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的起源及宿主探索.doc_第1页
埃博拉出血热的起源及宿主探索.doc_第2页
埃博拉出血热的起源及宿主探索.doc_第3页
埃博拉出血热的起源及宿主探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埃博拉出血热的起源及宿主探索2014年2月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大规模爆发,并且迅速蔓延扩散。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主任托马斯弗里登刚去过西非考察疫情,他9月日警告说,西非埃博拉疫情正走向“失控”。据世卫组织9月7日公布的统计数字,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共出现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366例,其中死亡2218例。在中国,7月31日发布了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后,人民对疫情最新进展的关注度更是持续升温。现阶段,无论国内国外,埃博拉疫情进展都受到高度重视。然而埃博拉自1976年第一次爆发距今已有38年的历史,期间13次的爆发都与接触受感染野生动物有关1.根据传染病的防治原则,在传染病的传播过程中,传染源是主要环节。这就提示我们,研究埃博拉潜在感染“宿主”对埃博拉病毒防护工作的重要意义。1.埃博拉出血热的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在中非地区的2起暴发疫情中首次发现。1976年6-7月,苏丹南部毗邻热带雨林的镇上出现了第一例埃博拉病毒病病例,其来自当地一家棉花工厂,随后播散到相邻地区,并在一家医院发生严重传播。该疫情持续的4-5个月,共报告病例284例,死亡151人。另一起疫情于同年的8月底从扎伊尔(现在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临近热带雨林的地区开始,指示病例在治疗疟疾时被发现,疫情播散主要发生在医院,在临近地区也有亲属因照顾病例,接生及其他接触而感染。这起疫情发病318例,死亡280例。两起疫情均分离到一种新病毒,当时根据扎伊尔疫情发生地一条名为埃博拉的小河统一命名为“埃博拉病毒”2。2. 埃博拉病毒自然宿主的探索自1976年埃博拉病毒病的首次爆发,科学卫生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埃博拉自然宿主及其传染源的研究。至今,已有多种动物被列为埃博拉病毒的潜在“宿主”。表一:历年的埃博拉病毒感染动物年份/年病毒种类感染动物感染地区1976苏丹埃博拉病毒-刚果埃博拉河1989,1990,1996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猕猴菲律宾1989-1996莱斯顿埃博拉病毒食蟹猴菲律宾1994塔伊森林型埃博拉病毒黑猩猩科特迪瓦1996扎伊尔埃博拉病毒黑猩猩加蓬2001-2003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蝙蝠(无症状感染)实验室感染动物2001-2003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大猩猩,黑猩猩,羚羊加蓬2008-2009莱斯顿埃博拉病毒猪菲律宾2011-猪中国上海注:“-”表示未知感染动物或未分出病毒株2.1 最可能的自然宿主果蝠据英国卫报网站8月23日报道, 针对已经在全球肆虐多时的埃博拉病毒,17名来自欧洲和非洲的专家们在非洲疫情的高发区组成了一个由生态学家和人类学家组成的热带疾病研究小组,对埃博拉病毒的成因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已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几内亚、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亚等国家做了长时间的研究。通过为期三周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很有可能是果蝠非洲常见的一种热带蝙蝠的迁徙运动导致了埃博拉病毒的四处传播3。 2007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暴发疫情调查结果提示,指示埃博拉感染病例因暴露于果蝠而发病,而实验室和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果蝠不发病,但其血清以及其他组织可使一些灵长类动物(如猕猴,狒狒)患病,这符合经典动物宿主的特征2, 4。目前,蝙蝠被发现可以以很高的病毒滴定量复制和传播,在3种非洲果蝠(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孤领果蝠)体内曾检出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的RNA和抗体,但自身不发病9。但由于蝙蝠体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低,因此并不能直接证明蝙蝠即为自然宿主,只能说明蝙蝠存在成为自然宿主的潜力。但其具有传播病毒能力。2.2可能的非宿主传染源流行病学分析,很多疫情的爆发都不是直接接触果蝠引起,可能是由于非宿主传染源造成的。2001-2004年多次疫情爆发都是因为人类在猎捕,接触或实验研究非人灵长类(猕猴,食蟹猴,大猩猩,黑猩猩等)的过程中感染。但由于灵长类动物感染后会迅速出现症状并死亡,不符合宿主的概念,所以推断灵长类动物只是埃博拉的传染源而不是它的自然宿主,但其可以导致与之接触的人类感染患病1, 2, 5。2001-2002非洲埃博拉出血热的爆发是由于猎人接触了羚羊,推测可能羚羊也可作为传染源1。2.3 探索中的“宿主”除了以上提到的怀疑动物,目前科学研究者正致力于其他可传播病毒动物的探索研究。研究发现菲律宾本地猪可感染莱斯顿型病毒6,在猪体内检测出莱斯顿病毒的L-基因,而且猪场的工作人员体内能够发现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抗体,并造成隐性感染。这表明了猪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潜在宿主7。中非共和国的2 种啮齿类动物(仓鼠和尖鼠)的器官中检测到与ZEBOV型的GP 和L 相同的序列,说明EBOV 与非洲动物种群可能有着共同的进化历史,有报道实验室中被含有感染豚鼠的血清注射器刺伤引发感染,说明豚鼠也可作为感染源,EBOV入侵的生化途径及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与多种鸟类的反转录病毒非常相似,这提示鸟类可能是EBOV的天然宿主8。 尽管节肢动物从未成功接种感染埃博拉病毒9, 10,但有观察表明它们可以将埃博拉病毒传给人类。埃博拉病毒与马尔堡病毒同属于丝状病毒,同样源自非洲乌干达及肯尼亚一带,并且已确认细胞蛋白TIM-1为它们的共同受体,且它们感染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后都能导致出血性热病11。因此,有理由怀疑埃博拉病毒与马尔堡病毒有共同的“宿主”。有报道,澳大利亚病人于1975年在津巴布韦被节肢动物(蜘蛛、蝎子蚂蚁,或者黄蜂)咬伤,6天后马尔堡病毒出血热症状出现1。所以,推测节肢动物也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宿主”。3.埃博拉病毒针对目前埃博拉潜在感染“宿主”的防护关于从宿主方面阻断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我们可以做的包括:3.1 普通群众(1) 减少因接触受到感染的果蝠或者猴子/猩猩以及食用此类动物的生肉而带来的野生动物与人传播风险。处理动物时应当戴上手套并且穿上其他适当的防护服。这类动物产品(血和肉)应当在食用前彻底煮熟。(2)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包括非洲热带雨林、刚果、苏丹等地旅行时要特别注意自身的防护,尽量减少在可能有蝙蝠聚集的山洞巢穴活动,避免直接食用野生果实、饮用未处理水源等,禁止接触一些野生动物特别包括灵长类动物、羚羊、豪猪等,对于野外可能遇到的动物尸体,绝对禁止接触靠近。(3) 从非洲或其他埃博拉爆发地区或爆发周边地区旅行回来或正在这些地区旅行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自身身体指症的变化,一旦有发烧呕吐症状出现一定做及时处理,包括就医和隔离等。(4) 绝对禁止无防护接触患者或尸体的身体、体液、分泌物等。3.2 实验室研究人员(1) 绝对禁止在没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接触感染死亡动物的尸体、分泌物等(2) 在建立埃博拉病毒模型时要特别注意自身的防护,实验动物样本及临床标本中可能含有EBOV时,在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严格防护12,试验后合理处理实验动物。(3)特别警惕含有模型血清的注射器的刺伤1。 3.3 由于非洲的养猪场中有果蝠,因此这些养猪场对于感染的扩散具有作用。应当采取适当生物安全措施来限制传播13。3.4 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安检工作,包括进出口动物以及往返旅行者的检查,防止外来输入性埃博拉传播。3.5 注重埃博拉感染疫区及周边地区的公共卫生安全宣教。References: 1.Pourrut, X.,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Ebola virus in Afria. Microbes Infect, 2005. 7(7-8): p. 10051014. 2.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生态学、诊断、治疗及控制. 3.李昊一, 埃博拉疫情最新消息:专家研究表明热带果蝠可能为埃博拉传播的载体, 2014. 4.R, C. and B. M., Ebola haemorrhagic fever-a review. Journal of Infection, 2000. 40(1): p. 16-20. 5.埃博拉病毒_何去何从_盛子洋综述范东瀛安静审校. 6.RW, B., et al., Discovery of swine as a host for the Reston ebolavirus. Science, 2009. 325(5937): p. 204-6. 7.埃博拉病毒感染猪的研究进展_史子学. 8.鸟类可能是埃博拉病毒传播者_新文. 9.R, S., et al., Experimental inocul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with Ebola virus. Emerq infect dis, 1996. 2(4): p. 321-5.10. lack of virus replication in arthropods after i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