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导学案(教师) .docx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导学案(教师) .docx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导学案(教师) .docx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导学案(教师) .docx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24.《河中石兽》导学案(教师) .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 河中石兽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校: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第三初级中学 授课教师:李小英 班级:七(1)班 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2016年起始)部审精彩开篇语 毛主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是提醒我们,不能随意听信别人的话语和结论,要自己亲自去做个调查、做个实验,验证那些已成的结论;不要盲目地迷信、照搬他人观点。今天我们学习的河中石兽一文,同样也能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思考。学习目标: ( 相信我能行! O(_)O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朗读、会背诵全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归纳寻石兽的四种办法;通过文中的描写与叙述,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小组合作讨论、展示与交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参与课堂。以诵读法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对待事情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理臆断。凡事要综合考虑,科学思考。实践出真知。学习重点、难点:寻找石兽的四种方法;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白对待事情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据理臆断。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认真读题,带着问题在文中标记勾画,思考组织好语言再写下来。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地完成。前置作业:1、 课文讲到哪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请加以说明。 。 。 。 。 2、 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试结合课文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 。 。 。3、对同一种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请你举一两个例子(或故事),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 。 。 。勤学过程:一、检查与回顾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检查背诵。组内抽查(A、B检查C、D)-老师抽查过关-小组加5分,个人加1分;最后完成的一组和背诵不好的组,个人不加分、小组要扣掉1分。二、课堂研讨 (勇于展现自己是一种优秀品质哦!)(一)小组合作探究 (让我们一起沟通、合作吧!)组内交流“前置作业”成果,沟通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合理安排组员分工(发言人,板书者,问题记录员,补充解释者),充分做好上台展示准备。(10分钟)展示交流“四注意”:学会展示:自然、大方地围绕问题发表看法见解、阐明道理,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学会倾听:学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发言;听得进,听得清,听得完整,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学会评价:能公允真诚地评价同学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学会合作。能宽宏大量、主动地借鉴他人智慧,为己所用,能积极贡献、分享自己智慧。不互相排斥、互相嫉妒、互相拆台、互相封锁信息。(二)成果展示 (清晰流利表达,多思善问,你最棒!)要求: 每个问题各选一个小组来完成,全组成员上台展示。 第1、第2个问题各由一个小组上台阐述,第3个问题可由几个小组参与补充。 小组发言人阐述完毕,台下同学可提问、质疑、补充完善。台上小组倾听质疑并作相应解释或回应。 出示问题1:课文讲到哪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请加以说明 。“果得于数里外”求之于上流老河兵第四种失败原地沙下(“湮于沙上”)讲学家第三种“寻十余里无迹”“顺流而下”僧第二种“竟不可得”原地水中 (“求二石兽于水中”)僧第一种结果寻找的地点人物寻找方法我的小笔记 (疑惑、质疑、提问、补充等) 。 。 。 。出示问题2: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试结合课文分析他们性格特点。(注意记录老师随时的追加提问哦)我的小笔记 (疑惑、补充等)寺 僧: 考虑不周,经验不足。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够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优点:有行动力。 。讲学家:一知半解,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轻视他人的人。 。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属实事求是一派(教师追问,台上、台下均可回答)写讲学家和老河兵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具体表现。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即文中对话; 神态描写:两个“笑”。 追问:两个“笑”的含义?“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讲学家的笑:明显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老河兵的笑:笑讲学家“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语言,把人物当时的语气读出来。 请三位同学朗诵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话,每人读完由其他同学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点评要点:普通话是否标准,吐字是否清楚、准确,语气、神态是否能准确、鲜明、自然、形象地表达出来出示问题3:对同一个现象(问题),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请你举一个例子(故事),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听别人怎么说)我的小笔记 (疑惑、质疑、补充等) 如: 对一个“”的解读 ; 买刻舟求剑 ; 东施效颦 ; 掩耳盗铃 ; 郑人买履;天打雷,古人以为天发怒, 今人明白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 三、我的反思与收获 (我思故我在!)学完这一课你有何独特感受、看法、思考或启发,或仍未解决的问题? 。四、课后巩固与拓展1.完成巩固检测:另附页。2.拓展阅读:请你从在班级Q群共享中下载阅读PDF版阅微草堂笔记,自选一篇文章来读,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给同学听,酌情谈谈个人看法或感受。五、板书1.讲学家、老河兵:语言描写,神态描写。2.两个“笑”含义。六、教学反思为延伸课堂容量,我提前一天发放设置“前置作业”让学生回去思考完成,第二天收上来抽批,课前再发回学生手中。这样做目的是检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和完成情况。在本堂课上,我能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小组内充分合作、小组间积极交流、展示,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和学会评价,改变了以往“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局面。为激发同学的竞争意识,我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积分竞赛形式来诱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来。在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我把握好教学时机,适时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分析转入到人物描写方法的巩固,并指导学生学会朗读,通过语气的揣摩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形象理解。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力强、爱表现的学生潜能被激发。比如,在第一个问题的质疑环节中李国锋同学能提出了我原先并没有设计和准备到的问题,向台上同学“发难”:请你说说这四种寻石兽的方法,考虑了哪些因素,没考虑到哪些因素?”。他的这个问题恰是对本课文内容的一次深入理解。于是,我抓住时机,在该展示小组的板书上顺势为同学做了补充解释,也回答了李国锋同学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让学生做主体的课堂,总会让我们的课堂有些意外惊喜。这或许就是新课程改革所希望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迸发活力和火花,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一潭死水,不再是一言堂,不再是老师一味设定的程序,它是允许过程有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着奇思妙想,不是总等着老师满堂灌的容器,不是只能走老师指定的路。老师应充当启发、引导的角色,引导学生不断地就课文内容去思考、去领会、去得到更加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导学案来上课,尽管课前学习吸取了各家的教学方法,琢磨多次课堂的一环又一环,但我深知自己仍有许多不足。经课后反思,主要发现以下两点:1.第一环节的“检查巩固”的背诵环节耗时过多,以致后边的三个问题的交流展示讨论环节时间显得比较紧凑,可把它放到课前环节。或把“教师抽查背诵”改为“由其他小组点名抽查”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各小组为了不让自己的小组落后,会更加勤快地督促小组员按时完成背诵任务。2.这堂课采用了小组积分竞赛形式贯始终,刚开始第一环节有积分,但后边的环节却忘记了继续根据各组情况进行加分,或者在课堂最后没有进行一个积分的总结,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失误。应对在各环节中展示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