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三岁的际遇教学计划7年级上册第8课王玲莉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词汇。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深厚感情。 3、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体会人生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教学重点、难点: 1、在阅读的基础上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迸发出的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2、诵读文章,积累文章中诗意盎然的语言和词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北大的照片:门头、未名湖、燕园、北大图书馆等)同学们,知道这里是哪儿吗?(生答:北大)。对,十二三岁正是充满幻想,憧憬未来的年龄,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梦想,但是如果不通过努力去实现的话,再美好的梦想都会变成一纸空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为了梦想努力去奋斗并取得骄人成绩,十三岁就进入北大校园的少年-田晓菲。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1、 田晓菲,天津人,五六岁时在家长,尤其是爸爸和哥哥的引导下阅读了很多文学作品,是个典型的“小书呆子”,后来系统学习写作,并在初中时出了她的第一本诗集。她的诗作还获得“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国内奖,1985年十三(近十四)岁,在天津十三中读初三的她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破格录取。2、背景:这篇文章是她十六岁时,也就是她读三年级时,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写的。(二)检查课前预习1、打开学习之友P27,积累运用1抽屉( ) 稚( )气 迸( )进 穹( )隆积攒( ) 骤( )然 呜咽( ) 徜( )徉絮( )语 摒( )弃 犀( )利 樯( )橹惆( )怅 蓦( )然 帆桅( ) 撷( )取白驹过隙( )2、分组阅读课文,给优美语句做上标记。(三)整体把握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整体体会课文,概况各个段落大意(1)分组讨论归纳(2)提问:(小组回答)文章的三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部分:我进入了北大,实现了自己童年的梦想(实现梦想)第二部分: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倾吐真情)第三部分:书写我是不系之舟的远大抱负(书写抱负)(同学们总结的都非常准确,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也能体味出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和感激之情,因为只有心存热爱才能发自肺腑的去感激,同时,作者也表达了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四)品读精彩语段1、再次朗读课文,着重有感情的朗读找出的精彩章节。2、分组讨论品味字里行间的感情。3、全班交流。(五)作业1、摘抄精彩语段2、要求课文熟读成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着重体会知识海洋的含义,使同学们充分体会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在无边无际的天空自由飞翔的感情色彩。2、品味具体语境,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3、学习写作技巧,着重是表达方式的巧用。教学过程:一、 回忆上节课内容:全文分为三部分(自然空格的划分方式)第一部分:实现了童年时候的梦想,进入北大(实现梦想)第二部分: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倾吐真情)第三部分:书写我是不系之舟的远大抱负(书写抱负)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北大的向往、热爱和感激之情,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 深研课文内容1、作者在开篇写孩提时路过北大,并且说“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的印象,有怎样的作用?表明在孩提时,北大就已经成为我向往的地方,为下文赞扬北大做了铺垫,使得北大独特的精神魅力多了一层神秘色彩。2、深度分析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再次阅读课文第二及第三部分(1)“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和船工。”风景:比喻北大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河:比喻前进的道路历程船客:比喻一批又一批的北大学子及所有求学的人舵手和船工:比喻北大的导师和教师及在学习上给予帮助的人 (2)作者为什么把图书馆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来展开?因为图书馆就是知识的象征,上北大,就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熏陶,探寻未知领域,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在图书馆里学习的人,都显现出一中蓬勃向上的朝气,对知识的那种发自肺腑的追求洋溢着北大特有的精神魅力。(说了半天的北大精神,那北大精神到底是什么精神呢?)(3)北大的精神魅力具体指什么?北大精神魅力体现在:一是知识的魅力,使作者开阔了眼界,开启了心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二是北大人的人格魅力,崇尚自由的精神追求。(4)如何理解“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表明“我”与北大水乳交融的感情,师长表明北大对我的教益和关怀;朋友表明我与北大亲密无间;“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表明北大的精神精髓已被我吸收,成为我生命的组成部分,北大的学习时期已成为我人生历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5)怎样理解“不系之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因作者在人生的奋斗中将永不停歇,故用“不系之舟”来表达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及执着追求。但更多的是表达对北大的热爱及愿为北大奉献的血肉之情。三、小结同学们,本文作者是个早慧的人,十三岁便上了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初中就发表出版了自己的诗集,16岁写下如此饱含深情、文采飞扬、想象丰富的好文章。我们虽然没有她这样的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