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doc_第1页
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doc_第2页
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doc_第3页
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doc_第4页
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全球艾滋病(AIDS)流行的病原。通过对HIV1动力学及AIDS 致病机制的研究发现,HIV1逆转录酶(Rcverse transcriptase,RT)、蛋白酶(Protease,PR)和整合酶(Intergrase,IN)是HIV1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的3 个关键酶。因此,近10年来抗HIVAIDS药物的研制主要是针对抑制上述关键酶进行的。 HIV-1编码的天冬氨酸蛋白酶是HIV1基因组复制的关键酶之,也是研究抗HIVAIDS药物的一个靶酶。HIV1编码的天冬氨酸蛋白酶对于 gag和gagpol多聚蛋内的翻译加工、形成病毒核心的结构蛋白(P17,P24,p9和P7)以及其他基本的酶类如RT和IN本身都是必需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PI)主要是作用于病毒蛋白酶,抑制HIV PR 的活性,HIV在被感染的细胞中就会产生不成熟的不具感染性的病毒颗粒,从而达到使病毒不能正常装配,抑制HIV的目的。HIV1的蛋白前体在蛋白酶催化下,加工成为成熟蛋白,而PI可阻止前体蛋白酶的裂解,导致无感染病毒颗粒的堆积,达到抗病毒的效果。由于PI的抗病毒作用位点不同于抗逆转录酶药物,因此,PI与此类药物联合应用时,抗病毒效力明显增强。HIV PI的主要设计原理为3大类:以HIV1PR切割HIV前体蛋白质上的位点序列为蓝本,设计并合成一系列个别位点突变的拟肽分子,即拟肽类HIV1PI,它们能与HIV PR结合,但不被水解,从而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多为此类药物。通过深入细致研究 HIV1 PR本身、底物或其抑制物的结构,借助晶体结构数据和计算机分子图形学的辅助药物设计,设计出拟耽类PI,从而产生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目前这类化合物大多已遭淘汰而停止开发。另外,根据 HIV PR具有C2对称轴,设计能阻止二聚化或二聚体解聚的二聚化抑制剂、环脲抑制剂、对称性抑制剂。 根据蛋白酶的晶体结构,人们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拟肽类PI。药效构象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主要以氢键方式分别与蛋白酶的Asp25,Gly27和 Asp29等残基相互作用,与蛋白酶活性口袋中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立体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蛋白酶活性的目的。此类药物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腹泻、转氨酶升高、血脂增高等。另外,用药不当会产生交叉耐药性。 1 肽类HIV1PI 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是获准用于AIDS治疗的首类药物,但由于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问题的出现,使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转向HIV1PI的研究。目前已获准上市的拟肽类HIV1 PI有沙奎那韦(saquinavir)、利托那韦(ritonavir)、奈非那韦(nelfinavir)、茚地那韦(indinavir)、安普那韦(amprenavir)和洛匹那韦(lopinavir)等多个品种;它们都是基于受体结构(receptorstructurebased),通过对HIV1 PR切割 HIV前体蛋白质上的活性位点序列为蓝本设计开发的。HIV gag和gagpol基因产物中至少存在7个裂 11 上市的HIV1PI 分析这几个已上市的 HIV1 PI可发现:其生物利用度均不高:利托那韦为78,安普那韦为70,茚地那韦为60,奈非那韦为43,沙奎那韦则更低,只有4。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沙奎那韦,奈非那韦,茚地那韦受食物影响较大,而利托那韦和安普那韦则受影响稍小。对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利托那韦和奈非那韦对其抑制较强,沙奎那韦和安普那韦较弱,而茚地那韦则处于中等。英国Glaxo Wellcome公司开发的安普那韦,商品名为Agenerase,是新近上市的较好的拟肽类HIV1PI,安普那韦能阻止HIV 成熟所必需的蛋白质前体分裂,从而干扰病毒成熟过程,继而释放出未成熟的不具感染性病毒分子。安普那韦吸收速度快,可与食物同服,但高脂饮食可降低本品吸收,t1/27106h,bid,经肝脏CYP3A4 酶代谢,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血清浓度能增加2倍。对其他PI耐药的病毒株对本品敏感,而对安普那韦耐药的病毒株却对其他PI敏感,利托那韦还可增加安普那韦的血药浓度,因此,安普那韦可与其他PI联合应用。安普那韦抑制CYP3A4酶活性,能增加经该酶代谢的药物血清浓度,利福平可诱导CYP3A4活性,使该药血药浓度降低达90,因此安普那韦不能与CYP3A4诱导剂或抑制剂联合使用。 通过对利托那韦的X射线晶体结构研究,设汁了化合物洛匹那韦。洛匹那韦与活性位点V82的相互作用极弱,能有效抑制野生型及突变型HIV1 PR,阻断HIV1的复制,高效抑制抗利托那韦的耐药株,因此,与利托那韦组成复方制剂,于2000年经 FDA批准上市。洛匹那书是通过抑制HIV复制或生长而减慢AIDS的发展,从而降低厂HIV的浓度,利托那韦能抑制CYP3A对洛匹那韦的代谢,从而使其血药浓度增加。体外研究表明,洛匹那韦抗病毒的EC50值约为利托那韦的110倍;临床研究表明,洛匹那韦的抗病毒活性显著高于利托那韦,因此复方剂的抗病毒活性取决了洛匹那韦。洛匹那韦与抗结核病药利福平合用,可引起病毒对洛匹那韦或其他PI和其他同服的抗病毒药的应答减少或产生耐药性,故不宜合用,也禁止与主要经CYP3A或 CYP2D6代谢的药物合用。洛匹那韦与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安普那韦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本品疗效优于奈非那韦,因此,洛匹那书已在20多个国家批准临床使用。 与HIV1PI耐药性相关的氨基酸关键突变位点已研究清楚:沙奎那韦(G48v,L90M),利托那韦(V82AFs,I84v),茚地那韦(M46IL,V82A, 184V),奈非那韦(D30N,M461,A71v,I84v),安普那韦(150v),除关键突变位点外,还有多个其他突变位点。1个氨基酸的突变即可产生耐药抹,有的耐药株可发生多处氨基酸突变。对耐药株分子生物学深入研究及耐药株突变氨基酸的定位,既可指导临床用药尽量避免交叉耐药性,又可指导今后抗耐药HIV1 PI的设计研究。利托那韦抗药性相关的氨基酸关键突变发生在缬氨酸82位(V82)的活性位点。 12 临床试验中的拟肽类HIV-1PI 自1988年 Kohl等的实验证明,HIV PR是HIV感染和复制的必需酶,可以作为抗AIDS药物的靶点以来,人们已合成和筛选到近百种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目前除沙奎那韦、利托那韦、奈非那韦、茚地那韦、安普那韦、洛匹那韦等作为临床药物外,为克服上市的 HIV1 PI的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问题,新的HIV1 PI得以开发研究,其中atazanavir,替普那韦,KNI 272、Palinavir,NarDG35等HIV PI都已进入及 期临床试验,且显示抗HIV活性,并与齐多夫定(AZT)等逆转录酶抑制剂有协同作用。 为寻找强效、具口服活性、抗变异HIV病毒株而又可克服交叉耐药性的新型HIV1PI,布迈施贵宝公司在合成的一系列二芳香取代基的氮杂二肽药物中,发现atazanavir具有抗野生型和突变型 HIV病毒株的强活力,且小鼠口服后显示高生物利用度。体外实验表明,与利托那韦或奈非那韦相比, atazanavir不易产生耐药性,即便产生耐药性,也是源自一种新型蛋白酶突变体(N88S,其次为184V)。对感染一种临床分离HIV1病毒的人淋巴细胞,当与拉米夫定(3TC)、去羟肌苷(ddl)、司他夫定(stavudine)和AZT等合用时,atazanavir可产生中等强度的抗 HIV协同作用,且使用最高试验剂量时细胞毒性并未增加。这表明,该药可与各种抗HIV病毒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其他PI联用。实验显示, atazanavir有强抗HIV活性,其EC50为25nmol L-1,对纯化HIV1蛋白酶IC50为26nmol L-1,所以它比目前获准上市的其他HIV1 PI作用更强。该药对感染HIV1MN的MT2人类T淋巴细胞,其ED50和ED90值分别为14和3nmolL-1,选择性比其细胞毒性值(CC30CC90218318mol L-1)高1000倍;而对野生型病毒的有效剂量为 001molL-1。同时,atazanavir与沙奎那韦不产生交叉抗药性,它对耐沙奎那韦、奈非那韦、前地那韦、安普那韦的HIV1有良好活性,atazanavir 是有潜力的HIV1PI的目标化合物,口服吸收血药浓度高,具有良好的抗HIV1作用,早已进入期临床试验、并已在FDA注册,极有希望批准上市。 替普那韦(tiprannvir)在期临床试验中,据4周的观察,药物耐受性良好,腹泻、恶心、呕吐为主要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通过适当调节给药剂量进行控制。替普那韦在给药剂量900,1200和 1500mg时其达到稳态时的峰浓度分别为(12 06),(1912)和(2816)molL-1。替普那韦与核苷逆录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后d11,3个给药剂量组HIV RNA水平的对数值分别下降10,13和 12。根据临床观察记录,HIV RNA水平变化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合作行关。替普那韦与核芳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用药的药动学与替普那韦单独在健康志愿者身上用药的药动学结果相似。替普那韦也是极有潜力的HIV1 PI目标化合物,已进入期临床试验。 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KNI272已进入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此化合物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易被氧化,从而影响它们的抗病毒潜力。在上市的几种PI中,只有KNI272易被氧化。KNI- 272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代谢产生2种产物,这 2种产物降低了HIV1 PI的活性。以前的HIV 1 PI,在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活性较低;而在HIV1感染的外周血液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PI抑制HIV 1感染T细胞的活性较高。 KNI272在HIV1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至少有 2个作用靶点,其中1个靶点出现在病毒结构蛋白表达之前。KNI272抑制病毒颗粒成熟,能有效抑制野生型及耐药突变株V82F184V,KNI272是一个活性很强的HIV1PI。基于结构的热力学分析表明,KNI272提供了一个重要的HIV1PI的设计模式,使其不易产生突变株。 作为正在进行期临床研究的HIV1PI Nar DG35,治疗剂量还未最后确定。患者服用NarDG 35不到2周。病毒载体就减少,CD+4细胞数增加。 NarDG35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这种穿过血脑屏障能力是很重要的,它能使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抗HIV作用。口服制剂,服用简单、方便。在90d 的临床前试验中,没有明显不良反应的记录。 期临床研究表明,本品耐受性良好。与其他PI相比,本品合成步骤少,成本低,是个极具竞争力的 PI。NarDG35前药水溶性好,作为先导化合物,会有更多灵活的药物设计途径。 贲尼那韦(palinav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