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4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沪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C .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2. (2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 寒冷的冬天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 . 灯泡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 . 冬天在室外看到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D . 冷却物体时,用 0 的冰和 0 的水效果一样,是因为它们温度相同3. (2分)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合理的是( ) A . 雨后天空中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 . 岸边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实像C . 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比实际位置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 . 我们看到小明的衣服是红色的是因为衣服把红光都吸收了4. (2分)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水沸腾时,水面产生“白雾”是汽化现象B .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分子的动能越大C . 医生给病人手术时常用氯乙烷作麻醉剂是利用了液体汽化致冷D .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只要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的熔点5. (2分)同学们在湖水里看到了“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的美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B . 水中的云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实像C . 水中的鱼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D . 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实像6.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7. (2分)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漫反射的反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 图乙是人们常说的“天狗吃月”,这一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 图丙是炎热夏天沙漠中出现的海市蜃楼景象,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 . 图丁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8. (2分)关于不可见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所有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线B . 青藏高原的白内障疾病发病率很高,与该地区太阳的紫外线辐射很强有关C . 适当接受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D . 电视机遥控机运用了紫外线,可以起到杀菌消毒作用9. (2分)小明同学在第二届农博会上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下了同一盒新品种彩色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一类透镜B .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 .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 .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10. (2分)某同学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一束平行光,在离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他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该凸透镜20cm的地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离凸透镜30cm以内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B . 离凸透镜30cm以外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C . 离凸透镜30cm以内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D . 离凸透镜30cm以外某处,用光屏可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像11. (2分)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B . 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C .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D . 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2. (2分)关于光现象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站在河边会发现自己的倒影,这是光的折射现象B . 用手机照相时,镜头相当于凹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C . 大雨过后,看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D . 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需要戴凹透镜矫正13. (2分)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硬纸板最好选择黑色光滑的B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靠近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C .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D .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动14. (2分)如图所示,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像,现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A . 无像B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 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5. (2分)下列叙述中不是凸透镜的是( ) A . 透过鱼缸看缸中的金鱼变大B . 雨后,小水滴下树叶上的脉络变粗了C . 通过装满酒的酒瓶看酒瓶背后的物体变高了D . 透过近视眼镜片看书上的字变小了二、 填空题 (共11题;共16分)16. (1分)如图是某小组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的熔点是_,在6-8min内海波是_态,由此图象发现海波熔化时间过短,不易观察熔化情况,请你为此提出改进方法: _。 17. (1分)正常人所能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Hz蝙蝠在飞行时是依靠_来导航的18. (4分)人或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处于其听觉频率范围_(选填“之内”或“之外”),且听觉范围要广得多频率分布的这种特点便于同类交流并与环境互动。同时播放宋祖英和降央卓玛演唱的歌曲映山红,人们仍能分辨出她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19. (1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出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诗中的“露”和“霜”分别是物态变化中的_现象和_现象。这两种物态变化都需要_。(填“吸热”或“放热”) 20. (2分)如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你慢慢向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是光的_现象,看到的硬币是_。(选填“实物”或“虚像”) 21. (1分)如图所示是扬州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会将光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会将光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22. (1分)一个人的正常体温约_,如下图,用体温计测量某人的体温,结果显示是_。23. (1分)阳光下看到一朵花是红色的,是因为这朵花_(选填“反射”或“吸收”)红光;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朵花,则这朵花呈现_色;光在真空传播速度为_m/s,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_m。 24. (1分)如图为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N为法线。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从这一现象可以初步说明:_;若把此装置中的小门向后转动一角度,则在小门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这一现象表明:_;进一步研究,当把光由BO射入,发现反射光恰好由OA射出此事实说明:_。 25. (1分)如图,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C点处,光具座上所标的A、B、D、E四点中,恰有两点到C点的距离同为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或同为该透镜的两倍焦距该透镜的焦距为_厘米或_厘米;接着,小王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距B点15厘米处,在DE间移动光屏找像,可能在光屏上得到_的像(选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26. (2分)阅读下列短文据山西晚报报道,2018年12月4日,张帆来到运城黄河涩地观赏天鹅,突然间,听到一落水女孩凄厉呼救。张帆迅速趴在冰面上,匍匐着向前爬去救人。张帆爬到女孩身后,把在冰面上捡到的女孩遗落的围巾甩给女孩,并向她高喊:“赶紧抓绳子,女孩很快抓紧了“绳子”,无奈女孩的身体太重,张帆反倒一次差点被拖入水中(如图所示)、张帆突然感觉身下涌出一股冰水,耳边不断响起“咔嚓咔嚓”的冰裂声,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景区管理人员带着救生圈,系着长绳赶来增援,落水女孩终于被托出潮面。就在张帆救人之时,正在运处拍摄天鹅的李明,忽然,在湖中央,一个挣扎着的女孩闯入他的镜头,他调整焦距按动快门,见证、记录着一个正在发生的救人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1)张机凯在冰面上匍匐着爬去救人,是因为趴在冰面上能增大与冰面的_,减小对冰面的_,使冰面不易裂开。 (2)张帆用“绳子”去拉女孩时,反倒差点被拖下水中,说明了_。 (3)张帆耳边不断响起“咔察咔嚓”的冰裂声,这个声音是是由于冰的_产生的。 (4)李明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镜。 三、 实验题 (共6题;共22分)27. (2分)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a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_(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_。 (2)有同学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c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c左边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_的焦距大些。你推断的理由是_ (3)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的关系”。 28. (3分)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上表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中(a)处应填的内容是_(2)图中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图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_(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大气压_(填“小于”或“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为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_;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实验中,小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右图D、E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撤去酒精灯后,水仍然能继续沸腾一小段时间,其原因是_29. (4分)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是白色硬纸板制成的光屏,并能沿ON折转,ON垂直于CD (1)实验时,将光屏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光屏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如图甲,将光屏右半部分向后折转任意角度,光屏上都看不到反射光,如图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 (2)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右表,其中有一组数据测错了,这组数据是第_次实验的,原因可能是将反射光线与_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实验次数123456入射角60504030200反射角6050406020030. (4分)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如下图。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 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 (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 31. (5分)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_反射。 (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_(左/右)方向适当移到,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_眼镜。 (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 A . 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B . 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C . 适当扭转凸透镜D . 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32. (4分)如图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_. (2)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可以适当_(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3)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_光,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色光的热效应时,为了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改进措施是_.实验表明:_光的热效应最显著. 四、 作图题 (共3题;共15分)33. (5分)完成光路图,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34. (5分)如图所示是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35. (5分)如图所示,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1、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