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和时间赛跑教学设计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大学街小学 华西峰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中年级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阅读课文中应正确读写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词语到写句中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蕴含的哲理;积极地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2、教材简析这篇课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十三课和时间赛跑。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3、学情分析这篇散文篇幅较长,语言含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缺少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体会时间、生命的意义,树立“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正确理念有较大困难,因此,抓住散文的“神”,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从读中去体会,是学好本文的关键所在。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时间、生命的意义,树立“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正确理念。三、学习重点重点是在合作、探究中获取信息,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四、学习难点难点是感受积累有表达特点的片段,读写结合。五、教学准备1.上网搜集本文作者林清玄的个人资料,作为和时间赛跑的成功例子。2.准备时间都去哪儿了音频文件,以便课上配乐朗诵。3.制作课件时,准备时钟等图片,插入到课件中或者作为背景图片。4.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六、学习过程课前预习部分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 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这篇课文写“我”因( ),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 )等自然现象,明白了( ),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 ) 。 二、学习生词。 我会正确认读这些词语。(把难记、易错的字圈出来,并在横线上书写两遍。) 赛跑、疼爱、忧伤、排除、持续、安慰、欺骗、虽然、实话、日月如梭、 路线、狂奔、输赢、暑假、将来、假若、度过、用途、受益无穷 教学过程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 看不见 摸不着 跑得快 不长脚 只见它过去 不见它回头 谜底:( 时间 )2、观察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3、听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二、认读生字赛跑、疼爱、忧伤、排除、持续、安慰、欺骗、虽然、实话、日月如梭、 路线、狂奔、输赢、暑假、将来、假若、度过、用途、受益无穷三、朗读感悟配乐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通过和时间赛跑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分组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研读,理解语句。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朗读课文47自然段,小组交流:爸爸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我”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是怎样看待时间的流逝的。 (3)指导朗读 47自然段写“我”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朗读时如何能读出作者的心情?(小组内练习朗读) 2、小组讨论交流:课文写“我”和时间赛跑的哪几件事?指导朗读自己试着读,怎么读才能读出“我”跑赢时间的快乐心情? 3、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4、学生朗读下列语句,体会其中含义。(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2) 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3)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很快呀。 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4) 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5、教师总结作者通过这些含义深刻的话,很好地诠释了时间的珍贵,并决定和时间赛跑,最终得出结论: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林清玄他成功了。 6、走近林清玄: (1) 因为和时间赛跑, 他以每天3000字,每月一本书的速度发行作品。(2)因为和时间赛跑, 他在30岁前几乎得遍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 (3) 因为和时间赛跑, 他的书连续三年获得台湾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4)因为和时间赛跑, 他至今已出版了百余本著作,被文学界称为“美文大师”。 7、再次听配乐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时间的感悟。五、当堂检测 1、拼一拼,写一写。jing li yu shng r yu r su su rn ( ) () () ( ) kung bn sh ji shu y w qing z wi( ) ( ) () ()2、比一比,再组词。审( ) 悔( ) 脱( ) 叮( )宙( ) 诲( ) 悦( ) 盯( )悉( ) 排( ) 晌( ) 幅( )彩( ) 靠( ) 响( ) 福( )3、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 )赛跑,有时和( )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 )就做完了。从中我明白了,假若你一直和( )赛跑,你就可以( )。(2)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 )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 )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 )的太阳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 )”这句话。4、填关联词语。(1)( )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2)他们知道( )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5、 我会填关于时间的格言。 (1) ,日月如梭。 (2) ,老大徒伤悲。 (3)花有重开日, 。 (4) 一日之计 ,一年之计 。六、课堂小结: 时间似开弓的箭,似飞驰的列车,永远向前,不知疲倦。人类是无法同时间赛跑的,可文中的我却天天同时间赛跑,并体会到了时间的意义,懂得了珍惜时间。老师希望你们也能像林清玄一样,珍惜时间,做一个敢于和时间赛跑的人。七、课后延伸 1、 珍惜时间的名言有许多,你收集了哪些呢?让我们也来写名言怎么样? 请把你珍惜时间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话写出来吧! 2、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今后你打算怎样和时间赛跑?八、板书设计外祖母去世不会回来了和时间赛跑时间珍惜时间一直和时间赛跑 胜过时间教学反思:林清玄笔下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的文章。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再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听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充分感知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逐步加深理解,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缺点是学生读的不够多,不够深刻。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没有进行细致的朗读指导,所以学生朗读时感情不是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疼痛科学理论知识综合考察答案及解析
- 人工智能伦理培训体系构建与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 产业转移园区建设社会稳定性评价与风险预防研究报告
- 民政部养老课件征集
- 工厂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香港公司股权变更中股东协议修订与争议解决协议
- 女性不孕不育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护理查房
- 工信部信息安全培训课件
- 变电土建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 矿长奖励基金管理办法
- 2025医院防控试题及答案
- 2025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期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30中国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发展状况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二+宁夏闽宁镇:昔日干沙滩今日金沙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上(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艾青诗选】批注
- 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改造工程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湘少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1Hello!》教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