耕除草与培土 幼苗 出土或定植后 , 气温较低 , 应连续中耕 2次 , 提 高地温 , 促进缓苗。 第一朵花开放前加强中耕 , 以便适度 蹲苗 , 以利根系发育。开花结果后 , 植株生长加快 , 每次 浇水追肥后均应中耕 , 封垄前 中耕培土 , 防止植株倒伏。 夏季暴雨多风地 区, 最好选用 1 米左右竹竿 、 或树枝插 于植株附近 , 防止倒伏 。 4 _ 3 浇水施肥 4 3 1 浇水: 黄秋葵生育期间要求较高的空气和土壤湿 度 。 播后 2 0天内缺水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黄秋葵种植技术资料汇集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5217807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